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思及此,他顺手点到了天幕上某个名字。
。
唐太宗时空。
听到亚历山大大帝暴亡的结局,李世民颇有物伤其类的感怀。
“能有此功绩,必然也是也为不世英主,却崩殂于宏图未竟之时,身死以致国灭……”
李世民脑子里已经发散了诸如“只修武德不修文治果然不能长久”、“身体保养要从方方面面注意”、“想来亚帝朝中没有如朕一般的肱骨之臣们”等等,最后定格于“后继有人是多么重要”之上,于是大唐太宗文皇帝得出了和始皇帝一般的结论——
“孩子要好好管教!”
“后世有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朕认为十分有理。”李世民严肃地道,“明日起,给承乾多加一加功课吧,他乃国之储君,可一刻也松懈不得啊!”
东宫。
正在摸鱼看天幕的李承乾冷不丁打了个喷嚏,心下暗忖:“怎么感觉有人想要暗算孤?”
李泰和李丽质不明所以,但还是默契地朝兄长挤了挤,试图温暖李承乾暗暗发寒的心。
李承乾被挤得呼吸困难,把两个实心娃娃往旁边推了推,赶忙找了个话题转移弟弟妹妹的注意力:“你们知道战国四大名将都有谁吗?”
搜刮着肚子里浅薄知识,李承乾总算借着这个话题获得了呼吸自由。
第165章 世界(四)
【“在某种程度上,两边的历史也在无声同频,在大秦开始一统天下的时候,罗马也打响了统一的战争。
当大秦轰然倒塌的时候,罗马正走在统一的征程上。
而当东边的大汉王朝已经崛起,罗马仍在扩张的路上,一直到公元前146年,科林斯被罗马摧毁,代表着希腊地区已彻底落入罗马手中。
战争的硝烟散尽,而这世界两极的帝国也跨越了遥远的距离神交已久,开始互通有无。在汉朝与罗马之间,还有贵霜帝国与安息帝国,这两个国家凭借着地利当起了丝绸之路的最强中间商。”
ppt的页面停在了一幅彼时亚欧大陆各国疆域分布的地图上,云青青就着这幅图讲起另外的话题。
“提到汉朝,就不可避免地联想到与中原农耕民族纠缠了几千年的游牧民族,在这个时候他们被称为匈奴。
把时间拉长、空间拉远,安息帝国也曾遭受游牧民族的入侵,甚至国王也亡与游牧之手。
那么这些游牧民族从哪里来呢?根据史料推测,安息帝国的国王是被西迁的塞种人杀死,而塞种人西迁是因为被逃难的月氏人打得‘塞王远遁’,月氏为什么要逃难呢?当然就是因为大汉的老朋友匈奴了,匈奴的冒顿单于派兵西征,败月氏,杀其王,甚至以王头骨为酒器。
没错,将号称亚欧四大强国之一的安息帝国捶得不能自理的游牧民族,不过是草原残酷争斗中落败而被驱逐的落魄部族而已,而真正占据世界上最辽阔草原的顶尖掠食者匈奴为什么没有一路高歌碾碎西域的文明?因为汉朝就在那里。
或许当时的帝王将相与黎民百姓没有想得太多,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后世子孙来说,汉匈之战胜利的意义绝不只是一朝一代的武功,而是前人带领整个文明在分岔路口走出了至关重要的正确一步。
或许这就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吧。”】
。
汉文帝时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刘恒眼中的情绪并不分明。“如今一时之谋就是为了后世万世无忧,虽然游牧不可消灭,但至少能弹压一时。”
虽是这么说,但刘恒到底还是长长叹了一口气。
“不甘心啊!”不甘心纵然胸中战意如烈火焚烧,却不得不强自按耐;不甘心驱逐外敌、安定边疆这样的伟业,只能留待后人完成。
无论多么想在自己有生之年一雪祖先前耻、创下不世之功,刘恒深切地知道,如今时机未到,贸然北征只会将本就动荡的大汉拖入无止境的深渊——毕竟,许多诸侯王仍然蠢蠢欲动呢。
“罢了,后世有句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日大汉之隐忍蛰伏,皆为日后一击制胜而矣。”
调整好了心态,刘恒又开始犯愁了。
虽然冒顿已死,但挛鞮稽粥也不是易与之辈,在已经剧透了好大孙会将匈奴打得远遁漠北的结局之后,大汉要如何维持与匈奴摇摇欲坠的和平呢?
或许,挛鞮稽粥的弟弟罗姑比是一个突破口?
。
汉惠帝时空。
吕后失望地摇了摇头。
“听闻安息帝国之名可与大汉比肩,吾本想与那安国联合共抗匈奴,却不想……”
说来惭愧,经历了秦末乱世、楚汉争霸之后,吕后竟不能想象一个弱小得连那被层层驱逐的“塞种人”都抵挡不住的国家,要如何称之为“帝国”了。
或许是秦之锐士与匈奴骑兵过度拔高了她的眼界吧。
“所谓大国,兵弱至此,则难以攘敌于外。”
。
汉武帝时空。
听到云青青的夸赞之言,向来自得于征伐匈奴之功绩的刘彻却没有露出喜色,他盯着侍人将ppt上疆域地图临在新纸的动作,心中盘算:
是时候叫张骞再度出使西域了!所谓丝绸之路还是需要早日打通才是。
不,光是西域还不够!
“当于全国遴选健儿,持符节出使四方。”
既是增加国内对于国外的了解,也是想尽办法引入外邦作物。
——“作物结构多元化”这个词,刘彻已经记在心里很久了。
。
【“公元前一世纪,汉朝经历了七十年无为而治的养精蓄锐,终于开出来一张传说级帝王卡——汉武帝刘彻,在武帝将近七十年的统治期间,他的文治武功多有建树,深远影响了后世千年。
借用《汉武大帝》中的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自高祖皇帝开国始,汉朝六代明君励精图治终于使得‘大一统’深入人心,所以才会有光武帝复国延续国祚二百年,又有蜀汉孜孜以求兴复汉室,为大汉送上了最体面的葬礼,更遑论还有代代以汉室之名建国的割据政权,从某种意义上也能代表些什么吧。
哦,还有刘渊建立前赵时打的也是汉室公主后裔、高祖子孙的招牌,要知道,自称‘大汉正统’的刘渊上溯三代,可是根正苗红的匈奴血统出身。
精汉人落泪。”
ppt上汉朝疆域扩张的动图切换成了西边罗马扩张的动图。
“而在西边罗马因为快速扩张,国内贫富差距过大、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国内叛乱频发,岌岌可危的局势令罗马不得不开始土地改革和军事改革,当年罗马因为痛恨独裁而进入了共和时代,共和却在几百年后又一次走向了独裁。”】
。
秦始皇时空。
“汉承秦制……这就是汉承秦制吗?”始皇帝再一次意识到了这四个字的份量。
“朕的继任者不能继承朕的治国理念,反而是那悖逆者建立的新朝,将朕所定国策一一延续。”
这一刻,始皇帝突然释然了。
对于他来说,虽然秦室未能如他所愿地延续万世,但政治理想的代代流传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了。
。
汉武帝时空。
“七十年!”
刘彻猛地抬头,目光灼灼仿佛要透过云青青的脸看到尚未播完的《汉武大帝》中垂垂老矣的皇帝。
“七十年啊……”
刘彻阖目舒了口气,“那朕的时间还很多。”
文景二帝皆不足五十而崩,这个事实如阴云一般笼罩在刘彻心头,他如今已年逾三十,若按照父祖的寿命计,寿数不过十余年,所以他行事总是多了几分急迫。
因为担心天不假年,自己未能完成心中的宏图大志,而且刘彻心中清楚,若不能在自己在位之时将匈奴打退,不仅国库支撑不起两代君王兴兵戈伐匈奴,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继承人能一心完成未竟之业。
但如今,他放心了。
“不服金丹、多加锻炼,注意保养身体,朕的寿数应当还能延上几年。”
但转而他又想起另一件事——之前云青青讲过他任命了托孤大臣,什么情况会托孤呢?只能是少主继位之时!
“莫非是据儿不幸走在了朕前头?”
“土地兼并。罗马会有,那大汉难道就不会有吗?”桑弘羊突然意识到了有一个镜像对比的好处。“只可惜女郎并未对这所谓改革内容加以解释。”
不过桑弘羊表示无所谓,他有脑子,他会出手。
“庶民无地便会生乱,那边予其土地便是。”
怎么说呢,桑弘羊觉得如今这位天子,还挺像那种磨刀霍霍向豪强的人的……
“即使不成,国有公田,若庶民遇天灾人祸、别无活路,或可向朝廷假公田耕作……”桑弘羊开始不断思索,“朝廷甚至可向其提供粮种、农具与口粮……还可于头几年减免租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