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得到儿子的承诺,床上的老人终于放心,轻轻拍了拍他的手,阖上了双眼。
“父亲!”
屋里屋外顿时哭声一片。
洪武元年,王祯逝世,享年97岁。
。
宋高宗时空。
东京留守府中,宗泽拿过手边的茶盏,面向天幕将其中的茶水倾倒。
“造福万民,功载汗青,当以茶代酒敬之。”
。
汉武帝时空。
赵过站在田垄间,遥望着天际,心驰神往。
身旁劳作的黔首们也忍不住心向往之,交头接耳。
“亩产千斤,乖乖,好多粮食啊!”
“那收获的稻米是不是可以堆成一座山了?”
“赵吏!赵吏!你见过这么多的稻子吗?”
“想什么呢?那肯定是天上才有的神稻!”
“天上真好啊,有衣服穿,有那么多的饭,还有肉吃,我也想去天上。”
“我想吃饱饭。”
“我也想尝一尝贵人才能食的稻饭是什么味道?”
赵过听得农人们越聊越激动,心心念念着想要去天上。
赵过识过几个字,知道这所谓的天上,不过是后世。但黔首们不知道,他们看着那高楼大厦,后世人的富足生活,就认为那是梦里面才可以去的仙境,他们也想过这样的好日子。
赵过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他们事实,心存幻想还可以满足一时,但若是戳破这个美梦,会有受不了的黔首心神崩溃的。
赵过心想:那我暂且不说吧,待他们后续自己发现。
毕竟,生活已经太苦了。
。
汉惠帝时空。
吕后和刘盈相对而坐。
“陛下,你听见了吗?”吕后直直地看着刘盈的眼睛,直到对方在她锐利的目光下避开她的视线,“若大汉能得此法,可活万民!”
刘盈沉默不语。
“陛下,你为大汉天子,竟要因与吾置气而置天下于不顾吗?”吕后提高了声音。
“太后欲朕何为?”刘盈终于看向母亲的眼睛,那双眼睛里燃烧着野心与怒火。“如今太后临朝称制,执掌天下,还有何不满足的?朕也要事事听从你吗?”
“陛下!吾知你不愿嫣儿为后,此事以后再议。”吕后先退一步,“目前的重点是此杂交水稻之法。”
“不知锦帛后续是否会降下此法,吾等既已知世上有此法可行,可令水稻增产,自然要想尽办法获得此法。还请陛下下诏,征辟各郡国农家弟子及善农者入长安,共研杂交之法。”
“此法为水稻所用,关中之地不宜种稻。”刘盈反驳道。
“那便长安与长沙国各设一研究之所。”吕后坚持要在长安研究,“此法必须掌握在朝廷之中,决不能让诸王独享!”
“诺。”刘盈答应了。
“陛下,此事艰难,还望陛下多加关注,若能时常莅临,想必对此大有裨益。”
“诺。”刘盈知道,这是母亲的手段,她希望自己将精力投注于此事之上,好将朝中权力让给母亲,不要在朝中与她作对,但是他只能答应。
第26章 火车一刷剧
在各个时空的人为杂交水稻而震撼的时候,云青青已经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车站和列车自然又是引发了一阵震撼和惊叹,但云青青毫无所觉。
【云青青坐在座位上,拉下前座靠背的小桌子,掏出平板开始找视频刷。
火车大概要行驶半个多小时,差不多可以看一集电视剧,或者加速刷完一集综艺。
云青青想了想,点开了一集电视剧。】
当琴音响起,吟唱声接入时,各时空的人们看到天幕将画面从云青青身上直接切换成了视频内容。
当系统使用黑科技修复的高清画面播放出来,低沉的男声缓缓吟诵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词中的曲折与心酸一下子便摄住了人们的心神。
——以现代成熟的电视叙事手法和拍摄技术,加上配乐展现给古人来看,属实是降维打击了。
。
清高宗时空。
北京。
程伟元坐在书斋里,前一刻为火车而神魂颠倒,后一秒乍一听这首诗,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直到旁白的男声开始讲述故事背景,他听了一会匆匆起身,自书箱中翻找到一沓书册,最上面的一本赫然写着《脂砚斋评石头记》。
程伟元:……心情复杂,不想说话,甚至想自闭。
自几年前开始,程伟元就在京搜罗《石头记》残稿遗篇,花数年之功终于将残篇大概集齐,正欲初初梳理一遍后,便邀请好友高鹗共同来承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的编务,然后将其重新刊印发行。
谁成想,残稿还未梳理完,天幕就放出了以此改编的故事。
。
秦始皇时空。
“大荒山,无际崖,青梗峰,癞头和尚,跛足道人。”
祖龙暗自记下这几个名词,打算等今日天幕结束后就派人去找这些地方,并寻找那神仙化身之人。
“这道人大概是道家之人?只是那和尚又是何方神圣?”
咸阳城外。
几个道家弟子面面相觑。
“那道人是我道家子弟吗?”面白蓄须的男子疑惑地看向同伴。
“我道家弟子也不作此打扮啊。”面色黧黑的男子摇头。
“我觉得锦帛所示,仿佛小说家编的那不入流的街谈巷语。”有年纪较小的弟子弱弱反驳。
“闭嘴。”蓄须男子瞪了他一样,神色不悦,“异象此示,必是暗示后世我道家力压法、儒两家成为当世显学!”
“闭嘴!”巡视的小吏见三人站着聊天,立马呵斥道,“快干活!”
三人立马缩了缩脖子,开始埋头做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蓄须男子低声对两位同伴加油鼓劲道,“吕公之后,道家衰微,日后吾之学派必将从吾等手中兴起!”
但是你振奋自己的话是儒家的啊……年轻弟子忍了又忍才没把这句话说出来。
在振兴道家之前,还是先得把今年的徭役服完。
电视中展示的市井生活尤其是元宵节灯火格外迷人,令山野乡间的贫苦百姓看得目不暇接,惊叹连连,纷纷放下手中事专心看着。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同长孙皇后正在殿中和几个孩子话家常。
“观音婢,你看那两人吃蟹,所用的物件格外精巧好玩,不若下令让内侍省遣人打造一些,回头咱一家子也尝尝这蟹的新奇吃法?”
李世民对妻子发起邀约,长孙皇后正欲说话,六岁的李丽质先一步开口,连连应和:“好啊好啊,孩儿想和耶耶一起吃蟹,大哥四哥你们也想对不对?”
看着可爱的妹妹撒娇卖萌,八岁的太子李承乾眼中带笑,但还是绷着小脸,点了点头,而七岁的李泰先瞄了眼皇后,见她面色并无不虞,才笑着道:“耶耶,阿娘,青雀也想尝尝。”
李世民抱起爱女,笑道:“耶耶这就吩咐下去,一定让咱们丽质吃到蟹,不过蟹性寒凉,不可贪多。”
“耶耶最好了!”李丽质欢呼一声,又感觉补充道,“阿娘也好!大哥四哥也好!”说完还郑重地点头表示自己说的很有道理。
一家人大笑不止,殿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
明武宗时空。
朱厚照兴致勃勃地看着天幕,又转头问身边的夏皇后。
“梓潼,你在闺中时可有去过元宵灯会?”
“妾不曾去过。”
朱厚照凑近夏皇后的耳边,压低声音道:“回头有机会朕带你去瞧瞧。”
看着他眼角眉梢飞扬的肆意,夏皇后含笑,低声应道:“好,妾等着陛下。”
。
宋高宗时空。
江宁府。
李清照看着天幕上所示的和乐融融之景,又见天幕中黛玉自扬州一路北上往金陵而来,而今朝廷却自东京一路南下,自己也随夫君南下,于战乱中辗转一年多,今年春才押着书籍器物抵达江宁府。
她虽为一介女子之身,却也思忠君报国之事,希望王军北上收复失地,还国朝以安宁。朝中的主和一派却借口时世危艰,多番拒绝挥军北进中原,只一味言和苟安。
两厢对比之下,心中更觉忧愤难平,铺纸研墨,提笔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
北狩应悲易水寒”!
。
明太祖时空。
乍一看到电视剧开头的时候,朱元璋还吓了一跳,以为真有神仙,但当他看到天幕播放市井之景时,紧绷的神色顿时松了下来,大笑道:
“大妹子,这也太假了!这世上哪条街的街道上没有污水杂物、泥巴灰尘?这摊贩小民虽然看上去衣着朴素,但面色红润,衣服料子也好似是上好的料子,哪朝哪代的平民百姓是这么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