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在天幕上读了许多史书的李世民感叹道,“大唐以前,强汉亡于外戚,大唐以后,宋重文轻武亡于外敌,明党派斗争以致国运衰微,还有女郎口中的清闭关锁国却被洋人轰开国门……
  如此种种,皆是大唐前车之鉴啊。”
  圣人的感叹令堂下的相公们纷纷叉手附和。
  李世民心中知道,后头的宋如此压制武官,必然是身为前朝的大唐因武将衰落,或者说因为强支弱干、地方叛乱导致中央失去了掌控力,所以他们以史为鉴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但若是让李世民选择,在亡于内部叛乱还是亡于外部胡人,他还是会倾向于前者的,虽然都是比烂,但受过礼仪教化汉人至少不会比那些吃人的蛮夷更加荼毒百姓了。
  更何况,如今他有了第三个选择。
  李世民收回了发散的思绪,继续道:“将士们为大唐流血,当得起此等荣誉加身,此事,便由房卿牵头吧。”
  “唯。”房玄龄心中想着那空得几乎可以跑马的的国库发愁,却还是坚定地俯身领命。
  ·
  汉惠帝时空。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公孙衍是一名儒家弟子,更准确的说,他是一名修习公羊的儒家弟子。
  因此他一直对于后世那和侵。略者和平外交的国策看不过眼。
  “九世之仇犹可报也,更何况如此血仇?”公孙衍觉得要是自己过去后世,高低得让腰间佩剑见见血,但他也知道此一时彼一时,不能以当下思想应对后来之事。
  “至少,后世子孙没有忘记仇恨。”公孙衍安慰自己道,“如此看来,我公羊儒才是儒学正统,不过还需因时导势,才能彻底压下谷梁之贱儒。”
  。
  宋孝宗时空。
  辛弃疾因先前云青青用名将评价他而得以被上司往上举荐,最终得以面见官家。
  在御前奏对之后,辛弃疾被授予了武职,手下也有了一军,后来他便仿照后世训练并以剿匪练兵,这支从前没见过血的队伍如今也算是有了一定的战斗力。
  辛弃疾雄心勃勃,只等君王下令让他率军北上讨贼。
  他盯着天幕中身强体壮的将士们,又看了看自己手下那些即使身穿甲胄仍看得出身材瘦弱的士卒,轻轻叹气。
  “肉蛋奶!健士当以肉养之!”但以他如今的状况,也不见得能为将士们弄来肉食。
  “体格不及,但精气神要跟上去!”
  辛弃疾回想起阅兵开始前展现的黑白画面中穿草鞋的战士们,也是一样的瘦弱矮小。
  “后人能以弱胜强,我等身为先辈,岂能妄自菲薄?同样是血肉之躯,战场上以命搏命,谁胜谁负还未可知呢!”
  七十年!七十年!仅仅是七十年!
  辛弃疾被这个数据鼓舞到了,他相信只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他的子孙后代也能如同那些战士一般身强体壮!
  。
  【英模方队通过广场之后,紧接着的就是十七个外军方队。
  这些方队规模有大有小,步操形式也各有不同,而主播则是一视同仁地对他们进行介绍。】
  。
  汉武帝时空。
  赵过听着乡人们惊讶地四下吆喝。
  “嘿,你们看,还有人全身上下都是黑的!”
  “还真是?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
  “真奇怪,那他们晚上出门岂不是都没人看得见?”
  “这些长得奇怪的人走得也奇怪。”
  “没有咱的后人走得好看!”
  “那当然!那可是大汉的后人!”
  “嘿嘿,汉人,真好听。”
  赵过脸上露出与有荣焉的笑容,自从知道云青青是“汉族人”之后,乡民们关于天幕内容的对话总是会拐到这个上面,乐此不疲。
  但他也只是是不是瞄一眼其他人的天幕,至于他自己的天幕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字,都是后世的农书内容。
  他意图参考这些内容寻找出改良耕作的方法。
  。
  宋高宗时空。
  梁氏指着墨西哥方队中的女兵们说道:“看见了吗?女人上战场并不是一件稀罕事,后世外国有之,华夏亦有之,而在之前,旁的不说,唐之平阳昭公主便是声名赫赫!”
  “我等入军营,无关其他,但为国耳!”
  “但为国耳!”束腕包头、一身利落打扮的女子们齐声呼喊,头巾上绣着的红葫芦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
  清圣祖时空。
  蒙古王公们在蒙古国方队出场的时候,格外有默契地起身盯着蒙古军人们。
  “蒙古国……这岂不是说……”
  有人悄悄动了小心思。
  当然,有人想到当年满人是怎么按着他们捶的就乖乖偃旗息鼓,而有的人却在心里将这个念头扎下了根。
  。
  唐高宗时空。
  李治看着外军方队一个个经过,突然想起了先皇还在的时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唯有阿耶独爱之如一。”
  而如今,他在这一场阅兵上,隐约看到了阿耶的风范。
  阿耶的爱之如一,或许也是后世所说的尊重的一种吧。
  “朕,不如阿耶远矣。”
  。
  【之后便是装备方队受阅。
  钢铁的巨鸟凌空而起,飞向既定轨道;庞大的作战装备带着轰鸣隆隆碾过地面。
  主播用自豪的语气介绍这些装备精良、体系完备方队,海陆空俱全、攻守兼备,且均为国产主战装备,首次亮相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四。
  “一般来说,过于先进的装备都是不予展示的,能够正大光明地拉到阅兵场上来亮相的,基本上都已经经历过迭代更新了。”云青青说着说着就笑了,“一方面扬我军威,另一方面也是向客户们展示产品。”】
  。
  明成祖时空。
  朱棣看着那些先进的装备心神分外激荡。
  首当其冲的坦克就让他欲罢不能,他能够想象,当炮火从长长的炮筒之中喷射而出,敌方将遭遇何种程度的致命打击。
  “攻守兼备啊!”
  这移动炮台居然还有铁皮保护,简直就是作弊!
  “或许朕有生之年无缘得见那飞机翱翔于大明的天空,但这坦克……应该能见到简单一点的种类?”
  朱棣决定了,他要扩张研究院,不,他要另辟一处研究院,区别于工部下的那些桥梁建筑研究,要做完完全全的战备研究!
  。
  秦始皇时空。
  “履带!履带!”
  公输翰看着那些战车下的轮子与履带,脸上微微露出来些许笑意。
  “终于轮到了我公输家的长处了!”
  若是造出履带式的车驾,不论是运粮还是坐人,抑或是作为其他用处,与大秦的直道相配合,岂不是极好?
  公输·年纪轻·没怎么被毒打过·翰甚至有些自鸣得意了。
  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想必他日后会感受到的。
  第134章 装备
  【看着一辆辆战车驶过,云青青感叹道:
  “人类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战争史啊。据说人类有记载以来,80%的时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所以更才显得我们如今的安宁和平多么珍贵。
  而战争时期往往也是科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许多划时代的产物就诞生于此。
  不过这个我也说不清楚,下午倒是可以和大家一起看看相关的电影或者纪录片,比如曼哈顿计划?一种划时代武器的研究带动了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
  云青青熟练地挖下一个坑,然后继续聊自己想到的话题。
  “车兵降维打击步兵,而更加机动灵活的骑兵取代了车兵,等到火。枪出现,对上火。枪轮射骑兵就成了排队送人头,再往后坦克的出现改变了陆地战争的历史……”】
  。
  晋元帝时空。
  王敦听着云青青轻描淡写的话语,看着那些压迫感扑面而来的战车,心头火热的同时,后背也不可避免地泛起了一丝凉气。
  “总感觉,这次放出了什么会令世界天翻地覆的东西……”
  王敦喃喃自语道。
  他扪心自问,这种东西固然是利器,可若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那这世间谁能安寝?
  王敦意识到,接下来南北两面的局势极有可能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抓紧时间研究这种足以扭转形势的恐怖武器,要么抓紧时间干掉对手防止对方提前研究出来……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要么就是军备竞赛,要么就是催化战争。
  可如今退居南方的晋室要是能正面硬刚北边的胡人,还会落得衣冠南渡的下场吗?
  。
  唐太宗时空。
  除开向往之外,李世民则更对云青青那句和平珍贵之言感同身受。
  “自汉末以降,华夏战乱不休,晋室南渡之后南北更是相互仇视了三百余年,前隋一统天下却二世而亡,直至大唐立国,中原大地已纷乱了四百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