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是啊,这四个孩子的功课都不相上下。”皇后道:“就是额尔登额和永璜的字写得好些,咱们永琏那字还需多加练习。”
“那是因为永琏刚学写字不久。”乾隆心说等过一两年,兄弟二人的差距就拉开了。
“朕常听阿桂和陈德华说,永琏背书更快更轻松,对文章理解的也快。”乾隆道:“就是弓马骑射上,这孩子学得慢些。”
皇后刚想替儿子说几句,就听乾隆已经给儿子找好了理由,“额尔登额有一定基础,永璜比永琏大两岁,身体素质自然比弟弟好,明瑞是从小受你们家家风影响,五岁多就被你四哥带着骑马。只有咱们永琏之前完全没接触过弓马骑射。”
总之,永琏现在弓马骑射落后也是他这个当阿玛的没提前教,和孩子没关系。
皇后:“……”
行吧,还好这些话儿子听不见,否则那小子更有理由偷懒了。
永琏的弓马骑射落后,并不是因为他不认真学,只是因为剩下三个小伙伴都有点卷。
他灵魂虽不是普通六岁小孩,身体确实是六岁小孩的身体,真的卷不动。
而且永琏没有日后立军功的打算,也没必要卷,能学个差不多就行。
可尚书房现在就四个人,一旦涉及可以比较的项目,他都是最后一名。
“真希望六叔快快长大,到尚书房和我们一起学习。”
从泰陵回来后,弘曕就从圆明园搬到了宁寿宫。
永璜、永琏给皇玛嬷请安时,顺便能和弘曕玩一会儿。
弘曕刚来头几天觉得新鲜,这里有皇额娘和额娘,还有皇兄皇嫂,大家都对他好。
但过了几天,小家伙就觉得这里没圆明园好了。
宁寿宫地方小不说,还不允许他到处跑着玩儿。
还是圆明园自在,他只要不出园子,随便他撒欢儿。
小家伙有点同情侄子侄女们。
但听小侄子说希望自己跟他们一起去尚书房,弘曕就问:“尚书房好玩儿吗?”
永璜刚想说,尚书房是读书的地方,不是玩的。
旁边永琏已经开始哄叔叔,“好玩好玩,特别有意思,上午玩小木棍,下午骑小马。”
永璜:“……”行吧,弟弟说的也没毛病。
弘曕一听可以骑小马,眼睛亮了亮,“我明天就想去!”
他说完就跑去找太后,“皇额娘,我要去尚书房!”
太后笑着揉揉她脑袋,“你太小啦!要过两年,等你和你永琏小侄子一样大的时候,才能入尚书房。”
弘曕:“不嘛不嘛,我现在就要去。”
“这孩子,也太好学了。”太后笑着跟旁边的谦妃和裕太妃道。
永琏和永璜追出来,正听见皇玛嬷夸六叔。俩小少年对视一眼,才不是这么回事呢。
但俩人也没解释,只是把准备撒娇打滚的六叔叫到院子里玩儿了。
次日,乾隆来请安,太后就跟他夸起弘曕。
“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急着入尚书房,哀家就说,皇家的孩子,就没有不好学的。”
乾隆是早朝前来请安的,小弘曕这会儿还没睡醒呢。乾隆只听太后说,还以为这孩子真的想上进。
一定是被永璜、永琏那俩好学的孩子所影响。
让六弟回宫住果然是个正确的决定。
“弘曕这个年纪,倒是可以开始背《三字经》,认得一些字了。”乾隆道。
太后颔首,自家弘历就是三四岁开蒙的。
“哀家可以教他。”太后道。
“哪儿能让您老人家劳神。”乾隆道:“让妃母教他便是。”
弘曕那小子凭什么让皇额娘开蒙?
太后想了想,“谦妃识字,就让她教吧。”
谦妃得知自己可以亲自给儿子开蒙,十分高兴。
她一定要把儿子教好,否则就辜负了太后和皇上的恩典。
只是苦了小弘曕,在宫里不能撒欢儿就算了,还要被额娘按着背《三字经》。
每当小家伙想耍赖不学的时候,皇额娘就会说:“不会《三字经》可不能入尚书房哦。不信你问永璜、永琏,他们都会背。”
弘曕:“……”
好吧!他背,背还不行吗?
为了玩小木棍骑小马,他真的付出太多。
到快过年的时候,弘曕已经背会了整篇《三字经》。
乾隆对这个弟弟也愈发满意,好好培养,以后可以辅佐永琏。
第24章 大过年的
十一月,位于紫禁城外西路的寿康宫建好,乾隆奉太后移居此处。
这下太后、太妃们终于不用全部挤在一个宫里了。
现在宫里不仅有先帝的后妃,还有不少圣祖爷的妃嫔。
温惠太妃瓜尔佳氏、寿祺皇贵太妃佟佳氏从前照顾过乾隆,太后见了二人少不得要尊敬客气几分。
可太后的身份在这,她太客气了,两位老太妃不自在。
乾隆孝顺自家额娘,就修了寿康宫,让皇额娘和先帝朝的妃嫔搬过来住,圣祖爷的太妃太嫔们住东路的宁寿宫。
小弘曕和他额娘谦妃也跟着到了寿康宫。
寿康宫地方不算大,但旁边是慈宁宫,后面还有慈宁宫花园。小家伙每天都跑那边玩儿。
渐渐地也适应了在宫里的生活。
小家伙每天背完一段《三字经》皇额娘和其他额娘都会夸他。
皇嫂过来,也会说他聪明。
小弘曕就愈发有自信,后来每天用完早膳竟主动要求学《三字经》。
永琏听六叔挺着小胸脯给自己背《三字经》时就在想,鼓励式教育果然很有用。
先帝孝期未过,过年百官朝贺行礼都免了。
尚书房也放假一天,永璜、永琏一大早就往寿康宫来给皇玛嬷拜年。
皇后带着小钮伦已经到了。
连永璋也被纯嫔抱过来。
“汗阿玛什么时候来呀?”永琏问。
皇后道:“你汗阿玛去堂子行过礼就过来。”
永琏朝门外看看,“刚我们来的时候,好几处都结冰了。”汗阿玛说好要带他们去玩冰嬉的。
后半句还没说出来,就听太后笑道:“瞧瞧我们永琏多孝顺,这是担心皇上路上滑倒。”
“你放心,已经有小太监去清理了。”皇后笑道,皇上要走的路,肯定不会有冰雪泥泞。
永琏:“……”
太后夸永琏,裕太妃赶紧跟上,纯嫔当然也要附和两句。
永琏心虚极了,转移话题,“皇玛嬷,我想在外间烧水的炉子上烤红薯和土豆。”
“你们刚刚在阿哥所没用早膳吗?”皇后问。
“用了,但儿子想尝尝烤红薯的味儿。”永琏道,天冷就馋烤红薯了,他本来还以为宫里没红薯呢,反正皇子份例里没有。
但上回他回长春宫,发现额娘的晚点里有一道蒸红薯。
额娘说这是百姓充饥用的,她带头节俭,就让小厨房把奶油松瓤卷换成了蒸红薯。
既然宫里有红薯,那就要让小伙伴们都吃上烤红薯。
“哀家听说,外面街上有烤红薯的小摊,烤红薯的香气飘得老远。”太后道:“哀家还从未尝过,不知是个什么味儿。”
永琏心说皇玛嬷真可怜,荔枝舍不得吃就算了,烤红薯也没吃过。
皇后本还有些迟疑,听太后说想吃,便让人去厨房取几个红薯来。
乾隆进屋时,红薯已经烤得差不多了。
几个小孩围着炉子,口水都要下来。
见汗阿玛来了,小家伙们赶紧行礼。
“给汗阿玛请安。”
每次这种时候,弘曕都要慢半拍,否则就会被侄子侄女带跑,跟着喊“汗阿玛”。
之前喊错过两次,被四哥敲了脑壳。小家伙这才留意。
“汗阿玛真有口福,烤红薯刚好,您就来了。”永琏笑眯眯道。
乾隆瞥他,“这又是你想出来的主意?”
他发现这小子的鬼点子挺多,上回的甜豆花也是他教钮伦的。
“是哀家想尝尝烤红薯是什么味儿。”太后赶紧替孙子解围。
大过年的,乾隆当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和孩子们计较。而且这烤红薯确实很香。他起个大早,就喝一碗粥,这会儿还真有点饿了。
小钮伦问二哥,“除了烤红薯,还能烤什么?”
“还能烤板栗,烤土豆。”永琏道:“应该也能烤饽饽烤玉米。”
“这些都是顶饱的东西呀。”永璜道。
永琏点头。
“额娘,我以后每天吃烤玉米当晚膳吧,这样就可以节省了。”钮伦看向皇后道。
皇后哭笑不得,“这怎么行?烤玉米不能当饭吃。”
太后笑道:“定是皇后平日常说节省开销之事,孩子都记住了。”
永琏差点忘了,自家额娘的节俭是出了名的。
但因为现在宫里在守孝,妃嫔们都穿得朴素,也都不施粉黛。大家饭食也都很少见荤腥,皇后的节俭就显得没那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