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定都汴京;而因勤王有功被封为晋王的李克用占据北方,仍沿用大唐天祐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位,建立后唐,并于公元923年灭后梁;
纵观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是统治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可惜传二世四帝而亡。
公元936年,后唐将领石敬瑭认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换得契丹出兵相助,灭后唐而建后晋;次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并在946年灭后晋,将中原劫掠一空后撤军,新帝石贵重一家人喜提大辽国籍并附送北狩套餐。
后晋大将刘知远建立后汉,立国次年,刘知远去世,其子刘承祐继位,但因为刘承祐年幼,大权为勋旧大臣所把持,而皇帝不甘大权旁落,猜忌并诛杀权臣,引得权臣郭威叛乱,自己也为人所杀。
郭威入汴京后先请太后临朝称制,再说迎立刘承祐侄子刘赟为新帝,而在刘赟动身入京时,郭威令人假报契丹入寇,率大军出京迎敌,行至中途,兵士哗变,黄袍加身,称帝返京,并于951年建立后周。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就是‘五代’,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就是我们所说的‘十国’。”】
。
唐太宗时空。
“这个李克用不知是那一脉的宗室?”李世民于阅览区搜索这个名字,一看相关的史书记载,顿时沉默了。
“原来是沙陀族。”
李世民有些失落,但转念一想,即使是有一部分原因出于政治考量,但李克用仍旧以大唐臣子自居,其子虽称帝也是复唐之名,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一种安慰了。
。
汉文帝时空。
“契丹是什么国家?”有目不识丁的农人询问赵过。
赵过思考了片刻,游移道:“看这地图所示,好像是胡人的一支?就像匈奴一样。”
“呸!这石敬瑭真不是东西!”一听契丹约等于匈奴,庭院里围坐一起的农人们纷纷变了脸色,连连唾骂:
“将咱们汉人的地方送给匈奴人糟蹋!可恨可耻!”
“这是不是就是神女所说的汉。奸?”
“该杀!”
“真是丢咱汉人的脸!”
庭院里的人都义愤填膺,赵过却不合时宜地想:自从神女提出“汉族”和“汉人”之后,大家似乎就格外爱用汉人自称了。
。
汉高祖时空。
“后汉,这也是汉?”刘邦很有些感慨,“朕所创建的大汉虽亡,但历时千百年,仍有人愿意举起大汉的旗帜,亦有人愿意为其效死,这是乃公的余泽啊!”
他高高举起酒樽,对着天幕朗声道:“这一杯,当敬煌煌天汉!”
第178章 世界(十七)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继位,也就是后周世宗,不过我们一般称呼他为柴荣。
北汉趁后周先君新丧、人心不稳之际联合辽朝发兵南下,妄图一举灭亡后周。
世宗力排众议亲率禁军亲征,于高平一战大胜北汉,此后北汉再不敢轻言伐周。此战后,世宗整顿禁军、革除弊政,西击后蜀、三伐南唐,文治武功两手抓,后周国力连连增长,尤其是经济和军事上的发展为后来的一统打下了基础。
在显德六年正月,世宗对占据燕云之地的辽朝用兵,他亲率大军自汴梁出发,一路势如破竹,收复边界城邑三州十七县,在准备向幽州进军之时虽遭到诸将反对,他执意进军,却由于身染重病,只得班师回朝。
六月,世宗病逝于汴梁。”
说到这里,云青青扼腕叹息。
“唉,可惜明君早逝,否则历史说不定就会因此改写,燕云十六州会提前四百年回到汉人治下呢?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狠狠攥拳。
“四百年、四百年!”他痛苦地闭上眼,想起了那些久远的往事,那意气风发、英武不凡的帝王扬鞭催马,挥斥方遒。
“柴荣啊柴荣,到头来我们俩谁都没能完成当年的誓言!”
。
宋神宗时空。
赵顼亦是扼腕不已:“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可比汉高祖。可惜啊可惜!”
。
清高宗时空。
乾隆对这位史书上赫赫有名的英主颇为认可:“朕观周世宗事皆亲决,而美政史不胜书,可以知治要矣。”
想来,后世的史书上,他爱新觉罗·弘历定会有美政流传。
。
后周世宗时空。
柴荣一阵失神:“原来,朕的寿数就在明年了吗?”
前一阵子,他才决意发兵北伐,收复燕云,又最终定下了取道沧州,率步骑北上直入辽境的方略。
没想到前期准备还没做完,今日就已被云青青剧透了后续。
柴荣的心续起伏不定,脑中各种念头争斗不休,一时心喜于战略无误,一时又含恨功败垂成,还有那源源不断的因寿数而生的心慌意乱。
“行军途中,缺衣少食,药材更是短缺,不若朕只拟定方略,御驾留守东京,由韩通、赵匡胤等人率军北伐?”
柴荣几乎要被自己说服了,但他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询问:“若非御驾亲征,朝中谁能随意驱策各地刺史?谁又能保证后勤无虞?
若非圣驾亲临,又怎能展现大周收复燕云的决心,予以沿途州郡最大的压迫?
史书记载朕御驾亲征方得一路顺遂、沿途州郡望风而降,若朕不随军而去,是否会因此生变?
前线战况瞬息万变,稳坐后方朕又怎能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战机?”
一边是性命,一边是夙愿,柴荣一个也不想赌。
但经过一番思想挣扎,柴荣最后告诉自己。
“若寿数已定,即便朕留守东京,不过囿于宫墙、缠绵病榻,最后落得郁郁而终。
不若去和老天赌一把!赌赢了,朕便能收复河山!赌输了,也不过重蹈覆辙!”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周覆灭,有赵匡胤那个王八崽子来抄朕的底。
虽然宋朝弱怂了些,但总归是留存了重归一统的希望。
。
【“后周世宗薨逝以后,恭帝继位,显德七年,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北上时于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登基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又两度杯酒释兵权之举,罢去了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但也为赵宋留下了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政策,这是宋朝武将被打压得这么惨的根源之一。”
云青青讥笑道:“如果说宋太祖姑且算是提拔新人、罢免宿将,以防拥兵自重的话,那本身有着篡位疑云的绝命毒师宋太宗,就对武将更加猜忌和防范了。
有道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权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在朝堂之中,当文官集团成为了利益既得者,不管各派系之间如何争斗、打出了狗脑子,但只有重文抑武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武官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力,就必然会损伤文官集团的利益,这时候即便想要变法的是皇帝,那也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了。”】
。
宋仁宗时空。
回想起入仕以来的种种遭遇,狄青久久无言。
虽然他承蒙天幸,声名传世得以入朝堂,但当他真的蒙受天恩,得领一军,世人想来风光无限,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如何步步艰辛、事事受制。
“也许当我身挟抗敌功勋,朝中或可高看我等武夫一眼吧。”
狄青自我安慰、自我欺骗道。
他清楚,身怀不世之功获得的绝不是赞誉,而会是猜忌与构陷,但他的满腔报国之情,总要有些臆想覆着,才不至于冷下去。
洛阳。
时任西京留守推官的蔡襄唏嘘不已:“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正如云青青所说,经史子集难道还教人算账计数、带兵打仗、水利农桑?如此情境,时人不觉荒谬吗?
“故于文士,观其所长,随其才而任之,使其所能,则不能者止其术。”
。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心中一寒。
“篡位疑云?绝命毒师?”
他几乎是顷刻间就想到了这两个名词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赵光义!你敢!”
即使是之前他早已有了不好的预感,但也只以为是出了什么变故,或如那朱明燕王靖难夺侄帝位,或是他后来改了心意将大宝传给弟弟,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