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29节

  回头看着在西域省采访的那两个新建中的“标准市”的照片,他一点都不怀疑,有了充分的水源,中国人在这里不再缺乏关键资源的条件下,荒漠的西北,终究会被他们变成另一个东北大区。
  刚来中国两三年的时候,舍甫琴科将苏联与中国的差距,归因于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资源,所以那些超级工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当然让苏联相形见绌。但呆了那么多年后,他的视角,当然不会再那样狭窄,体制上的不一样,恐怕才是更关键的,斯大林时代苏联进行了庞大的建设,那时候的苏联人口,才有多少?现在的勃涅日涅夫时代,当然仍然有着不少的建设,可是相比斯大林时代,根本比不上,更不要与中国相比了。
  翻阅着照片,他看到了一张自己与一个青年人的合影,他的手停了下来,这是自己在参观华为通讯的时候,与这家混合制央企的运营副总裁任振斐的合影,两人都笑得很灿烂,他对任振斐的印象很好,小伙子非常能干,很有思想,32岁就出任了这家央企的副总裁,前程远大。
  华为通讯可是中国现在通讯系统的龙头企业,在中国的新兴产业上的地位,很重要的。这家企业,往往是中国混合制企业新制度的试验场和发源地,据说中国领袖以前曾经多次指示,在华为试行某种体制,让华为管理层在实践中,对之优化和提升,作为对全国的示范。
  类似华为这样的混合制企业,正是舍甫琴科特别羡慕中国的一个方面,苏联体制下,没有人愿意试验这样的改革,而在中国,现在新兴产业中,混合制央企完全替代过去的全民制国企,成为了国家投资和运营管理的主流方式。
  这种模式显然灵活多了,从体制上保证了管理层和科研人员的合理利益,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虽然对比美国的水平似乎不够高,收益最多的创始人,也仅能分享2%的股权收益,但中国人说的是对的,完全的金钱刺激的话,只会诞生恶果,什么都要有节制,节制之下的企业发展,才会更长远。
  还有中国人的私企,刚来中国的时候,这是舍甫琴科特别不能理解的一件事情,中国到底还是不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允许私人作为小商小贩倒也罢了,还允许他们开办企业,而且可以把企业做到超级大?
  现在他理解了,光靠属于国家这部分的人员,是无法动员全社会的经济潜力的,十多亿人的大国,公有制企业无论如何,是无法覆盖整个社会的,需要私有制企业作为补充。中国控制私有经济,并不是如同苏联一样的禁止发展,而是限制资本家的收入,实际上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创始人做大后能拿到的最高份额收益,就是对应总收入的2%。从这个意义看,私有企业就是混合制央企的一种变型,只不过没有国家投资罢了。
  把照片都收了起来,放到行李箱中,舍甫琴科看了看手表,离开预约的出租车接他的时间,还有20分钟左右,还得等一会。
  舍甫琴科的思维,又转到了情报工作上。相比搜集经济方面的情报,他在其它方面其实乏善可陈。并不只是他而已,整个克格勃在中国的情报网络,其实作用都比较小,很少有能让总部动容的重大情报。
  这当然有人种的原因,中国的人种都已“汉化”了,苏联人包括内部的中亚人等,不仅在容貌上有大的区别,更关键的是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构成了一种“高进入壁垒”,kgb依靠本国的人员,很难在中国有什么突破,根本上要依赖发展的中国本土间谍。
  在中国建国之初的十年,说实话人手并不难找,尤其是知识分子。中国领袖们,发起了可以被称之为“文化革命”的运动,大量的旧式民国知识分子,被驱逐出知识领域,他们满腔愤懑,很容易就被说服。
  但是找这些人,在情报上没有什么用,他们本身就是被中g新体制驱逐的人群,属于中国社会的边缘分子,从他们那能得到什么机密情报呢?
  对中国体制内干部的渗透,一直就不顺利,虽然也有一些成果,但被发展的下线,几乎都是没有太多重要性的,偶尔有做到了重要位置的,但流官制度让他们的影响力很有限,得到的情报很快就过时。
  kgb内部的说法是:相比中国,美国就是一个真的有无数孔洞的筛子;中国看上去没有苏联的严密,也是一张筛子,但在筛子里面,却有一层看不见的“暗网”,不警觉的话,很容易掉进去。
  舍甫琴科自己的体会是,最关键的,是中国一直发展很顺利,他们从1939年建国开始,几乎是一路狂飙,从一个总体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顺利地建成了现代体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强,单单是通过他们的世界革命推动,建立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都有25个了,这自然给予中国人强大的自信心和自尊。
  这样的背景下,体制中所有的人员,几乎都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怎么会有多少人 愿意做间谍呢?克格勃发展的所谓中国间谍,最终被证明是中国情报机构钓鱼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何止一件两件。
  时间到了,舍甫琴科拉着行李箱,走出公寓的门口,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已经住了几年的寓所,曾经他在中国的家。
  再见了中国,我会想念你的。伟大而美丽的国度,是我生命中最值得回忆和眷恋的一段人生。
  他的身影,消失在了楼梯口。
  第367章 南美第二阶段:目标秘鲁
  西元1978年3月,秘鲁中西部,拉利伯塔德省,阿尔多契卡马煤矿(初兴煤矿)。
  陶志明与重房信子,视察着这个“背后有美国财团背景”的秘鲁初兴集团投资的大煤矿,这是南美少见的大煤矿,除了哥伦比亚,大概就属秘鲁的这个地区,煤炭的储量最丰富了,储量有11亿吨,品质还不错,完全可以作为哥伦比亚以外的根据地第二煤炭来源,如果秘鲁革命能够成功的话,短期内秘鲁煤炭资源对于根据地的重要性,还要超过哥伦比亚,毕竟在自己手里可控嘛。
  这个煤矿离开秘鲁重要港口特鲁希略不远,而由这个港口向东,通过瓦尔梅后,秘鲁沿海公路的第二站,就是利马,秘鲁的首都,南美洲一度最为重要的城市。当初搞这个煤矿,可不单单是为了煤炭资源,未来作为一个秘鲁革命的战略支点,是更重要的目标。
  陶志明问得很仔细,重信房子却心不在焉,她的兴趣点,从来都是在革命战争上,对于经济事务,向来不关心,她现在的思路,都在如何发动秘鲁革命的军事行动上。如果不是革命必然要利用这个煤矿,她是根本不会来的。
  西元1972年底,玻利维亚革命成功后,5年多下来,初步的建设框架完成了,对于秘鲁的革命,中央认为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有机可趁。于是新的行动开始启动。
  对于玻利维亚的重要性,这几年中央的重视程度屡屡提高,单单是5年中派遣的中国“双国籍移民”,就高达1500万人,其余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种人为主的南美人,大约是900万人,总人口规模突破了2400万人,让这里完全变成了小中国。而在获得黄金战役上的辉煌成果后,中央对于玻利维亚的投资也是一再追加,5年多的投资,高达300多亿人民币(约200亿美元),强度完全超过了国内的省份。大量的工矿企业被建立起来,钢铁、军工、化工、石油、农业、初级航空,纷纷建立,派遣的1500万人中,有相当部分,是这些必要的工业企业的配套工人。
  如此的人口规模流动,易于引起美国大使馆和cia的注意,所以对在玻利维亚的少数美国人,普通人通常采用让他们“倒霉”的方式,使其被动地被迫离开玻利维亚,而美国大使馆及其雇员,全部被严密监控,所有的当地雇员,只能是发展的情报员,而对于首都拉巴斯等几个过去的重要城市,甚至根本不发展,让其保留陈旧的局面,以免美国人过于关注。
  所以到现在,美国虽然觉察了玻利维亚在南美已经成为基于采矿的新兴国家,发展很快,但并没有觉察到关键——发展的来源,其实是中国介入、中国投资、中国人力。玻利维亚与中国的关系,他们能发现的,只是中国与玻利维亚的贸易发展很快,智利临近玻利维亚的伊基克以及托科皮亚这样的港口,因此而繁盛。
  这也没什么异常,玻利维亚的社会党,看起来有些能力,与中国的资源换产品做的不错,这还得益于有些美国财团在玻利维亚大量开采矿产。而且所有的南美国家,现在都在这样做,他们与中国的贸易量不小,美国也不能干涉——大家都依赖中国生产的社会和生活必需品。
  美国人的视线是有限的,因为都集中在了玻利维亚的几个大城市,这些城市几年来都没有什么改观,只是人口少了不少,在这些城市工作很难找,政府一直在劝他们去那些采矿相关的新市镇,还是有很多人离去了。更远的地方,美国人是难以把控的,这些南美国家,大多数都是庞大的国土中,沿海或者几个点,有了几个主要城市,其它巨量的国土中,都没有多少人,谁管那些地方呢?自然就很容易忽视。
  cia通过卫星发现,玻利维亚的山区,现在确实多了非常多的采矿市镇,这个国家的采矿业,确实在大量发展,情况比其它南美国家好得多,但在这里的利益,大量地属于美国不下二十家的财团,他们利用玻利维亚,与中国展开贸易,这是典型而精明的资本主义贸易方式,很正常不是吗?有些其它的美国财团也想介入,但往往在玻利维亚遭到打击,显然一个默契的垄断利益网已经形成。
  美国人并不知道,玻利维亚现在公布的经济数字,从头至尾都是假的。5年多的时间,200亿美元的投入,几千家工厂诞生,如果用gdp来算的话,大概翻了几十倍,根本无法公布。只能是专门成立了“经济数据对外小组”,来实施战略欺骗。为了不惊动美国,原来计划与智利开战,夺回在十九世纪割让给智利的沿海土地,恢复玻利维亚沿海主权的计划,也被无限期推迟,现在变成了秘鲁革命优先。
  实际上,这些年玻利维亚在外界的形象是非常低调的,5年多以前政变上台的社会党,显然对外交、革命什么的兴趣不大,只在国内折腾开矿,成绩是有的,大量的矿山被开垦,玻利维亚的进口量高速增长,就算大城市中,国民的生活似乎也改善了不少,由于其对印第安人友善,不少各国的印第安人跑到那里谋生。当然,在那些矿山的掩护下,周边崛起的大量工厂,就很少有人注意到。到
  美国和南美国家的普遍看法是,毕竟是个低调而落后的内陆国,在社会党取得政权后,甚至与南美风起云涌的游击运动,似乎关系也变得淡薄了,社会党的高层,也很少参与那些南美国家之间的活动,他们的边境防范很严,“关起门来做大王”成为了玻利维亚的国家新形象。
  这样的谨慎被中国认为是必要的,因为在连续两届昏庸的cia局长下台后,在西元19751977年掌管cia的,是老布什,这可是个精明的家伙。而且还在1974年到1975年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他对于中国,算是美国人中有深度认知的,玻利维亚的事情,如果过于高调,容易被他看破并采取措施。
  当然,在新时空,老布什自然不存在什么“与中国高层关系密切”的机会,他的驻华大使任期内,美国因经济困难而采取缓和政策,中美关系趋于平静,贸易量大大增加,但官方关系也没有密切起来,当然没有原时空中美合作抗苏的那种默契,以及双方接近并改善关系的双边企图。
  重要的工业基础,例如军工、钢铁、化工,全部都设在玻利维亚的西部高原,便于守秘,美国和外国对玻利维亚的观察,基本上都停留在沿海平原,最多是中部的山谷地区。
  “社会人民党”取得政权后的五年多,虽然外界不知道,但其军力实际上已经是南美第一强国,连巴西也比不上,现在正规军总兵力高达35万人,作为内陆国没有海军,陆军有4个集团军18.5万人,1个特种军3.5万人,防空导弹和高射炮部队7万人,空军6万人。单单从陆军和特种部队来说,就是一支缩小版的解放军,军队的素质与解放军无异,都是来自流动民兵的训练嘛。除了缺少一些重型武器外,几乎就是按照解放军的标准建设的。
  空军的实力比较弱,这是在提防美军情报的前提下,无可奈何的选择,如果派遣了中国的先进战机,这是瞒不过美国的,一起飞就会被注意到,不像是陆军等其它部队,有着玻利维亚约一半国土(53万平方公里)森林的掩护。
  现在“玻利维亚空军”,基本上还是在中国进行训练,在玻利维亚修了好些军用机场作为准备,但表面上能让人看到的,不过是几十架陈旧的五十年代战机罢了,还是苏联的米格17。美国大使曾经询问过社会党政府,得到的回答是因为苏联飞机便宜,如果美国愿意赠送飞机,玻利维亚会很高兴,但是要玻利维亚买美国飞机的话,一句话——买不起!美国人很快就丢开了此事。
  所以未来的打算就是,如果必要,玻利维亚的空军应该是“瞬时膨胀”,一切现成都准备好,由中国运输到玻利维亚直接成军。只能算是一个目前无奈的选择,当前的重点,就是加强防空,除了对中高空的防空导弹外,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配置密度是令人发指的,高射炮也是一样,除了正规部队,所有的国卫部队、乃至一些民兵都配备了。
  目前在玻利维亚,国卫部队有25万人,民兵已经按照国内10%的标准,实现了240万人。又有了工业基础和农业自给自足的能力,所以现在的玻利维亚,完全可以说是“小而强”,是一颗坚硬的金刚石了。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现在才开始图谋秘鲁的革命。秘鲁与玻利维亚在十九世界本来是一个国家,因为战败而被迫分割,如果未来将这两个国家重新合并,就可以成为一个超过238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作为南美革命的基础,从长期的角度看,这个新大国在中国支持下发展起来,未必不能对抗严重削弱过的美国,这本来就是以30年为基础的最新远景战略规划的一部分。
  在这五年中,对秘鲁革命的准备当然也是如火如荼,最基本的工作,当然是组建和发展中国模式的秘鲁gc党,现在暂时叫做“秘鲁社会人民党”,这是模仿玻利维亚的隐秘模式,在秘鲁解放后同样需要长期的猥琐发育。
  在资本的支持下,秘鲁社会人民党在秘鲁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他们主张“改良”社会主义,在一个强有力政党的主持下,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工业经济,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在秘鲁的上层人物看来,这个党牛皮吹得很大,靠秘鲁自己怎么可能呢?
  所以他们的影响力是在下层,在中国南美ngo组织的帮助下,这个党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了与玻利维亚接壤的秘鲁边境地区,尤其是坦博帕塔省,那里此前是热带雨林区,金矿丰富,所以非法淘金的人很多。
  这样的地区,秘鲁政府对其的管理是非常薄弱的,大量的玻利维亚部队,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这个大区域,而且在那里吸收秘鲁人,开始建立地区民兵。甚至连当地的警察系统和地方政府都连锅端掉,制造“叛乱”危机,逼他们逃跑,在这个过程中,直接干掉那些反动分子,而等到秘鲁派出部队来这里的时候,他们也是苦不堪言,在热带雨林打游击战,当时秘鲁脆弱的军事力量,如何受得了?
  秘鲁的东部,慢慢变成一个众所周知“叛军出没”的地域,秘鲁政府到后来也是有心无力,对于这里的“叛乱”,只能是装聋作哑,所以在2年前就开始建立根据地,“社会人民党”开始全面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玻利维亚紧密连接起来。
  另一个方面的重要发展,就是收编了原来秘鲁“gc党”的左派,即光辉道路组织。秘鲁“gc党”其实原来就是推崇中国模式的“gc党”,并不是苏联那一系,但在发展中左派右派分裂,“光辉道路”从1970年开始,从这个秘鲁“共产党”中分离出来,但光辉道路原来很不正常,其领袖阿维马埃尔·古兹曼完全是一言堂,如果不是新时空的改天换地,他肯定还是会像原时空那样走向恐怖主义。
  不过在七十年代中期,古兹曼的野心还没有那么大,思想也还没有那么偏激,在组织联系上他以后,又邀请他到玻利维亚参观访问学习了几个月后,他的“独立思想”就扭转过来了,开玩笑,看到玻利维亚天翻地覆的变化,改天换地的力量,作为主席和李思华的崇拜者,他迅速接受了新的改变,光辉道路组织因此进行了全面改编,纳入“社会人民党”,作为秘鲁知名的教授,古兹曼加入社会人民党,还曾经是挺轰动的一件事情。
  通过古兹曼这些人作为“带路党”,社会人民党开始蔓延秘鲁全国,尤其是深入乡村,在大量资本的支持下,开始组织印第安人为主的乡村力量,秘鲁的印第安人,足足占总人口的45%,潜力很大。
  发展到1978年,中央终于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发动秘鲁革命了,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美国新总统是卡特,此人执政上追求“和平”,这是控制美国的财阀们,不得已推行阶段性缓和策略下的选择,有这样的一个人在,有助于美国改善声誉,让美国能够改善国际关系,为美国“重整旗鼓”赢得时间。所以他对秘鲁“政变”的反应,大概率是缓和的,不太会考虑出兵什么的,因为那样将让其他推行的政策,完全变成国际笑话,证明了自己是“骗子”——美国还是南美民主的真正敌人,是新殖民主义者。
  二是现在秘鲁的统治者莫拉莱斯·塞鲁蒂,是在1975年8月政变上台的,本来这个军政府算是“得国不正”,莫拉莱斯一直号称要还政于民,未来秘鲁必须恢复到所谓的民选政府(历史上1980年他确实这样做了),所以他的统治基础是薄弱的,既然是政变上台,现在碰到了新的政变,也是正常的。
  三就是玻利维亚的第一阶段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包括军事力量在内,足以支撑对秘鲁的革命,秘鲁的军队不到10万人,在七十年代并没有现代化,不可能是玻利维亚军“换皮”后的对手。而通过秘鲁社会人民党,在秘鲁的初步布局也已完成,到时候发动民众形成舆论不成问题。
  秘鲁军有所谓的精锐部队,包括5个步兵旅、2个装甲旅、2个摩托旅、2个山地旅、2个特种旅、1个丛林旅,一共14个旅,所以单靠社会人民党组织起来的游击队是不行的,必须玻利维亚部队出动主力,到时候用组织的“国民军”名义,出现在秘鲁人的面前,反正看上去都是印第安人,都讲西班牙语,一般人是搞不清楚的。社会人民党组织的游击队,主要负责战争后的地方稳定和清理工作。
  比较讨厌的是武器问题,商量下来只能是“三国牌”,让部队混用中美苏三国武器,如果有美国的情报人员,他会发现这只“叛军”,有少数中国上一代的精锐武器和107火箭炮等游击武器,主要的步兵武器,则是苏联的ak-47、火箭筒、迫击炮,还有不少美国财团支持给玻利维亚的武器出现,例如五十年代的坦克装甲车什么的,整个一个大杂烩。至于资金来源,据说是社会人民党在秘玻边境,发现了大金矿和大银矿——实际上确实也有,他们用黄金和白银,从国际军火商和玻利维亚那里,购买武器,拼凑起了一只军队。
  不过,这是明的展示,在一些关键的节点,当然是全副中国现役武器装备精锐部队的突然打击,例如特种部队的作战,秘鲁政府的那2个特种旅与1个丛林旅,自然是首先必须消灭的对象。
  美国肯定会发现玻利维亚在支持“叛军”,但由于历史原因,美国人会相信这是很自然的,原来两国就是一个国家,玻利维亚的旧名就是“上秘鲁”,而下秘鲁即现在的秘鲁,在两国联邦解散后,一直是军政府统治,与玻利维亚的政党政治不同,两国关系也冷淡,现在秘鲁有政党组织叛军政变,玻利维亚最近几年发展不错,支持他们也很自然,这自然不涉及什么gc主义的赤化。南美这样的政变,不说是每年都有,至少两三年里,肯定会发生一次。
  主要的“政变策略”,就是社会人民党在坦博帕塔省宣布政变,要推翻军政府的统治,恢复秘鲁的“民主自由”,同步突袭秘鲁军的精锐,迅速打垮秘鲁军的主力,席卷秘鲁。
  当然,一只游击队打垮了秘鲁军,这件事肯定是大跌眼镜的,但如果猜测有玻利维亚在背后支持,那也不足为奇,毕竟秘鲁军又不是什么强大的军队。
  主力从东往西横扫,进攻秘鲁的主要城市。而“初兴煤矿”,则是一只奇兵,这里本来就有“矿主们”强大的私兵队,要保护煤矿的安全嘛。私兵队突然变成了正规军,就能达到奇袭的效果,关键是通过秘鲁的沿海公路,就能闪击首都利马,而一旦占领了利马,让秘鲁政府完蛋,剩余军队的抵抗,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陶志明与重房信子,就是这一路奇兵的领导人,总计一个集团军的兵力,会在特鲁希略分散登陆,到煤矿区隐蔽,大量的武器装备,则会以货物的形式,从特鲁希略港口,送到煤矿后重新武装部队。特鲁希略港目前是由组织控制的一家“特鲁希略港口集团”控股,事前完全控制不成问题。
  决策既下,一切的准备,就开始如同车轮飞速运转,到1978年的5月,秘鲁革命,已经发动在即!
  第368章 秘鲁政变与秘鲁联邦
  西元1978年5月9日到11日,几支“秘鲁国民军”从坦博帕塔省出发,他们身穿秘鲁政府军的军服,一点都不掩饰,让普通人看上去,不过是秘鲁军的正常调动而已。他们需要在5月16日抵达攻击位置,对秘鲁军的几只精锐发动攻击,能够突袭最好,不行的话就强袭!而在5月16日战斗打响后,民族进步党也会公开宣布执行推翻反动军政府的政变!
  陶志明则和重房信子等人,在初兴煤矿带领重新武装的一个集团军,在5月14日夜出发,沿着沿海公路,急袭首都利马,沿海公路的路况不错,所以这个集团军,能够实现摩步化的快速行军。
  颠簸的吉普车上,阿亚用手擦了一把脸上的血,他现在思维乱糟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是秘鲁政府军唯一的一个丛林旅的旅长,所部在秘鲁,素以单兵战斗力强而著称。
  但是现在他这个旅长,只能是被称为“前旅长”了,今天凌晨这个丛林旅遭到了突然的袭击,一开始阿亚等人还以为是游击队的突袭,但在敌人的大规模打击下,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是真正的战争!一只正规部队袭击了他们!
  丛林旅根本来不及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只能是各自为战,很快就被对方打得七零八落,阿亚等只能开始逃跑,但敌军的规模很大,在外围也有搜寻部队,所以很少人跑了出来,阿亚已经算是侥幸了,现在跟随他的军官和士兵,不过只有十多人。
  到现在为止,他还不知道袭击丛林旅的,到底是那里来的敌人?是其它的政府军政变组织的突袭?但是阿亚熟悉秘鲁的各支部队——军队总的规模又不大,就那么14个旅,他当然都熟悉,而且作战的风格也不一样。
  现在他猜测的,是玻利维亚的军队,在此前对丛林游击队的清缴中,丛林旅已经发现这些游击队,很可能有玻利维亚军队的支持。他们并且把这种发现,上报了政府,不过还没有得到回应。
  他在车上观察了一下公路,应该已经脱离了危险,需要了解外界的信息。他对开车的士兵说:“打开收音机,找一下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
  士兵依言打开了收音机,他平常都是听音乐节目的,结果不等他寻找新闻频道,发现熟悉的音乐频道也在播放新闻,阿亚刚听了几句,就呆滞了,这是怎么回事?那个“秘鲁社会人民党”虽然听说过,但他们居然有这样的力量?
  电台正在播报的,是这个所谓“社会人民党”的政变公告,他们号称组建了“秘鲁国民军”,要推翻军政府多年的统治,解除秘鲁人民的痛苦,建立一个现代化追求社会进步的新政府,并且宣布,国民军正在消灭原政府军的主要反动力量,号召政府军的士兵们,不要为军政府殉葬,放下武器,新政府会宽大处理,冥顽不训者,坚决消灭!
  阿亚现在明白,这就是一场大规模的政变,或许这个党派,得到了玻利维亚人的大力支持,因此才能组织起如此强大的军队,刚才的突然战斗中,对方的武器装备以及训练有素和灵活迅速的战术,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完全不是游击队的水平。
  自己该何去何从呢?冷静下来的阿亚反问自己。他是现任总统莫拉莱斯的亲信,而莫拉莱斯将军原来是政府军的参谋长,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担任这个重要的旅长职位,刚才的公告中,并没有说他们已经抓到了莫拉莱斯。嗯,离开自己的驻地100多公里,是政府军的另一个装甲旅,旅长埃古伦和自己的关系不错,而且都属于总统亲信的派系。先去他那里,有了部队,才有几乎反扑。
  阿亚命令司机和后面的两辆车改道,向着装甲旅的方向而去。但他没有说出口的担心是,埃古伦的部队,会不会也遭到了类似的突袭?还存在吗?
  车辆的油还足够,否则这100多公里路上,根本没有什么加油站,而且路况并不好,这都是为了消灭东部的叛乱而修出来的“战略公路”,粗制滥造,路况很差。
  颠簸了3个多小时,总算是接近装甲旅的营地了。但这个时候,收音机里传来了阿亚害怕的噩耗!“国民军”宣布消灭了驻守首都及附近的2个步兵旅,已经占领了首都利马,俘虏了莫拉莱斯总统及其政府!电台里报出了一连串政府的高官名字,很多都是阿亚熟悉的“大人物”,他的眼前一黑,完蛋了!
  司机的手都在颤抖,显然变得非常慌乱,他放慢了速度,看着阿亚,还有必要去装甲旅吗?
  阿亚咬了咬牙,还不知道电台说的是不是真的,虽然自己内心觉得是真的,但不能就此放弃希望。而且有了部队,哪怕是与政变后的新政府,也才有交换条件的余地,他命令继续前进。
  又开了一段,然后他们听到了炮声!阿亚的脸色变得雪白,不用质疑,这肯定是装甲旅的驻地正在战斗,他们也遭到了袭击!只不过袭击他们的时间,间比起丛林旅战斗的时间,可能晚一些而已,或者是装甲旅能够坚持,一直打到了现在。
  司机不用他说,已经在道边刹车停了下来。阿亚看了看油量表,最多也只能开几十公里了。他下车后,命令留两个士兵看车,其余人跟随他按照战斗队形,潜行接近装甲旅驻地,观察以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这些人毕竟是丛林旅出身,基本的军事素质和体能都是有的。大约不到一个小时,他们已经能够观察到装甲旅的驻地了,但那里明显已经变成了废墟,而且除了偶尔的冷枪,已经开始平静了下来,战斗大概率已经结束了,阿亚心里更是一沉。他命令两名士兵前出侦察,把情况汇报回来。
  隔了一会,两人就回来了,他们确信装甲旅已经完蛋了,因为他们用望远镜偷偷观察到的,都是陌生军服的士兵和军官(开始袭击了,国民军自然不会还穿秘鲁政府军的军服)。
  现场都沉默了,十几个人都盯着阿亚,他们内心此时都是迷茫而无措的,怎么办?
  其实阿亚的内心也是一样,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但自己的家眷,都在首都利马,难道自己一个人,逃亡国外吗?而且他们所在的波秘边境,要逃亡国外的距离遥远,未必跑得出去。
  他也不敢直接投降这里的敌军,万一他们直接毙杀了自己,可没处说理去。最后他决定,趁着汽车还能开几十公里,跑得比较远一些,然后想办法换上民间的服装,偷偷回利马去,看看利马的情况,再决定今后的行动。
  军官和士兵们同意了阿亚的计划。他们都不是这里人,都是从秘鲁各地加入丛林旅后,调来这里“剿匪”的,先回到首都再决定行动,至少看起来算是一个明智的方法。
  就在阿亚他们逃亡的过程中,从5月16日到5月22日不过7天的时间,秘鲁的主要军事战斗已经结束了。由于最精锐的5个旅(2个装甲旅、2个特种旅、1个丛林旅)在5月1617日两天中,都被突袭消灭。而守卫首都的2个步兵旅也在5月16日,被重房信子他们带领的那个集团军的闪击消灭。政变开战不过2天,秘鲁政府军已经丧失了一半的力量,而且是最精锐的部分。
  总统莫拉莱斯被俘后,剩余的7个旅,已经军心大乱,等到“国民军”赶到,他们的抵抗就变得很微弱,大量的单位,都是缴械投降。因此,在5月22日以后,除了各地少量的抵挡,秘鲁主要的城市已经平静了下来,原来的政府军,已经不存在了。
  5月17日,社会人民党新新政府宣告成立,胡安被推举出来,担任了新政府的临时总统。大量的干部,开始在部队和民兵的保护下,按照设定的计划进入秘鲁的各个乡村以及中小城市,进行社会改革和消灭剥削食利阶层,建立基层组织。至于大城市,则是精选过后的一些干部进入,他们并不会马上进行社会改革,而是让城市稳定下来,还要做给美国人看的。
  秘鲁“政变”的影响,远超几年前的玻利维亚政变,因为国家的影响力不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