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06节
休伊牛顿精神一振,接过望远镜自己又仔细地看了一会,然后咧开嘴笑了,多好的机会,这是黑豹党人重振旗鼓的大好时机!
在1963年的第一次黑人民权运动中,黑豹党一度名震美国,他们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个有思想、有组织和遵守行动纲领的黑人政治组织,他们以“毛李主义”为信仰和宗旨,遵循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多行善举、义务帮助穷人,其中为贫困的孩子提供免费早餐,以及为看不起病的人义务看病,受到了黑人中低阶层的强烈支持,并让黑豹在国际上都取得了声誉。
此前的黑豹基本还遵循非暴力的原则,他们拿起了武器,但并不是以暴制暴,而是用和平的手段,威慑白人警察不敢胡作非为。他们跟在巡逻警察的后面,在警察不公正的对待黑人时,他们不是选择开枪,而是反复警告对方触犯了哪条法律,让对方能够知难而退。
这种做法让黑豹赢得了声誉,但在1963年美国政府加强了镇压之后,黑豹党还是遭到了打击,多名领导人被逮捕和判刑,最重要的休伊牛顿和鲍勃塞尔这两名领导人,在南美黑帮的帮助下,逃到了墨西哥,在那里山中的一个训练营,他们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学习革命理论和进行一定的军事训练,并冷静思考自身和黑豹党未来的发展道路。
1964年末,他们秘密重返美国,这一次,他们没有公开发动行动,而是在其它黑豹党人的帮助下,招募了上千名黑人青年,送到南美“黑帮”基地培训,他们需要的,是有革命思想、有头脑、也有革命和军事素质的成员。
蛰伏3年后,他们决定卷土重来——他们看到了美国反战学生运动的方兴未艾,美国政府可以毫无顾忌地镇压黑人,但对于成分复杂、以白人为主的大学生群体,自然要顾忌很多。现在南美的黑豹党人都已返回美国,并且散落在了各个黑人人口众多的城市,吸引和训练新人,让他们成为新黑豹。未来,在这些城市,将努力组建一个个的游击小组。
这一次,他们决定要武装斗争——开展城市游击战。
1963年给他们的教训是,指望与美国政府讲理是没有用的,非暴力导致的,仍然是残暴的镇压。当初黑豹得到了国际赞誉,美国的很多记者也为他们说话,认为是“黑人之光”,是黑人的进步,但那又怎样?fbi毫不犹豫地镇压他们,那个独裁局长胡佛,恨不得杀掉每一个反抗的黑人。
但是武装斗争不是滥杀无辜,那只会导致黑豹失去所有美国人的同情,甚至包括大部分黑人。从毛利理论学习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育是,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有些白人会同情黑人的处境,甚至同情黑豹党,但那是廉价的同情,例如那些大学生,当初黑豹党通过在大学里售卖主席的小红书,来赚取组织经费的时候,那些学生往往会买上一本(黑豹党从一些书店以20美分收购小红书,然后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学生),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对毛李主义感兴趣,而是这是时代的政治正确,他们需要表现出对黑人民权的同情。
所以白人学生们的同情也是脆弱的,黑豹党真正的依靠,只能是黑人,尤其是中下层的贫苦黑人,“越穷越革命”是颠扑不灭的真理,是因为没有什么不舍得失去的东西,只要他们能改善自己的处境。
要凝聚黑人的力量,武装斗争就要有针对性的目标。他们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恐怖组织3k党,他们本来就是黑人的最直接敌人,是所有黑人憎恨的目标。
打击3k党,必然迎来美国警察系统和fbi的报复,然后还击,将所有的武装斗争,集中在这两大目标上,就能得到黑人们的普遍同情和支持,也能得到白人学生运动和国际舆论的一定支持,这就让黑豹党能够在政治上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当然,美国政府的镇压必然是残暴的,但无非是一死,难道黑人就只能在压迫和剥削下憋屈地死去吗?还不如就这样干脆地光荣地战斗而死。
这一次他们从一个“黑帮”那里得到了3k党要在其“精神家园”石山公园聚会的消息(3k党就是在石山公园成立的),尤其是那个塞缪尔·鲍尔斯,作为3k党的党魁之一,就在今年的早期时候,策划并组织了对密西西比州的民权激进分子弗农·达默的暗杀行动,让达默被活活烧死。这件事轰动美国,但因为没有直接证据,现在这个王八蛋还逍遥法外,也不知道fbi最后会不会逮捕这个人。
在黑人们看来,塞缪尔·鲍尔斯此人恶贯满盈,此人在三k党内,素有“巫师皇帝”之称,组织了多次对黑人的袭击和私刑,还总是得到那些白人警察的庇护!
所以就让黑豹来代表黑人,对塞缪尔·鲍尔斯和他的追随者,对这些通过绑架和私刑,让自己手上沾满了黑人之血的王八蛋们,进行正义的惩罚!
这一次黑豹动员了2个游击小组,一个负责袭击,另一个负责接应和撤退。现在的黑豹已经今非昔比,有了一些正式军事组织的能力。而且得到了一些黑人和南美黑帮的帮助,有了一定的资金和武器弹药,更有他们这两年中组织起来的黑人“服务”网络。
这一次他们的游击小组,就有着火箭筒,甚至还有一挺7.62毫米的m134加特林火神炮机枪,这种速射机枪,最高射速高达6,000发/每分钟,被称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人称"火神炮"炮。
袭击不难,关键是撤退,袭击后fbi和警察很快就会动员起来,到处搜寻他们,想直接开车,顺着任何一条公路,跑到美国别的地方躲藏,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暴露,所以他们的选择是,事先安排好了一个牧场,主人是美国白人,不过“恰好”在纽约做生意,牧场由几个拉美人管理着。他们会躲到那里隐蔽的地下室,依靠事先准备的给养,先躲藏一两个月,然后再从边上不远处的一个通用机场,用包机撤退到已经开始变成黑人之城的底特律,他们在那里如鱼得水。
夜色降临,黑豹的游击小组就位,静静地等待。
石山公园的一处绿地上,3k党分子越聚越多,大多数是白人的中年,也有女性,他们燃起了篝火,大声地谈笑着,使得游击小组的成员们,仇恨地盯着他们。
人数大概到了200多人的时候,他们开始穿上白袍,带上3k党标志性的只露出眼睛的尖头罩,这是要举行他们的仪式了。等到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牛顿从夜视镜中看到塞缪尔·鲍尔斯,走到了人群的前面,开始对这些3k党徒们发言,他知道时机到了。
一名队员的狙击枪对准了塞缪尔·鲍尔斯,这是黑豹党现在最好的射手。他稳稳地瞄准,然后扣动了扳机!
牛顿在夜视仪中看到鲍尔斯身体一震,然后向地面倒去,他脸上露出微笑,叫喊了一声:“开火!”
两发火箭弹在夜空中划出了两道亮光,而m134机枪开始连续射击,正因为鲍尔斯被枪击而震惊莫名的3k党徒们,才反应过来他们被袭击了,哭喊和吼叫,立即传遍了整个公园,然后就是火箭弹的爆炸声,以及速射机枪有节奏的射击声,3k党徒们纷纷倒地,满地血泊。
有的3k党徒带有手枪,试图反击,但射程都不够,哪里能够影响到游击队呢?牛顿不停地观察着,但发现已经没有站立的3k党徒后,立即命令撤退,他们迅速离开了现场。
美国警察的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在石山公园的值班人员报警后,他们在20多分钟后,就赶到了现场,但是至少又是40分钟后,确定了没有枪手留在现场,他们才敢进入。而目睹的一切,让他们目瞪口呆!
死伤遍地,救护车穿梭不停,这些警察到达现场,向上级汇报后,佐治亚州大量警察出动,附近的道路都被部署了警力,搜查每一辆路过的汽车。而直升机也开始在空中盘旋,试图寻找可疑的目标。
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这些袭击的枪手,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附近的记者,固然是不断赶往石山公园现场,而黑豹党事先安排的消息,也已经开始向全美国传播。实际上,当晚黑豹党的声明,就已经发到了美国主要的报纸和电视台。
第二天的早上,美国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这一事件,占据了美国人的全部视线,3k党死伤超过了120人,全美震惊!而一些媒体还播出了黑豹党的声明。
黑豹党首先说明了一堆3k党迫害、杀害、虐待黑人的恶事,尤其重点说了塞缪尔·鲍尔斯刚刚谋杀了弗农·达默,而美国政府和fbi居然包庇他,此人仍然逍遥法外,美国的法律究竟在保护什么人?黑豹党不知道,但肯定不保护黑人。
黑豹党还叙述了他们在19621963年试图通过非暴力运动来保护黑人,维护黑人的民权,但遭到了美国政府和fbi的残暴镇压,导致黑豹党有超过10名核心成员被谋杀的事实。
黑豹党声明,既然黑人和平的抗争,被认为是懦弱可欺,那么他们只好走向武装斗争,用鲜血来为黑人争取真正的平等,以暴制暴。
黑豹党声明,黑豹党不是恐怖主义者,是争取真正的平等和民主的革命者,武装斗争不会针对普通的白人百姓,他们不是黑豹党的敌人,敌人是那些极端种族主义者,例如3k党和美国fbi及警察系统的一些人,他们长年累月地迫害和杀戮黑人。所谓的《民权法案》,完全是一纸空文。
黑豹党最后警告,全美的种族主义歧视者,必将遭到黑豹党的暴力反击。对3k党的这一次袭击,只不过是黑人民权武装运动开始的第一步,呼吁白人中的有识之士,支持他们的正义斗争。
黑豹党的声明,并没有提到社会主义和gc主义,暂时,他们想将斗争的矛头限制在黑人民权上,避免政治上在美国太多树敌。
石山公园袭击事件和黑豹党的声明,犹如平地一声雷,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并在欧洲也引起了极大反响。传统的美国白人,自然将黑豹党视为恐怖分子,呼吁美国政府尽快将他们绳之以法,而美国大学生的主流,却将他们视为争取民权的英雄,是不得已采用武装暴力,来争取自己权益的勇敢行动者。
这种理念分歧是如此的明显和激烈,以至于不少西方“思想家”忧心忡忡地在媒体上撰文表示:美国政治的左翼和右翼之间的撕裂程度,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真正的始作俑者丹尼尔,则适时地加了一把火,全美超过20个城市,爆发了黑人武装袭击警察和3k党徒的事件,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中,发生了40多起,这让全美黑人众多的大城市中的暴力冲突,频繁地发生,而成为了这段时间全球的主要新闻热点之一。人们又一次疑惑地询问,美国到底又怎么了?
这一波的黑人武装袭击事件,造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经济后果,那就是白人和大企业开始,放弃城市中心,富裕白人搬到保安严密的郊区,大企业搬到白人主流的县郡,开始成为主流。这种搬迁当然有负面的经济影响,城市中心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就废了嘛,尤其是一些黑人活动比较强的地方,例如底特律,汽车公司开始搬离,这里逐渐将变成经济上的“鬼城”。
关键是,这个趋势比起原时空大约早了十年,而且是美国ict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发展起来的十年。在这个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而新时空美国的ict产业,又受到中国的阻击,因此,负面的影响,恐怕是原时空的十倍不止。
美国总统约翰逊,铁青着脸,盯着他面前的fbi局长胡佛。
胡佛觉得有点尴尬,他并不害怕约翰逊,这个总统绝对不敢动他,但是fbi确实在佐治亚州和亚特兰大,没有找到黑豹党的踪迹,这让他不免有点尴尬,他知道约翰逊为此承受了重大的压力。
不过胡佛本人也确实没有把黑人的反抗当一回事,他已经命令fbi提高警惕,在各地搜捕黑豹党成员,相信不久后,就能把那些人搜出来。
埃德加·胡佛,可是当代美国最传奇的人物,也被认为是美国真正权力最大的人物。他可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第一任局长,任职长达48年(从1924年一直到1972年病逝),在那48年里,美国换了8位总统,但fbi局长,却始终名叫j·埃德加·胡佛。
作为一个叱咤风云近半个世纪的传奇人物,他的名气远远超过了所谓美国的电影明星,权势让总统也望尘莫及。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当时美国民众的偶像。
没有一位总统敢解雇胡佛,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他们都相信,胡佛掌握的情报,足够把任何一个人搞得身败名裂,在政治上彻底完蛋。就算是被美国人认为是最伟大总统的罗斯福,也不敢动他,据说胡佛连罗斯福夫人埃莉诺的裸照都有。
因此,在中国人熟悉的尼克松担任总统的时候,当他得知胡佛终于去世了,他可是如释重负,在日记中写道:“他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死了:幸运的是,他是在位的时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台,抑或主动辞职,他都很可能被人杀死。”
胡佛自认为自己是美国的终极保护者,许多“保守派”的美国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要是与哪一任总统产生冲突,美国保守派多半会支持胡佛。
所以面对约翰逊这位总统,胡佛很有底气地说道:“只要他们还在美国,fbi一定会把他们揪出来的,总统先生。”
约翰逊只好压抑住自己的愤怒,说道:“胡佛先生,请尽快,美国人需要一个交待。”
胡佛走后,约翰逊颓然地坐着,面前的咖啡似乎都太苦了。
他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困境,伊拉克战争持续数年,美国投入了60万兵力,但始终无法消灭那些游击队,美军每天都在遭受损失,到现在已经有超过5万多人伤亡。而且美军烦躁之下,对于那些游击队,不免有时“用力过猛”,手段在普通人看来过于残暴,关键是这些美军暴行的照片等资料,不断传播到美国国内,现在国内的反战运动越来越激烈,已经扩散到所有的美国人群,而不仅仅是学生群体了。这让他的声誉直线下降。
他始终坚定地支持伊拉克战争,因为他内心清楚,如果从伊拉克撤军,他就是历史上在美国强大之后,第一次战败的美国总统,这样的历史声誉,对于他而言,简直是人生最大的侮辱。所以上了军工复合体的船,就下不来了。
他现在努力的方向,是搞好美国国内的改革,以此弥补在伊拉克战争上他损失的声望。从民权法案开始,在他任职的头两年内,提请国会通过的立法,就“比本世纪内任何一个总统,在任何一届国会,所提出的都要多”。在本来属于肯尼迪的任期届满后,他顺利地竞选成功,又增加对“伟大的社会”计划的拨款,比如卫生、教育、萧条地区发展经费三项合计,从1965财政年度的81亿美元,增加到1966年的114亿美元。有比较多的穷人得到了社会救济,失业率也有所下降。
明明他对穷人是最好的总统,这些可恶的黑鬼,居然还要反抗,甚至是武装反抗,真是该死!
美国肯定又要内乱一段时间了,约翰逊怅然地想着。
第328章 谢米恰斯内与kgb行动
西元1966年12月,莫斯科克格勃总部,国安会主席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皱着眉头,盯着眼前的一份行动计划。
最近他一直心神不宁,因为觉得自己在kgb局长的位置上,可能呆不了太久了,勃涅日涅夫并不信任他,原因很简单,勃氏让他暗杀掉已经被软禁的赫鲁晓夫,但被他拒绝了。
他的拒绝,并不是因为什么对赫鲁晓夫仍然有感情,或者坚持原则之类的理由,而是他认为如果他真的杀了赫鲁晓夫,恐怕就会被勃氏当成替罪羊,那他的下场更不会好,谁能让一个暗杀前国家领袖的人活着呢?单单为了保密,勃氏就肯定要干掉他。
当然他不肯入局,勃氏也就不会信任他,更不会让他在这个关键的位置上待下去,kgb是苏联最犀利的剑,只能掌握在领袖最信任的人手中。谁会接任自己的位置呢?或许是安德罗波夫?
他现在其实内心很后悔,自己从1961年起就担任克格勃的第一把手——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64年如果不是有自己的配合,勃氏他们根本不可能政变成功,赫鲁晓夫也就不会下台。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看好老朋友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的前途,当时谢列平和他,都认为谢列平必然能够最终上位。很明显不是吗?勃列日涅夫看上去不过是一位软弱的、临时性质的领导,而国家需要的是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他最终将不得不让位于一个更加强有力更年轻的领袖---谢列平。
当时谢列平曾经对他说过:勃列日涅夫,充其量只是个州一级的干部,而不是个大国的领导。他头脑简单,把两三种观点归纳一下的能力都没有,理论知识微乎其微,所有发言都需要别人事先写好……。作为kgb的领导,根据他掌握的信息,他同意谢列平的看法。
赫鲁晓夫下台后,一开始似乎一切都按照着谢列平和他的预计在发展,勃氏不太关心工作,而谢列平动力十足、全身心地投入,成为了苏联的二号人物,人们都以为这是一个勃列日涅夫---谢列平式双驾马车的时代。
谢列平周围团结了一批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忠实于他的人。党和国家机关里的年轻人都喜欢他,这些人大部分是苏联的共青团团派出身,确实占据着国家的一些极其重要的职位——国家安全机关、内务部、电视台、塔斯社,这些单位到处都有谢列平的朋友。
但事实证明,他们远远低估了勃列日涅夫的老辣,勃氏将自己这个kgb主席,用借口调到了乌克兰一段时间,然后突然袭击,谢列平的亲信中有30至40人被打发到各地,大部分被派到小国当大使。让谢列平变成了光杆儿司令的中央书记,等到自己回来的时候,大局已定。自己虽然是kgb主席,但并不是拥有绝对权力的,难道要拼死一搏吗?根本没有机会了。
事实证明,谢列平的弱点,确实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他是直接从团的工作转到克格勃的,随后进入中央委员会。他从来没有领导过某个地区,没有处理过国民经济问题。更关键的是,他缺乏与勃列日涅夫这样的政客斗争的经验,面对勃氏贬斥自己的人马,居然没有及时有效的反击,人心涣散之下,自然现在什么也没法做了。
中国人有句话:“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大概说的就是谢列平这样的人吧,自己也被他牵累了,现在两人都是勃氏砧板上的肉,随时都可能被解职了,很显然,谢列平和自己的政治生命都结束了。
现在想起来,多么好笑啊,谢列平和自己,是导致赫鲁晓夫失败的最关键的2个人物,而赫鲁晓夫是提拔谢列平的关键人物,他本身就可以看成是赫鲁晓夫的继承人,人们都说,赫鲁晓夫对任何人都没有这么信任过,也从未像提拔谢列平那样,快速地提拔过任何人。第一书记信任谢列平,重视他的工作能力,把最重要的事情交付他,其中包括选拔党的干部这种工作。
自己则是被谢列平提拔,所以两人在别人的眼里,都是不折不扣赫鲁晓夫最亲信的干部,确实也是这样,否则怎么会让两人接替掌控kgb这把最锋利的剑呢?赫鲁晓夫只是没想到,最亲信的人背叛了他。
他还记得赫鲁晓夫下台的时候,看着谢列平和他那种失望透顶的眼神。恐怕很多人对谢列平和他谢米恰斯内的看法,也不过是两个背叛者,不值得任何人信任。
现在想来他们是多么的愚蠢!当初两人对赫鲁晓夫不满,是因为觉得他采取自由主义行动,尝试同西方寻找共同语言,裁减军队和压缩军工生产。作为kgb的领导,谢列平和他都对此非常不满——kgb第一总局战斗在与西方斗争的前线,无数的战士为此而牺牲,他们想要一个更好的苏联。
现在他们得到了什么呢?一个勃氏领导下完全官僚主义的苏联!高层正在迅速地腐败,kgb有着大量的材料证明这一点。谢列平当初主张的改革,被勃氏政府高层的书记们逐一否决,他们已经不想斗争,而是渴望平静与舒适。
勃氏因此掌控了“人心”,谢列平与他已经没有反戈一击的机会了。
谢米恰斯内占了起来,点上一支烟,怅然地看着窗外。
良久,他才走回了办公桌,在那份文件上,签署了“同意,立即执行!”的命令,无论如何,基层的同志们还在努力战斗,要保障他们的行动成功!
罗伯特.李.约翰逊慢慢地走进了地下室,凌晨一点了,这里一片静谧,唯一的声音就是他的脚步声。这是每周六下午6点到周日上午6点的值班,除了他这个因为要照顾医院患病的妻子,所以用这个时段值班一天换两天休息的倒霉蛋,没人愿意值班,在这个如同监狱中的军事中心呆了一周,人都快发霉了,周末去市区寻欢作乐不香吗?
这里是美国驻欧洲军事信使中心,位于法国巴黎郊外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外表看上去很不起眼,只有低矮厚实的混凝土建筑,四周围着高高的铁丝网。但它是美国在欧洲传递传交换重要军事机密文件和外交机密文件的中枢机构,是美军在欧洲最重要的机密设施。
在这个大冷战的时期,这个信使中心,对于苏联可太有吸引力了:从华盛顿送到北约组织、美军驻欧洲司令部、美国驻地中海第六舰队的一切重要文件、密码系统和密码设备,都要先送到这个中心,经过分类后,再发送到目的地。任何美军驻欧司令部,发出带有绝密和机密字样的文件,也必须在这个中心周转后,再送往华盛顿。
美军信使中心的安全保卫,自然十分严密。信使中心唯一的大门,通往一间办公室,武装警卫24小时值班。而办公室的后面,是一座巨大的钢铁地下室,经过分拣的机密文件,会被送到地下室归档保存。
进入地下室,必须通过两道厚厚的铁门,第一道铁门上有一个金属门闩,门闩两头都有密码锁;第二道铁门有一把结构极其复杂的特制锁,必须有专门配制的钥匙才能开启。
保密规定是非常严格的,不论如何人,哪怕是将军,都不能一个人,单独待在地下室。按照规定,在地下室存取文件,必须两人以上在场。要想单独进入地下室,必须获得3把钥匙和两组密码。
然而再严密的守卫,都一定有一个潜在的弱点——那就是守卫者的忠诚。
罗伯特.李.约翰逊,没有人相信这是一个适合的间谍人选,他智商不高、一事无成,是最普通的一个美国大兵。
他一直在美国陆军服役,因为不得志而又想出人头地,便主动投靠克格勃。一开始克格勃的特工,也觉得他智商低于常人,反应呆滞,所搜集的情报没有多少价值,因此不太看得起他。但凭借上佳的运气,让他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克格勃历史上最成功的间谍之一。
约翰逊原来在法国奥尔良的美国军事基地担任警卫,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情报价值的地方,克格勃并不重视,但是有一次,他以照顾在巴黎住院的妻子为由,申请调动到巴黎附近的时候,居然被批准调入在巴黎郊区的美国军事信使中心担任警卫。
大机会!克格勃立即反应了过来,约翰逊在苏联内部间谍名单上的重要性,立即从底层调高了最高层,而一个利用约翰逊获得美军最重要情报的,匪夷所思的超级计划,开始策划成型。
第一步,是让约翰逊偷到三把密码锁。经过一段时间,他终于找到了机会,偷到了地下室的3把备用钥匙,将其做成印模,由在外接应的克格勃特工,帮助配成钥匙。可是要进入地下室,还必须知道两个开锁密码,约翰逊在耐心等待机会。
第二步,有一次信使中心,按照保密条例的规定,更换了其中一把锁的密码。而一位上尉军官恰巧刚刚度假回来,打电话向另一个军官,询问新号码组合。开始对方拒绝在电话里回答,但经过上尉军官的解释,对方同意说出一部分数字,并说只要把这些数字,以某种方式加在原密码上,就能得出新的密码组合。上尉记下那些数字,并进行了计算,然后随手把纸条扔进了废纸篓。
正在警卫值班的约翰逊,在旁边很仔细地偷听到了上尉的通话。而到快下班的时候,他开始打扫卫生,从废纸篓里找到那张纸条,并很快送到克格勃特工手里——克格勃的技术人员,很轻松地排列组合出了密码锁的密码。
第三步,自然是搞到另一把锁的密码,约翰逊将一台克格勃特制的微型x光机,悄悄地安装在了密码锁上。这台x光机,可以自动拍下密码锁内部机构的x光片,密码专家可以根据x光片,计算出开锁的密码组合。
至此进入地下室的障碍全部清除,3把钥匙和2组密码全部到手!
接下来就是对约翰逊进行全面的按计划训练。计划当然包括行动的时间、交接地点、交通工具、联络暗号、意外情况处理等。要做到周到细致,天衣无缝。
让克格勃最头疼的,就是约翰逊的智力水平不高,忘性较大,只好对他进行了反复模拟演练的“巴普洛夫训练”,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行动细节,都重复演练了很多遍,让他形成本能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