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承恩侯是真的心狠啊,害死了亲兄弟,如今又要害死妻兄一家。
  勇毅伯夫人死了,下一个便是勇毅伯了吧?
  勇毅伯一死,那她手里查到的东西,便没有多大用处了。
  沈青檀往书案前走了几步,猛地停下脚步。
  承恩侯想要勇毅伯死,恐怕早就安排了人手,只要寻到时机便会下手,她即便是现在去信到关州,也为时已晚了。
  “伯夫人原本可以不死的,您都去伯府找她了。若是她那时见您,便不会死了。”流月有些唏嘘地说道:“人各有命。”
  沈青檀低喃一句:“人各有命吗?”
  “什么人各有命?”赵颐从外进来,见沈青檀心事重重的模样,询问道:“你在想关州的事情?”
  “不是。”沈青檀接过他手里板板正正的包袱,轻声回道:“伯夫人卒了,伯爷……也快了吧?”
  “他们为侯府做事时,结局便已经注定了。”赵颐净了手,取来帕子擦干手,见她依旧眉头紧锁,食指虚点着她手里的包袱:“我从宫里出来的时候,有人骑马擦过我的马车,从车窗里扔进来一个包袱。我拆开包袱看到一封信,信封上写了你的名字。对方行事这般隐蔽,应该是不愿意让你我之外的人知道。”
  闻言,沈青檀抱着包袱去内室,坐在短榻上拆开,只见里面放着一本册子,一封信函。
  她先拆开了信,率先看了左下方一眼,见到是勇毅伯夫人写的信,便快速将信看完。
  勇毅伯夫人做了鱼死网破的准备,先利用这一份罪证威胁承恩侯放勇毅伯一马。
  若是承恩侯要暗害他们,他们的死讯传出去,便会有人将这一份罪证交到她的手里。
  沈青檀一直知道勇毅伯在为承恩侯办事,办的事情肯定是见不得人的。
  她之前就在猜测,勇毅伯夫人气势汹汹地去承恩侯府找侯爷,手里拿的证据,应该比关州灾情还要严重,只有这样才能逼迫承恩侯投鼠忌器。
  可惜勇毅伯夫人错算了承恩侯孤注一掷的决心。
  若是比关州更严重,那么两害相权取其轻,承恩侯更不会放过勇毅伯夫人。
  勇毅伯夫人的死讯传来,便证实了这一点。
  沈青檀轻叹一声,勇毅伯夫人在信里交代,她并不是承恩侯的亲生女儿。
  只是口述这么一句,没有留下其他有力的证据。
  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她不能贸贸然揭露自己的身世,否则会被承恩侯反将一军。
  沈青檀拿起一本册子,册子是空白的,但是每一页中间都夹了一张交易清单。
  清单写的很清楚,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
  她越是往下看,眉心皱得越紧,直到看清楚最后一样东西时,她心中一震,瞬间明白过来,为何承恩侯不受勇毅伯夫人的威胁,依旧决绝的要弄死她。
  这上面每一条都是死罪,尤其是最后私造兵器一条,更是犯了诛九族的大罪!
  这可比关州灾情严重得多。
  沈青檀脑子里闪过很多思绪,誉王掌管六部的兵部,而承恩侯是誉王的人,不用想也知道这私造兵器是在为誉王办事。
  虽然勇毅伯夫人在清单上提了私造兵器一事,却没有注明私自建造的兵器坊在哪里。
  单单凭这一份清单,没有掌握确切的证据,不能一下子将侯府给摁死,反而会打草惊蛇。
  沈青檀将信笺与册子递给赵颐:“我要尽快与承恩侯府断绝关系。”
  古往今来,许多出嫁女娘家犯事,即便不牵涉到出嫁女身上,夫家也会在听到风声后休妻。
  何况承恩侯犯的还是诛九族的大罪。
  赵颐看完之后,眉心紧蹙:“你若要与侯府断绝关系,便不能让侯府的人知道勇毅伯夫人将东西给你了,不然他们会抓着你不肯撒手。”
  沈青檀点了点头:“而且要让他们知道,与我牵扯上关系,反而会连累到他们,让他们主动与我断绝关系。”
  赵颐听沈青檀这么一说,便知道她心里有了主意。
  他将册子与信收进包袱里,温声说道:“我会安排人去调查一下私造兵器一事,等拿到确切的证据时,你应该脱离了侯府的关系,便可以对侯府动手了。”
  ——
  关州永宁镇一家小茶棚内,沈少恒坐在大堂角落听众人的议论。
  “我今儿个听说了,勇毅伯吊死在牢里,畏罪自尽了。”
  “这黑心的贪官,害死了多少老百姓,死了也活该!”
  “不对啊,他是自个吊死的,还是被灭口的?”
  “嘘!”有人做了噤声的动作:“我听说钦差大人震怒,去了曹大人府上,发现曹大人也吊死在书房了。”
  沈少恒听到这里,眉心紧拧,在心里猜测是曹大人弄死了勇毅伯,随后悬梁自尽。
  曹大人是地头蛇,钦差大人防备再严格,也会有疏漏的地方。
  只是他有一点想不通,背后的人究竟拿捏住曹大人什么东西了,竟然让人心甘情愿上吊。
  沈少恒从袖子里摸出一钱碎银扔在桌子上,大摇大摆地走出茶棚,琢磨着怎么把那一批银子给带回京城。
  突然间,五六辆马车行驶而来,挂着顾氏商行的牌子。
  沈少恒记起沈青檀在信里交代,让他特地找秦氏和顾氏米行买粮食。
  秦氏商行的东家与她有交情,而顾氏商行与秦氏商行合作。
  他认出坐在车辕上的人,正是买粮食时打过交道的。
  沈少恒眼睛一亮,上前拦下马车:“顾掌柜,真巧啊,在这儿遇见你,能顺道捎我去关州城内吗?”
  顾掌柜瞧见是沈少恒,笑着说道:“沈公子,我们东家在,小人先请示一下。”
  说罢,他掀开车帘子进了车厢,对顾宗辞说道:“老爷,那位是承恩侯府的世子。”
  顾宗辞想到了沈青檀,低声说道:“捎他一程。”顿了顿,他补充道:“请他到我的马车上来。”
  第124章 顾宗辞的试探
  顾掌柜眼底闪过惊讶,立即从车厢出来,请沈少恒上马车。
  沈少恒钻进车厢,拍拍顾老板的肩膀,“老顾,挺上道啊。”他大喇喇地坐在对面,又说道:“你这个朋友我交了。”
  顾宗辞:“……”
  经商这么多年,顾宗辞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基本上都是阿谀奉承,套近乎的,或者是客气的寒暄几句场面话。
  沈少恒这一种的,他有生之年,属实是第一回见。
  “沈世子是赵国公府二奶奶的大哥,她是顾氏商行的大主顾,我看在她的情面上也该捎世子一程。”顾宗辞引出沈青檀。
  “这样啊。”沈少恒笑道:“那我们就是老朋友了。”
  顾宗辞:“……”承恩侯府的爵位只能传到沈少恒这一代了吧?
  “世子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性子很随和。”顾宗辞笑了一下,可能是他年纪大了,完全跟不上沈少恒的思路,只能将话题继续往沈青檀身上引:“赵二奶奶在我面前提过你几次,倒是没见她提过其他兄妹,想必你们兄妹之间的感情很要好?”
  闻言,沈少恒来了几分兴致:“大妹妹在你跟前说我什么了?”
  “她说你生性洒脱不拘束,待她最为真诚。”顾宗辞只是根据承恩侯府的情况,随口胡诌这么一句话。
  满京城的人都说承恩侯夫妇宠爱沈青檀,即便是流落在乡野的小女儿认祖归宗了,也没能撼动她在承恩侯府的地位。
  如果真的像传言说的这样,根本不可能发生大婚之日,上错花轿的事情。
  即便是上错了花轿,沈青檀的陪嫁丫鬟自小在身边长大,从细微处可以发现哪位新娘子是她们的主子。
  偏偏就是这么巧,沈青檀出嫁之前,与她一块长大的婢女出事,不能送她出嫁。
  一连串的巧合下来,还能是巧合吗?
  不过是一场精心算计罢了。
  从古至今,传言最不能相信。
  因为有些传言,是有心人想让世人知道的。
  显而易见的,承恩侯夫妇更偏爱小女儿。
  不然为何将小女儿病秧子未婚夫,换给了“受宠”的大女儿呢?
  他是无意之间听到有人议论承恩侯府的两个嫡女,居然闹出上错花轿嫁错夫君的荒诞事儿。他们说着便又扯远了,提起侯府更多的内情。
  顾宗辞至今能回忆出那两句话。
  “沈大小姐三岁时走丢了,之后又找了回来,侯府对她更加上心了,简直当做宝贝疙瘩宠着疼着。”
  “沈二小姐太可怜了,从娘胎生下来便被稳婆偷走了,撒谎骗承恩侯夫妇夭折了。幸好她命带富贵,兜兜转转又认祖归宗了。”
  他就是因为这段对话,才对侯府上心,暗地里调查了一番,确定沈青檀小时候走丢过,并且是在沈夫人从南凌州回京的路上找回来的。
  无论是沈青檀走丢的岁数,还是找回来的地点、时间,对他而言太敏感了。再加上承恩侯府对她表里不一的态度,以至于让他生出一个念头——沈青檀究竟是不是承恩侯的亲生女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