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07节

  由于长江也是重要战场,所以海军还派遣了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包括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4艘。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第八战队(鬼怒号、由良号、名取号)、第2驱逐队、第21驱逐队、第一水雷战队(川内号、第9驱逐队)、第1警戒队(八重山号、坚田号、保津号、二见号、栂号)、第2警戒队(势多号、热海号、比良号、鸟羽号、莲号、栗号)。
  所以松井虽然不喜海军,但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海军的加入,他的作战任务轻松了许多。他不由得怜悯在北方与西华作战的同僚们,西华的军队没有靠海的,黄河又不能像长江一样,让海军能够深入内地。所以海军在北方,几乎完全无用,现在只是支持天津港口而已,陆军只能是孤军奋战。
  今天就是开战的日子!
  按照松井的部署,日军主要构建北部方面军和南部方面军2条战线,形成对上海地区的南北夹击形态。步骤主要是:
  一、北部,已经占领宝山区域的荻洲立兵第13师团和新抵达的101、107师团,首先发起对大场等地国军驻地的全面进攻,吸引国军主力集中到这个“正面战场”。
  二、南部,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和108师团,利用海军运输能力,转场金山卫登陆,从南面出敌不意,攻击国军的侧后翼,实现与北部日军集团的南北夹心攻击,一举击溃国军主力,并尽量将之歼灭在这个半包围圈中。
  三、如果战事顺利,则增援的第26、27、28、29师团不必用于上海区域,而是可以直接在浙江沿海登陆,占领浙江。
  松井石根感觉到自己胜券在握,其实海军这一次确实帮了他很大忙,主要就是一个机动性,有了海军,他的部队可以灵活地调遣,寻找国军的弱点,一击而毙之。相比之下,国军只能是老老实实地画地为牢。
  不过,松井也太看低了蒋介石政府,毕竟在这个时空有西华向他们提供了情报,所以日军会在金山卫登陆,从侧后试图袭击和包围国军的情报,已经在蒋介石的案头了。而已经不再奢望守得住上海的蒋介石,自然不会再上日军的当,无论如何,这一次他是以防御战为主,而且实打实地有60万部队,而不是李思华前世历史上的40万。
  8月13日的晚上,日军大举袭击大场等地的第9集团军,已有准备的国军当即反击,淞沪的全面大战由此展开!
  在李思华前世,从8月13日到11月12日,国军在整整3个月淞沪会战失败后,几乎无组织地溃败,随后的1个月,到12月13日,首都南京失守,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就是从12月13日开始,一直持续了6周。
  在这个时空新的条件下,国军的表现又会如何?新的历史,正在展开。
  8月15日,林彪等待的武器终于完成,对华北方面军主力的致命一击即将开始!
  开战1个半月,空军几乎无日不战,损失极为惨重,参战的1500架战机,已经损失超过一半,剩余不到800架,但是新生产的1100架战机已经递补到位,西华的空军战机群,仍然在扩大,之所以如此惨重的牺牲,当然是因为要保证轰炸机群的战力,所以迄今为止轰炸机群的战力仍然基本完好,损失的轰炸机迄今不到50架,在新生产量的补充下,轰炸机的规模已经达到800架左右,其中约500架是赤龙俯冲轰炸机,而300架则是具有战机格斗性能的红龙战斗轰炸机。
  今天,在天津外围战场外的十多个野战机场内,已经汇集了全部800架的轰炸机群,它们正在紧张地装备炸弹,今天的炸弹不同寻常,每架轰炸机都只装载1枚,仅这1枚炸弹的重量就是500公斤!
  地勤的人员全数就位,今天他们会连续不断地检修轰炸完的轰炸机,只要没有问题,这些轰炸机都将连续作战,规定需要做到15架次,所以很多替换的飞行员等空中作战人员,也在机场等候,它们将接替疲惫的飞行员,继续作战。这一次西华是真的发了狠!
  轰炸机群搭载的新炸弹武器,就是500公斤凝固汽油弹!在林彪发现日军在天津外围守卫,变得人员规模更加密集后,这个战术就已经被提了出来,最近的等待,就是在积攒足够数量的凝固汽油弹,而今天使用的数量,将高达12000枚!
  这样规模的轰炸,将让日军剩余的21个师团的阵地,全部化为火焰地狱!即使日军呆在坚固的地堡混凝土工事之内,使得凝固汽油弹不能直接炸穿,但是整个轰炸场燃烧中空前的高温,以及类似于后世云爆弹效果的氧气几乎会被短期烧完的效果,也将使得大部分的日军士兵,或者烫死,或者窒息,无法挺过这种“后继效应”!
  为了规避己方的伤亡,最近几天林彪还让部队在前线挖掘了3条放水的深沟,一旦轰炸开始,部队就会退到这3条深沟之外,通过这3条深沟隔绝,将轰炸效果集中到日军头上。
  清早,日军就发现西华的战斗机群,以空前的规模出现,他们将日军起飞应对的机群,不断地向外围驱赶,日军此时在河北的机群规模,在损失了超过1200架的基础上,仍然得到了超过1300架的补充,整个机群的规模高达1600多架,所以与西华的空战极其惨烈。
  不过面对西华今天战斗机群的空前凶悍,这些日军战机由于性能上的劣势,还是被大量击落,并被逐渐驱远。
  西华的轰战机群,从各个机场起飞,事先就按照炮兵网格化的作战原则,规定了不同轰炸机群的作战方位。他们飞到了日军防线的上空,冒着日军已经有所增强的高射炮的反击,炸弹被一个个地丢下。
  当凝固汽油弹在地面爆炸,立即将战场变成了一片排山倒海的火海,在火海中,一个个被烧成火炬日军的惨叫声,响彻了整个战场,而火焰呼啸而过,将遇到的一切都燃烧起来,这就是凝固汽油的厉害,没有烧完之前,根本无法停歇!
  近800枚凝固汽油弹,在前线日军的几个师团阵地上爆炸,让这里的日军立即遭受重创,当他们以为噩梦已经过去,勉力想恢复防御的时候,西华军的重炮又开始疯狂地攻击,今天预计的重炮发射,不是以平常的“基数”来计算的,而是至少要打100万发以上!
  重炮的轰击并没有结束,日军还在一些工事中苦苦支撑,但是又一轮的凝固汽油弹来了,这是真正的“地毯式轰炸”,战场变得温度很高,所有的士兵都感觉到缺水,可是喝下水也解不了渴,蒸发太快了,而空气似乎变得稀薄,很多士兵都觉得喘不上气了,很快,有不少士兵开始昏厥。
  这样的打击似乎没有终结,空军轰炸的时候,重炮就开始前移,而空军轰炸停止的时候,重炮就开始发射,此起披伏,日军的前线,活人已经不多了,在大约5轮凝固汽油弹后,空军对于最前线的阵地,停止了轰炸。将目标转向了后方的日军,更大范围的轰炸开始了。
  日军紧急求援,陆航的战机,拼命地试图突破西华战机防守的空域,空中打成了一片,但还是很少有陆航战机,能够突破到轰炸机的作业空域,就算跑进来了,那些红龙战斗轰炸机,也能以不逊于他们的格斗性能,与他们空中格斗,以数量的优势,解决掉这些日机。
  这一天残酷的空战,事后的统计,双方损失的战机,超过千架,都是元气大伤,其中日军损失的战机,超过了700架,而西华损失的战机,也有300多架。惨烈的程度,是当时世界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
  西华空军连续不断的凝固汽油弹轰炸,终于击溃了日军的全面防御,后方的日军,没有前线几个一等师团那样的坚韧,在这种时候终于受不了了,先是有一些士兵发狂,然后有人逃跑,军官们都开始压制不住,等到发现还有继续的轰炸的时候,这些士兵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大规模地逃跑,而此时的军官们,也就只能被裹挟着逃跑,他们逃跑的方向,自然是天津港口。
  不过,能跑出去可不容易,粟裕的坦克装甲兵团,就是用来阻遏他们的逃跑的,在轰炸开始的时候,已经开始大迂回,切向日军后方与天津港联系的道路。等到日军后军崩溃,无法再组织对坦克装甲兵团的有效防御的时候,坦克装甲兵团的突击,将逃跑的日军大规模地击毙、碾压和截断,而在这个时候,还有所谓的“武士道精神”的日军并不多,基本都已丧胆,所以当他们发现坦克装甲部队,基本上的反应都是四散逃去。
  不过在整体上,粟裕兵团还是保证了切断日军的后路,将大部分的日军残部兜在了包围圈内,他们阻击了一段时间,其实如果这个时候日军能够全面地组织起来,也许还能杀出一条通道,毕竟人数还是太多,不过谁能够把一只已经完全丧胆的军队,再马上全部组织起来呢?
  需要阻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等待战场内的气温下降,这就需要凝固汽油全部燃烧完毕,这使得林彪4野的大部队行动的时间,需要等待大约半个多小时。不过两翼的部队,则不断向坦克装甲部队的方向行进,追击日军的逃兵。
  所以等到林彪的正面部队能够通过此前的战场,残余日军就几乎完全被包围,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投降。林彪等人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为此前李思华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不留日军俘虏,她也以为日军在抗战初期,不会出现大规模投降的情况。谁知道此前嚣张至极的日军,也会开始大规模投降呢?
  所以林彪他们先收容俘虏,然后紧急电告中央军委。收到电报,倒是让李思华又喜又气,不过她平静下来,想着大规模杀俘,终归不符合中华民族的性格,所以林彪他们下不了手。于是回电林彪,让他安排将这些俘虏全部转送后方,她要让这些侵略者一辈子挖矿到死!这已经是最大的仁慈了!
  战后的统计,日军逃出去的大约不足10万人,加上在天津港口附近的驻屯部队,总数已经只有约20万人。此前显赫的70万大军,几乎有50万被歼灭,而日军史上显赫的那些部队,例如第2师团、第5师团、第9师团,都消失在了这场残酷的战役中,加上此前的第6和第14师团,日军最核心的20个一等师团,仅仅在此役中,就失去了5个。
  最后岗村宁次以及土肥原贤二,这两个老奸巨猾的家伙,逃得了性命。而被称为日军精英的板垣以及吉信良辅,都葬身在了战场。
  第172章 河北之终战
  河北决战的结果,自然震惊了全国和全世界。由于此前日军和西华军双向的考虑,双方都没有同意西方各国“观战团”和记者们的继续观战,因此对于这一场战役的细节情况,武官们和记者们都不太清楚,但是结果太惊人了,按照西华的公告,河北决战的结果,日军70万人,被消灭了50万人,这样的战斗,堪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几次规模最大的战役媲美!
  因此武官们四处出动,尤其在西华,他们拼命地打听战役的细节。
  然而,就在河北决战基本完成的时候,河北战场的第二场决战,又开始了,或者可以称之为“河北的终战”!
  徐向前的目光深邃,最艰难的战斗就要开始了。
  最近的十天左右,前期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最主要的,就是利用部队的规模优势,势横扫了石家庄周边的广大区域,使得石家庄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但是并不完美,日军仍然维持着后路,其布局大致相当于一个“t”型,上面的一横是这座城市防线,而下面的一竖则是日军联结石家庄与辛集的道路,即日军的后路,日军通过这条道路,可以保证其退向沧州等地的退路。
  所以徐向前的选择是,一方面猛攻城市,将日军主力吸引在石家庄沿线,另一路则大迂回宁晋、衡水,准备在深州附近切断日军的退路。
  实际上,他有点疑惑日军为什么不撤退,很明显日军长期占领石家庄已经没有可能性。他的疑惑,其实是不知道日军此时高层军官的普遍心态。
  类似他对面的日军司令员香月清司这些人,其实都以此时的“中国通”而著名,他们自觉对于国民政府为代表的中国,了解到了骨髓里,对于国民政府军队充满了蔑视,这种心态不会因为出现了西华,就马上完全消退。
  所以对于其它战役方向上日军的失败,他们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认知西华的强大,而是“如果是我指挥,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会将失败归咎于日军的将领表现差劲,而因为自己之前对孱弱民国军队的“一直胜利”而自视过高。
  另一方面的心态,就是那种日本人死不认错的性格,狂妄的性格下,明明知道已经打不过,却会幻想“天照大神庇佑,奇迹一定会发生。”
  这种故事当然发生过,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神风”,元朝二十万大军讨伐日本,却因为大风而折损,让日本不战而胜。所以外人看他们是不知天时、负隅顽抗,他们自己,确实是在等待可能的奇迹。在李思华前世的历史上,日本败局已经明显得不得了,还在“1亿人玉碎”来祈望出现奇迹,直到被原子弹打断了脊梁。
  所以既然当面之将,是香月清司这样还没有遭受过西华重大打击的将领,这种“负隅反抗”的抉择,就不足为奇。香月手握20多万大军,相对于已经知道的西华军的规模至少在40万以上,也不过是1:2的规模,他确实认为自己还有取胜的机会。
  他现在的盘算是,利用石家庄的坚固工事,先抵挡住西华大军的进攻,迟滞和疲惫西华军,然后再发挥皇军的勇猛,反击击破西华军。
  如果换了是已经得到深刻教训的岗村,肯定是毫不犹豫地撤退,不会觉得己方还有任何机会。但现在的司令官是香月,他充满信心地向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保证,心态上已经被打崩了的多田骏怎么说?现在日本国内军部对他一片喊打喊杀,他的性命都危在旦夕,威信也荡然无存,如果强硬要求香月撤退,可能反而让大本营下了决心让他去死——已经毫无斗志的司令官,要来干什么?他也祈望香月能够胜利,这样才能减轻他在华北大败的影响。
  所以此时从香月到多田骏的态度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赌徒没有输光最后的一个筹码之前,那都不算是输。
  8月23日,石家庄攻防战爆发。
  徐向前等待了几天,主要是等待配置给三野的部分轰炸机集群的到来。
  轰炸机结合重炮轰击的模式,才更容易打破敌人的防御,和大量地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
  攻防战的开始,自然是轰炸机的不断轰炸,以及重炮的不断打击。徐向前在前线配置了大量的步兵,因为日军会不断从“地下城墙”中涌出来反击在向心壕沟中的西华军,前线必须僵持住,火炮和轰炸才能连续地对“地下城墙”的防御工事实施。
  这就是一场绞杀战,日军发现,30公里长的防线仍然是不够的,西华的火力太凶猛了,简单计算就可以知道,西华5000门重炮,就算平均分配,也达到了每6米防线,就必须应对一门重炮的程度,所以日军通过城墙水沟的水上运输补给,很快就被证明是个妄想,在西华军的炮火下,每一次运输补给,都损失巨大。
  这导致不少的防御据点,在几天后就出现了弹药补给等缺乏的状况,他们有粮食,事先已经考虑到了。但是日军的弹药本来就不足,又是如此高强度的战斗,补给成为了极大的困难。
  情况比较好的是一些相对大型的重要防御据点,既然是重点,当初配置弹药的时候自然也是重点,所以保持了比较好的战力。
  但问题是,这条防线面临着正太线这条铁路。
  三列火车轰隆作响地靠近石家庄,这些火车可不是常见的火车,而是装甲列车,每列火车上那巨大的炮口令人生畏。
  这就是西华利用德国技术自己建造的装甲重炮列车。
  德国一向痴迷于建造大型的装甲巨炮列车,二战时的“古斯塔夫”巨炮曾经轰动世界,尤其是曾经从几十公里外,一炮正好打中了苏联严密防御中后方的军火库,导致了超级的大爆炸。这件事让这种巨炮威名远扬。
  其实这种巨炮的用途有限,因为限制性很强,必须有自身控制住的铁路线,它只能在铁轨上跑,几乎没有别的机动能力。
  李思华看重的,是这种兵器的攻城能力,所谓“一炮糜烂十里”。在攻打有铁路线的城市的时候,这种兵器的威力还是非常有用的。
  不过西华重点发展的,并不是德国那种追求无限火力,一颗炮弹都要5~8吨的巨炮,而是大大缩小了装药量,从而也大大降低了技术难度。
  西华现在的装甲重炮列车,使用的炮弹大约就是1吨,即1000公斤。至少在远东,这样的炮弹已经足以击毁任何城池和工事了。
  通过前几天的攻防,三野已经摸清了日军主要的重要防御据点,包括其精确地址的定位,自然可以让这种装甲重炮列车,发挥它的最大功能了。
  三列列车,炮口一列正向,另外两列分别向左向右。
  炮手们精确而仔细地调整着参数,直到最后确认。“开炮!”指挥长的命令下,巨炮向后一缩,三颗巨大的炮弹出膛,很快在空中变成了三个小黑点,直到看不到踪影。它们的射程是28公里,在这个时代无法追踪。
  三个观察小组,用望远镜安静地观察着目标的三个据点,调整着地下的测距仪器,他们需要向上级汇报炮击效果,如果打歪了,要给出新的调整参数。
  空中呼啸的炮弹声传来,巨大的炮弹高速地撞击据点,然后就是剧烈的爆炸,2颗命中,1颗偏离30米,数据立即汇报给后方。过了一会,又一颗炮弹飞到了那个漏网之鱼上,这一次再没有幸运。
  3个据点工事,这个时候就像是那种挖出的炮坑,最深的地方大约有7~8米深,鲜血在土壤中显现出颜色,但是看不到什么成型的遗迹,所有的一切,都在巨量装药的炮弹爆炸中被炸得粉碎!
  后方的巨炮仍然在不紧不慢地开炮,每开一炮,大约都需要20分钟,不过这个等待时间当然是值得的,一个一个最顽固的日军据点,被这些“天外飞弹”炸得片甲无存。
  日军已经感到了不对,也有日军的军官和士兵,目睹了西华军炮弹从天外飞来,一弹就炸毁了整个工事的情况。汇报上去,很快有参谋确认,这一定是装甲巨炮列车发射的炮弹!
  但是日军能怎样呢?这些巨炮远在后方。他们能做的,只是将之反馈给陆航,可是陆航的战机相对西华还处于劣势,能轰炸到这些巨炮的机会,非常微小——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巨炮的周围,都部署了大量高射炮群。
  这种战术,被徐向前形象地称之为“剥蛋壳”,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剥壳的时刻先磕一下,就是让蛋壳的那些坚硬的碎片(防御据点)暴露出来,然后一块又一块地剥掉这些碎片,直到获得最后的去壳鸡蛋。
  在轰炸机、重炮和列车巨炮的三重打击下,日军开始支持不住,这3万米长的地下城墙,大片地坍塌,变成了若干段各自孤立的防线,凡是暴露出来的重要据点,几乎都被敲掉了,虽然还有少数隐秘的据点,可是只要一暴露,就会成为西华军的重点攻击目标,支撑不了多久。
  而日军不停的反击和反冲锋,都被那些向心战壕中的西华步兵们所粉碎,他们的火力要比日军猛得多,而数量也多,精准的射手更多,日军的数量,就像是雪遇到了太阳,开始快速地减少。
  部分西华的部队,已经从坍塌的防线冲进了市区,他们与日军在城内的部队发生了激烈的巷战,而日军的劣势在于,在前期掷弹筒之类的步兵“重武器”已经几乎耗损一空,仅凭步枪、少量机枪和手榴弹,就只能被西华逐一地逐渐消灭,这些部队还分出部分反卷回去,从侧后打击地下城墙内的日军。
  香月清司此时已经没有此前的狂妄,他隐隐约约地感觉,石家庄已经守不住了。
  徐向前此时却在暴怒,因为巷战中的部队反馈,很少看到市民,找到的少数市民,几乎都是躲藏起来的日军漏网之鱼,大量的市民此前就被屠杀,因为日军担心他们会变成西华军的内应。
  徐向前此时完全同意李政委的要求,就不应该饶恕任何日军。他将情况通报全军,并且命令,不许有任何一个日军俘虏,全部毙杀!日军此前的屠杀行径,使得三野的全体将士都愤怒欲狂,战斗也变得更为血腥。
  8月30日,三野副司令员彭雪峰发来电报,他率领的刘志丹第11集团军和余天云第12集团军约30万三野部队,兵分两路,第11集团军去定州,第12集团军取深州,在两地附近与日军118、119和120等部约10万日军发生连续激战,已经将日军东向沧州或北向保定的退路截断,目前正加强对以上三个师团的整体包围,准备歼灭日军此部!
  几天都绷着一张脸的徐向前,终于露出了笑容。大的战略决战格局,形成了。他命令,全军准备总攻,消灭石家庄的全部日军!
  这个时候的香月清司,却是吓出了一声冷汗,他对后路不可谓不重视,全部24万兵力中,就有10万是驻守定州和深州两地的,就是为了确保从保定和沧州而来的补给线,当然也是万不得已撤退时的路线。可是西华兵力规模太大了,远远超出了预料,不但三面包围了石家庄,居然还分出更多的兵力,连他后路的部队都一起包围了。他很清楚,这下子自己整个的24万集团,都陷入了重围。实际上哪还有24万,剩下有16~17万就最多了。
  香月盯着地图,他现在清醒过来,此役失败,已经不可避免,按照最新的情报,西华军的规模足有60万兵力,是日军的2.5倍。而此战之后,日军在河北就剩下了天津、沧州和保定这个三角区域,局势恶劣无比。
  如果自己的部队不能突围,日军在整个华北,就剩下20多万部队,如何是西华百万大军的对手?他此时懊悔当初的狂妄,应该在之前就从石家庄撤军的,如果有自己的部队在,日军在上述三角地域有着近50万大军,就像是在敌军领域开辟了一个突出部,在海军的支持下,保证对这个突出部的占领,不断厚集兵力,也许还有翻盘的机会,但现在,机会已经因为自己的狂妄而失去。
  但是如何突围呢?往保定和沧州之路已绝,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来得及打通。唯一的生路似乎是向南,突入河南或者山东,不过这样自身就没有弹药补给,不过那里都是民国的孱弱之兵,也许还有机会,他露出了狞笑。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而已,因为三野的总攻已经发动!
  轰炸机和重炮的轰炸铺天盖地,大约不到半个小时后,轰炸停止,军号响彻整个战场,“冲啊”之类的呼号震天动地,负责攻城的杨永第9集团军,全军突入日军战线和城区!
  香月急忙带领还能联系上的部队,先向东突围,准备突出去后再折而向南,日军的服从性确实很好,对他这个败军之将的命令仍然完全服从,他本来就不在城区之内,此时他带着第15和第17两位师团长为首,组成了一股最大的兵力集团,拼命地向东而去,也确实跑离了正面战场。
  但是他还是没有躲过西华的后手。李先念的第10集团军早已迂回,集结在栾城与元氏县及赵县的区域之内,截断了日军的南下退路,实际上,4面合围已成。
  香月清司终究没有逃过,他最后自裁了,不过不是切腹,他受不了那个痛苦,而是干净利落地用手枪给了自己脑瓜一枪,而第15和17师团的两位师团长,都在突围战中被第10集团军击毙。
  最后到9月5日,在深州和定州的战役也全部结束,日军24万人的大集团,最后逃掉的只有3万多人,主要是在深州和定州的部分日军。而在石家庄前线的14万日军,几乎全军覆没。
  虽然是攻坚战,西华军的伤亡仍然只有3万多人,主要也是在石家庄前线的牺牲比较多。
  战斗结束后,三野大军向着沧州和黄骅而去,这两地日军的数量已经很少,可以一鼓而下,攻击下以后,日军在河北的所有残余兵力,即都会被压缩在天津和天津沿海,河北大部解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