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北齐帝闻言,便觉得帝师分析得很有道理。他虽然看重齐王,但是他正值壮年,就怕齐王的势力独大,等不及逼宫上位。
扶植贤王的势力,便可以让齐王与贤王相互牵制。
这么一来,赵颐斩杀了林奕,倒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广陵王斩杀林奕,犯下僭越之罪。他在云城和磐石城治理瘟疫,立下大功,本来该要封赏。”帝师浅饮一口热茶:“如今便让他功过相抵,借此压下舆论。”
这句话提醒了北齐帝,如果赵颐没有杀林奕,以赵颐治理瘟疫的功绩,大小得给赵颐分一点实权,让他踏入政'权的中心。
北齐帝松一口气,赵颐的声望再高,只要手里没有实权,便不足为惧了。
“林奕谋害广陵王,广陵王亲手斩杀了他。即便大周对此不满,我们也有了交代。”
帝师缓缓说道:“这正是微臣与柳次辅没有阻拦广陵王动手的缘故。”
北齐帝心里的忧虑散去,彻底放宽了心:“朕要召赵颐与沈青檀回都城吗?”
帝师并未直言,而是提醒道:“应城由镇北王镇守。”
北齐帝心中凛然,若是让赵颐留守在封地,那大周想要攻打北齐,赵颐绝对会大开城门,迎接大周的兵马进城。
那么云城和磐石城就成了大周的囊中之物了。
将赵颐放在眼皮子底下监视,架空了赵颐在封地的影响力,便不必担心赵颐帮着大周偷国。
想到这里,北齐帝立即下旨,召赵颐与沈青檀回都城,以防他们在云城和磐石城壮大势力。
帝师等北齐帝将旨意传达下去,方才将云城所发生的事情,捡着重要的禀报给北齐帝,便告退回府。
他前脚一走,淑妃后脚便到了。
第344章 算盘落空
淑妃从小轿下来,吩咐守在门口的内侍去通传。
内侍瞧见淑妃的模样,吓了一大跳。这么冷的天儿,淑妃连一件斗篷都没有穿,只穿着一身丝绵袄与一条织金马面裙。
他不敢耽搁,慌忙进殿通传。
不过片刻,内侍便从殿内出来,恭敬地说道:“娘娘,陛下请您进殿。”
淑妃急匆匆地走进大殿,屈膝跪在殿中央。
“陛下,臣妾的哥哥在云城治理瘟疫,广陵王不问缘由,便命人抓了他去斩首。”
淑妃声泪俱下:“就算臣妾的哥哥真的犯了事,广陵王也该将哥哥送到都城,由陛下定夺。他在案子没有查明之前,便擅自斩了一个朝廷四品大臣,可有将陛下放在眼里?”
北齐帝看着向来体面的淑妃,今日发髻乱了,金簪歪斜,仪态尽失地跪在大殿中间。
她身上穿得单薄,一张娇艳的脸冻得发青,含媚的眼哭得红肿。这一副伤心的模样,看起来万分可怜。
若是淑妃在帝师来之前面见他,他听到淑妃的话,或许会对赵颐的所作所为感到恼怒。
可帝师的话,却定了他的心。
北齐帝抄起一本奏折,扔在淑妃的膝边:“你自己看看。”
淑妃的泪水滑落在腮边,抽噎一声,捡起地上的奏折。
这一本奏折罗列出林奕数条罪状,越往下看,越心惊肉跳。
“广陵王的确是犯了僭越之罪,但是林奕谋害皇嗣,单单是这一条罪名,便是死罪,还要祸及亲眷。”
北齐帝缓缓起身:“更何况,林奕火烧两城百姓,激发了民愤。若广陵王不当场处置,百姓们只会认为官官相护,对朝廷,对官府,失去信任。他这么做,是在顺应民心。”
淑妃脸色煞白。
“林奕犯下的这两条大罪,全部属实。”北齐帝来到淑妃身边,双手扶着她站起身:“爱妃,广陵王治理好了瘟疫,他立下了大功,百姓十分拥护他。朕若是要以僭越罪,治广陵王的罪。最后的结果,无非是他将功折罪。”
他叹息道:“反倒是林奕的案子再被翻出来,说不定还要将林府满门抄斩。”
言外之意是不必去追究赵颐斩杀林奕的事儿,如果不是赵颐冲动行事,整个林家都逃不掉被砍头的下场。
淑妃瞪圆了眼睛,照北齐帝这么说,她非但不能去找赵颐报仇,还要感激赵颐杀了她哥哥不成?
虽然她心里恨意难消,但也明白北齐帝说的话属实。
若是继续闹下去,整个林家将会覆灭,娘家这一座靠山倒了,她儿子夺嫡,便会失去一大助力。
淑妃心里有了权衡,皇上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如果她再继续追究下去,非但没办法替哥哥报仇,连她也得跟着遭殃。
但要让她就这么放过赵颐,是万万不可能的。
没有哪一个帝王,能够容许臣子僭越的行为。
她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给赵颐上眼药,在北齐帝心里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陛下,臣妾明白您的一片苦心,为了保全林家,方才不去追究广陵王僭越之罪。”
“不过臣妾认为哥哥在云城犯下的两条大罪是个误会,原来想恳请您派人去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还哥哥一个清白。”
“毕竟哥哥尽忠职守,效忠于您。从来不会做不利于您,不利于百姓的事情,又怎么会火烧百姓,谋害皇嗣呢?”
“可云城距离都城相隔千里,哥哥火烧百姓的事情,几乎是一夜之间便传到了都城,闹得沸沸扬扬。”
“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了,百姓们只会相信自己认定的事。臣妾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让您去查,反而会将您推上风口浪尖。”
“这不是哥哥想见到的,他泉下有知,宁可牺牲自己,含冤而死,也不愿让您为难。”
淑妃话里话外在暗示,有人诬陷林奕谋害皇嗣和火烧百姓,并且故意在都城制造舆论。
随后又把她自己和林奕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为了不让北齐帝难做,选择息事宁人。
北齐帝心底坚信帝师的话,不为淑妃话里的机锋而动摇。
他喜欢淑妃温柔小意,见好就收。
如今看着淑妃耍小聪明,便有些不耐烦。
“朕倒是不怕舆论,刑部与大理寺秉公处置,给百姓一个交代,便能平息了民怨。”
北齐帝反问道:“爱妃当真希望朕派人去查明真相吗?”
淑妃大惊失色,屈膝跪在地上,双眸含泪:“臣妾不敢做陛下的主。”
害怕她一点头,北齐帝便真的派人去查。
林奕是什么样的人,淑妃心里很清楚。
奏折上罗列出来的罪名全都属实。
北齐帝不是真的要去查,毕竟帝师说了,贤王与齐王相互牵制。他若是拔除了林家,便是打破了制衡。
赵颐的所作所为,虽然挑战了他的皇权,但是对他而言,利大于弊。
北齐帝见淑妃服了软,再次将人扶起来:“爱妃,朕恩准你娘家人,挑个日子进宫会亲。”
淑妃连忙谢恩,从御书房告退,回了昭华宫。
殿门一关,淑妃询问道:“本宫去御书房之前,陛下见了谁?”
红翘低声说道:“帝师。”
淑妃眼底的怒火喷薄而出,拔下头上的簪子,狠狠扎向榻上的软枕,戳出几个窟窿,方才发泄出心里的恨意。
她就知道燕鹤清生来就是与她作对的。
如果不是燕鹤清对皇上说了什么,皇上必定会被她煽动。如今她不但做了无用功,还差点遭到皇上的厌烦。
淑妃眼神狠下来,皇上处置不了赵颐,那便由她亲自来取赵颐的性命。
二十多年前,赵颐逃过一劫。
这一次,她倒要看看赵颐还能不能像之前那般命硬。
-
赵颐接到圣旨,便与沈青檀收拾箱笼,准备连夜启程回都城。
云城的百姓很热情,赵颐担心百姓们得知消息,会赶来为他们送行。这才决定像来时一样,无声无息地离开。
他们坐上马车,缓缓向城门口驶去。
突然间,车夫“嘶”了一声,马车停了下来。
沈青檀挑开帘子,看到外面的情况,满脸震惊。
第345章 离别
街道两边的檐角挂着一盏盏点亮的灯笼,温黄的烛光照亮了黑暗的长街,浅浅的光晕投映在地面铺设的青石板上。
地面积成的厚厚白雪被铲平,堆砌在街道两边。而百姓们则是站在积雪旁边,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在寒夜里显得质朴而温暖。
沈青檀惊愕地看着这一幕,自从瘟疫在云城肆虐,每家每户门口都没有再点灯笼。
而且夜里在街上,更是看不到一个行人。
如今他们即将要离开云城,百姓们闻讯而来,特地将灯笼点亮为他们送行。
每个人手里拿着铁锹和扫帚,显然是特地为他们清出一条平整的道路。
沈青檀与赵颐对看一眼,放下了手里的车帘子,一起从马车上下来。
这时,一个年迈的老者从人群里颤颤巍巍地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