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当时的元朝还占有北方的广大地区,孔克坚大概觉得元朝会卷土重来,所以一直敷衍朱元璋,后来我们八八不蒸馒头争口气,一统全国,孔克坚不得不去南京觐见。
可因为孔克坚这种鼠尾两端的态度,让朱元璋对他十分厌恶,再加上前几任衍圣公府投靠了金国和蒙古,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打算削弱衍圣公府的地位。
不过,孔子的地位在古代确实是根深蒂固,就算朱元璋痛恨衍圣公府投靠异族,可他为了笼络天下读书人,还是必须要册封一个衍圣公。因此,朱元璋只好把孔克坚的儿子孔希学给册封为衍圣公了。】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他受不得这种委屈!
【之后的衍圣公们,那更是青出于蓝,膝盖一个比一个软。
明末,李自成进北京,当时的衍圣公高呼:永昌皇帝万岁!
结果李自成待了没几天就跑了,换了鞑清来,他们继续投降。
更离谱的是,清末咱们被那些西洋人轮番欺负,衍圣公真就挨个投降
英国人厉害就把大英帝国爱德华七世国王的宝像请入孔府供奉起来,德国人占领山东就把德皇威廉二世的画像迎进了孔府
等到了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的时候,衍圣公孔令贻居然连发两封劝进电,要袁世凯早日登极,以慰民望。
就连张勋这个跳梁小丑闹复辟,孔令贻都能及时拍电报去北京,说恭承明诏日月重光毅力诛猷普天同庆。
舔狗都没这么勤快。】
好家伙,茶馆里的老百姓没听懂几个词,只记得投降这两个字了。
这衍圣公,怎么逮谁就投降谁啊?
嗐,投降了就能保住荣华富贵。为了家族嘛,不丢人。
崇祯扫了一眼面前的大臣,发现大家和他一样,目光呆滞,心里安慰了不少。
实在是实在是过于离谱了。
韩爌眼神直愣愣的,呢喃道:假的,肯定是假的
西洋番怎么可能打到华夏来呢?怎么想都不合理吧!
对,一定都是妖道胡编的!
朱元璋倒是很淡定,因为他心里正嫉恨孔克坚呢,虽然西洋番打到中土来什么的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但从年轻时一路跟随天幕指点的朱元璋相信,天幕说的肯定都是真的!
而且这衍圣公的德行,八成也做的出来。
他冷笑一声,问道:朕记得孔克坚的儿子前两天到南京了,来替他老子装病不来求情?
正是。
叫他来,看看他怎么说!
【后面日军来了,其实衍圣公丢人现眼的事情也不少不过up主这次主要是想通过孔克坚来讲有名一朝士大夫的。
元朝虽然有四等人制度的潜规则,但那都是针对平民的。从上层来说,元朝其实是与蒙古贵族、色目豪商与汉人地主共治天下。
因此到了元朝,孔氏一门凭借孔氏恩例大量进入仕途,竟有多达90余人占据要职。而孔克坚和他的族人孔思力更是位及人臣,名列礼部尚书、中书省参政。
孔克坚对元朝也是相当的忠心,当时刘福通的北伐大军进入山东后,孔克坚立刻携全家前往大都避祸。甚至,在元顺帝惊慌失措,欲要迁都北上时,孔克坚竟勃然大怒,痛斥道:天子当与宗庙社稷共存亡,不可轻弃。
啧,真是好一个让人感动的忠臣啊!】
这事儿朱元璋并不知道,因此他现在更生气了,怪不得这个孔克坚装病不来南京!
【后来徐达北伐,孔克坚只能让儿子出面,最后他儿子去了南京见朱元璋,他自己依旧装病赖在曲阜。
那我们八八能受这种委屈?
立马把孔希学骂了一顿,还给孔克坚写了道措辞严厉的圣旨:
我知道你们孔家子孙都非普通人,历数数十代,都是帝王的门前客。胡虏侵占中华时,蔑视纲常伦理,可你们祖先却帮助他们攻打大宋,治理平民百姓。如今我率中土之士,奉天讨逆,安定中华,你为何不愿接纳我大明朝?你要是有病不来就罢了,若是谎称疾病,首鼠两端,后果自负。
这时候大明已经占据了全部汉地,把蒙古人赶回了草原,孔克坚没办法只能灰溜溜的来了。】
【虽然朱元璋心里百般不乐意,但是还是封了孔克坚儿子当衍圣公,孔家一切特权都照旧,只是为了拉拢这个天下文脉而已。
但纵观整个明朝,曲阜孔家对大明什么态度呢?
据说,当时的孔家家庙里,从来不供奉明廷赐下的牌位。
甚至,明末的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孔家人说: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
什么东西?
无君无父的东西,在放什么狗屁!
第52章 明末下9
◎废除衍圣公爵位!什么南孔北孔都不行!◎
【根据方豪的《元提举孔天铎墓志》记载,河北沙河县人孔天铎系圣人之裔,但是他的曾孙到了元朝,却卑躬屈膝的跟风改名为蒙古名字塔识不花。
舔,就硬舔。
改名当然有好处,这个孙子哦,曾孙,在元代任蒙古字学教授。
你品,你细品。】
李善长想着,自己身为开国六公爵,虽然是文官却属于勋贵,还是不要惹陛下不高兴。
于是他痛心疾首的骂道:如此不肖子孙,妄为圣人后裔!
谁知朱元璋幽幽的说了一句:毕竟衍圣公跪的更利索,有样学样呗。
啊这李善长不敢说话了。
毕竟他只是想讨好皇上,还没打算去得罪同僚文官。
【也不知道是不是以为身为孔子后裔,就能万世一系了,连凤阳朱?暴发户!这种话都能堂而皇之的跟友人讲出来,反正有明一代,孔家确实对朝廷不大看得上。
衍圣公府对老朱家有多瞧不上呢?前面提过一句。
一般家族得到当朝皇帝赐给的封号,无不感恩戴德,放在祠堂里当镇宅之宝,流传后代。
可孔家还缺这个?所以孔氏家庙之中,凡是明朝赐给的封号,统统弃之不用,连供奉都不供奉。】
朱元璋脸色阴沉,咬牙切齿的挤出一句:好,好得很。
李善长等人在下面看的心惊胆战,生怕这位暴发户皇帝一个暴怒就要拿衍圣公府开刀,那岂不是与天下人为敌?
正在僵持的时候,内侍来报,说孔希学正在殿外等候传召。
让他进来!
孔希学弓着身踏入殿中,眼前刚一看见一片明黄的衣角,就理解下跪,叩头行礼。
这种危机时刻,也顾不得什么圣人后裔的颜面了。
天幕上所说的种种,听的孔希学心惊胆战,生怕自己一个不留神,就没法活着走出应天府。
朱元璋冷哼一声,问道:听说你爹病了?要死了?
孔希学呆愣了一瞬间,面色发苦,原本他打算上来先给父亲求情一通的,结果让朱元璋要死了三个字给整懵了。
须知虽然大明立国时间尚短,但他也听说了这位马上天子乾纲独断的做派,而且大权在握,积威甚重。要是否认,那代表欺瞒皇帝,是欺君大罪。可要是顺着陛下的话承认,那岂不是逼他父亲直接病重身亡?
想了想,他回道:陛下心系草民父子,关心爱重,几次欲召见父亲,以备垂询,父亲惶恐涕零,不胜感激。奈何沉疴缠身,才迁延至今。但草民前两日接到家书,父亲言已能起身,正动身赶来应天府,以报陛下厚恩。
孔希学说完这段话,身上已经出了一层冷汗,他又磕了一个头,道:伏请陛下明察。
朱元璋冷笑连连。
这孔家父子,怎么跟江南那些士大夫一个德行,漂亮话一句不少,把自己这个皇帝架的高高的,让你半点挑不出毛病。实际上背地里阳奉阴违的缺德事儿一件也没少干!
朱元璋不搭理他,回到丹陛的御座之上坐下,继续听天幕。
【但老朱家再不乐意,有明一代对衍圣公府还是挺好的。
孔家在曲阜基本就是土皇帝!衍圣公府占地宏大,基本整个曲阜都是孔家的家产,普通百姓都是他孔家的佃户。连曲阜县令都是孔家世袭,别人根本不要想插手。
而且衍圣公本人犯错也是相当宽宥。
比如成化时的衍圣公孔弘绪,年幼失怙,父母早亡。自古深宅大院杀人争产屡见不鲜,所以为了避免孔氏族人觊觎衍圣公爵位。在景泰六年十二月时,朝廷就册封年仅八岁的孔弘绪为新一代衍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