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刘公公端一杯茶给北齐帝:“可他们再如何不依不饶,这北齐是您说了算,终究是越不过您去。”
“一个个说皇权不可侵犯,一个个又顶撞朕,忤逆朕。”北齐帝怒火难消,手指扣着桌面,示意刘公公将茶搁在一旁:“你去请帝师入宫。”
“奴婢遵命。”刘公公又想起一事:“广陵王在殿外候着,等着您召见呢。”
北齐帝眉心一皱,语气淡漠道:“让他进来。”
“是。”刘公公退出殿内,请赵颐入内。
赵颐踏进殿内,向北齐帝行礼:“微臣给陛下请安。”
北齐帝抬眼看向一身红色蟒袍的赵颐,神仪明秀,朗目疏眉,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无论是气度,还是容貌,在他的几个儿子里极其出挑。
北齐帝从赵颐的从容不迫,看出他淡然处世的姿态,仿佛无论经历什么都折不断这一身傲骨。
单单只是这一点,便透出几分仪贞的影子。
父子俩分别二十多年,初次相见并没有亲人团聚的温情与感动。一个冷淡疏离,一个防备警惕,毫无父子亲情。
赵颐出生时,北齐帝对他的感情很复杂。
毕竟是他的长子,他初为人父心底是怀有期盼的。可是这一份期盼,随着他对仪贞公主的态度转变而消磨。
如今赵颐在敌国长大,恐怕一颗心完全向着大周,单是这一点便令他生不出为人父的感情。
更遑论赵颐来到北齐之后,惹出不少事端,害得他被一群言官以死相逼。
想到这里,北齐帝对赵颐那一丝微妙的心情,化作了不满。
“起来吧。”北齐帝再不喜欢赵颐,到底是他的儿子,询问道:“你的身体如何了?”
赵颐回道:“回禀陛下,一切都好。”
北齐帝盯着赵颐苍白的脸,再次询问道:“大周与北齐的气候不同,你初次来都城,一切都还习惯吗?”
赵颐温声说道:“陛下派人将府上打点妥帖,微臣住得很舒心,与在大周没有什么分别。”
北齐帝笑了:“此次治理瘟疫,让你受了委屈。你救了几城的百姓,立下了大功,朕定会厚赏你。”
北齐帝对林奕的事儿,只字不提。
“托皇上的洪福,微臣才能顺利治理好瘟疫。只是微臣办事不力,险些把差事办砸了。”赵颐谦和地说道:“微臣不敢居功。”
北齐帝见赵颐态度谦逊,功成不居,这一点像极了仪贞公主,心里对他的那一点不满,稍稍消散了一些。
他表现得像一个慈父,语气温和地说道:“你大病初愈,最近这一段时间在府上好好休养。待养好了身体,再来为朕分忧。”
赵颐谢恩:“微臣叩谢天恩。”
父子俩寒暄了这么几句话,便陷入了沉默,没有旁的话可说。
北齐帝打破沉默,摆一摆手:“你身子骨还虚着,早些回府安歇吧。”
赵颐告退。
北齐帝望着赵颐离开的身影,恍惚间仿佛看见了仪贞,微微有些失神。
“陛下,陛下,帝师来了。”
刘公公的声音似从远处传到耳旁,北齐帝猛地回过神来,便瞧见帝师站在殿前向他请安。
“帝师,朕有要事与你商量。”
北齐帝站起身,几步走到帝师身边,将言官死谏的事儿,如数告诉帝师。
提及此事,北齐帝依旧愤怒难平:“朕身为一国帝王,岂能任由他们拿捏?朕不处置了林家,自然有朕的用意。一个个嘴上在为朕分忧,为朕的千秋大业着想,实则对朕咄咄逼人。若非朕是一个明主,今日便要砍了他们的脑袋。”
这一通发泄出来,北齐帝憋在胸口灼烧的怒火,终于平息了下来。
北齐帝感叹道:“若是人人都像你一般,朕要省不少的心。”
“陛下,言者无罪。”帝师缓缓说道:“言官的职责便是纠举百官,肃清吏治。”
北齐帝听帝师的劝,询问道:“那依帝师的看法,朕该如何安排广陵王?”
第350章 梦碎
帝师闻言,抬眸看向北齐帝,只见北齐帝目光迫切地看着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他心中明悟,反问道:“陛下打算如何安置广陵王?”
北齐帝的确想好了赵颐的去处,“其他几个亲王分管六部,广陵王也是朕的儿子,不能太过厚此薄彼了。”
“户部在六部至关重要,如今交由齐王在掌管。”
“吏部和刑部次之,由贤王在掌管。”
“工部和礼部、兵部又次之……朕有意让广陵王掌管礼部。”
因为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等事宜,而科举一事掌握在北齐帝手里,倒也不怕赵颐借助礼部扶植势力,乱了朝纲。
“礼部算是个清闲自在的部门,权力比不上其他几个部门。广陵王身子骨病弱,不宜操劳过度,倒是适合他。”帝师顺应北齐帝的心思,将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陛下想要将广陵王安置在礼部,亦无不可。”
北齐帝见帝师认同自己的决定,心里的郁气彻底疏解了。
他立即吩咐刘公公,命内阁大学士拟旨处罚林家,再拟一道圣旨封赏赵颐。
刘公公从御书房出来,便被红翘给拦下来,请到了一旁僻静的角落里。
红翘给刘公公塞了孝敬银子,拐着弯儿打听消息:“刘公公,我家娘娘惦记着娘家,不知陛下是如何处置?”
她蹲守在御书房通往出宫的必经之路,瞧见了几位大臣扶着撞晕过去的御史出宫。
红翘意识到事态不对,御史撞破额头,显然是死谏了。
那御史为了何事死谏呢?
红翘是深宫内的宫婢,并不清楚前朝发生的事儿,心里没有琢磨出一个所以然,便将这一桩事儿放在心里。
不过一刻钟,她又瞧见了赵颐出宫。
红翘松了一口气,北齐帝并未看重赵颐,甚至都懒得敷衍,不然的话,定会留下赵颐在宫里用午膳。
去给淑妃娘娘报信儿之前,红翘特意使银子买通了在御书房当值的内侍,打听关于御史死谏的情况。
内侍不知道具体事宜,只知道御史是为了林奕一事死谏。
红翘一颗心落下来了,心里隐约清楚御史是林奕党派的人,应该是为了给林奕讨公道,死谏赵颐僭越之罪?
除此之外,赵颐身体里有一半大周的血脉,居然不知天高地厚的命人将朝廷命官斩首示众,文武百官谁不忌惮他?
红翘想要得到具体的消息去给淑妃报喜。
刘公公知道北齐帝素来宠爱淑妃娘娘,可林奕捅出一个大篓子,以至于让民间传出大逆不道的谚语,让言官们抓住把柄逼迫北齐帝惩治林家,封赏赵颐。
以北齐帝的心性,恐怕会在心里迁怒淑妃。
他把银子退回去:“陛下给了娘娘会亲的恩典,林大人出事儿,林夫人想必心里正难过着呢。娘娘不妨请林夫人入宫,叙叙话,开解开解林夫人。”
红翘看着手里的银子,心里咂摸着刘公公的话,脸色顿时就变了。
平日里她给刘公公孝敬银子,打探一下北齐帝的消息,刘公公都会明里暗里提点几句。
如今不收她的银子,可见是北齐帝对淑妃娘娘的态度有变。
想到这里,红翘便觉得大事不好了。
若是御史死谏赵颐,希望北齐帝重惩赵颐,这对林家而言是大好的消息,能让林家出一口恶气。
可偏偏刘公公暗示淑妃请娘家人进宫,开解林夫人,这是林家又要遭难了啊。
红翘急匆匆地回到昭华宫,瞧见淑妃坐在铜镜前梳妆,身上穿着北齐帝最喜欢的蜀锦绣鸳鸯的长裙,甚至在额头上贴了飞金面花儿。
淑妃这般精心打扮,显然是要去见北齐帝。
红翘双腿沉重,迈不开步子。
“红翘,你傻杵在门口作甚?”淑妃转头看向她:“外头是什么情况?”
红翘嘴唇蠕动,艰涩道:“今日御史进宫死谏,奴婢使银子给刘公公,想要打探消息。刘公公不愿意收奴婢的银子,让您请太太进宫叙叙话,开解开解太太。”
“啪嗒”一声,淑妃手里的螺子黛掉在地上。
“御史死谏的是我林家?不是死谏广陵王僭越?”淑妃不愿意相信,矢口否定:“御史是咱们阵营里的人,又怎么会死谏林家?”
她心里慌乱不安,吩咐道:“你再去探听消息。”
淑妃不相信御史临阵倒戈。
红翘点了点头,匆匆离开昭华宫。
淑妃坐立难安,哥哥死了,她和儿子还没有倒呢。
御史何至于临阵背叛?
她用一个小产的孩子,为哥哥谋到了少詹事的位置。
这么一些年来,她与哥哥汲汲营营,将林家的爷们安排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每个人至少官升一级,为她的儿子铺路。
他们的势力隐隐压了皇后一头,眼见就要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