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关州的流民逃荒到皇城脚下,我那二叔负责安置救济那批流民。我寻思着得先治根,只要关州的灾民有粮食吃,那他们就不会再涌向京城。”
沈少恒做出一副很无奈的模样,食指扣了扣鼻翼,不太走心的抱怨道:“我头一回做好人好事,便受到阻碍了,你说闹心不闹心?”
“倒也不至于。”顾宗辞说:“我手里另有一批粮食,可以卖给你圆了心愿。”
第126章 邀约
沈少恒傻眼了,万万没想到他蹭个车而已,顾宗辞居然毫无道义的惦记上他的银子!
顾宗辞假装没看出沈少恒的不情愿,不紧不慢地说道:“关州受灾的百姓众多,捐的粮食自然是多多益善。”
沈少恒当然知道对关州而言,只怕少粮食,哪里会嫌多啊。
可他说捐粮食,只是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不然怎么解释这一笔钱财?
谁知道顾宗辞居然不按江湖规矩办事。
顾宗辞又问一句:“世子有其他顾虑吗?”
“顾虑……哈哈哈……是有那么一点点顾虑。”沈少恒手指蹭一蹭鼻尖:“那什么,关州官员贪了三十万石粮食,你和老秦卖一批粮食给他们。你又还要捐粮食,哪有多余的粮食卖给我啊?”
顾宗辞从沈少恒的反应确定那一笔钱财有问题,他根本没打算捐粮食。
若是这一笔钱财与关州粮仓案有关联,那决计不能让沈少恒带回京城。
他们从关州回京城,一路过去多少个关卡,总会有人起疑心。
一旦被查出来,此事非同小可,说不定他也会连坐,被扣上一个包庇罪。
尤其是顾宗辞怀疑沈青檀的身份,如果真的是他的外甥女,岂不是要受到牵连了?
“我们顾家世世代代都在经商,人脉很广,这点粮食还是筹得齐的。”顾宗辞笑道:“只看世子是不是诚心要捐。”
沈少恒当然不是诚心要捐,可话又放出来了,总不能自打嘴巴吧?
真要捐出去的话……
自打嘴巴就自打嘴巴吧,反正他这个人又不要面子。
顾宗辞双眸炯炯有神,仿若能够洞察人心,刻意提及一句话:“我倒是想起在药堂里看到的一句祖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用在世子身上最为贴切了。”
沈少恒:“???”啥意思?
“这句话是在告诫药堂的徒子徒孙们,他们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炮制中成药,依旧要凭良心,自觉做到药材地道,斤两足称。”顾宗辞见他一脸茫然的模样,耐心地解释道:“简而言之就是低调做事,求个问心无愧。”
沈少恒听到顾宗辞这句话,心里突然打了一个激灵。
虽然他这个人读书少,但是脑瓜子灵光,惯会举一反三。
经过顾宗辞这么一解释,他琢磨出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换句话就是说做人不能违背良心,见利忘义。
沈少恒瞅了顾宗辞几眼,猜测顾宗辞是不是看穿这笔钱财来路不正,特地说这句话给他敲个警钟?
他正要开口,便见顾宗辞动了一下,他下意识防备起来,警觉地看向顾宗辞。
“我这次进京听到别人说世子生性爱玩,放浪不羁,名声并不太好。今日我见到世子,却觉得传言不可信。你听到灾情严重,便不远千里带着银子来关州赈灾。”
顾宗辞眼底流露出欣赏:“世子如今的做法就是秉持着那句祖训,不管外人怎么看你,你私底下是个心存善念的人。不说那些声名在外的高门士族的公子爷,就算是我和有着第一大善人称号的老秦,也比不上你这一份不图名利的赤诚之心,实在是让我们可敬可嘉。”
沈少恒试探的话还在嘴边呢,顾宗辞却是话锋一转,给他戴上一顶高帽子。京城里满嘴仁义道德、品格高尚的人,全都比不上他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他猜不透顾宗辞的心思,所幸就当作是在夸他。
毕竟这是第一次有人真心实意的夸他,心情相当微妙。
就像是他撕下脸皮扔地上不要了,有人却觉得他这张脸好看,捡起来拍了灰重新贴回他的脸上不说,还又往他脸上贴金。
他居然觉得很受用,甚至还有些飘飘然。
“老顾啊,难怪你家生意做的大,你的眼神好,看人有几分本事,一说一个准。”沈少恒心知他今儿个不把银子捐出去,明天也蹭不到顾宗辞的顺路车。
反正钱财是死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若是因为这笔钱财害死他,他大仇还未报,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他心里有了权衡:“既然你有多余的粮食,那这几箱银子就换成粮食,你替我捐了。”
顾宗辞见沈少恒松口捐了,心里跟着松了一口气。
他那句话是有敲打的意思,原本以为沈少恒会是个油盐不进的人,倒是没想到很好说话。
既然沈少恒要捐粮食,那只好将他要捐的粮食,以沈少恒的名义捐出去。
马车上的六箱银子,到时候清点一下数额,再以相等的数额从顾氏钱庄捐出去吧。
“老顾啊,你们做生意的人,嘴巴都像你这么叭叭能说吗?”沈少恒懒洋洋地靠在车壁上,翘着二郎腿:“你再多说几句来听听,我还有哪些优点?”
顾宗辞:“……”
这下就算是昧着良心,也夸不出来了。
——
顾家的马车离开永宁镇,回到关州城内之后,顾宗辞点了银子的数目,金子、银子与银票加起来有足足二十万两。
他确信了这一笔钱财来路不正,之后马不停蹄地去找钦差林振兴捐粮食,之后又捐一笔银子。
不过他留了一个心眼,只捐了十万两,剩下的十万两等风口过了,再捐给军营。
林振兴知道顾家家底丰厚,每年都会捐一笔银子给军营,遇到天灾的时候,也会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因此见他捐出这么一大笔银子,倒是没有多想。
然而在看到沈少恒捐一大批粮食后,林振兴微微皱起眉头,不等他询问顾宗辞,外头便有人来报:“林大人,粮仓的粮食补齐了。”
随后,属下递出来一份名单。
顾宗辞见状,立即提出告辞,回到关州顾家的宅邸。
这一日,关州城内大小官员被抓,百姓们一片欢呼声。
顾宗辞打听到情况,管粮道的官员全都被抓,第二日要押进京城。
他当即做了打算,连夜赶路回京城。
大约是要押解犯人,各个关卡都很严厉,等他到京城的时候,犯人也一并押到了京城。
顾宗辞一回到顾府,来不及梳洗,他便先写了一封信送去秦府,委托秦老板替他将沈青檀给约出来见面。
毕竟秦老板与沈青檀有交情,由秦老板邀约更为合适。
第127章 赴约
赵国公府,沈青檀与赵颐正在用晚饭。
沈青檀特意吩咐厨房,不用准备她的那一份,将为赵颐做的那一份饭食,多做一个人的份量。
今日是第一次,夫妻俩不再是各用各的,桌面上摆放着四道清淡的素菜。
大约是快入夏的缘故,屋子里有些闷热,沈青檀这几日胃口都不太好。
今夜吃的清淡的饭食,倒是觉得口感清爽,吃了小半碗的饭。
见状,赵颐微微蹙眉,温声说道:“我不重口腹之欲,清淡的吃惯了,倒也觉得不错。你有自己的饮食习惯,突然换别的口味,恐怕会不适应。你不必迁就我的口味,顺应着自己的口味就好。”
“我不是在迁就你的口味,只是这些天胃口不好,我想吃些清淡的,换一换口味。”沈青檀弯唇说道:“我觉得偶尔吃一次清淡,口味还不错,比前几日吃的要多一点。”
沈青檀的确是想迁就一下赵颐的口味,两个人成亲以来,一直都是各吃各的。
她之前并不觉得有什么,自从两个人交心之后,她对他愈发有些上心,不自觉会为他着想。
尤其是看见他整日吃些清淡的素菜,或者就是一些个汤汤水水,半点荤腥都不沾。
他没有成亲的时候,一个人单独在房里用膳,倒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如今她与他在同一张桌子用膳,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对他而言太不友好了。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她若是整日吃清淡的素菜,而后看见一起用饭的人,每日都是吃大鱼大肉,心里肯定馋的慌。
若是他天生爱吃素菜倒也罢了。
可他是需要忌口,不能沾荤腥。
想到这里的时候,沈青檀心里难免对赵颐生出一丝怜惜,便决定晌午他不在的时候,她按照以往的规格用饭。
他夜里回府的时候,她便与他吃一样的饭食。
今日一尝,便觉得厨娘的手艺很不错,简简单单的素菜做的精致不说,还做出了肉香的味道。
她越是尝到素菜荤做的手艺,便越发的有些心疼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