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28节

  在老百姓们没有注意或者是忽视的地方,在共和国的国家领导层内,则酝酿着、制定着、开始执行着新的制度、体制、法规、资本和组织的大建设、大变革、大组合,这是更深层的力量——一切为了建构长期超越美国和苏联的制度红利。
  第203章 进击的青年赵云腾?
  赵云腾整理着自己的军容,再有几个月,这个时空的自己就13周岁了,可以被这个时代的人,勉强叫做14岁的青年人了。
  他知道这很勉强,前几天李思华叫他“进击的少年”时,他还有点不高兴地强调自己是青年了,结果让李思华笑得前仰后合,直到他有点“恼羞成怒”了,她才停下笑话他,并且安慰他说:“是的,我们的少年赵云腾,已经是个大人,是个青年人了。起码你前世有18岁,今世从5岁觉醒算起又有8年,心理年龄有26岁了。”
  可是他知道,除了他“姑姑”,所有的人看他都还是个少年,虽然他已经获得了国防大学少年参谋班的毕业许可,再经过半年的实践,就可以获得毕业证了。顺便说一句,当年的少年参谋班,后来都归入了新成立的国防大学,不过以后就没有少年参谋班了,一切都将纳入正轨,过去特殊年代的特殊做法,逐渐地被取消了。不过人员主要来自孤自儿的少年训练营,则还继续存在,不过那已经归入隐秘的安全系统了。
  赵云腾知道自己很引人注目,一方面,在少年参谋班,甚至最后和国防大学参谋系并轨,自己的成绩很优秀,永远的第一名,开阔的思路、广博的学识、对外军深刻的了解,时常天外飞仙般的思维,使得毕业时学校向各个野战军推荐的时候,几乎每一个部队,都抢着要他,并没有顾忌太过年轻的年龄,当然,也有当年少g国际师的先例嘛。甚至总参都派人和他谈过话,据校长说总参也想吸纳他。知道他背景的校长,并没有直接安排他的派遣,而是让他自己和李总理商量,选择去向。
  不过赵云腾自己也不知道,是这些部队真的以为他很优秀,还是因为他们知道了自己是李思华的儿子。虽然李思华强调,只有很少人知道他的身份,而且李思华也没有给任何部队打过招呼。但是赵云腾还是可以想象,总有有心人的。
  另一方面,与李思华“普通清秀”的外表不同,赵云腾可是个极帅气的小小伙子,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早早养成的军人挺拔身肢,而且皮肤特别不容易被晒黑,因此显得面容在那个时代难得的白皙光润。实际上,这两年很多人知道他和李思华的关系,并不是李思华介绍了他。而是他回家的时候,被人们注意到如此精神漂亮的一个半大小子,出入之前李书记,现在李总理的家中,才确定他就是李总理的儿子的。
  所以他回家的路上,是经常有在中央工作的“阿姨”碰到他的,有的是好奇地来“偶遇”一回,有的是有心认识他。很多“阿姨”,都号称要给他介绍女朋友的,让他哭笑不得,只能解释自己还是个小孩子。有的机灵点的,就要给他介绍小朋友,不过他都礼貌地用学校学习很紧张等原因推掉了。他还能不懂这个吗?
  前几天因为他毕业实习要走了,钱莹和张巧云两个小姑娘都哭得很厉害,舍不得他这个大哥哥。无奈急切之下,他邀请两个小姑娘到“他家”玩,用来安慰她们,实际上是让肖姨娘做些精致的点心,来招待两个小姑娘。
  带着她们来的时候,正好是周末,被偶尔在家的李思华看到了,非常惊异和高兴,还让王春妮和周小红带着两个小姑娘玩,又买了很多糖果和玩具,给小姑娘们。
  等到他送完两个小姑娘,好不容易摆脱了回家,又被李思华调笑了一回,她不无嫉妒地说,我们家的小伙子,已经很能吸引小姑娘了啊,小小年纪就开始沾花惹草。你姑姑当年可不像你,为什么就没有什么男孩,敢追求你姑姑呢?至少我也长得不难看呀。不过你可不能仗着长得漂亮,就做纨绔啊,心思要正。
  李思华的话让赵云腾苦笑不已。开什么玩笑,这还是两个十岁出头的小娃娃,小爷心理年龄都26了,怎么可能看得上小娃娃呢?至于姑姑,他就不知道什么男人能配得上,估计那些有点心思的,与姑姑对话沟通,就会气势上被压得死死的吧,哪还有什么心思剩下?
  有着这样的机遇,穿越来到这样的新时空,他的心思里就只有9个大字:
  “立大志、做大事、成大业。”
  他满心满意,都是要像姑姑那样,成就一番大事业,天下如此广阔,新中国的事业刚刚开始,有着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怎么能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情爱或者权位这样无聊的事情上呢?3周岁,就是自己在新时空事业的开端,要用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努力,打出自己的事业江山。
  对于赵云腾的“野心”,李思华并不以为过分。青年人如果没有野心,哪来的进取心?个人的野心与信仰,并不相悖,只是不能让野心,导致个人做事无所忌惮,违背组织的原则和纪律,或者盲目的冒险和胡作非为。这些方面,她严厉地警告过赵云腾。
  根据赵云腾的想法,她建议他去缅甸的五野,这个野战兵团,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都未使用,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次等兵团,而是因为在规划中,就是未来东南亚攻势的主力兵团。在全国基本解放后,未来的战场,最主要的,就是在东南亚。
  赵云腾并不想依赖着李思华,那不就真的成为了“二代”,这会让李思华和他自己,都很讨厌。五野的徐海冬、吴焕贤这些领导人,对于赵云腾当然就不会知道得那么多了,他可以作为一个单纯的“天才小参谋”,融入军队,靠着自己的力量,去建功立业。
  他最后整理了一下仪容,背上行军包,出发!
  走出门口,吴盛叔叔等候在门口,他执意要送他到火车站,肖奶奶又哭了,她舍不得她的“孙子”。他用力地拥抱了她一下,再见了奶奶!
  1939年的4月,缅甸曼德勒。
  第五野战军政委吴焕贤,正有点惊异地回味着之前,曹子卿军委副主席的来电。赵云腾以为到了五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哪有那么简单呢?
  曹子卿就通知了吴焕贤,关于赵云腾的身份,不过他说得很清楚,李总理不喜欢什么特殊待遇,是龙是蛇,都只能让赵云腾自己去闯,唯一的,曹子卿要求吴焕贤要保证赵云腾的安全,李总理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吴焕贤已经看过了赵云腾的简历,印象非常深刻。小小年纪,毫无疑问的天才参谋,可以进入总参等最高军事机关,却主动要求来到东南亚,这是奔着战争而来啊。年轻人愿意奋斗,这点不错。但如果没有能力,我也不会徇私,同志们更不会。
  忙碌的一天,赵云腾有点疲惫。进入宿舍,就躺到了床上。
  他的半年实习期,是在野司总部3个月,然后到杜琪第19集团军军部3个月,实习完成后再分配。
  他敏感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份已经泄露,因为在完成野司实习后,让他去杜琪那里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杜琪军长可是李思华“嫡系中的嫡系”呀,杜琪肯定知道他的到来,在他小时候杜琪还抱过他呢。
  这让赵云腾有点郁闷,不过他也很快就看开了。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李思华是不会安排,但曹子卿他们怎么可能无视?关键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所谓的“身份地位”。
  想到最近的实习,他的精神又振奋了起来。
  刚到野司,他这个小参谋,自然是谨言慎行,自己现在算什么东西?能够与军事经验丰富的将官们相比?先实践训练自己才是真的,必须沉下去。
  他努力地了解五野的一切,以及东南亚各种军事上的准备,英军、法军等在东方的军事特点,英国在东方最大的军营——印度的军事潜力、军事组织等方面的内容。一个多月的时间,野司让他跑了不少部队和地域,深入了解了这个“战区”的各个方面。
  他并不知道,这是吴焕贤特意的安排,也是特意的考验。吴政委担心的自然是这个小子,可不要是个轻浮纨绔的性子,或者是赵括那样的眼高手低的家伙。一个多月的颠簸,自然要吃不少的苦头,也能看得出一个人的本性,吴焕贤对他一个多月的表现是很满意的,小家伙能吃苦,性格沉静,并不对所下的部队指手画脚,发表所谓高见。很明显是努力学习了解的姿态,能够沉得下去。
  所以近期回到野司总部,赵云腾这个小家伙,就得以参加了不少五野的高层军事会议,他努力地聆听、了解和学习,觉得自己现在可没有任何资格判断别人的优劣对错。
  不过野司虽然只有吴政委知道他的真实来历,他的名气也不小,年纪太小嘛,所以很稀奇。“天才小参谋”的名声,五野总部都知道。所以偶尔也有人在军事会议的时候,会询问他问题,看他的回答。五野司令员徐海冬,就曾经亲自向他发问,不过徐司令的发问,反而让他的名气更响了,因为赵云腾确实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直接让野司认为非常重要,甚至上报了总参。大家开始觉得这个小家伙确实有几把刷子。
  徐司令的问题是有关“机械化”的,五野正在全面地实现摩步化,但当时将摩步化与机械化是混为一谈的,大家都以为摩步化就是机械化。
  所以徐司令让赵云腾总结一下五野机械化的特点。
  赵云腾当时的回答是:“五野已经实现了基本的摩步化。其特点是步兵以车代行,运力为汽油机、柴油机和胶轮车,装备全部由车载,摩托化的步兵彻底告别了“飞毛腿”,步兵机动全部乘坐车辆。”
  但他当时胆子有点大,随后补充了一句:“当时我认为,这样的摩步化只能算非常初级的机械化,并不是真的机械化军队。”
  这下子,把当时以五野参谋部为主参加军事会议的军官们的兴趣都激发了出来,徐司令也很有兴趣,让他继续说。
  赵云腾当时觉得有点口干,但还是镇定地说:
  “我认为真正的机械化军队,它的主要特征是:主要装备以内燃机和涡轮机为动力,以履带为机动式样,以容纳多种现代科技为特征,实现了较高的合成化。”
  “它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个是机动能力强,由于装甲车辆和火炮都采用履带而不是胶轮,因此不仅能在城市公路上机动,而且能在山地、草原、荒野等复杂地形上机动;”
  “第二个特点是防护能力强,机械化部队的车载装备都有装甲防护,并且有较强的火控系统,能够做到攻防兼备;”
  “第三个特点是把诸军兵种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军兵种合成的威力。这种把“矛”和“盾”合二为一的装备,以及把诸军兵种合成的部队综合起来,才是现代战争陆军能够发挥最大最强战力的最佳组合。”
  “当然,这样的部队成本极高,对科技水平要求极高,最困难的是适合这样军队的官兵素质要求更高。我军目前还难以广泛地达到这样的要求。其实不止是我军,欧美列强军队的水平目前也主要是摩步化,难以达到机械化。但机械化无疑是军队未来发展的方向。”
  赵云腾的讲话犹如石破天惊,将在场军官们思维中的迷雾一下子打破了,对了,这就是未来陆军的发展方向,在摩步化之后的发展方向!
  徐司令非常激赏,连说了三个“好”字:
  “好好好!小参谋对机械化的总结,其实是说出了未来陆军的发展方向。如果真的能够建成这样的机械化陆军,我军的实力显然将增强十倍不止!”
  在场的参谋们反应也很激烈。这段总结太精辟了,陆军未来应该怎样?一下子就清楚了——我军从抗日战争以来的发展,不就是这样的方向吗?但是以前没有人看得那么清楚。
  大家让赵云腾继续阐发,当时他脑子一热,就说得更多了一些:
  “我自己觉得,要实现这种高级的机械化,其实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主要是全面的履带装甲化,这是装备上的,影响的主要是很高的成本。例如我们现在摩步化实现的重卡载运步兵,基本上只适合于路况良好的地形,一旦碰到复杂地形,就必须与坦克装甲部队分开,联合作战就很困难,而且摩步车辆缺乏保护,如果敌军火力很强,自然损伤就重。机械化则通过全面的履带装甲化,实现了各种地形上全兵力、全装备的统一联合作战,以及对人员全面的保护。”
  “第二个层次,则是作战合成化,这才是最难的。履带装甲化,说白了就是硬件,是有没有钱、有没有科技的问题。但作战合成化,最难的其实是高素质的兵员和指挥能力。这样的部队,每个人都要有良好的知识水准,每个人都要会开车、会驾驶和使用坦克和自行火炮,相互之间的协同能力需要很强。否则,就发挥不出来密集的高火力装备的优势。”
  赵云腾反复强调的困难,并没有让大家的热情消退。这本来就是未来陆军,知道方向才是重要的。至于困难,发展不就是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吗?
  在五野参谋部消化和完善了赵云腾“机械合成化陆军”的思想后,将之发给了总参参考,也得到了总参的高度重视,被视为“陆军二十年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方向之一。
  赵云腾并不知道,未来徐司令到中央军委开会,见到总参谋长刘伯承的时候,两人还谈起了此事。当时刘伯承知道这个思路是那个“天才小参谋”提出的后,还笑话徐海冬,说让这样稀少的具有“顶层战略思维”的参谋人才,留在你们五野,简直是浪费,不如让他到总参来。不过被徐司令顶回去了,人才都已经到了五野,怎么可能让他回总参?自己又不傻。
  事后赵云腾自己,却是对李思华曾经与他谈过的一些话,感到自己的体会深多了。当时李思华告诉他,在这个时空,一定有很多人比他聪明,是碰到事情能够想得更深、思路更敏捷的人。但他这样的未来向前穿越者,始终有着巨大的优势,那就是知识面的“广”。原时空有意无意获取的某一知识,在新时空中,通过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深造、思考和实践,就会时不时地与原时空的见识碰出火花,这种思想火花,往往并不是新时空那些更聪明的人,能够想得到的,至少不是马上能想得到的,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
  李思华当年的教诲,赵云腾现在,确实是体会到了。不过他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一种思路,并不是自己的能力。他一直记得李思华另一方面的教诲,“机械化合成陆军”的思想,只是一种“道”,真正困难和能够体现出能力的,其实是执行层面,是对“术”的实践。
  更何况,在他具体立足的东南亚,其实未来几十年,机械化陆军的用武之地都不大。这个地域的特点是,除了人们有意识用公路和铁路联结起来的城市之外,大量的区域,都是大山大水,只适合轻步兵的交战。所以未来东南亚战争的特点,是道路体系尤其是公路体系上的摩步化战争,加上一些重要地域的轻步兵争斗,后者使用特种部队更为适合。
  他暗暗决定,自己要在东南亚的摩步化作战以及特种作战这两个方面,好好地下功夫。
  第204章 东南亚的雏虎?
  完成3个月在昆明(五野司令部)的实习后,赵云腾来到了驻扎缅甸科钦邦和实皆省的杜琪19集团军,继续他的实践之旅。
  杜琪果然对他的到来毫不意外,早就知道了对他的安排,看到他非常热情,说当年那个玉娃娃长大了,让赵云腾内心苦笑,什么隐姓埋名、猥琐发育,都是扯淡。
  来到缅甸实习,赵云腾的主要精力,投向了对东南亚的深入研究。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于东南亚的认知越来越深。
  赵云腾的研究,当然重点是为了战争准备,聚焦军事地理和战争策略。经过一段时间后,他逐渐有了思路。
  在赵云鹏看来,所谓的东南亚,其实是两大块,第一大块是中南半岛,也即是李思华地缘战略的主要目标。第二大块是南洋群岛。
  整个东南亚区域,其实很大,总面积1200万平方公里,但是陆地面积只有4484万平方公里,海洋有750多万平方公里。显然由于海军劣势,新中国对于国土上的目标,主要只能是中南半岛,唯一的南洋群岛目标,是苏门答腊。
  传统上,克拉地峡以南,即马来亚半岛以及新加坡,被归入了南洋群岛,但克拉地峡虽窄(宽仅56公里),毕竟实现了中南半岛与马来亚的联结,这正是李思华地缘战略将之延伸到苏门答腊的依据。
  赵云腾自然对于他前世原时空的东南亚很熟悉,所以他知道,现在的南洋群岛,其实是被分成了2个部分,第1个部分是美国占据的菲律宾,第2个部分则是荷兰在英国支持下占据的“荷属东印度”(其实就是后世印尼)。
  单单因为美国在菲律宾的存在,就使得“荷属东印度”这块区域敏感无比,所以李思华才会将之“移祸江东”,引诱日本去进攻这块区域,与美国走上敌对之路,而中国则止步于此,避免与美国形成死敌之态。当然,李思华用蒋介石政府来占领爪哇,在赵云腾看来是“天外飞石”一般的妙招,这实际上会奠定未来数十年中美之间在“南洋区域”的缓冲区。
  回到新中国自己重视的中南半岛上,赵云腾发现,中南半岛看似与南洋诸岛类似,其实很不一样,因为地质构造稳定,其实是中土大陆的延伸。而南洋诸岛其实是海洋火山运动形成的,不太稳定。
  中南半岛的地形,大致可以用“山川纵列、犹如爪纹”八个字来形容,在赵云腾的心中,中国就是一条头在东北,尾在中亚的东西向的巨龙,而中南半岛就是这条龙的一只显现出来的巨大龙爪,其地形的特点,就是巨大的山川加上江河,构成了一条条发散的“爪纹”。
  要是少了中南半岛,岂不就是巨龙没了爪子?力量当然就虚了。不去看别的,单单从地理上,就能理解中南半岛对于新中国的重要性。
  从“龙爪”这个角度来看中南半岛的地形,是很有趣的。可以发现,其重要的特征是“三脉五山五江”。
  所谓三脉,是指三大山系,西部是那家和若开山系;中部是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延伸向南形成的登劳山脉、他念他翁山脉、比劳克东山,一直延伸到马来亚,说白了,包括新加坡在内,这一中南半岛的非常长的延伸段,都是横断山脉延伸而成的;东部则是长山山脉。
  五山,就是西部分开缅甸与孟加拉山脉的那家和若开山;中部山脉分得比较开,缅甸和泰国之间的登劳、他念他翁、比劳克东可以算3座大山;东部越南老挝边境的山脉则是长山。五座大山,就像是一只龙爪的五根指头。
  五江,就是自北向南的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这五条大河。
  所以当初赵云腾研究的时候,是自己一拍大腿,这不就是一只“五爪金龙”的龙爪吗?我大中华是至高无上的五爪金龙,中南半岛就是它的一只五指之爪。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有三、四、五个爪子不等。周朝开始就有“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的传统,在皇绅社会中,衣服上有龙,五个爪的龙,是皇帝穿的;四个爪的龙是亲王,地位就降一等;三个爪的地位就更低。皇族里虽然都是龙袍,地位就看爪是多少,阶级从那里分。
  龙服之下,文武百官的衣服叫章服,图案与衣服的颜色组合,代表身分,代表阶级。
  明了中南半岛地理上的这个大格局,就很容易理解它的地形特点:
  在北部,大山形成高原,而大江大河深切的河谷,将高原分为了一块块的,所以形成了掸邦高原、东缅高原、清迈高原、老挝高原等;而五条大河的南部中下游河谷冲积,以及河口三角洲,就形成了肥沃的平原,是主要农业区和人口集中区。
  气候上,用兵最好的时间是凉季,即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气候在中南半岛整体热带季风这样的特点下,这几个月是最好的,盛行东北季风,天气干燥少雨。最需要避开的,是6~10月的雨季。不过很多时候,军事行动是政治局势推动的,未必能给你最好的时间段,那就只有克服,例如选择每年3~5月的热季,此时冬夏季风均消退,气候炎热。
  地理和气候既明,策略乃出,赵云腾逐渐对未来的东南亚会战,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从中央军委顶层战略的角度,发动东南亚会战有4个支点,分别是缅甸、云南、广西和海南。由这4个支点向南进攻中南半岛,就是西、中、东三个方向。
  西路缅甸的角色是最吃重的,因为对手是有着英属印度支持的英国人,而且是两个战场,即下缅甸到马来亚新加坡,以及原时空的藏南(东北七邦)区域。
  中路云南的角色,则是沿着横断山脉南下,道路条件最差,目标则是中南半岛的腹地,原时空的泰、老、柬三国区域。
  东路广西和海南,以广西为主,驱动常桂联军,从北向南攻击法国殖民军队,我军押后,在抵达越南最南部后,根据英国海军的情况而定,如果英国派遣了强大的海军,那当然只有从陆路转运,否则就可以让蒋桂军越海而直接登陆马来亚。
  在东路中,海南是保持一种“半渡而击”的可能性,即从海南越海而攻击越南中部,直接将其截断为南北两块。
  所以整个战略,从北向南,就是依山而下,顺河而下,沿着龙爪的“爪纹”而扇形发散。
  依据他前世的见识,其实在中南半岛,无论是英国和法国,都不会有太雄厚的兵力,二战一起,他们只能是“短期放弃”的态度,不仅仅是国力问题,而且是他们本质的缺陷,相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人力资源包括兵源规模,都是很有限的。
  真正英国人可能拼命的,反而是印度之侧的藏南,因为关系到了英属印度的安全。他还记得前世二战时英国与日本在这一带的战争,例如著名的英帕尔战役,英印军组织了15万人的军队(第14集团军,包括3个军),击败了日军10万人的部队(缅甸方面军第15军,包括3个师团)。
  藏南(东北七邦)的攻防核心,自然就是此时英军已经在逐渐建筑中的英帕尔基地,英帕尔在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英帕尔平原。英国人正在把英帕尔建成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这个平原上遍布着军营、医院、军械库、弹药库和军需库。
  所以东南亚会战,基本是三个战场,下缅甸到新加坡的对英之战;越南为主的印支对法之战,以及最后藏南的对英之战。三个战场上,其实最难打的,一定是藏南会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