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赵光义上位的背后既不是兄终弟及,也不是拥兵作乱,而是弑君疑云!
  赵匡胤气得胸口闷痛,咬牙道:“来人,把那忘八端给朕押入宫来!”
  。
  汉武帝时空。
  “因武将拥兵自重、藩镇坐大而如此抬举文人、打压武将,岂不是因噎废食?”
  刘彻连连摇头。
  “可用文人治国,但绝不能只用文人治国!
  朝野内外,中。央边境各方都需要制衡,肆意打破平衡的结果必然埋下祸根!”
  要他说,还是宋朝这些君王没用,压不住手下人,才会令天子被朝臣的意愿裹挟,别说换成本朝了,就是他父亲、大父甚至高祖皇帝,谁能容得下敢肆意左右圣意的朝臣?
  今日你敢出头,明朝就能送你出殡!
  薄昭点了个赞。
  。
  宋哲宗时空。
  “顺其意则是英主圣明,损其利则是违逆祖宗之法。”赵煦冷笑道,“嘴上说着为国为民,心底想的却尽是功名利禄!”
  他想起亲政之前的往事,仍不由心中郁郁。
  “朕要追谥王公,令其配享先帝庙廷!”
  那谥号为何?
  自然是“文”了!
  。
  【“当然,武功不行,但宋朝的文治还是值得说道一下的。
  农业繁荣、经济发展、教育昌盛,文化艺术领域也是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更有学者称赞‘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说到宋朝文治就不得不说科举,讲到科举就避不开1057年的一场科举考试了。
  那一年,是北宋仁宗在位的第三十五年——嘉祐二年。
  自唐朝的韩愈、柳宗元之后,再无能与之相较的巨擎举起质朴自由、言之有物的古文运动的旗帜,在这一年之前,大行其道的是聱牙拮据、浮靡空虚的文风,朝堂对此不满已久,于是仁宗任命接过古文运动大旗的欧阳修担任本次考试的主考官,而这一考,就考出了一个千年科举龙虎榜!
  这一科进士榜出了名将、能臣、宰相、文豪、思想家……从考官到学子,基本将北宋未来近五十年间的精英人才一网打尽,几近乎‘野无遗贤’!”】
  。
  宋仁宗时空。
  原本稳坐案前的赵祯瞬间站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上罗列出来的一个个名字——
  【主考官:欧阳修,一代文宗,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
  副考官:梅尧臣,宋诗“开山祖师”……
  状元:章衡,出使辽国、编纂历代帝系《编年通载》……
  榜眼:窦卞,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探花:罗恺……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坛领袖,豪放词派代表……
  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擅古文、重教育、修史书……
  曾布:官至宰相,参与王安石变法……
  章惇:两次进士及第,参与王安石变法,元祐更化后官至宰相主持变法……
  吕惠卿:参与王安石变法,并在其被罢相后继续推行变法,官至宰相……
  程颢:思想家,理学奠基者,与弟弟程颐并称“二程”,创“天理”唯心说,开创洛学……
  张载:思想家,“北宋五子”之一,理学创始人之一,开创关学……
  王韶:官至宰相、北宋名将,上《平戎策》……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
  郑雍……梁焘……林希……张璪……官至宰相……
  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提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赵祯连连吩咐随侍之人快快记下这些人才的姓名籍贯、主要事迹,晕晕乎乎地想:“这便是抄自己的作业吗?”
  这也……太爽了吧!!
  。
  唐宪宗时空。
  李纯突然精神抖擞:“韩愈!韩愈!”
  “朕依稀记得,有这么个人来着?”
  权知国子博士的韩愈一怔,笑道:“倡古不振,幸有后人执旗!”
  永州。
  柳宗元遥望夜空,自嘲一笑:“青史留名,竟是因此?”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也被这长长的名单惊得虎躯一震。
  细细看过那些进士们的事迹简介之后,饶是始皇帝这般八风不动的心性也生出来一股酸涩。
  “朕为伯乐,可千里马何在?”
  大秦如今就是缺人啊!不管是主政一方,还是辅助中央,从上到下都缺人!
  “看来,这科举选官还是要加紧!还有这公学,也该速速扩散开来!”
  嗯,就命那萧何带上他举荐的刘季来办此事吧!
  。
  宋神宗时空。
  王安石迟迟没能缓过神来。
  “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朝中旧党顽固势大至此?
  心灰意冷还没有升起来,王安石已经快步走到了书架前,翻出了他素日里记录各种想法的小册子。
  “无妨无妨,如今有古今对照、查漏补缺,定能改写结局!”
  “大宋强兵富国,当自我始!”
  。
  唐太宗时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孔颖达感觉自己的每一根毫毛都因这句话而颤动,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喃喃道:
  “振聋发聩、振聋发聩啊!
  有这震古烁今的横渠四句,上承孔孟之志,下救耒兹之失,足以令张公名震千古!”
  第179章 世界(十八)
  【“公元十一世纪的欧亚大陆是一个弱强国时代,除了东方相爱相杀的宋辽之外,整个大陆称得上强国的主要就是三个国家: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北海帝国和中东地区的塞尔柱帝国,再就是一些地区性的强权,比如诺曼底王朝、朱罗王国和之前提及的法蒂玛王朝。
  相比起前面强国林立的世界,公元十一世纪显得星光黯淡许多。
  先来看东方,在世纪之初,宋与辽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役——澶州之战。
  在宋真宗即位以前,宋与辽之间就已经发生了多次军事上的较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涌现了驴车漂移之神的高梁河之战了,在此役中,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凭借着虽身负腿伤不能骑马,但换乘驴车仍然一骑绝尘,逃亡路上不仅跑了大部队,还跑赢了辽国骑兵的战绩一战封神,后人尊称:高粱河车神。”】
  。
  明太祖时空。
  朱棣乐得直拍大腿,哈哈大笑道:“后人促狭!只怕那宋太宗要气晕了!”
  他即刻命人去翻一翻史书,看能不能找到这段历史的一手资料。
  乐子嘛,当然要看热乎的。
  “要不是怕被爹打,还真想在这评论区问一问宋太宗啊!”朱棣感到万分遗憾。
  。
  宋太宗时空。
  赵炅被云青青提及的此生不愿回想的黑历史,还公诸于万千时空,简直鼻子都要气歪了。
  “后辈安敢胡言乱语!”
  他涨红了脸,想要说些什么来彰显他的雷霆君威,却讷讷不知该如何说出口——因为即使是发言斥责云青青也根本看不到,反而在天下人面前失了君威。
  。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听完此话,默默地扔掉了手中的马鞭,换了一条加粗且带倒刺的。
  “有僭越谋逆之心,犯上篡位之举,却无明君英主的德行与能力,不知兵而擅动兵,以致贻害后世!
  不亲手打上一顿,实在不能解朕心头之恨!”
  正在被提溜进宫的赵光义寒毛一竖,心里的雷达疯狂报警。
  他暗暗叫苦:“女郎莫说了!再说下去吾命休矣!”
  。
  【“此后两国摩擦不断,至1004年,已有二十余载。
  这年秋,萧太后与辽圣宗大举攻宋,在宰相寇準的劝说下,宋真宗赵恒亲征御辽,大宋军民上下团结、同心协力将辽军阻于澶州。自出兵伊始,辽国一方就与宋朝通信,只要割让关南土地便能议和,宋朝起初不愿,但在战事日久、互有胜负之下,经过几番波折与磋商,两国最终议和,是为澶渊之盟,而这和约的内容就非常炸裂了。”
  云青青深吸一口气,缓了缓,才继续说道:“宋辽结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尊萧太后为叔母;重新议定边界,以白沟河为界,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双方撤兵;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到这里还说上正常,但是还有一条,宋作为战胜国反而要向辽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我就很不能理解了。
  宋朝,作为优势方,不仅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还要输金纳绢以求和平;辽国却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在谈判桌上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