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禀父皇,儿臣自商人手中收来了一件好物!”阳滋笑意盈盈地奉上手中木匣,寺人接过摆到了始皇帝案前,他定睛一看,目露喜色:“这是,芝麻?”
“没错!我大秦又多一项能够榨取油脂、惠及黔首的作物!”
“善!大善!”始皇帝珍而重之地将匣子合上,吩咐道,“将此物交予治粟内史,命其安排试种一事!
阳滋,你那里有多少种子?”
阳滋笑逐颜开,神情颇为自豪,扬声道:“足足半钧!试种尽够用了!还能让父皇尝尝鲜呢!”
“尝鲜倒不急于一时。”始皇帝满意地看着女儿,语带笑意地询问,“吾女想要什么赏赐?”
“回陛下,为国寻良种为儿臣分内之事,不过……”阳滋的眼珠一转,含笑道,“始皇帝的女儿倒想同父亲共进晚膳,不知父皇可愿赐宴?”
“哈哈哈哈哈!赏!”始皇帝大手一挥,阳滋得寸进尺道:“那不如再叫上大兄?”
始皇帝看了她一眼,直看得阳滋心里发虚,才颔首道:“可。”
咸阳宫中至尊的父女享受着天伦之乐,咸阳城外如杂草一般顽强生存的母女也在虔诚中跟着云青青磕了三个响头。
鱼小心翼翼地摸出一颗鸡蛋埋在火堆的余烬之中,和女儿一起咽着口水看着云青青在饭桌上大快朵颐。
“烟,多吃些。”
鱼将豁口的破碗递给女儿,里面是麦粒稀疏的麦粥,在女儿贴心的推拒之下,母女俩最后依靠幻想着鱼和肉的味道分食了这碗稀薄的麦粥。
“烟,你要好好长大!”鱼抚摸着女儿干瘦泛黄的脸,眼中透着希望的光,“陛下命吏赐我们布帛与粮食,是为了让你们这些小娃娃能够长大,等你长大了好好为陛下耕作!”
烟似懂非懂,但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这才流着口水看向埋着的鸡蛋——
“阿母,我们能吃了吗?”
“吃!陛下统一了天下,以后再也不要打仗了!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
唐肃宗时空。
在天幕里锣鼓喧天的大年三十映衬下,杜甫的面色格外愁苦。
“李唐虽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手中。”如今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有烽烟迭起,关辅又逢饥荒,杜甫一路往秦州而去,沿路所见,满目疮痍。“国不堪国、民不聊生。”
两相对照之下,他不禁提笔写下——
“满目生悲事,因人作远游……”
。
汉文帝时空。
刘恒看着满桌鸡鸭鱼肉,牛羊亦是常见的菜色,感慨道:“寻常官员富户,尚不能轻易有此席!更何况黎庶乎?”
后世的富足,真是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地打击着他作为大汉天子的骄傲啊!
“朕为天子,当为天下子民垂范,厉行节俭,前朝后宫,不得奢靡浪费!”
。
【吃过团圆饭,一家子就开始各找各的乐子,长辈们有的围炉夜话,有的出门溜达,还有几个人摆了一桌开始打麻将;
同龄人要么凑一起打游戏,要么带小孩在家门口玩烟花,电视机里春晚在一片祥和之中播放出来,但没有人真的关注其内容,只拿它做一个凑气氛的背景音。
云青青歪在沙发上,跟着两个串门的邻居小伙伴打扑克,时不时被电视机的动静吸引过去瞅上几眼——
如果是歌唱节目和小品节目之外的内容,或许就会留神看上几分。】
。
明代宗时空。
朱见深和朱见济两个小兄弟又凑在了一起,在宫女太监的层层呵护下一边啃糕点,一边见缝插针地从天幕的一角里看春晚。
他们哪懂得什么其他的?只知道场面看起来宏大又热闹,足以让这没见识的小兄弟俩大开眼界。
接连发出“喔——”“哇——”“嚯——”“好厉害啊——”如此这般种种拖长了尾音的感叹声,实在是极好的捧哏了。
至少这些伺候的宫人们就被他们俩勾得时不时抬起眼皮瞄上了一眼又一眼。
。
唐玄宗时空。
在经过了一整天高强度的政事商议之后,李隆基总算送走了朝堂的鼎臣们,在晚上获得了几分喘息之机。
——对于召幸后妃,他是没什么兴趣的了,每天忙得喘不过气来,等到晚间只想一个人吃了饭瘫在床上刷视频的样子。
李隆基毫无形象地瘫在榻上,手边是新鲜的水果,他则披头散发地倚在榻上跟着春晚的音乐打着节拍,欣赏着美轮美奂的歌舞节目。
“颇有几分意趣,只可惜皆是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细品味……”
李隆基感到技痒。
李隆基想起朝堂诸公的那一张张脸。
李隆基精神萎靡,变得毫无兴致。
。
明穆宗时空。
戚继光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看着电视里面的盛世气象,又凝望着云青青一家无知无觉、习以为常的玩闹,最后他的目光透过天幕落在了城内万家灯火之上。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我曾以为我半生戎马、南北驱驰是为了回报天恩,如今想来,实则更多是为了这万家灯火、岁岁长明吧。”
第198章 世界(三十六)
【“毛子那边有一部剧专门讲叶皇的,回头有时间跟大家一起看看。
不过我们现在还是回到主线吧。
依赖于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并伴随着种族奴役政策,西欧诸国、美洲甚至俄罗斯都在蓬勃发展,这种公开、野蛮且血腥的强盗行为,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
ppt上列出了一张对比表格,左右两边分别列出了西方诸国和华夏在本世纪的重大事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西方的差异。
“反观中国的清王朝却显得格外死气沉沉。
这种死气沉沉并不是说国内如何凋敝,正相反,经过前面几千年的积累,清朝已经发展到了封建时代的巅峰,尤其是此时正是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的康乾盛世,人口也连破三亿,正可谓一片大国泱泱的气象。
但是在这种所谓的盛世气象下,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所带来的阴影却始终如影随形。
在闭关锁国等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最终还是远远落后于同一个世界的竞争对手们了。”】
。
清圣祖时空。
康熙狠狠攥拳,感受到指甲嵌入掌心的力度方令他回过神来。
“这便是吾与世界!”
光从云青青单薄的讲述中,康熙并没有获得多么强烈的冲击,但在这简单直观的明细表对比下,他清晰地意识到——
这是同处在一个世界的众多国家,彼此都有可能成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没有人不会对富饶的领土动心,正如他如此垂涎美洲广袤的沃土一样。
“掠夺者的本质其实趋同,不过是看谁成为掠夺一方。”
康熙目光发狠。
“爱新觉罗家决不能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
汉景帝时空。
刘启的食指缓缓敲击着桌案,沉吟:“重农抑商乃是为了令士农工商各居其位,各司其职。
逐利乃人之天性,一旦松开对于商贾的限制,只怕农人、工匠、商贾等皆不安其本,由是国朝倾覆之根源。”
但话又说回来,人的天性难道就是一纸政令能够轻易扼杀抹消的吗?
“商贾调配各地货物,为四海之活水,若富国,必用商。”
那便只能从其他方面对商贾加以挟制,譬如倡导不慕名利的风气,又譬如鼓励农桑、奖励耕战等……
刘启觉得还是得翻一翻史书,看看后世那些王朝是如何处理的。
嗯,带上太子一起吧。
。
明穆宗时空。
朱载坖回想起他即位之初便诏告群臣对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之后他便允了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关于“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的上书,算是解除了大明立国以来的海禁政策。
“自隆庆元年开关之后,倭寇渐不为患,可见倭寇袭扰沿海,果真如娘子所言,背后有其官府作为推手,只为摄取中原利益。”
而这种基于海贸利益而来的掠夺行为,在大明取消海禁之后,能从官方的海贸活动获利更多的倭寇幕府,自然也就从无能转变到有为了。
“朕记得好像开关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如此明显,能否再增加几个开关之处?”
海外对华夏丝绸、瓷器、茶叶等如此追捧,何不借此撷取海外金银以富国库?
——张居正要改革也要国库有金银支撑才是啊。
只是这样一来,海运和漕运诸方定要很是经历一番波折,搞不好朝堂也会因此动荡。
这到底划不划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