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53节
“我们知道水运的成本是最低的,它与铁路和公路的运费比率,大致是1比4比30,水运的劣势如同海运,时间慢;但其优势也很明显,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更关键地是,水运网能够构成一个经济小区域内低成本的资源整合,这在经济上的优势就非常大。如果其它的经济元素大致一样,但是成本最低,成败可想而知。经济地理上长三角与珠三角,相对华北平原的基础优势,就在这里。”
“我当年在美国的时候,就对密西西比水运网印象非常深刻。这条大河有近50条支流可以通航,通航里程大约16600公里。其上游可与五大湖相通,下游可至墨西哥边境和佛罗里达半岛南端,从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交通网。因此它成为了美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每年的货运量在5亿6亿吨,约占美国内河航运的60%。美国非常多的城市,是因为这个水运网而发展起来的,这就像沿海的海运城市一样。”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水运网的优势并没有减弱——成本是明摆着面前的,这个优势不可动摇。尤其是小区域内,运输的短距离,弥补了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弱点,这是其它交通方式比不上的。”
“所以我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华北打造一个人工的大水运网?”
陈子华脑子里一下乱了,华北平原凭什么能够打造水运网?最起码的条件都不够呀,缺水嘛。哪里来的水呢?莫非是从藏水那里引下来,可那里能满足西北,就不错了呀。
李思华看着陈子华有点呆滞的神情,笑了起来说道:“我这个想法,也是有点疯狂的。主要是由于两项科技的发展,所以才有了这个设想。”
“第一个是科技上意外的突破,我国核电领域的混合堆技术趋于成熟,这比我预计的要早了20年以上,一个混合堆,相当于现在30个裂变堆的发电量。这还在其次,关键是发电成本的巨大下降。这意味着在沿海,我们可以获得高度廉价的电力。”
“第二个科技发展,则是海水淡化的相关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大规模实用的程度。”
“把这两项科技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当然是源自海水的大量淡水。华北平原本来就有一些沉降,因为地下水开采还是太多。所以得到淡水,除了补充生产和生活用水外,很自然的一个想法,就是回补地下水。而我现在的新想法,就是再进一步,干脆打造一个能制造数百亿立方米淡水的体系,在华北平原进行大规模人工水网建设,打造一个类似江南和南粤的密集的水运网!完全弥补华北平原在发展经济上的这一最大的基础缺陷。”
陈子华目瞪口呆,领袖的这一块“天外飞石”太出意料了!都是一个脑袋,为什么领袖总能有这样完全出人意料、但细细想来又有现实可行性的思维呢?自己才53岁,可是与领袖的思维比起来,恐怕领袖才是53岁吧?自己才是86岁的老朽了不是?
他的脑子里迅速地过了一遍,确实有可行性啊,主要是初期的时候要求的规模大,但等到水运网形成,又不是全部的水,每年都要流入大海,每年补水几十亿到百亿立方米,可能就可以维持这一水运网了。而因此建设的混合堆核电站以及海水淡化网络,也不会浪费,电力肯定是需要的,而淡水,用管道输送热河和察哈尔等一些更缺水的区域就是了。
陈子华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对李思华说道:“领袖……这个主意,太妙了,华北变江南,又一次的改天换地!太妙了!”
无视陈子华的激动,李思华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她又说道:
“想到这个主意后,我又突然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那就是,为什么不干脆,在中北和西北两大新的大市场,也各自建成一个新的大规模水运网,来大大改善这两个地域的基础经济发展条件?”
陈子华已经听呆掉了,领袖居然还能再推一步?又是什么新奇的想法?他听到李思华继续说道:
“中北大市场,我国本土以北蒙八省为主,这些地域非常缺水,水运网本来连门都没有,根本是一个无法考虑的问题。但如果有了亚俄,则一切皆有可能。”
“已经达成的贝加尔湖输水工程,是1000亿立方。但如果亚俄成型,我们就可以考虑叶尼叶塞河以及鄂毕河的水源,这两条河加在一起,年径流量超过1.2万亿立方米,这是非常大的水源,而现在苏联,利用的程度非常差。”
“中北大市场,除了贝加尔湖引入,只需要再加上叶尼塞河引流1500亿到2000亿立方米水到北蒙八省,有了25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源,中北水运网就不是白日梦。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人工运河的方式,将所有要发展的城市串联在一起,形成一张庞大的水运网。所有的地理高差,都可以用现代水利工程的科技成果,来建设克服。”
“西北大市场,由于蒸发量大,我们现在引入的2000亿立方还不够,再加上未来南水藏调再引入1000亿立方可能也不够。但从鄂毕河再引流1500亿2000亿立方米呢?难道还不够吗?”
“这两个地区水运网的问题,无非是冬天可能由于严寒而断航,但即使只能使用半年,这也是了不得的基础经济发展体系,必然能大大地促进当地的经发展。水运网的低成本,到底是重载铁路不好比的。”
“通过水运网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我们本土,在亚俄和中亚,同样要把所有城市,尽量用水运网串联起来,这样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西北大市场从长期来看,未来还可以考虑通过哈萨克的黑海运河。从新疆两省到巴尔喀什湖,这是淡水运河。而从巴尔喀什湖向西,打通咸海、里海、黑海,接入地中海,这是咸水运河。”
“这样西北的水运网,就可以通过这条黑海运河,直抵地中海欧洲,这将对于西北的经济,起到怎样的加成作用?中亚沿着这条运河,就必然崛起大城市。”
“在这些基础上,未来的最后一步,就是打通全中国的水运网。目前东北水运网最为完善;东部地区在华北水运网完成后同样完善;西南水运网原来受限于崎岖的地形,但通过这些年的水利建设,也趋于完成。而如果我们能坚持中北和西北两大新水运网,再将五大水运网全部打通,那我们就完成了一个水运的中国。这是福泽子孙万代的大事业。”
看到陈子华有些傻呆的样子,李思华不觉莞尔一笑,说道:“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超级工程系统,难度和规模,决不下于我们现在的红旗调水、南水藏调储能和东水西调储能三大工程。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来完成。”
陈子华重重地点头,他内心很激动,说道:“领袖,我明白,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即利用超级工程,不断改善和建设高质量的我国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创造了巨大的产业市场、科技工艺应用市场和人口大规模的就业市场。累积起来,就会远远甩开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根本无法组织类似的超级工程。”
李思华笑笑:“我们能这么干,还不仅仅是因为社会主义体制,而是因为我们已经变成了全球第一强国,有着强大的军事和人防力量,来保护这些工程。否则,人家几颗炸弹,就会让其中的一些工程泡汤的话,那也没必要建设了。无论如何,在这些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都必须深入地考虑军事防御和风险,有备才能无患嘛。”
“我们千辛万苦积累起来的钢铁、水泥等与基建相关的产业,除了一些实在落后的、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的产能,确实要淘汰外,大规模的产能,一定不能轻言淘汰,淘汰容易,复兴起来就困难了,尤其人才一流失,没有若干年,根本弥补不过来。中央需要努力为这些产业,创造新的有效市场空间,只有在大规模的应用中,相关的科技才能发展得更快。例如没有大基建的话,刚有苗头的防水耐高温还绝缘的石墨烯建材,怎么可能发展得起来?”
陈子华:“红旗调水工程之后,有南水藏调和东水西调;组屋人居工程之后,有1000平米大组屋计划;全国水利系列工程之后,有水运中国大计划。再加上不断开拓的海外基建市场,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晋级,我国就可以保持大规模的先进基建能力和掌控这个全球市场。”
他感叹道:“主席曾经写过,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前面的半句,如果这个水运中国计划完成,大概我们就算实现主席的夙愿了吧。”
李思华也感慨:“我国的实力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春风杨柳万千条,都能实现了。不过六亿神州尽舜尧,太难了,人心多变,总是难以满足的。到了现在,每年还不是有人要申请跑到爪哇去?”
陈子华不以为然地说:“少数跳梁小丑,不值一提。不过领袖,今天我们谈的计划,一切的基础,都是必须掌控亚俄和中亚的战略领导权,而不是让两地的新政治强人,以民族主义的名义私心自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的军事、情报、舆论等全面力量的深度和广域切入,确实必不可少。我会推动中央制定详细的计划,立即开始前期的系统工作。”
李思华又想起一件事,说道:“东欧巨变,西方得意得狠,尤其是美国。有必要给他们一点教训。我的意见,可以推动南美厄瓜多尔的革命了,然后支持哥伦比亚的游击运动升级,让美国人紧张起来。把哥伦比亚搞成斗争的前线吧,让美国人在此大量消耗。”
厄瓜多尔是中央定下来南美革命的最后一个必须社会主义化的国家,原因还是印第安人的比例较高,带有明显印第安特色的人超过了1/3,而整体印第安与印欧混血种人的比例超过80%。整个国家大约25.64万平方公里,此时的人口规模大约800多万。
另一个原因则是港口。秘鲁联邦的港口基本上都有一个弱点,是建立在沿海沙漠之上的,周边无遮无挡,区域的发展条件不算好。厄瓜多尔可以补上这一环,例如著名的瓜亚基尔港,它面对太平洋,背靠圣安娜山,近处有普纳岛,作为天然屏障,使得海港少受风暴袭击,被称为“太平洋的滨海明珠”。
其它的南美国家,中国不再考虑推动中国模式的革命,实话实说“太累了”,这些白人移民为主的国家,内部政治过于复杂,民众受到资本主义思想影响深刻,革命的难度很大。
不过对于其中反美左翼的支持,也是应有之意,至少他们可以帮助消耗美国的力量。这其中,哥伦比亚是最受到重视的,此前多只游击队的领导和中坚力量,都到新秘鲁受训,还向他们大量提供武器装备弹药。
美国是非常紧张哥伦比亚这个国家的,不得不向其政权提供大量的支持。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哥伦比亚政府是最右翼反共和极度亲美的,算是美国在南美最铁的狗子,对于左翼的镇压从来是不遗余力;另一方面,哥伦比亚靠近巴拿马,因此如果哥伦比亚失守,西半球最重要的巴拿马运河,就会面临巨大的空中和海上威胁——防线退到了最后了嘛。
就算是厄瓜多尔失守,对美国也是巨大的打击。从这里港口出发的中国海军,或者以厄瓜多尔为基地的中国空军,已经能对巴拿马运河构成巨大威胁,使得美军不得不在巴拿马区域加大投入。
厄瓜多尔还涉及中国海军未来的全球部署战略。预计到西元1995年,中国的核航母舰队会高达26支,主要会组成4个集群做全球部署。在南美的两洋舰队(太平洋和大西洋)预计将以南美两洋的港口作为母港,常态部署6航母舰队,厄瓜多尔的港口是计划中的母港。
南美通过大西洋的对面,就是非洲,非洲也会有中国的另一个两洋舰队(印度洋和大西洋),同样部署6航母舰队。双边的两洋舰队通过大西洋相互支持和呼应,就能形成超越美欧海军力量的大西洋最强海军存在。
其余的两个集群,其中一个是以印度次大陆社会主义国家为基地的6航母舰队,主要是控制北印度洋,这个海域面对中东和北非,是全球油气的主产区,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最后一个集群,自然是本土集群,由8航母舰队构成。这是控制本土面向亚太海域的大舰队,与南美两洋舰队呼应支持,同样构成太平洋的最强海军存在。
等到整个计划完成,实际上中国海军,就替代美国海军,变成了新的海洋霸主,这是硬实力的完全超越,美国根本赶不上。
陈子华想起这些安排,对照今天领袖阐述的中国水运网,他总结到:“领袖,这不仅是给了美国人当头一棒。其实也是奠定了中国全球以水运包括海运为基础的最低成本运输网络的基础。厄瓜多尔拿下后,我们在全球的海军布局,可望在几年内完成。”
“完成以后,我们就将南美、非洲、次大陆、中东、西亚,都与中国本土通过安全的海运联结起来。而到了我国本土,会与逐渐发展的中国水运网联结。这就能逐渐形成一个全球最低成本的大宗物资利用网络。”
他由衷地赞美说:“虽然公路、铁路、航空各有各的优势。但这样一个水运网络,将使得我国在大宗物资的运输成本上是无敌的,在基础上就确认了我国本土,将是全球最适合大规模经济发展的地域。这一切的前景,真是值得期盼啊。”
李思华笑眯眯地说道:“我们发展交通,从来不仅仅是便利出行和运输。更重要的,就是打造经济地理上的产业发展优势。优势哪里来?无非是性价比。最核心的两个指标,就是成本和时间。水运网嘛,时间是没有办法的,但成本毕竟最低,很有价值。”
陈子华告别李思华,他内心非常振奋,领袖的指导和新策略,为中央下一步的战略,提供了新的突破方向。
西元1992年4月,厄瓜多尔“政变”,毫无掩饰的“厄瓜多尔人民解放军”,打垮了政府军,还有暗中潜入的美军特种部队,宣告新政权成立,并迅捷地与新秘鲁建立军事经济同盟。南美其它国家舆论大哗,批评中国和新秘鲁的居多,但也没有敢于军事干涉的。
而此后哥伦比亚的游击战开始激烈起来,其实已经远不止是游击战了,而是“内战”,因为游击队的武器弹药以及军事训练,都已经是鸟枪换炮。美国不得不大力强化在哥伦比亚的力量,cia、美军人员大量进入哥伦比亚,力图将这一次明显中国人煽动的反政府运动,尽快压制下去。
全球都看到了中国在南美的新行动。舆论大都评价,美国和西方不得不从东欧变天中清醒过来,中国人在南美给了美国一锤重击,重新向全世界证明了,谁才是世界的老大。
第409章 中亚暗流与明牌
西元1992年7月,吉尔吉斯,南部的奥什市。
中国大使剪断了红绸,鞭炮声响成了一片,在场的吉尔吉斯人,热烈地鼓掌,从中国喀什市到吉尔吉斯南部奥什市的高等级公路开通了。这条公路极端重要,在场的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条吉尔吉斯的富裕之路,因为中国承诺的巨大投资,都将追随这条公路而来。虽然这段公路仅100多公里长,但无疑是打通了吉尔吉斯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之间的交流通道。等到年底,这条公路延伸到首都比什凯克的路段也将开通,明年还会延伸到乌兹别克的首都塔什干。
这已经是中国到吉尔吉斯的第二条公路了,此前从阿克苏到卡拉克尔的公路也已贯通,其实两国之间的距离并不远,以中国现在的基建能力,打通与吉尔吉斯的陆地交通,并不困难。
吉尔吉斯有点身份地位的家庭,几乎都去过中国的雪域或者是天山省,对那里远超吉尔吉斯人想象的“超现代化”,印象都非常深刻,谁不想过那样的好日子呢?都在中亚,人家那里是“现代化的明珠”,吉尔吉斯则是不折不扣的乡下,不,比起雪域省所谓乡下的“乡寨”,都差得太远了。
吉尔吉斯方项目经理阿尤布注意到,除了吉尔吉斯第一书记赛采利姆兴高采烈以外,那个最近跳得很欢的阿卡耶夫似乎也很高兴,他向着中国大使兴奋地说着什么,中国大使礼貌地笑着听他说话。“这个马屁精,不是个好人!”阿尤布暗暗地啐了他一口。
阿尤布对阿卡耶夫知之甚深,知道此人一贯就是个权力掮客,最无耻的家伙,作为吉尔吉斯工程界的高层,他可是知道阿卡耶夫的不少黑历史。可惜阿尤布觉得自己与中国高层不熟悉,他想着要不要通过项目上的中国同事,提醒他们,这个家伙可不是好人。不过自己这样干的话,可能也没什么好处。
突然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回头一看,一个男青年正微笑着叫他:“舅舅!”
阿尤布大喜,这是他最疼爱的侄子鲁斯兰,他到中国迪化市留学攻读硕士,已经去了三年了。中途鲁斯兰曾经回来过一次,当时阿尤布正好出差莫斯科,也没能碰到面。由于阿尤布生了5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所以对这个聪明懂事的侄子,他一向是当成自己的儿子的。
剪彩仪式结束,大人物们离开,阿尤布也很快带着侄子回到了奥什市。为了这个工程,阿尤布全家都临时居住在奥什。他让妻子立即准备一桌菜招待侄子,阿尤布的几个女儿,叽叽喳喳地向表哥问好。
饭后阿尤布和鲁斯兰单独开始了聊天,阿尤布赶走了女人们。
“这次回来,毕业了吧?不走了?你以前不是说要想办法,留在雪域省吗?”阿尤布问鲁斯兰。
鲁斯兰看了看四周,对阿尤布小声说道:“苏联现在乱成了一锅粥,我国独立是肯定的事情,独立了就只能依靠中国。中国人最信任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在中国的留学生,以后控制中亚的,就是中国了。这是个好机会,我在雪域省只能当个普通人,但是回到吉尔吉斯,可能有大机会。”
阿尤布并不奇怪鲁斯兰的信息,吉尔吉斯高层现在都明白,中国就是以后这个地域的老大,大家都要靠中国人吃饭。吉尔吉斯的一把手赛采利姆就是最明显的,高层传说,他能当上这个位置,本来就是中国人在背后出的力,向莫斯科的一些大人物推荐了他。赛采利姆现在与哈萨克的第一书记达利耶夫,关系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而谁都知道,达利耶夫是中亚“亲中派”的老大。
无论是达利耶夫还是赛采利姆,他们现在已经很少顾忌莫斯科的态度,眼里都只有中国人了。不过也不奇怪,大家都支持他们,亲中派当政,中国人的支持就来了,就连阿尤布的这个项目经理,不也是因此而来的吗?中国人现在中亚的“基础设施投资”,按照中亚人的看法,简直是疯狂的,公路、铁路、通讯、电力建设,一下子都来了,以前苏联在中亚投资也很大,但是比起中国人现在的规模,那简直不值一提。
中国人的投资多了,大量的物资产品运进了中亚,民众的生活水平开始好了起来,谁不高兴呢?
鲁斯兰怕阿尤布觉得他好高骛远,又对他说道:“舅舅,我这可不是没有凭据的,我的系主任,就是现任中国大使王详的同学,他给我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大使,让我去拜访他。你也知道我是学土木工程的,很多校友都在吉尔吉斯的中国工程上任职呢。我肯定能找到好机会的。”
阿尤布精神一振,他们家族不少人都是干工程的,本来在吉尔吉斯就很有点影响力。他矜持地笑了笑:“我认识第一书记赛采利姆,等找到机会,我看能不能向他推荐一下,想办法先让你在建设部谋个职位。”
鲁斯兰非常高兴:“这当然最好了。”他又想起一件事,对阿尤布说道:“舅舅,我搞清楚中国未来在吉尔吉斯的经济布局了。”
阿尤布一凛:“这应该算是机密的吧,你一个学生怎么可能知道?”
鲁斯兰不以为然地说道:“这哪算什么机密,这只是一个大的规划。我的中国导师就是课题组的成员之一。”
阿尤布这才相信,说道:“你说来听听。”
鲁斯兰拿过吉尔吉斯的地图,说道:“舅舅,我们吉尔吉斯,不到20万平方公里,在中国这就是一个小型的省级地域,所以现在的规划,是4个标准市。你知道中国的标准市吧?”
阿尤布点布点头,这些年吉尔吉斯各界,积极地与雪域和天山省联系,他当然知道中国发展新城市的套路。
“这4个标准市,除了首都比什凯克外,其余的3个,就是南部的奥什市,依托伊塞克湖的卡拉克尔,还有西部的托克托古尔。其余的城市,都会变成这4个城市的县域。”
“有些俄罗斯人肯定要走,所以未来吉尔吉斯地域的人口,大约只有600万人,但是会来很多中国企业,带来很多中国干部和中国工人。所以考虑的是4个标准市,预留了一半空间。”
阿尤布皱皱眉头,说道:“会来很多中国人吗?”
鲁斯兰看着他舅舅的神情,笑了:“舅舅,你就别有什么民族主义情绪了,说到底,几百年前,我们还算是中国人呢。现在又有什么关系?中国的社会主义,可是讲求打破民族界限,人民完全公平和平等的。中国人不来,就靠吉尔吉斯人自己,能建设好一个国家?我可不相信。”
阿尤布瞥了他一眼:“我可没有太多的民族情绪。不过这可能让很多人非常反感,甚至仇视,不要搞出大的事情来。”
鲁斯兰不以为然:“中国那是什么样的力量?吉尔吉斯就算有人反对,胳膊还能扭得过大腿?莫斯科现在都对中国怕的要死,何况这些人?不过是自讨苦吃罢了。多数人,谁不想有中国人那样的生活水平呀?机会来了,倒是自己给毁掉?”
“没有中国人哪行?就靠吉尔吉斯的人口素质,搞得定那些现代化的工厂,能够进行现代化的管理?”
阿尤布摇摇头,他觉得不好说,总有些人的心态,是头铁而顽固的,尤其是那些宗教情绪强烈的家伙。不过他也知道中国的力量太强大,所以最后还是要看中国的决心。
鲁斯兰继续说道:“我们吉尔吉斯,是通向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交通枢纽,这个地位很重要,而且哈萨克在北,塔吉克在南,这使得我国未来在中亚是非常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国会在这里投下巨资,建设几个中亚的物流仓储枢纽,未来会组织一些中国的物流公司来到这里,承担起中亚与中国贸易物流中转的业务,也会与我国建立相关的合资企业。”
“舅舅,我觉得这个产业比其它的东西都重要得多。按照中国人的规划,黄金是另一个重点,我国有2000多吨黄金嘛,但这个是为其它产业提供资本的。吉尔吉斯其它的资源,没有什么出众的,我们的人口少,教育程度差,发展工业肯定是比不上哈萨克和乌兹别克的,所以过境贸易肯定是最重要的。”
“其它的重点,就是水电、水利和农牧业。水电不错,中国给出的水电潜力为1450亿千瓦时,现在开发度只有10%;水资源丰富,通过中国人的科技,未来考虑管道输送吉尔吉斯及塔吉克全境;农牧业的前景也不错,因为我们的山地本来就适合发展畜牧业,而且与中国新疆两省就隔了一道天山山脉,可以把产品卖到那里去。”
“所以综合起来,我排了一下序,按照重点的程度,大致是物流、黄金、水电、农牧业、水利、其它采矿六个产业。能做好这六个,以吉尔吉斯的人口规模,就能发展得不错了。”
阿尤布很欣慰,侄子这些年的书没有白读这些书,理解的逻辑非常清楚。他觉得,这样的侄子,赛采利姆他们也看得上,他们也正值用人之际。
阿巴索夫漫步在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的一条商业大街上,他望着近处的沙尔克酒店,目光下移,看到的都是中国的商品灯光广告,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内心有点焦躁。
阿巴索夫仍然是克格勃的一员,他甚至是第二总局在乌兹别克的负责人,但他也是乌兹别克人。如果是以前,他肯定毫不犹豫地效忠莫斯科,乌兹别克这些活动,理所当然都是叛国行为。但现在还能怎么办呢?各加盟共和国肯定都要独立了,kgb也阻止不了。甚至kgb内部都已经分裂了。局长克留奇科夫根本不呆莫斯科总部,而是整天呆在俄罗斯东部新西伯利亚,kgb的同事告诉他,克留奇科夫在东部,另外在组织一个新的kgb,这个新组织与中国人密切合作。
所以他自己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前些天乌兹别克的第一书记哈伊尔找到了他,与中国cfia的中亚分局局长秦国栋,与他三人会面。哈伊尔希望他作为乌兹别克人,效忠未来的独立乌兹别克国家,与中国人合作,利用原来克格勃地区分部的基础,组建乌兹别克国家安全局,中国人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形势发展如此之快,阿巴索夫自己都感到有点措手不及。他知道哈伊尔也是特洛尼科夫与克留奇科夫这帮人推上台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哈伊尔与中国人的关系,更是极为密切,他早年就在中国留学,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通。他的妻子是中国雪域省的乌孜别克族人,如果不是现在苏联的混乱,他这样的国际婚姻背景,其忠诚度都通不过考验,更不要说出任乌兹别克的一把手了。
不过这又如何呢?从俄罗斯东部到中亚几国,现在都是亲中派的天下,他们已经毫不掩饰、毫无顾忌。他们与克林姆林宫和俄罗斯西部的冲突,也日益激烈。俄罗斯自己,本身就已经分裂了。
当然,作为一个数十年忠诚的kgb战士,如果一定要选择,他宁可选择这些亲中派,他们毕竟在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和制度,而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在干什么?他们在向苏联的敌人,也就是kgb的西方敌人投降,这让他在感情上受不了。现在的问题是,他要不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他回想着与哈伊尔和秦国栋的谈话。中国对于乌兹别克的政策,有别于其它的四国。在其它四国,中国会直接强力介入,完全重塑四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系,就连中国人也会有很多参与四国的建设发展,变成双重国籍——他们会完全替代俄罗斯人的角色,但建设发展投入的资本和资源,当然是过去苏联的几十倍,以迅速改变四国的面貌。
但乌兹别克有着3000万的人口,是中亚工业化最发达的国家,自身的基础不错,拥有独立发展的能力。而中国人看到乌兹别克的宗教影响,也感到头疼。他们认为乌兹别克的情况太复杂,最好还是由乌兹别克人自己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