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不是梦啊,这不是她的梦。
  “王妃……”婢女担心她,上前轻唤一声。
  镇北王妃抬头看她:“识字吗?”
  婢女傻傻地盯着镇北王妃泛红的眼尾,胡乱地点头:“青黛姐姐教过奴婢。”
  镇北王妃将信递给她:“读给我听。”
  婢女一怔,双手无措地捏着信纸,一板一眼地读信:“小妹,见字如晤,为兄找到蛮蛮了,特此写信给你报喜……”
  她读到这里满眼错愕,下意识看向镇北王妃,只见她的眼睛慢慢红了,眼泪从眼眶滚落下来。
  婢女直到此时,才明白过来,为何镇北王妃会是那般的反应。
  这么多年以来,失望太多次了,突然得到了消息,有一种不真实感,害怕是假的。
  “王妃……”婢女没有再读下去,她知道镇北王妃的用意,只是想要确认一下信里写的内容:“您终于要阖家团圆了。”
  镇北王妃听到“阖家团圆”几个字,哭的不能自己。
  她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飞到京城去见她的孩子。
  “备车。”镇北王妃抹去泪水,催促道:“快去备车。”
  “王妃,您不能离开凉州。”婢女不必去细想,也知道镇北王妃的打算,眼眶发红地说道:“王爷出兵支援北境,便是为了立功,名正言顺的去找小郡主。您再等一等,等王爷战事告捷,便能与小郡主相认了。”
  婢女这句话如同一桶冷水兜头泼下来,镇北王妃往外走的双脚定在了原地,再也迈不开步子。
  她抬眸望向门外京城的方向,心里顿生一股悲凉。
  若说凉州的地界很大,它只不过是隶属大周的一个城池而已。
  若说凉州的地界很小,却偏偏将她困在这里十四年。
  一年接一年的等下来。
  如今得知女儿的下落,却不能去相见。
  婢女担忧地唤一声:“王妃……”
  镇北王妃收回视线,匆匆去往书案旁,亲自研墨写两封信。
  一封给镇北王,一封给顾宗辞。
  她将写给顾宗辞的信递出去时,忽然又收回来,去往内室取出一个长匣子递给贴身婢女青黛,命她安排人将东西送去京城顾府。
  青黛抱着怀里的长匣子,一眼认出来是王妃给小郡主准备的生辰礼物。
  再有一个多月,便是小郡主的生辰。
  她迈出正屋,踏出院子之前,鬼使神差地回头望向花窗。只见镇北王妃倚窗而立,目光悠远地望着一个方向,一个承载着她寄托的方向。
  青黛鼻子一酸,只希望镇北王妃今年能亲自为小郡主庆生。
  -
  远在北境的营帐内,诸位将士围着沙盘,正在商讨下一场战争的战术。
  众人全都看向正中间的中年男人,男人身长八尺,手持一把半人高的长剑,威风凛凛,气势豪迈。
  他耷拉着眼皮子,任由他们磨破嘴皮子,仍旧是不松口。
  “穷寇莫追的道理,诸位将军不明白?”镇北王掀开眼皮子,目光凛冽地看向众人:“那是老子的将士,可以死在战场厮杀,绝对不能死在决策失误上。”
  他的眼神极有压迫感,众人汗毛竖起来,却是不敢反驳。
  戚老将军见镇北王油盐不进,继续劝道:“王爷,我们先派探子去探查是否有诈,再决定今夜要不要偷袭,包抄了敌军。”
  镇北王疑心敌军有埋伏:“派谁的探子去?”
  戚老将军讪笑,自然是想派镇北王的探子,只因他训练出来的探子,刺探军情的能力不凡,他们麾下的探子比不上。
  他还想再劝一劝,这时,营帐外有人传话:“王爷,有您的家书。”
  第163章 口是心非的镇北王
  镇北王对待战事态度严谨,即便是心系镇北王妃,在面对战术策略的大事上,任何个人私事都要往后靠,毕竟攸关十几万将士的性命。
  今日他的耳朵要被几个老匹夫磨出茧子,耐心告罄,实在懒得再与他们废话。
  因为无论他们再说什么,他都不会松口派出探子。
  他开口道:“将信送进来。”
  戚老将军闻言,便知镇北王打什么主意,无非是不想再待下去,借着家书一事脱身呗。
  他与其他几位将军面面相觑,十分无奈。实在是镇北王的脾气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他们不由得在心里叹一口气,打算重新商量战术策略。
  士兵进了营帐,觉察到帐内氛围不对劲,屏息静气地上前,恭敬地将一封家书递给镇北王。
  镇北王松开搭在长剑上的手,伸手接过家书,撕开封口,抽出一页信纸。
  他看到是顾宗辞写的信,潦草地扫一眼。
  蓦然,视线顿住。
  他从头到尾看了两遍,一张冷峻的脸紧紧绷着。
  戚老将军见状,便知今日是商议不下去了。
  镇北王摆出一副冷脸,像是信里写了什么了不得的事儿,他们哪里还敢留人,再说服他派出探子?
  果然,他们见镇北王将信塞进胸口,准备开溜了。
  “你们方才说到哪里?”镇北王问。
  戚老将军下意识回:“请您派出探子,去探查敌情。”
  话音一落,戚老将军意识到镇北王居然没有走人,而是问之前的战术方案。
  莫非是……
  戚老将军心中一动,出言试探:“王爷,自从您来支援北境,我们的士气大涨,有如神助,将敌军打得节节败退。以我之见,他们必定是退而自保,正在等待援军,刻意制造出设下埋伏等待我们入局的声势,为了打消我们乘胜追击的念头。”
  镇北王毫不犹豫地说道:“戚老将军说得对,本王认为你的提议有可取之处,只是需要重新排兵布阵。”
  猜测得到验证,戚老将军仍旧是难以置信地看向镇北王,怀疑是自己年纪大耳背,听错了。
  他脱口而出道:“王爷,你之前不是否定了吗?不愿意让你麾下的探子牺牲?”
  “本王亲自去。”镇北王冷睨向戚老将军,吐出两个字:“不行?”
  戚老将军:“……”
  “北境缺粮草,战事不可拖延下去,需要速战速决。”镇北王宽大的手掌压一压胸口,沉声说道:“我亲自去查探敌情。”
  戚老将军面色凝重地看着镇北王站在沙盘前挥斥方遒,心里竟莫名生出一个念头。
  他哪里是去刺探敌情,分明是想带着一支精锐直捣敌军老巢,将敌军全都给歼灭了。
  想到这里,戚老将军愈发好奇那封家书,究竟写了什么,以至于让在战事上下定决心后,便从不动摇的镇北王,竟然一下子改口了。
  甚至亲自去刺探敌情!
  他目光隐晦地瞥向镇北王的胸口,只见镇北王宝贝似的压一压胸口,像是要将那封信藏得更深一点。
  -
  国公府,兰雪苑。
  沈青檀坐在铜镜前梳妆,流月站在她身后,为她佩戴金簪子。
  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沈青檀抬眼从窗子往外望去,只见听雪满面兴奋地跑来。
  流月见了,无奈地说道:“这丫头总是毛毛躁躁的。”
  “二奶奶。”听雪还未进屋,声儿先传进来,紧接着她踏进屋子,朝内室走来:“二奶奶,奴婢听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哦?”沈青檀拿着螺子黛描好眉毛,从晕黄的铜镜里看着她亮闪闪的眼睛,配合地问道:“什么好消息?”
  “奴婢听说茶馆与戏楼的说书先生,还在编排您私奔的事儿,甚至提起您是秦氏商行的二东家,结果被听客们砸了场子,灰溜溜地逃了。”
  听雪眉飞色舞地说道:“他们砸了几个说书先生的场子,震慑住其他人,没人敢再非议您。”
  沈青檀唇边含笑道:“的确是个好消息。”
  不少人会听风是雨,以讹传讹,但也心中还存有一份善意,在知道冤枉她之后,心里难免会生出愧疚。
  一旦有愧疚之心,良心便会受到谴责,想要去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所以愿意为她出头。
  毕竟这世间有阴暗小人,同样不缺乏正直善良的人。
  听雪气呼呼地说道:“此事绝对是承恩侯府散播出来的,不然谁还会揭露您是秦氏商行的二东家?”
  沈青檀放下手里的螺子黛,漫不经心地说道:“秋后的蚂蚱,总要再蹦跶一下。”
  听雪噘着嘴:“他们心肠狠毒,罪行累累,最好是早些绳之以法,免得他们总是来找您麻烦。”
  沈青檀举着小镜子的手一顿,如今她脱离了承恩侯府,再对付他们的时候,不必再有后顾之忧。
  她想起远在凉州与北境的父母,只想着尽快处置了承恩侯府。
  这时,春娇拎着食盒从外进来:“二奶奶,这是您吩咐厨房做的几样点心。”
  “你将食盒给听雪提着。”沈青檀抚一抚鬓发,笑盈盈地说道:“咱们去拜访四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