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最后在于谦等人的坚持下,监国的郕王决心守城。
而这个郕王,就是后来的景泰帝。
在堡宗亲征之前,命郕王镇守京师,而堡宗被俘、太子年幼,大臣们联名上奏皇太后,拥立郕王为帝,遥尊堡宗为太上皇。
景泰帝践阼之后面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一个多月之后的瓦剌围城,在君王主战、臣民一心的浴血奋战下,历时五天的北京保卫战以瓦剌撤退为结局,并在于谦等整顿军事之后,明军又多次击败瓦剌。
正面战场打不过怎么办?瓦剌决定求和,把堡宗放回来!
想想这用心,啧啧。”云青青摇了摇头,一脸“我看透了”的神色。
“议和细节不作赘述,总之经过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扯皮与置换,最后堡宗被迎了回来。”】
。
汉武帝时空。
刘彻冷笑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是要让明朝内部自己斗起来啊。
新皇初践阼,根基尚不稳,但有挽国家于危亡之功;太上皇虽有失德却在朝中根基已深,纵使经过清洗也仍有一争之力。”
“这景泰帝还是心软了些,如此心腹大患,岂能让其顺利回朝?即便回了朝,应当也有千百种方法令其病逝……”说到这里,刘彻顿了顿,“不过,后世这些皇帝深受儒家影响,只怕又要拘泥于什么手足亲情、天子圣德了。”
还有一点,新皇登基,代表着新的势力崛起,那必然就代表着旧势力的利益受到了损害,那那些根基雄厚的旧势力,是会愿意低下头颅去争夺新皇的恩宠,还是愿意扶持这失势的旧王,再博一个从龙之功呢?
“这对兄弟,还有得争呢。”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酸唧唧地瞅了瞅那边的母子三人,重重冷哼。
——并没有得到回应。
“大妹子!标儿!你们没听见吗?”朱元璋跳起来指着窝在马皇后怀里擦眼泪的朱棣,嚷嚷,“这个小王八蛋带着一大家子去了顺天,把咱留在应天了!这是咱定的京师!京师!”
“那还能咋?让他把我们仨从皇陵里刨出来拉过去?”马皇后白了他一眼,“老四这个皇帝做得不差,你别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你自己不也有迁都之意吗?”
“他做得好又怎么样?你看他生的什么玩意曾孙子?”朱元璋嘟嘟囔囔,“要是咱标儿的孩子,一定……”
朱元璋刚想说朱标的孩子一定做得更好,就想到那个被叔叔夺了皇位的“建文帝”,一想就没什么本事的样子,就又生生把这话憋回去了。
“要是标儿亲自教养出来的孩子……”朱元璋心下酸楚,神色郁郁地坐下不说话了。
马皇后和朱标对视一眼,示意他去哄一哄自己那伤了心的老父亲,朱标顺手摸了一把朱棣的脑门,施施然地走了过去。
。
【“景泰帝在位期间,各方面都干得还不错,至少把土木堡之变后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稳了下来,还有余力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但在他病重之时,徐珵、石亨等人密谋堡宗复辟,并联合太后于当夜凌晨发动了政变,迎请太上皇复登大位。
等到第二天百官上朝之时,见到的就已经是高坐皇位的太上皇了。”
云青青将ppt翻到了下一页,上面罗列出了许多时间节点,“正月十七,太上皇复辟,当日,即逮捕了于谦等一批大臣、太监;二十一日,改元,次日,于谦等人被以谋逆之罪处死;二月初一,景泰帝被废为郕王,幽禁西内永安宫,对没错,景泰帝只是病了,还没死呢。
等到二十九日,这位废帝就薨了。
而这位救国之君的谥号是什么呢?是‘戾’!
多好笑啊,这位受命危难之时,救国存亡之际的皇帝不仅帝位被废、死得不明不白,身故之后也只享有亲王礼葬,还得了一个‘戾’的谥号!”】
。
明代宗时空。
朱祁钰的指甲死死抠住了扶手,他的嘴唇嗫嚅,却不知道要说什么话。
“戾?戾!哈哈哈哈,真好笑啊。”他无声道,脸上露出的自嘲的笑意,倏尔这神色又变成了糅合了暴怒与冰冷的面无表情。
“太上皇、皇太后、石亨、徐珵……好啊,好得很!”
朱祁钰的手指一根根地松开,几个呼吸之后,胸中激荡的情绪仿佛已经尽数平息了,他吐出一口浊气,冷静地分析:“到底是根基不稳,朝中人心各异。
为何朕病重之时,徐珵等逆贼会当机立断地选择太上皇呢?”
朱祁钰福至心灵。
“是太子!”
灵光乍泄之后思绪便在瞬息之间晓畅了,朱祁钰几乎已经推测出之后的种种,定然是他谋算的易储事成,见济成为了太子,这才能解释为什么不是太子即位,而太子定然也是出了某些问题,才让那些人觉得他这一脉已经指望不上,只得匆匆另谋出路……
“见济,早夭了?”
。
清高宗时空。
随园。
“宣宗以社稷人民付正统,正统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袁枚发出感慨,“吾又读《宋史》,故明之不亡,非谦贤,实景泰之贤也!
惜乎天公不怜贤主!”
。
明成祖时空。
朱棣才刚因觉得继任之君有所作为而稍稍展颜,就听闻了夺门之变,脸色阴晴转换只在顷刻之间。
“这是个好孩子,不该承受如此待遇。”
朱棣命人铺纸研磨,匆匆几笔便写下几封诏书——一是给予在位的朱祁钰,以曾祖之名命他承继宗祧,免去了他得位自太后、受制于人的隐患;二则写给朱祁钰以后的帝王,要求他们重拟谥号、迁入皇陵,给予他应得的待遇;三则……
写到第三份之时,朱棣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放下了笔墨。
“虽说朕意属此子,但他无后……”这个问题还是很致命的,朱棣决定观望一下,若是下代君王水平还可以,那完全可以过继给他嘛……
第190章 世界(二十九)
【“堡宗复位以后,不仅清算朝堂,还为王振平反,虽然好像也干了不少人事,比如在临死之前废除了妃嫔殉葬的制度,但就凭他天子叫门及冤杀于谦两件事就已经足够让人憎恨了。
明宪宗即位之后,除了在朝政上有所作为,还为于谦平反了冤狱,又恢复了景泰帝的年号,按帝王规格修饰景泰帝的陵寝,大家都知道,大唐的家风是父慈子孝,大明的传统是叔侄相亲,在经历了被叔叔废除太子之位之后,明宪宗还能做出如上决策,其实也可以窥见一些端倪了。”
云青青没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说,而是将目光转到了一个此前鲜少提及的地方,“侵扰大明安宁的除了北方的瓦剌、鞑靼,还有一个大家闻名已久的地方,日本。
早在十四世纪初,日本就进入了南北朝分裂的时期,地方势力割据、相互征伐,而在南北斗争中失利的一些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烧杀抢掠,在沿海地区形成了‘倭患’,这也是洪武皇帝下达‘片板不许下海’的禁海令的因由之一,后来永乐帝时日本的足利幕府与明朝建立的堪合贸易关系,在双方官方的打击下,倭患有所收敛,但1467年,日本爆发了应仁之乱,开启了长达一百五十余年的血腥战国时代,足利幕府衰弱,日本国内的乱战使得倭寇劫掠再次猖獗起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的倭患贯穿了整个明朝。”】
。
明穆宗时空。
戚继光根据云青青给出的时间一算,发现日本的‘战国时代’到如今已经持续了一百年。
“还有五十余年倭国这内乱才算告一段落,莫不成我等只能眼睁睁看着?”
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之前是对这倭国并不熟悉,既然现在知晓倭患的来源之一就是因为其国内战乱不休,那追根溯源、因病施策,当谋算一个一了百了、绝此后患的法子才是!
“当去信志辅兄,就此事共同商议一番。”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拉长了脸,不满地嚷嚷:“这女郎是不是在内涵朕?我大唐自然是父慈子孝!朕对儿女们不好么?朕与承乾父子相和,日后定为后世垂范!”
长孙皇后看着他心虚气短的模样,忍着笑意道:“二郎,孩子们近日忙着进学,鲜少往太极宫去了,不若明日叫承乾、丽质、青雀三人去陪太上皇用膳?好叫太上皇也享受一番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李世民不高兴地哼哼:“哪要朕的孩子去承欢膝下?太上皇前段时间不是还添了一个孩子吗?没想到朕长到这么大,还能有一个二十弟出生!”
“这不是正说明太上皇的日子过得舒心么!”长孙皇后带着促狭的笑意,“正巧,叫孩子们去拜见一番叔叔。”
李世民一怔,对上爱妻的眼神,反应过来嘿嘿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