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紧随其后的便是那几条烂熟于心的律法,诸如“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其不可刻久者,以丹若髹书之。”、“公器不久刻者,官啬夫赀一盾。”等等。
“机械一物,动辄遮天蔽日,移山填海,如此关系重大,怎可随意处之?”
李斯条件反射性地想是不是追责法令没有规定到位,但后世法律之完备从云青青之前做公考题的那一次已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既然如此,那就是法令执行不到位了。
李斯陷入了沉思,面对这种情况要怎样处理才好呢?
李斯决定写一写相关的奏疏呈给始皇帝。
虽然他不太可能重获帝心、掌控实权,但还是可以完备大秦律法,著书立传嘛。
大秦是始皇帝的心血,又何尝不是李斯一生的心血呢?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自始至终没怎么听懂那些专业的术语,也不太理解那些成绩的意义,在他听来这些分享报告都是一个路子。
“都是写咱遇到问题了,一通分析之后就开始往好了改,最后咱改好了。”朱元璋嘀嘀咕咕了一会。
“这些咱也听不明白,不过咱倒是觉得这个什么列数据、画图表的法子很好嘛,一眼就能看到哪些涨了哪些掉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好大儿,朱标秒懂,接话道:“儿子回去就跟百室先生等商议。”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
“这个多好,那些大臣们写上来的奏章一句话七转八折,回禀讲得也是罗里吧嗦,看得听得咱头晕脑胀,就要这样简简单单,一览无遗才好,少了多少弯弯道道。”
朱标也赞同,越简单直观才能提高效率。
看过那些奏章就能知道,有的人写的实在一言难尽,看了就是浪费生命,偏偏你还不能不看。
父子俩对视一眼,一切心酸尽在不言中。
。
明神宗时空。
南直隶苏州。
潘守谦听着上场的两位分享者展示车间班组管理的种种案例,一边在纸上记录一边在心底琢磨。
“这个排产法子可以用在机工上……这个刺激生产的也可以……安全防护?有必要吗?”潘守谦掐指盘算了一会,发现没什么必要,就将此事抛诸脑后,继续听。
“什么团队建设?还要花钱去给他们玩乐?还要发吃喝的福利?!”潘守谦瞪大了眼睛,“乖乖,这是机工还是老爷啊?还想过这种好日子?”
潘守谦只觉得啼笑皆非,正想把笔一放,突然想到。
“此事只怕不久便会众所周知,也不知那些机工会不会籍此闹事啊……且看一会,若是不闹就算了,若是闹得厉害,还是施舍他们些小恩小惠吧。”
潘守谦嘬着牙花子,觉得心底有把刀在割他的肉。
怎么说呢。
在有些人的观念里,让别人多挣一分钱,比他亏一百块还让人难受。
。
【云青青跟同事在台上的展示一气呵成,比之前任何一次排练的效果都好,下来的时候云青青长长松了口气,回到座位上一看评论区,满屏的夸奖让她笑容更盛了。
同事奇怪地看了她好几眼,最后还是跟她确认一遍:“你确定不跟我们去吗?”
云青青摇摇头,坚持自己留守在酒店继续参会。
“你们玩得开心哦。”
于是其他同事先退场去景点游玩。
面对观众们的询问,云青青只含糊地以“没兴趣”、“想多听听分享”敷衍过去。】
。
汉武帝时空。
刘彻眯了眯眼,他察觉到了云青青的言不由衷。
“她为什么不去?”
按照同事劝她说的“来都来了”、“公费旅游”,云青青面上拒绝,眼里全是心动。
刘彻回想了一下云青青的神色,抓住了重点。
“她在顾忌什么?此处公务已结,对这会议不感兴趣,既无长官辖制,又无财力之忧……她不想去的,是那个目的地?”
刘彻依稀记得之前云青青跟同事的交谈中出现过目的地,叫什么来着?
“塔尔寺?寺?”刘彻最开始条件反射地以为这个“寺”是官署的那个寺,但他很快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后世似乎有寺庙?……佛教?”
刘彻的脑子飞速运转,从《西游记》中的浮光掠影到典籍里的只言片语,他即刻理解了云青青的顾虑——
后世已经发育成满级大号的佛教对于一些思想还没有成熟的学说、学派,或王朝来说都是一种降维打击,过早地引入说不定会带来一些云青青不想看到的后果。
“虽此事与掩耳盗铃无异,却委实用心良苦。”
《西游记》你都播完了,这个时候才想到是不是太晚了?
刘彻心想:要怎么才能不浪费千年后的子孙这一番没什么大用的好意呢?!
。
清圣祖时空。
康熙想起来这个寺庙在如今是什么地方了。
“既盛名于当代,亦流传于后世,既如此便御赐一匾额吧。”
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示藏地以皇恩浩荡。
康熙的目光落在舆图上。
“准噶尔部的不臣之心可不能令此地再生波澜。”
。
【枯坐一天,云青青感觉自己的骨头都要僵了。
所幸今天的议程已经结束,明天只有半天的安排,下午她就可以安心睡大觉。
“明天搞完颁奖仪式就轻松了!”云青青趴在床上翻攻略,兴致勃勃地道,“好好养精蓄锐,后天一早咱们就出发,安安心心玩上一天!”
“至于去哪里?来青海怎么可能错过青海湖呢?
内陆最大咸水湖!是我来这边最大的期待!”】
第148章 旅途(一)
【“早。”云青青用气音跟观众们打了个招呼,睡眼惺忪地开始洗漱,等她极速洗漱完穿上厚衣服,背着包匆匆下楼,几辆大巴已经在酒店门口静静等待了。
——为了更方便往返景点,云青青一行人花钱报了个一日团,包往返接送和中餐,价格也很实惠。
云青青几人来得早,车上人还不多,他们得以各自选了个心仪的座位。
云青青去酒店旁边的早餐店看了看,实在不知道想吃啥,就买了俩茶叶蛋揣兜里,然后回到座位上倒头就睡。】
。
宋神宗时空。
摸黑起来下地收割的农人们惊奇地看着云青青半躺在大巴座椅上呼呼大睡,再一扫整个大巴里几乎没有交谈声,大家的动作颇为整齐划一。
“嘿,她们起这么早出来就睡觉?”
“你没听见那个导游说路程很远,可以先睡吗?”
“坐这大巴车跑得多快啊,都要跑这么久才能到,他们是要跑多远啊?”
天未破晓,农人们借着车内的灯光走在小路上,但是很快,大巴车为了节省能源也关掉了灯,只留下了一丝微光。
“诶诶诶,怎么关了?”有人不满。
“算了算了,这也不是咱说开就开的。”旁边的人拉住他小心行走。
“你们说刚刚这导游说的暖气是什么?这空调我知道,是他们房子车子里那可以吐冷风的怪东西,难不成还有可以吐热风的?怎么没见到啊?”
“那个椅子看上去可真舒坦,要不咱来日也打一个试试?”
“这一看就是好皮子,里头还填了许多芦花和稻草吧?”
“哪能啊,他们不是有那像云一样的棉花吗?”
“听说官家已经下令去寻这棉花种,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啊。”
“要是能找到就好了。”
“也不知道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说是行新法,这新法到底是什么?”
农人们一边留意脚下,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谈论着。自从天幕出现,几乎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后世的种种,一边惊叹一边向往,但时间久了大家的心态也渐渐放平了。
天幕里的再好也不是现在能摸得着的,大家还是得过好眼前的日子,但是在这段时间的潜移默化之下,一些人的心理还是悄悄发生了转变。
比如他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思考,比如也会开始关注官府的一些动向并试图去理解,比如虽然还是向往着当官发财,但也知道了还有其他的途径能够发家致富……
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些人开始审视,审视自己、审视官府,也审视着目之所及的一切——虽然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心态的存在。
。
唐太宗时空。
天光破晓不久,东宫的主人就苏醒了,带着这座宫殿也从沉睡中醒来。
李承乾趴在床上打了几个滚,看了天幕里仍然昏暗的车厢,这才下定决心掀开被子,绷着小脸掀帘叫人。
他一副端庄持重的模样,殊不知几个候着的宫女彼此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与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