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而他们洞房花烛时,她要了避子汤:“赵祁渊,我年纪小,怕疼,晚几年再生孩子吧?”
  赵祁渊依顺了她,如今听她这一番话,得出一个结论,她不愿意给他生孩子。
  这么一些年,他从不曾强求她要个孩子。
  如今,她却主动要生孩子。
  赵祁渊脑海里过了很多思绪,琢磨不出她的心思,低声说道:“理由。”
  第225章 收买通敌
  “理由?”四夫人困惑道:“我们生一个孩子,还要理由吗?”
  她若是把理由说出来,简直就是嫌命太长了。
  “你不想要孩子?”四夫人把汤碗搁在一旁的柜子上,爬到赵祁渊的身边,下巴搁在他宽阔的肩膀上:“赵珏都快有孩子了,你难道不想当爹吗?”
  赵祁渊抬手擦去她嘴角沾的汤汁:“不怕疼了?”
  “我如今做长辈了,怎么能怕疼?”四夫人眼底流转着波光,笑盈盈地看着男人:“就算是怕疼,我也想给你生一个孩子。”
  下一刻,她便被男人扑倒在床上,有些摔懵了头。
  “再说一遍。”赵祁渊漆黑的眸子死死盯着她:“你想做什么?”
  四夫人看着他的眼神凶狠,似乎只要她再说一遍,便要将她给生吞活剥了。
  她张了张嘴,话未出口,便被他又深又狠地吻住。
  四夫人下意识挣扎,双手被他握住扣在耳侧。
  “现在生。”
  “……”
  -
  第二日一早,赵祁渊去世安堂给国公爷与老夫人请安。
  国公爷与老夫人正在用早膳。
  “老四,你吃过了吗?”老夫人吩咐婢女加一副碗筷:“陪我们二老吃一点。”
  赵祁渊是个随意的性子,倒也不推辞,径自坐下来。
  “父亲,您昨日请我夜里去一趟书房,有什么话要交代?”
  赵祁渊从北境回府,在房里没有看到四夫人,便知她是回娘家去了。
  处理完事务,他便修书一封,派人送去吏部尚书府给她。随后他亲自去吏部尚书府接她,方才走到角门处,便撞见她急匆匆地赶回来。
  昨日夜里打算等她吃完饭,他再去书房找国公爷,最终让她一句话给失控了。
  “倒也不是要紧的事。”国公爷放下碗筷,端着茶水漱一漱口,不与他兜圈子:“你翻年就要三十了,该考虑一下要个孩子。”
  赵祁渊纠正道:“二十九。”
  “二十九与三十,只有一岁之差,眨眼间便会到了。”国公爷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你媳妇儿考虑。你长期不着家,她身边没有一个孩子陪着,难免会孤单了。”
  赵祁渊依旧没有出声。
  国公爷脸色一沉:“你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生。”赵祁渊喝完一碗粥,放下碗,抬眸看向国公爷:“我有个条件。”
  国公爷听到他松口,脸色缓和了一些:“你说。”
  赵祁渊说:“我们的孩子,不寄养在任何人名下。”
  国公爷陷入了沉默,一时间没有给赵祁渊答复。
  因为从他催促赵祁渊生孩子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有了一个打算。
  倘若赵祁渊生的是一个儿子,便寄养在老大名下,当做嫡支嫡派养着。
  “我知道你们的心思,赵颐在一日,便做一日世孙。”赵祁渊端着一杯茶水喝了,睨向国公爷:“你答应这个条件,明年给你们添一个小辈。”
  赵祁渊心里门儿清,父亲不缺儿孙,缺的是嫡出儿孙。父亲不催着大房与二房生育子嗣,将主意打在他一个庶子头上,不必去想也知道父亲心里打的算盘。
  赵颐病体沉疴,若是治不好病,大房便没有后辈能继承爵位。
  二房一个个心术不正,父亲不会将爵位托付到他们手里。
  国公爷思虑良久,点了点头,算是应下赵祁渊的条件。
  “我此次运送粮草去北境,曾经收到过北齐的一封信,意欲收买我通敌,延迟将粮草送到北境,甚至连我的退路都替我想好了。”
  赵祁渊从袖子里将信掏出来,放在国公爷的面前:“此次北齐的使臣进京,你们多注意防范着他们。”
  “我们国公府世代忠良,从未曾出过逆臣贼子,以我们今时今日的地位,北齐的人为何会冒险收买你通敌?”
  说话间,国公爷不知想到什么,神情十分凝重,立即拆开了信,快速看完信中的内容,浑浊的眸子黯淡下来。
  果然啊,他们拿捏着靖安帝与仪贞公主在北齐时期的事情。
  北齐此次,来者不善啊。
  国公爷把信装进信封里,特地去内室换一身常服,乘坐马车入宫去了。
  御书房内,国公爷将这一封信,呈递给靖安帝。
  靖安帝一遍遍看着信里的内容,神色阴郁道:“虽说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倘若北齐心怀不轨,斩了又有何妨?”
  北齐收买赵祁渊的信里,反复提起仪贞公主,触及到了靖安帝的逆鳞。
  他裹挟着怒火道:“北齐休想威胁朕,他们若是妄想着用仪贞拿捏朕,便打错了盘算,朕的铁骑必将踏平北齐。”
  “皇上息怒。”国公爷很清楚仪贞公主在靖安帝心里的位置,忧心忡忡地说道:“颐儿他……”
  “颐儿是国公府的嫡长孙。”靖安帝强调这一点,提到赵颐,他的脸色稍霁:“他们找到了仲元,此番去宝华县治病,希望再次回来,他的病已经治好了。”
  镇国公心情十分复杂:“皇上,颐儿吉人自有天相,定会平安无事。”
  靖安帝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赵颐的性命。
  他今日收到死士的消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赵颐的病可以治愈。
  压在心头的一桩心愿,终于要了了。
  -
  沈青檀与赵颐在宝华县停留了几日,经由顾长生的调理,赵颐的身子骨好转了许多,便立即启程回京城。
  这一次回京,只用了三天时间,便抵达了京郊。
  突然间,马车停下来。
  车夫在外说道:“二爷、二奶奶,前头有士兵拦路,好像是北齐使臣的队伍。”
  沈青檀掀开车窗帘子,只见前头排起长长的队伍。
  她紧皱着眉头,正要吩咐一旁的江暮去打探情况,便见江朝快步走来:“二爷,二奶奶,北齐的使臣在城门口等候官员接待。我们若是要进京,恐怕还要等上一两个时辰。”
  第226章 下马威
  沈青檀捕捉到重点:“北齐使臣在城外等待朝廷接待?”
  北齐是来大周谈判,大周作为东道主,必定早早安排礼部统辖的鸿胪寺卿来接待使臣。
  如今将使臣晾在城门口,是给北齐一个下马威?
  “等了有两刻钟。”江朝回道。
  沈青檀放下车窗帘子,对赵颐说道:“这件事太蹊跷了,北齐虽然是战败国,但是皇上会为了展现大国风度,不仅不会给北齐下马威,还会给北齐礼遇。为何将人晾在城门口?”
  赵颐若有所思道:“必定是北齐不守君子之约,触怒了皇上,不再顾及风度与北齐的颜面。”
  靖安帝把态度摆在明面上,要么忍着,要么开战。
  北齐的使臣不是绣花枕头,应该能揣测明白。
  端看他们是选择忍气吞声,继续谈判。
  还是回北齐与大周交恶。
  沈青檀想到这一层,神色凝重:“北齐应该会忍气吞声,留下来继续谈判。就怕他们会怀恨在心,在大周挑起事端。”
  “皇上既然这么做,会有应对的法子。”赵颐指尖点一点她的额头:“你整日想这么多,不累吗?”
  “我是居安思危嘛。”沈青檀抓住他的手指:“我们的身份不一般,说不定他们打我们的歪主意呢?”
  “怪我太受皇上宠爱,让夫人受累了。”赵颐反握住她的手,将她拽进怀里,顺势躺在铺的又厚又软的褥子里:“你先睡一会,思危的事情,暂时交给我。”
  沈青檀想去再探听一下情况,担心在这里堵上一两个时辰,会耽误赵颐吃药。
  她动了一下:“我……唔……”
  男人含住她的唇瓣,被汤药苦到麻木的味蕾,汲取到一丝甜味,诱他深入。
  他看到她眼睑的青影,只是浅尝辄止:“睡一会。”
  沈青檀乖乖的不动了,闭上眼睛。
  赵颐垂下眼眸,注视怀里的人儿,心里轻叹一声,这一路上她都在仔细照料他,并没有怎么休息。
  等他调理好身子,真正治病的时候,只怕会愈发焦虑难安。
  赵颐低头在她额头轻轻亲吻了一下,只见她的眼睫轻颤一下。
  他柔声说道:“我吩咐江朝再去探。”
  赵颐伸手叩击两下车壁,示意江朝去探查前方的情况。
  沈青檀这才放下心,依偎在他的怀里小憩。
  江朝听到暗号,前去再探消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