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正是因为如此,青州的官员才会如此猖獗。
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
“青州是谁的一言堂?”沈青檀话一出口,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物,神色凝重道:“黎远?”
赵颐点了点头。
沈青檀眼底闪过一抹暗芒,觉得这一世上天在眷顾她。
靖安帝还未去北齐为质子之前,黎远的父亲是他的师傅,而黎远则顺理成章做了靖安帝的伴读。
想到这里,沈青檀又想起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承恩侯。
承恩侯曾经也是靖安帝的伴读之一。
“二爷,我总觉得这一件事与承恩侯脱不了关系。”沈青檀思忖道:“承恩侯与黎远师出同门,两个人的关系匪浅。他的手都伸到关州去了,还会放过青州吗?”
承恩侯是誉王的人。
誉王私自造了兵器坊,兵器坊耗材大,需要大笔银子来支撑。
银子从哪里来?
只能靠搜刮民脂民膏,以此大肆敛财。
不等赵颐回答,沈青檀突然又想起一件事:“黎远的父亲仙逝之后,按照祖宗规矩是要扶棺去祖籍,埋葬在祖坟。可是黎远说他的父亲和宗族决裂,临终之前留下了遗言,不愿意进祖坟。而且在生前特地买了一块风水宝地,严令儿孙把他葬在那儿。”
这件事曾经引发过热议,可黎远半点不在意,丁忧起复后,便去青州赴任。
沈青檀若有所思道:“那块风水宝地就在离京几十里远的地方,承恩侯每年清明的时候,都会替黎远去扫墓。”
赵颐听到这里,忽然想起黎老是一个迂腐古板的人。
越是这样的一个人,骨子里便越是保守。
即便是与宗族决裂,也会盼着落叶归根,过身后葬进祖坟。
当年靖安帝听到这个消息,也在他面前感慨过:“朕的师傅不仅迂腐不知变通,如今看来还十分固执。宁可成为一座孤坟,也不愿意与宗族和解进祖坟。”
赵颐与沈青檀对看一眼,从彼此眼底看出深意。
这件事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
“我曾经在史记上看过贪官如何洗白银子,他们将贪墨来的银子,多半用置办田产,或者是买字画古董收藏。”
沈青檀勾着红唇说道:“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数一个官员,他将银子以及罪证,全都埋在坟地里。”
赵颐懂了沈青檀话里的意思,黎远没有让他父亲进祖坟,而是埋在京郊,便是方便掩人耳目。
毕竟他父亲做过皇帝的师傅,谁敢动他的墓穴?
若是将证据全都埋在他父亲的坟地里,没有人会怀疑。
“承恩侯在为誉王敛财,绝对不会将罪证全都销毁,他必定会留下一些证据用来保命。”
沈青檀计上心来:“我们想要知道承恩侯与青州一案,究竟有没有关系,或者是证据有没有埋在坟地,派人去一趟坟地,便能试出来了。”
第143章 药有问题
赵颐失笑:“这个主意不错。”
如果承恩侯将罪证埋在黎老的坟地里,必定会时刻关注坟地的消息。
一旦有人靠近,一定会引起他的警觉,会做出一些举动。
如果他们猜错了的话,承恩侯不会有任何动静。
沈青檀询问道:“皇上拨了银子给青州吧?”
“朝廷前面两年拨了银子和粮食给青州,后面两年北境战事吃紧,饷银的支出对国库造成一定的压力。”
赵颐缓缓说道:“皇上便出了政令,商户可以用粮食换盐引。这个政令在青州推行,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缓解了青州的灾情,也减轻了国库的负担。”
江朝愤慨道:“青州压根没有灾情,用得着这些贪官缓解吗?我都打听清楚了,他们直接把盐引卖给商户,白花花的银子全都进了他们的腰包。”
沈青檀倒觉得是好计谋,扯着灾情的幌子卖盐引,即便盐引去向不明,也有个托词。
“去年大周各地都有受灾,捐粮食换盐引也不管用。皇上便另外下了政令,凡是捐粮食八百石以上,便可以做个贡生当官。”
沈青檀讽刺道:“青州的官员,又有了敛财的法子,直接卖官了。”
她改变了主意,知道如何能让承恩侯将她一脚踢开了。
沈青檀的心情不由的好转,唇角微微上扬。
忽然,她的笑容凝固住,想起了沈少白。
赵颐低声问道:“你在担心沈少白?”
沈青檀颔首:“他是真心待我的人。”
赵颐知道沈青檀心善,无法对真心待她的人狠心。
他提点道:“以功抵过。”
沈青檀眉头皱的更紧了,实在是沈少白文不成,武不就,即便是立功,也不知道从哪儿着手。
赵颐宽慰道:“我有办法保他一命,至于是何造化,全靠他自己了。”
沈青檀抬眸看向赵颐漆黑的眸子,他坚定的眼神令她莫名的相信他的话。
“只要能留他一命,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沈青檀心事重重地说道:“其他的再徐徐图之。”
——
仲夏从医馆回来,便瞧见沈少白从赵国公角门离开。
她以为看错了,定睛看了好一会儿,确定是沈少白之后,便从后门进了国公府,径自去往二房青云苑。
仲夏在外屋没看到沈明珠,便进了内室。
只见沈明珠侧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床大红色的被子,衬得她的一张脸愈发苍白。
她想到郎中的话,攥紧手里的药包。
“仲夏?”沈明珠听到动静,睁开眼睛看向站在门帘处的仲夏,虚弱地问道:“郎中如何说?”
“三奶奶。”
仲夏挪动着步子走进内室,见沈明珠半耷拉着眼皮,一副精神不济的模样,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沈明珠隐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只是自欺欺人的不去往坏处想,心里存着一丝希望。
可如今看到仲夏的反应,心底仅存的那一丝希望有了裂痕。
她颤声问道:“仲夏,这药有什么问题吗?”
“三奶奶。”仲夏看着沈明珠眼底的泪花,她的鼻子跟着一酸,“郎中说这药在有孕前吃没有妨碍,若是有孕吃了,不会让您生子,反而会害了肚子里的孩子。”
随着她的话音一落,走到屏风处的人影,脚步骤然停顿住。
第144章 滑胎
秋蝉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来,便听到沈明珠的一个秘密,顿时乱了心神。
沈明珠无法忍受她的存在,一直找机会刁难她。
上一次她使计陷害沈明珠罚她跪在碎瓷片上,借着养伤的由头,不必来沈明珠这儿立规矩。
尤其是沈明珠怀有身孕,她更加不敢往青云苑凑。
今日在园子里剪几枝花插瓶,恰好遇见赵珏。
赵珏唤她一块来青云苑见沈明珠。
秋蝉心里明镜一般,知道赵珏为何唤她一同来青云苑。
因为他听从二夫人的吩咐,每日都要例行公事来一趟青云苑,探望沈明珠。
而赵珏不耐烦应付沈明珠,若是有她这个妾室在的话,沈明珠拉不下脸示弱留下他,他便能提前离开青云苑。
他们一到青云苑,二夫人那边恰好派人请赵珏去明德堂。
守在院门口的两个二等丫鬟,瞧见她是随赵珏来的,也不敢拦下她。
她在屋门口,没有瞧见管事妈妈,屋门也没有关上,便径自进屋,隐约听到内室传来声音。
谁知道靠近内室,便得到一个了不得的消息。
她害怕摊上事儿,当机立断地离开青云苑。
而沈明珠处在震惊当中,丝毫没有觉察到有人进了屋子。
“怎么会……”沈明珠双手捂住肚子,喃喃自语道:“母亲分明说是可以生子,也可以安胎的……”
“郎中说这是民间的偏方,有人运气好,吃了会没事。有的人吃了……孩子会没了。”仲夏将残忍的事实道出来:“郎中还说,若是吃了药,生的是儿子,不过是碰巧而已。”
沈明珠无法接受事实,情绪激动地说道:“庸医!那是个庸医!”
她紧咬着牙关:“我的孩子在肚子里呢,怎么可能会没了?”
似乎只有这样说,才能压下在心底蔓延的恐慌。
仲夏很清楚沈明珠之所以看重孩子,是因为这个孩子给她带来前所未有的优待。
她害怕失去孩子之后,再次被打回原形,甚至地位还不如以前。
仲夏询问道:“三奶奶,奴婢去请府医给您看看?”
“不,不行!”沈明珠一口否决,绝对不能让国公府的人知道孩子出事,否则她的地位不保:“你去外头另请一个精通安胎的郎中给我诊治。”
仲夏忧心忡忡地看向有些偏执的沈明珠,担心孩子真的没了,她会崩溃。
沈明珠回侯府之后,沈夫人便将她和晚冬、秋蝉、春娇派去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