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大人,我家六口人得了疫病,去医馆没有人管,郎中把我们撵出来,让我们回去准备身后事。是您让知府大人带着我们去棚子里住下,请了太医给我们看病,救了我一家六口人。”
老者说到心酸处,浑浊的眼睛慢慢湿润了。
“我的曾孙女才会喊曾祖父,我以为这辈子再也听不见她叫我了。可我们一家遇见了您这样的好官儿,救了我们一家子。我天天都能听到她喊我一声曾祖父。今儿一早,她还把自己的鸡蛋分给我吃呢。”
说到这里,老者笑了,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他的心里怀着满满的感激,放下手里的拐,跪下给赵颐磕头。
“还有我,我们一家得了病,官府的人把我们拖去棚子里住下,我家还在做饭呢,灶上的火都没有熄灭,屋子给烧没了。大人知道后,掏了银子差人给我家新盖了屋子。”
“还有我,还有我,我两个儿子最先得了疫病,没等来大人就抛下我这个做娘的走了,就剩下一个小儿子。我的腿脚不便利,小儿子又要去做徭役,没人在跟前照顾我。大人知道实情后,免了我儿子去做徭役,还免了我家的税收,今年冬不用饿肚子了。”
“大人不止免了你一家,他免了我们云城和磐石城的税收,家里只有一个男丁的,都不用去做徭役。”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着赵颐为他们的付出,全都跪下来给赵颐磕头。
“大人,您就是活菩萨在世,救了我们老百姓的性命,还给我们老百姓谋生计。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
赵颐看着跪成一片的老百姓,连忙将为首的老者搀扶起来。
“我身为父母官,这些都是我该做的事情。地上寒凉,你们大病初愈,快些起来,别再染了风寒。”
百姓们听了赵颐的话,连忙站了起来,生怕又给赵颐和神医添乱。
他们捧着一个包袱递给赵颐:“我们几个壮年去山里打来猎物,剥下了皮毛给夫人做一件斗篷。这是我们老百姓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赵颐看着百姓脸上憨厚的笑容,沉默了片刻,收下了包袱:“你们有心了。”
百姓们见赵颐收下,笑容愈发灿烂,退回路边:“我们不耽误你们赶路,大雪的天,路上又湿又滑,你们当心一些。”
赵颐被他们的热情感染,唇边含笑:“好。”
百姓们目送赵颐与沈青檀乘坐马车离开,直至看不到马车的影子,准备散了回去。
突然间,有人“哎呀”一声,捧着一包银子:“大人给咱们留了一包银子。”
众人盯着鼓鼓囊囊的一袋银子,心里百味杂陈。这位大人心里是真的装着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不愿意白拿他们一针一线。
-
马车上,沈青檀拆开了包袱,里面是一块雪白的皮毛,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色,可见百姓们是用心为他们准备谢礼。
“这里的老百姓都很淳朴,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送给自己的恩人。”沈青檀手指轻轻抚摸着柔软的皮毛,唇角微微上扬:“好在他们是你封地上的百姓,你可以多关照他们一些。”
赵颐眸光落在雪白的皮草上,她白皙细腻的手指几乎与皮毛融为一体。
他轻轻拢住她的手指:“夫人说的极是。”
沈青檀睇了他一眼。
这时,车夫开口道:“王爷、王妃,到城门口了。”
马车缓缓停下来,沈青檀连忙挑开车帘子,从车厢里出来,便瞧见顾长生穿着素面氅衣站在城门口,怀里抱着一个襁褓。
“长生哥哥。”沈青檀从马车上下来,快步走到他的面前:“让你等久了。”她看向襁褓里熟睡的小婴孩,一张小脸红扑扑的:“这个孩子……”
“这个孩子与我有缘,我便将他带在身边。”顾长生轻轻拉高裘皮,为小婴孩遮蔽风雪:“蛮蛮,北齐都城风云变幻,你好好照顾自己。来年仲秋,我备上酒菜,等着你和妹夫回来。”
“好。”沈青檀心里生出离别的感伤,笑眼盈盈地说道:“我要吃杏仁酪。”
顾长生微微点头,对赵颐说道:“保重。”
赵颐回道:“珍重。”
沈青檀离开之前,摘下脖子上的一枚玉佩,轻轻放在襁褓里:“这是我给孩子的见面礼。”
顾长生没有推拒,收下了她这一份心意。
沈青檀定定地看了顾长生一眼,与赵颐上了马车。
她挑开车帘子,瞧见顾长生站在原地,挥一挥手:“哥哥,夜里冷,你们快些回去。”
顾长生轻应了一声:“好。”
马车载着沈青檀与赵颐缓缓地驶离,顾长生转了身,他们慢慢交错开。
城外冰天雪地,坐在马车上的沈青檀拢了拢腿上盖着的毯子,马车颠簸着朝都城驶去,徒留下马车轱辘在雪地里轧下的两道深深的痕迹。
而一墙之隔的城内,余寒似乎随着百姓的振奋和欢呼消散,灶重起,铺重开。
顾长生抱着那个小小的襁褓,走进了这满城烟火气中。
第346章 面圣
沈青檀与赵颐回到都城,已经是腊月。
马车停在广陵王府门口,管事胡晋安立即迎上前来,毕恭毕敬地给赵颐和沈青檀请安。
他一早便得了信儿,提前等在府门口迎接赵颐。为的就是在赵颐跟前表现,希望赵颐不撤换掉他管事的身份。
“王爷,王妃,兰雪苑里烧了地龙,连接浴室的大锅炉里烧了两锅热水,厨房里的膳食都已经备齐。”
胡晋安询问道:“你们先如何安排?”
赵颐回道:“先沐浴梳洗,再让厨房上菜。”
“欸。”胡晋安满口应下,又给宫里传话:“今儿一早,宫里便来了口谕,免了你们今日进宫,好生在府邸休息,明儿再进宫请安。”
赵颐是皇嗣,在地方上办差回都城,按照规矩是要入宫觐见北齐帝。
北齐帝免了他们今日进宫,表现出一个慈父的恩典。
赵颐微微颔首,并没有去揣度北齐帝的心思。
胡晋安一直在观言察色,揣摩赵颐的心思。可赵颐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表情始终淡淡的,看不出半点端倪。
他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沈青檀,询问道:“王妃,府里的内侍与宫婢,您要如何安排?”
这话给沈青檀提了醒,上一回她初来乍到,并不了解内侍与宫婢身后的主子是谁,谁也没有见,而是先行试探了一番。
之后传来赵颐“病逝”的消息,她配合做戏,无心去安排内侍与宫婢当值。
她眸光微微一转,看向好于表现的管事:“此事便交给你去安排。”
胡晋安脸色骤然一变,府里的内侍与宫婢,一个个都不是好招惹的主。
王妃却把这么一件棘手的事儿交给他去解决。
沈青檀询问道:“很为难吗?”
“不……不为难……”胡晋安心思百转,明白这是沈青檀给他的考验。若是他将此事办得漂亮,今后在主子跟前便是有名有姓的人:“小的定会将此事办妥。”
沈青檀微微笑道:“有劳你了。”
胡晋安讪讪一笑:“这是小的份内事。”
他很有眼色的没有提起要安排府上宫婢与内侍来给赵颐和沈青檀认个脸。
胡晋安将二位主子送进主院,便匆匆离开去办差。
沈青檀站在窗前,目送胡晋安离开。
赵颐站在她的身边:“你是想让胡管事安置宫里派来的人,破了宫里的局。再顺便试探一下他的底细,是否是可用之人?”
宫里派来的内侍与宫婢,是特地近身伺候他们两个,无疑是在他们身边留下眼线。
胡晋安早前便留在府邸看守,表面上与宫里的人无关。
如果他背后没有主子,为了能够在广陵王府站稳脚跟,必定会顺应他们的心思,将内侍与宫婢边缘化。
届时,宫里的贵人若是不满,沈青檀倒也有话可以说。
故意装作胡晋安是宫里贵人赐给他们的管事,方才将府里的事宜交给胡晋安打点。
再顺势感激贵人一番,指派给他们广陵王府的管事,办事很利落,使唤起来十分称心。
纵然贵人对胡晋安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也不会借题发挥将胡晋安给处置了。
毕竟北齐请他们来都城,便是为了牵制大周,或多或少会做做表面功夫。
若是胡晋安背后有人,刻意将宫里的内侍与宫婢安排在主院,沈青檀可以借题生事,一网打尽了。
“宫里派来的内侍和宫婢,若不尽快处理了,我觉得闹心。”沈青檀微微笑道:“之前你不在都城,我不便对他们下手。如今你来都城,我便觉得有了倚仗,不必有所顾忌。”
“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不必有所顾忌。”赵颐看着沈青檀温柔含笑的眉眼,指尖将她鬓角的青丝别在耳后:“我会给你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