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万幸夏时足够粘人,从她住进薛家那晚开始,这家伙便偷偷翻墙进来和她同住。夏时甚至为此带了干粮在身上,只要能避开人耳目,她就一直躲在这房里,从来不曾露面。
这本是小两口私下里黏糊的小事,却不料今晚竟救了她,乃至薛家全家的命。
楚棠深吸口气,定了定神,又躲回了衣柜后面。但与此同时她也竖起了耳朵,小心听着屋外的动静。
夜色将一切声响都放大了,刀剑相交的打斗声,□□撞击的沉闷声,一声声随着夜风传入了屋内楚棠不知不觉揪紧了衣袖,开始担心。夏时手上的伤还没痊愈呢,也不知外面的刺客到底还有几个?
92☆、第92章
◎夏时露面后就没打算藏着掖着◎
楚棠和夏时显然都低估了薛大人文质彬彬的国子监祭酒年少时也曾学君子六艺,甚至参加科举之前,还有过游历四方的想法。薛祭酒为此也学了一手好剑术,勤学苦练至今,就等着哪日<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混不下去了,还能继续少年时的梦想。
于是在今时今夜,当夏时提着刀赶去主屋救人时,看到的不是血溅三尺的可怕场面。相反薛大人正手持长剑,和刺客们打得有来有往,还将夫人好好的护在了身后。
这可真是,厉害啊!
夏时震惊了一下,也没多耽搁,很快挥刀上去相助。
因为夏时是偷偷翻墙进来私会的缘故,薛大人并不认识她,但好在对方也不傻,是敌是友在交手时很容易便能分辨出来。两人没多一会儿就配合出了几分默契,再应对这些刺客就变得游刃有余起来说实话,这几个刺客的水平确实也一般,远远比不上当初夏时在庆阳城外交手的那些死士。
约莫交手过了一刻钟,最后一个刺客眼见不敌转身欲逃,被夏时直接一刀掷中了后心倒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夜袭也终于结束了。
不大的小院很快恢复了平静,左右两侧的厢房里很快传来了动静。
楚棠都还没出去,东厢房的门便开了,紧接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少年便跑了出来。他早听到外面动静了,可他尚且年少,薛大人自来教他的都是自保为上,也是怕他莽撞拖后腿。于是少年生生忍到了外面没了动静,这才急匆匆跑出来查看情况。
这一看,小少年就吓了一跳,然后直接躲去了母亲身后:阿爹,阿娘,这到底是怎么了?
话音落下还没等薛大人夫妇回答,西厢房里的人也出来了。楚棠先行一步,接下来便是薛家小姐,她比弟弟要大上三四岁,如今已是及笄成年了,看着也更沉稳了些。
当然,女孩儿家骤然看到满院子的血腥尸体,也是吓了一跳,小脸煞白。
楚棠没顾得上安慰这受惊的小姐妹,一眼就看到了夏时站在薛大人对面,双方隔着些距离,明显还有几分生疏。她便自顾自走到了夏时身边,伸手去牵夏时的手,结果意外被躲开了。
这还是夏时第一次拒绝她的亲近,楚棠诧异的看了过去。
夏时悻悻的将手在衣裳上擦了擦,结果她衣衫上也染了血,怎么擦手上都是红彤彤一片。她只好压低声音无奈的对楚棠说:别碰了,我手上都是血。
这声音她虽然压低了,但在寂静的夜里依旧清晰的传入了在场之人的耳中。
众人闻言也听出来了,这陌生的女郎明显是和楚棠认识的。于是薛大人最后的警惕也放下了,他将手中剑在衣摆上擦了擦,然后挽了个漂亮的剑花直接归剑入鞘。
收了兵刃,薛大人这才上前问道:贤侄女,你与这女郎认识?
楚棠脸红了红,倒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再次牵起了夏时的手对薛大人介绍道:还未与伯父说起过,这位是我夫人。当初我在流放途中重病,被官兵遗弃后辗转流离,是她救下了我。此番前来伯父家求助,她不放心我,是以偷入府中,还请伯父勿怪。
薛大人倒也不是什么斤斤计较的人,闻言只将夏时上下打量了一番,倒是没多说什么。接着很快便将目光落在了地上那几具尸体上,面色沉沉。
楚棠适时开口说道:我屋中还有两个。
薛大人闻言脸更黑了,有刺客直奔楚棠居所,不用猜也知道动手的是些什么人。因此不等楚棠问他如何处置,薛大人便说道:陛下也回京了,不必再等,报官吧。
薛家小郎最先应声,然后绕过满地尸首,直接跑了出去。
夜里报官其实比白天还容易,因为京城夜里其实有宵禁。虽然并不严格,但满街都是巡逻的金吾卫,薛小郎跑出去没半刻钟,便领着一支金吾卫回来了。
******************************************************
京师重地天子脚下,居然有人敢夜闯官员宅邸行刺,刺杀的还是个从三品的高官,这事理所当然受到重视。不仅薛家一家,连带着楚棠和夏时都一起进了京兆府衙门。
翌日消息传开,近来本就活跃的国子监学生更是怒不可遏,竟直接去了宫门前静坐,彻底将事闹大。
老皇帝刚回到京城,一路舟车劳顿还未缓解,不过是睡了一觉而已,哪知外面已经闹翻了天。他正用着早膳呢,内侍总管梁忠就急匆匆跑了进来:陛下,出事了。
近来多事之秋,老皇帝一听这话就头疼,摔了碗问道:又怎么了?
梁忠便道:昨夜国子监祭酒家中遭袭,今早消息传开,国子监的学生便闹了起来,如今正在宫门前静坐。顿了顿又道:已有不少百姓被吸引前来,如今宫门都给堵住了。
国子监祭酒虽是从三品,但因为国子监本身很少牵扯朝政,老皇帝对薛冰也不熟悉。他闻言想了许久才想起这么个人,可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一个祭酒到底是得罪了什么人,居然大半夜还有人跑去他家杀他。不过不管怎么说,敢对朝廷命官动手这事,都有点触及底线了。
老皇帝当即皱了眉,再问:到底怎么回事?是谁这么大胆,敢在京城动手?
这梁忠便不是很清楚了,不过身为内侍总管,掌握一手消息是必备技能,事情的前因后果他倒是知道得差不多。这事偷瞥一眼皇帝脸色,到底还是将事情娓娓道来。
江南赈灾是五年前的旧事,楚尚书的案子也是一年前的事了,在老皇帝心里这些早就翻篇了。此刻听人将这些旧事重新翻找出来,尤其是言及冤屈,不论是楚尚书的冤屈还是江南百姓的冤屈,都不是老皇帝想听的,一时间听得眉头大皱,很是烦躁。
梁忠自然看出来了,于是尽量精简了言辞,偏还不敢不说完。
老皇帝倒也没有打断,听完之后皱着眉问道:人现在在京兆府衙门?昨夜那些刺客查出什么来了,都是冲着楚氏女去的吗?
梁忠也不敢隐瞒,更不敢添油加醋:正是。昨夜刺客分了两拨,一拨去杀楚氏女,一拨去杀薛大人。所以是真的有人要杀朝廷命官,不是推给楚氏女就能轻拿轻放的。
老皇帝显然听明白了暗示,同时也没忘记宫门外那帮学生,知道不给个说法那些人是不会散的。这让他很是烦躁,因为无论是对赈灾官员的嘉奖,还是对楚尚书的判处,都是他做的决定。而身为君王,老皇帝是不可能轻易承认自己错了的。
烦躁的起身踱步转了几圈,老皇帝忽的想到了什么,问道:薛家什么情况,护卫很多吗?怎么去了那么多刺客,一个人都没杀死?
梁忠躬身答道:回陛下,并非如此。薛家窘迫,不过有几个老仆,后院发生打斗他们在前院睡着都没听到动静。不过薛大人擅剑,楚氏女身边也有同伴相护,刺客不是对手反而伏诛。他顿了顿,才又道:护着楚氏女那人与公主府有些渊源,正是前些天护着长公主逃入山中的护卫。
夏时露面后就没打算藏着掖着,她曾经作为长公主护卫的事自然也不难查,这些都是大大方方摆出来给人看的。梁忠得到了消息,果然如实禀报给了皇帝。
老皇帝听罢皱了下眉,很快将所有事串联起来,心中虽然有些烦长公主给他找事,但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对大女儿的戒心替楚尚书翻案一事显然不是临时决定,她早就掌握了扳倒二皇子和六皇子的证据,能堂堂正正将人解决,又何必冒险行刺杀小道呢?
猎场一事最大的嫌疑人长公主似乎洗脱了嫌疑,那么另外两个不省心的儿子,可疑指数就开始直线上升了。再加上送灵途中的那场刺杀,这两人不仅气量狭窄,而且无法无天!
老皇帝的眼神蓦地冷了下来,只是眼下需要解决的还是宫门前那帮学生,老三老四的事还得等等。
梁忠低眉垂眼,假装没看到老皇帝脸色变化,过了好一阵才听到老皇帝吩咐:传话出去,此案移交大理寺彻查,让宫外那帮学生都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