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读干巴巴的史书他毫无兴趣,数子孙传了多少代他数得兴致勃勃。
  “没想到老四还传了二十二代,还再造了一个王朝!
  虽然说这王朝好似偏安南边,但那不正就是老四如今的封国吗?也算是继承祖地了。
  唯一不好的就是,怎么叫宋呢?这多晦气啊!就该重新恢复咱煌煌天汉的名头啊!”
  。
  清圣祖时空。
  从后人口中听闻刘裕北伐的事迹,王夫之仍不住地感慨。
  “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
  尤其是经历了国破之后,王夫之更是对刘裕的遭遇而感到愤愤。
  “举晋人坐失之中原,责宋以不荡平,没其挞伐之功而黜之,亦大不平矣。”
  愤然之后,王夫之却不由得潸然泪下。
  “晋室有幸,得遇代代北伐良将,如今还有谁能复我大明江山呢?”
  因为父亲旧病复发而侍奉在侧的王攽连忙提醒:“父亲,慎言。”
  王夫之连连咳嗽,待到咳嗽平息,惨然一笑,“世人谁不知我王而农为明朝遗臣,若我因此言获罪,也算成全了我一番忠心、免了我在忠义之中苦苦挣扎。”
  王攽再不敢多言。
  。
  宋宁宗时空。
  再次辞免回到铅山的辛弃疾精神一振。
  “这是,我的词?”
  他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难受。
  “青史留名,词传后世,我该是高兴的啊。”辛弃疾这样告诉自己,可脸上却挣扎不出一个欣喜的笑容。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才是他想表达给高堂天子、朝中诸公听到的话,可这殷殷之语却无人在意。
  天子的雄心勃勃、韩侂胄的轻敌冒进,北伐大军虽先有斩获,如今形势却已经逆转,辛弃疾几乎可以预见到接下来的败局了。
  “元嘉草草,只赢得仓皇北顾啊……”
  。
  宋孝宗时空。
  念完词的云青青沉默了一会,年轻的辛弃疾却在这沉默之中如遭雷击,心中酸楚之下,他却感觉面上一片冰凉。
  伸手一摸,辛弃疾才发现早已经是满脸眼泪。
  瓜步山上的佛狸祠本是北魏皇帝拓跋焘作为侵略者炫耀武力的罪证,却因为时日已久,被不明就里的百姓当成了普通的祠庙供奉与祭祀,而去岁完颜亮挥兵南下,以扬州为渡江基地,驻扎于瓜步山窥伺宋廷,以图抢渡长江,此情此景与彼时彼刻何其相像!
  “北伐刻不容缓!
  若再对北地百姓听之任之,几代之后,民心日去,忘却中原衣冠的北方之民还会记得自己是汉人吗?”
  。
  【“不过,三百年的纷乱终究是有结束的一天,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汉之后幸有隋唐。
  但当我们将目光落到整个世界,就会发现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适用,中华文明只是被她最勇敢的孩子保护了起来,所以秦汉之后仍有隋唐呕心沥血弥合南北分裂已久的人心,再造华夏一统;西方却没有那么幸运,君士坦丁大帝这样的人物也无力回天,所以罗马之后再无罗马。
  五世纪前后,蛮族崛起的主线终于迭代了‘上帝之鞭’副本,匈人西进,上帝之鞭阿提拉大帝征服了东罗马,因为在君士坦丁堡前受挫,他又调转枪头继续向西一路攻向西罗马,上帝之鞭抽得欧洲大陆瑟瑟发抖,其他蛮族趁虚而入,汪达尔人再一次洗劫了罗马城。自此,西罗马愈加衰弱以致一蹶不振,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正式灭亡,欧洲进入了中世纪。
  而这一年,正处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是南朝宋元徽四年,也是北魏延兴六年。”】
  。
  隋文帝时空。
  杨坚努力压了压上翘的嘴角,又慨然道: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他吟诵了《诗经·周颂》的《昊天有成命》一篇,身侧的独孤皇后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温声道:“陛下有圣王之志,亦有圣王之德行,未尝不能再现成康之世。”
  杨坚被搔到痒处,神色更加和煦,谦和道:“成康之治已不可追,朕更想要的是那所谓贞观之治啊。”
  不说“贞观之治”还好,一提到这个杨坚顿时想起来了自己的大隋不仅没有八百年国祚,甚至步上了秦二世而亡的后尘!
  顿时他的脸色就阴沉下来了,杀气腾腾的目光落到了堂下战战兢兢的几个儿子身上。
  ——自从直到这个噩耗之后,杨坚就严密地监察起了几个儿子,又从评论区的三两碎语之间模模糊糊地描摹了这位“隋炀帝”的模样,左不过骄奢淫。逸、好大喜功、脑子有疾等等。
  几番盘算下来,得出的结论让杨坚夫妇心里一咯噔,这好似就是按照太子的模板描的啊!
  但评论区又说他“弑父杀兄”、“强纳庶母”,太子居长,这就只能是另外几个儿子了。
  无法确定也没关系,杨坚今日见云青青讲史便知道可能有机会从她口中得知青史盖棺的结论,故而立刻宣了几个儿子都进宫同他夫妇二人一同观看,又命精兵侍立一侧,只待天子一声令下,将那亡了大隋的炀帝捉拿!
  感受到上首帝王暗含杀机的目光终于从自己身上移开,晋王杨广暗暗舒了口气,只感觉背后的衣衫都已湿透了!
  他在脑中飞快盘算着,若是一会云青青爆出隋炀帝真的是他之后,他该如何像父皇母后请罪求情?心虚气短之下又不免想到若是那人是杨勇,是不是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就要到了?
  真是又喜又愁,心如擂鼓。
  。
  宋宁宗时空。
  “上帝之鞭,真是个好听的名头。”铁木真将目光落在西边那广袤的、富庶的土地上。
  “也不知这匈人能否与我蒙古的儿郎一战?”
  在攻打西夏屡战屡捷之后,这位雄主的胃口显然远没有满足,他和新生的蒙古都需要更多的土地、牛羊、奴隶、粮食,来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声望与威名。
  “如今八刺忽、豁里、秃麻等部皆已臣服,正是派人去吉利吉思部向斡罗思招降的时候,等到我将周边部族收服,蒙古的骑兵就可以去征服西边更远的土地了!”
  “五世纪是蛮族崛起?不,蛮族的铁蹄将会在每一个世纪踏碎他们!”
  第169章 世界(八)
  【“南朝宋的建立代表着南北朝正式拉开帷幕,只可惜,虽然开国之君英明神武,奈何继任者在武功方面不给力,继承了父亲打下的大好局面,却没能守住。
  而在公元439年,北方五胡十六国的大逃杀终于结束了决赛局,最后吃鸡的王者是不在十六国之列的北魏,鲜卑人统一了北方,与南朝宋开始了漫长的南北对峙时期。
  灭亡罗马的蛮族并未继承罗马的文化与传统,所以罗马的荣光成为了昔日的辉煌,但华夏文明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却在这中原沦陷的日子里愈加彰显。
  北魏的孝文帝决意推行鲜卑汉化,他要求鲜卑人习汉话、写汉字、行汉礼,着汉家衣裳、通伦理纲常、与汉人通婚,甚至皇室带头改汉姓,推动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人的融合。”
  云青青想起这位遍布考点的帝王仍是忍不住头皮发麻。
  “而在中原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西边彻底进入了中世纪,日耳曼人肆虐在西欧大陆上,其中的法兰克人占领了西罗马灭亡后大部分的土地与资源,而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则渡过海峡,迁到了不列颠群岛开始建国,各股势力之间的争端、战乱让西欧沉沦在血色之中。”】
  。
  秦始皇时空。
  “儒家,竟可怕至此?”李斯感到浑身一悚。
  连不通教化的蛮人都能被儒家的思想影响至此的话,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看到了这样一把好用的刀,还会吝啬于将其拔出来吗?届时,朝堂上法家岂不是会被儒家压得抬不起头来?
  “难道终究要披上那一层儒家的皮不成?”
  李斯毕竟是头脑一等一灵活的人物,在片刻的膈应之后,他飞快地做出了决定,要从儒家的典籍里扒拉些内容,缝缝补补重新修一部法家的巨著来。
  反正这些年诸子百家惯常都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取他家之精华、补自家之缺漏这种事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操作了,不过是又作一篇缝合怪而已,李斯很快说服了自己。
  “无妨,反正儒家还没转过弯来,让他们且自矜自负着吧。”
  等他的书修出来,披上儒皮的法家定能将儒家挤到犄角旮旯里去!
  。
  隋文帝时空。
  王通感慨万千,道:“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