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混账!如此门户,竟敢不派兵来援?”
  李世民目眦欲裂,他逐字逐句地读过那些文字,明明是墨迹淋漓,却字字句句晕染出血色。
  “国朝兴亡之际,还汲汲于一己之私,营营于党派之利!
  可耻!可恨!”
  暴怒之后,一股酸涩反而涌上李世民的心头,令他不禁眼眶泛红。
  “是大唐有负张、南等忠臣义士,有负于睢阳百姓啊!”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被睢阳一战之中大唐军民展现出的不屈不挠、视死如归震撼了,屏幕上区区几行字,却比始皇帝读过的无数华美篇章来得震撼人心。
  “大秦军队可有此志?”悍不畏死,只求为国尽忠。
  “大秦黔首可会有此念?”为了守住一座城,甚至成为他人口中食。
  始皇帝阖上双目,似叹似悟:“这就是,明君盛世留下的余荫吗?”
  会稽郡。
  逃亡至此的张良也为之动容,身旁的少年愤然道:“为何当年秦灭六国之际,六国之军与庶民无此等风骨?
  若有睢阳军民三分志气,六国又岂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张良深深地看了眼这个身负重瞳的少年一眼,口吻冷淡:“他们的君王不是太宗皇帝那样的圣明天子,就是玄宗这般的盛世之君,但六国的君王又是什么货色呢?
  大唐的庶民过的是什么日子?六国庶民又是什么日子?”
  “张子房!你……”
  “好了好了,阿籍,快来吃点东西。”
  项伯絮絮叨叨地劝说项籍的声音逐渐远去,张良拿着一只稚腿却实在没有胃口。
  越是读史、越是了解得更多,张良对自己一直以来的目标就越是动摇。
  “我并不怪项籍的冒犯,因为他只是不曾低下头过。”而张良自韩国亡国以来,就从国相之子沦为六国余孽,虽然不曾过上庶民一般的日子,但比起之前的确是经历了很多,这些经历让他开始思考,“我立志反秦,到底是愤怒于母国灭亡,还是不甘泯为众人?”
  张良望着逐渐升起的月轮,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
  【“华夏服务器有着优秀的匹配机制,这场动乱最终在双方的高层——主要是指皇帝和叛军头头——你来我往的骚操作下,这场动乱终于在763年平息。
  可祸乱余波远远不止于此,‘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2],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都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大唐的国力再也没有得到恢复。
  叛乱频发、边疆不稳、无力经略西域,再加上藩镇坐大,逐渐有割据之势,更致命的是,中央朝廷开始出现了党争,党派两方只论立场、不论对错,主打的就是凡是你支持的,我就反对。
  而在党争背后还有宦官专权,画重点,手握军权的宦官,可谓是buff叠满,就算是出现过几个中兴之君,也没能挽救大唐的颓势。”
  “再高明的棋手,面对着这一团乱麻也会有无从下手之感,可能得是龙凤猪那般的人物才能理出头绪,可惜的是大唐没有迎来第二个千古一帝,反而迎来了一个屡试不第的落榜生。
  他不愿意做棋子,也做不了执棋人,于是他选择掀翻这个棋盘。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大唐的丧钟敲响,那些公卿贵族,尤其是自东汉以降几百年来一直高高在上、靠门生故旧牢牢把持着晋身之道的世家门阀,终于被底层人民的怒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
  唐肃宗时空。
  听闻这一场浩劫还要持续数年之久,杜甫的脸上愁苦之色愈加浓重了。
  他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近日读到的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杜甫吟诵的声音变得哽咽,“果然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若能稍加蔽荫饱受离乱的百姓,他万死又何辞呢?
  。
  唐文宗时空。
  党争啊……
  李昂一想到朝中愈演愈烈的朋党之争就头痛,官员调动频繁、许多清廉有志之士都沦为牺牲品,政策反而难以推行,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平定河北藩镇之乱易,平息朝中党争却难。”
  但有些事就算难也要做,否则大唐就真的沦落到云青青口中说的那个地步了。
  “女郎所言不错,党争之弊无穷,而其根源在于宦官。”这话李昂也不敢当着满殿宫人的面讲出来,只得在内心暗暗下定决心。
  ——铲除宦官,对于收回王权至关重要,要以雷霆手段击之,决不可轻忽!
  。
  秦二世时空。
  扶苏不自觉地敲了敲案几,沉吟:“下层若无晋身之阶,便会动摇国之根基,看来文举选官、武举遴将须得尽快办起来。”
  。
  唐僖宗时空。
  “内库烧尽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好,好啊!”又一次落第之后黄巢愤而离开了长安。
  又因为此时的他心中已有了一些不可言说的大逆之念,故而正奔波在关东一地,于大旱之中收拢难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目露凶光,转而又埋头写起了东西。
  既然决意要起兵,那边要尽可能地筹谋完备,如今有了天幕里那数不胜数的典籍,黄巢就趁闲暇之时不断吸收可取之处化为己用。
  ——尤其是云青青所在的后世,其言行举止之间展露出的东西更是给了黄巢莫大的启发。
  。
  【“好了,目光再回到西边,哦豁,自五世纪西罗马灭亡以来就碎成一地的西欧,时隔数百年终于再次统一了?
  法兰克王国运气爆棚,连着几代的皇帝儿子们都死得只剩下一个,于是国土顺利由唯一的继承人继承,在查理大帝的手上,法兰克王国征服了西欧,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帝国。
  然后他在决定把土地再次平分给了三个儿子,幸运的是,查理的两个儿子早逝,领土与权柄最后集中于下一任皇帝路易手上;不幸的是,路易在给三个儿子分完地之后,第四个儿子出生了。
  事情变得尴尬了起来,于是围绕着领土争端,路易父子五人开始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日常,可以说是西方版本的大唐了。
  路易死后,幸存的三个儿子来了一把三家分欧,形成了东、西、中三个法兰克王国。”】
  。
  唐高祖时空。
  李渊:谢谢,有被深刻内涵到。
  。
  汉高祖时空。
  “又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刘邦闭了闭眼,感觉自己都要不认识这两个词了。“后人比乃公还促狭。”
  权力啊,可真是个好东西。
  刘邦看了看自己的双手,脑中闪过了一路走来的老伙计们。
  “朕已年迈,可随朕征战天下的那些人还都年轻。”
  这些身负开国功勋的老臣们,又岂是仁弱的刘盈能够压制得住的?为保刘氏社稷,那他少不得要在死前翻一翻脸,来一场所谓的“大逃杀”了。
  ——当然,会比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洪武皇帝温和一点的。
  。
  汉景帝时空。
  刘启愉悦地眯起了眼睛。
  “推恩令,实在是个好法子。”
  太子刘彻点了点头,附和道:“能让刘氏诸王除嫡长子以外的子嗣也能享受祖宗余荫,实在是天子赐下的莫大恩德。”
  父子俩对视一眼,露出了相似的笑容。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
  就算诸王知道推恩之后他们的权力会被分割,可又有几个王子忍得住从嫡长兄手中分出更多利益呢?
  就算有目光长远的人,那也不过是一小部分,不足为惧。
  “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啧,真不错啊。”
  第176章 世界(十五)
  【“而当此之时,处于东西交界处的阿拉伯帝国怎么样了呢?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部,阿拉伯帝国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行商与使者,来自于希腊、波斯、罗马、印度、中国等各个文明的知识在这里传递,在伍麦叶王朝的哈里发——也就是此国君主——的带领下,阿拉伯人发起了一场历时两百多年的翻译运动,他们搜罗各国典籍,并以黄金悬赏,吸引译者将其译为本国的阿拉伯语,在这个过程中,阿拉伯帝国吸收各个文明的精华纳为己用,不但保存、拯救了大量濒危的文化典籍,也推动阿拉伯语成为了帝国通用的语言。
  这场运动在阿拔斯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在当时既是一座繁荣的国际城市,更是一处世界文化交融的学术中心,集文献翻译、学术研究和典籍收藏为一体的智慧宫就坐落于此,一批又一批的学者为人类文明的延续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