第92章

  乾隆:“画这种幼稚的画有什么难?那些西洋画师要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就没脸在大清呆着了。”
  永琏:“……”
  乾隆瞥他,“听说你让画师画这些事给永璋、永珹他们启蒙?”
  永琏点头,“以后出生的弟弟妹妹也都可以用。”
  “你和你大哥启蒙也没看什么图画,照样学得挺好。何必为他们费这种心思。”乾隆甚至觉得永琏有点娇惯永璋,哄着他吃饭,哄着他读书,没有一点当兄长的威严。
  永琏道:“不能这样说,秦朝人没有纸张还照样写字呢。”
  乾隆:“……真会狡辩!”
  永琏嘿嘿笑,就和汗阿玛讨论起哪些寓言适合画成连环画。
  “如果能集结成书就更好了,让各地刊印,给百姓们读。”永琏道:“寓言故事无非是说些人生道理处世哲学,大家都应该看看。”
  乾隆知道《国朝新闻》上的连环画一直很受欢迎,有些人家的女眷不认得字,买报纸就为了看连环画。
  弘昼的福晋甚至把连环画的版面裁剪下来,进行收藏。就为了以后给孩子们看。
  “等你的弟弟们先用上再说。”乾隆道,他忍不住替永璋发愁:“永璋到现在还没背完《千字文》,明年入尚书房可怎么办啊?”
  永琏道:“那就后年再入尚书房呗,三弟身体不好,晚一年也没事。”
  乾隆:“……”臭小子说这话的语气和皇额娘一模一样,好的不学,倒学会了娇惯孩子。再加上永璜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向没有长兄的威严,反倒经常听永琏的话。这小子也就没有要树立兄长威严的自觉,只知道陪弟弟玩儿,哄弟弟高兴。
  “你就这样惯着弟弟们,日后弟弟们都不怕你,看你怎么办!”
  第64章 脑洞好大
  永琏才不想让弟弟们怕他,他只想和弟弟们开开心心玩耍。
  但乾隆却开始仔细思考这件事,永琏在永璋、永珹面前树立威严,不仅是因为他是兄长,更因为他是内定太子,日后要继承皇位。
  当年先帝继位,九爷、十爷敢那么闹腾,归
  根结底就是因为从小兄弟们混在一块儿,下面的弟弟们都没把先帝这个四哥当回事。
  如果换做废太子顺利继位,下面的弟弟们未必敢故意给他添堵。因为对废太子的敬畏是刻在他们记忆深处的。
  乾隆自己没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在他还不是内定太子的时候,五弟就很听他的话也很怕他。因为他从小就各方面碾压五弟,包括武力。
  五弟想跳腾,能力也不允许。
  但永琏和下面的弟弟们,实力未必能如此悬殊。
  他真怕日后永璋、永珹不服永琏,或者以为他会宽纵他们,在他登基后肆意妄为。
  思及此,乾隆不由在心里叹气,还得他这个当阿玛的多费心,好好教导下面的儿子。
  永璋其实不笨,背书速度很快,只是启蒙的有点晚。
  永琏担心三弟明年到了尚书房不适应,最近也会抽时间教永璋认字,还把之前做的学具拿来,教永璋数数。
  偶尔永璜也会一起来,但因为汗阿玛没有缩短他学洋文的时间,他能陪弟弟们的时间更少一点。
  永璜现在已经可以读一些英文书籍了,李奥自然是拿莎士比亚的剧本当教材,在他看来,莎翁的作品就是最优美的英文。
  永璜把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读完了,也从李奥那里知道了不少英国的历史。
  永璜就跟永琏说:“这个国家的皇帝并不像皇帝,哪怕是那个伊丽莎白女王,都经常被商人们牵着鼻子走。但奇怪的是,在皇帝不能掌权的情况下,英国发展的却很快。反倒是那些大权独揽的皇帝上台,英国就开始出乱子。”
  永璜还听说了英国在1688年发生的政变,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光荣革命”
  “那些商人真是有本事。真就架空了皇族。”
  永琏道:“因为他们掌握着这个国家的大多数财富。”
  永璜道:“幸好大清没有这样的人。”
  “大清也有,就是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豪强,但和英国不同的是,他们的富贵是依附朝廷的。”永琏说,至于依附谁家的朝廷,对大多数士绅没那么重要。
  永璜想了想点点头,“怪不得皇玛法要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
  “是啊,所以这两项新政非常难执行,皇玛法在士绅中的名声也不好。”永琏说:“不过这才是个开始,一旦蒸汽机造出来,各地开办工厂,士绅们就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说起蒸汽机,永璜就叹气,“这东西真能造出来吗?”
  他知道蒸汽机的图纸是永琏画的,虽然他见识过蒸汽的力量,但怎么利用可没那么容易。他光听永琏解释原理都有些云里雾里。
  昨儿上数学课,允禄还跟他们抱怨,说造办处之前造出的蒸汽机因为操作原因报废了。现在需要重新制作。
  永琏道:“一定可以的,现在各零件的问题都解决了,新的蒸汽机只需要调整一些细节参数。”说到这儿他就不得不佩服十六叔公,还真就用上了数学,调整气缸大小、预热时间等等。现在造办处已经有一个标准了。
  为了控制温度,允禄还让造办处制作了温度计。
  永琏建议拿这个温度计观测各地的气温,留下存档,以后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预测气温。
  乾隆没着急推广到各地,只让钦天监先测测京城的气温。
  圆明园这边的温度明显比城里要低,尤其上午,站在洞天深处外的水边还是很清凉的。
  相比之下,设在宫中的痘所就要闷热许多,虽然乾隆说了,给舒家两个孩子的供应与阿哥格格一样,但没有人给兄妹俩打扇,门窗也不能轻易开,全靠墙边放着的小冰山。
  兄妹俩半个月前种过牛痘,接触痘浆的位置在短暂的红肿后,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小坑。
  这日他们开始接种人痘,虽然知道大概率不会感染,但俩孩子下意识还是有些紧张。
  舒常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索性躺床上呼呼大睡。
  舒楠向来精力旺盛,她睡不着,二阿哥送来的书也已经读完了。就坐在桌前开始写种痘日记。
  从搬进痘所的第一天,舒楠就开始写日记了。记录每天吃了什么,体感如何,心情如何,以及一些读书心得。
  写完今日的日记,她实在太无聊,灵光一闪,另起一页,开始写话本子。
  舒楠自幼喜欢读史书,也看过《<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anguo.html target=_blank >三国演义》《七侠五义》这些书,灵感倒是不少。
  诸葛亮六出祁山,正在绝望之时,天降神兵,原来是刘备在天上求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下天兵天将匡扶汉室。
  半月后,舒家兄妹平安离开痘所,到圆明园去见皇上。
  舒楠还带上了她写的种痘日记,乾隆翻了两页,不由跟过来接孩子的舒赫德夸道:“你家闺女这字真是挺拔端正,不愧是舒公教养出的孩子。”
  舒赫德在先帝朝是做文书工作的,对字迹要求十分严格。
  舒赫德忙谦虚道:“万岁爷谬赞了,小女的字还欠几分功底,还需多加练习。”
  乾隆道:“她才多大?能写这样的字已经很不错。”自家永琏比舒楠还大一岁,那字还不如舒楠的字挺拔。
  “而且这孩子实在有心了,竟知道把每日感受都记下来。”乾隆看向舒楠:“你可愿意将这份日记留下,给太医院那边做参考?”
  “回皇上,小女记录下每日感受,就是给太医们看的,本想着多少会有一些症状,太医院据此进一步改良接种方法。”舒楠面对皇上,也是大大方方的,“但没想到会如此顺利,这日记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倒是……倒是每日吃了什么,看什么书记了不少。这些还是不要给太医们看了。”她说着有点不好意思的抿抿唇。
  乾隆哈哈大笑,“那怎么拿给朕看呢?”
  舒楠道:“小女记得,内廷是不让私自夹带纸张本册出宫的,这是规矩。”
  舒赫德:“……”
  “好好好,那朕都检查过了,允许你带回家去。”乾隆笑道:“回头《国朝新闻》的记者会去采访你们兄妹,届时你俩讲一讲种痘的过程,呼吁百姓今早种牛痘即可。”
  二人应是。
  乾隆很高兴,给兄妹俩一人赏赐了一套文房四宝,又多给舒楠赏赐了两匹缎子。
  下午乾隆考校永琏功课时,乾隆就和他说舒常兄妹接种牛痘成功,平安回家的事儿。
  永琏也很高兴,打算今晚回去写一下采访问题,明日就让高晋去采访舒家兄妹。
  下学后,永琏去长春仙馆给额娘请安。
  见皇后身边的桌上放着一摞纸,永琏就好奇探头看,“这是什么?”
  旁边钮伦替额娘回答,“接种牛痘的舒家姑娘写的话本子,痘所那边整理东西的时候给额娘送来的。”
  “话本?我看看。”永琏说着就要去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