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宋礼:这工厂之说,不知可否应用在大明?听闻江南松江一带有种织造之法,不知能否用这工厂之法?
某些腐儒:这些女子竟与这么多男子独处一室,实在是不知廉耻!
朱棣:这盛田昭夫、大野耐一怎么听起来像是日本国那边的名字?天上的仙人竟如此推崇日本国吗?那蛮夷小国竟有如此可取之处?回头郑和再下西洋,让他顺道去瞧瞧。
。
明太祖时空。
关于日本,朱元璋也陷入了和另一个时空的儿子同款的疑惑。
“这些人怎么都是异族人?”朱元璋狠狠地皱了皱眉,他所在的时空是系统在云青青的第三次直播内容之时连接上的,故他们也对云青青后世之人的身份有所猜测。
日本自曹魏之时就是中原的番属国,此后历朝历代都向中原王朝朝贡,现在一听后世之人如此推崇日本,朱元璋心里忍不住就泛起了嘀咕:一个孤悬海外的番邦小国,怎么好似发展得比中原还好呢?莫不是后世子孙不肖,竟让这弹丸之地在我中原大地耀武扬威?
“标儿啊,你去查查,自前元陷入战乱,那日本国多久没来朝贡了?是不是该遣使者去通告周边小国,我大明立国,入主中原,让他们识趣点过来拜见?”
“父皇所言极是,儿子这就去办。”
。
秦始皇时空。
咸阳宫。秦始皇坐在高脚椅上看政务竹简。
自从第一次天幕出现,祖龙见到云青青坐的椅子之后就留了意,在东巡途中不便,一会到咸阳他就下令仿照天幕所示做了套高脚桌椅。
试过之后发现这样坐着确实比较舒服,埋头处理政务也更加省力,就命人把他常去的地方全都换成了高脚桌椅,还赐了几套给李斯蒙恬等臣以示恩宠。
儒生们第一次在朝会上乍一见始皇帝坐着接见大臣,那脸瞬间就拉得老长,登时就忘了原本要说的内容,集中炮轰这坐具不合礼仪、有辱斯文云云。
他们能不急吗?儒家学说以礼为基石,有人动摇礼仪,那都不是在挖儒家的墙角,而是在动摇其地基了。
看得儒生们急赤白脸的,连以往拐弯抹角的作态都忘了,祖龙当时就想翻脸,但转念一想,这群人也就只能刷刷嘴皮子,无能狂怒一下了,就懒得理他们。
果然,和往常每一件祖龙要做的事情一样,坐具更改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上行下效之间,高脚桌椅之风已从咸阳宫吹到了整个咸阳的勋贵之家,还有往下蔓延之势。
腐儒们也只能一边痛斥后世之人不知礼不守礼,拐弯抹角地讽刺始皇帝,一边无能狂怒地看着高脚椅之风越吹越远。
始皇帝见云青青等人接受培训,以他的眼力自然一眼就看出来,这些人都是基层的小领导,对标到秦朝的
官场,也就是各乡各里的小吏,若是能向天幕所示的,将小吏们隔段时间就集中起来培训一下,倒也不失为一种加强统治的好方法。
培训的内容可以是秦法,也可以是一些农耕或治理的知识;培训可以是当地长官开展,也能是咸阳派人前往各郡教授,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各地官吏的能力和水平,还可以借由培训之名,派遣使者巡视各地,一来传达咸阳指令,二来视察当地官员为政治理之效,往暗里来说,还可以探查当地六国余孽是否安分。
祖龙一番头脑风暴,越想越行。自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他就感觉治理国家越来越难,统治疆域的急剧扩大,治理的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吏却明显不足,为此不得不令原六国之人治理当地,这无奈之举亦是极大的隐患。
以苍天示意为名头,若是能籍此培养一批基层小吏,再优中取优提拔一批中层官员,岂不是能大大加强咸阳对各郡的掌控?
妙啊!
“传李斯。”
受到皇帝召见的李斯连夜进宫加班。
第22章 工业一节课(三)
唐玄宗时空。
李隆基听着天幕中讲师描述内容,逐渐皱起了眉,他先下令身边伺候的笔墨太监记录讲师所讲述的内容。
待到天幕中的培训结束,李隆基才把目光移向天幕再次出现时被宣进宫的姚崇、宋璟、苏颋三人,问道:
“姚卿、宋卿、苏卿,上次此异象出现之时,尔等推测此非天宫之景,实乃人间后世也,如今这异象又出,三位有何见解?”
此时姚崇虽被罢相,但仍为开府仪同三司,深受皇帝爱重,故而他先开口回复皇帝:
“陛下,此中所述之策,皆可化用至大唐,只是上次匆匆一瞥,大唐之后还有众多朝代,只怕那女子随处年代已距大唐千百年之远,这些良策虽佳,但仍不可照搬推行,大唐自有国情在。”
“臣附议。”今年刚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的苏颋很认可姚崇的观点。而宋璟则陷入沉思。
宋璟于高宗年间进士及第,自地方一步步升至京城,后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而被贬出京,开元初,宋璟任广州都督。
上次天幕出现,暗示南方或有双季稻种,宋璟即遣人于广州都督府寻访此类稻种,同时上奏天子请求天子下旨,命交州刺史于安南都护府辖下寻访、试作稻种。
后宋璟被召入为刑部尚书,又因姚崇被罢相前上奏天子力荐宋璟继任,宋璟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同苏颋共同执宰相之政。
宋璟虽继任宰相,但仍十分关注稻种之事,一直期盼天幕再现,透露更多关于双季稻的细节,奈何此次天幕虽现世,却是与农耕毫不相干的内容,宋璟大失所望之余,也强打起精神观摩。
此番下来,他的关注点更多在于所谓的管理手段,自然也就注意到了那几个突兀的人名。
“陛下,臣观锦帛,其所提及人名好似为日本国人名。”宋璟叉手行礼,向天子陈明,“自前隋起,日本国便派遣使者前来朝见中原天子,大唐代隋后,日本国亦于太宗贞观四年始开始向大唐朝贡,学习我中原礼仪文化,怎么到了后世竟然冠履倒易,变成我大唐的后人向那蛮夷之邦学习了呢?”
李隆基本来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听到此言悚然一惊。中原地大物博、文脉流长,自古以来便是周边番邦小国心向往之所在。每逢中原统一王朝的出现,周边的小国必然派遣使者前来朝贡,日本也不例外。
“高宗龙朔三年,文献公刘仁轨镇守百济期间,援助新罗,于白江口以少胜多大败倭兵,又派人赴对马岛,宣谕倭国,此后倭国再不敢图谋百济之地。”
大唐强盛富饶,自是不惧周边小国的挑衅,而自天幕透露的端倪,仿佛日后王朝竟曾败退于这弹丸之国,以至汉人反倒向蛮夷学习不成?
这是哪个忘八端竟使得华夏陆沉、先祖蒙羞?
“莫不是,这才是天降异象的原因?苍天有感,泄露此番天机,以诫吾等莫要将那小国等闲视之?”
天子之言实在是石破天惊,三位老臣莫不变色,若是如此,连番襄助那倭国的先人——上溯至曹魏,下循至本朝——都成了祸端的推手?
“陛下不必自责,且不说此番不过推论,即使为真也尚未发生,如今吾等得窥天机,自然不会让此景再现!”姚崇脸色严肃,“今日锦帛所示之景已昭告天下,陛下明日再召集百官相议,集思广益采百家之言,必然有解决之法!”
首先,自然就是要把那块破地方划到大唐的直辖疆域下来,比如安北都护府辖下就很适合再加一块领土。
。
唐太宗时空。
看完天幕的李世民与自己的曾孙脑洞共通了,连夜召了房、杜、魏、长孙、尉迟等心腹的文臣武将入宫,径直入甘露殿商议。
李世民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大家先是觉得不可能,大唐武德充沛,打遍周边几乎无敌手,就算子孙后代不争气,区区倭国,乃小国寡民也,也敢一试王军?
后来转念一想,也并非绝无可能,以这几次在天幕所见,实在是颠覆了当世人的认知,此前世上谁人能想到,人世间竟然会有那钢铁所制的巨大器械、那迅若闪电的长车、还有种种不可思议之物,若是以后倭国先一步掌控此等神物,再辅以狼子野心,岂不是祸乱之源?
房玄龄觑着天子的神色,下拜求问:
“臣愚钝,莫非陛下已有决论?”
“朕欲先征高句丽。”
此话一出,在座重臣莫不赫然变色,前隋之炀帝三征高句丽,黎庶受创深重,文帝留下来的丰厚家底也被败得干干净净,以致破国亡家,才有了李唐代隋,中原大地至今未恢复元气。
“陛下!”魏徵下拜,下拜的弧度明明白白地告诉李世民:他马上就要开喷了。
果然,魏徵开口就是引经据典一顿输出,大意就是前隋灭国,种种教训皆在眼前,如今天下初定,大唐立国不过十年,战后百姓尚未休养生息,人口凋敝,内有割据余党暗中作乱,外有异族突厥虎视眈眈,此时起兵征伐高句丽,眼看大唐就要重蹈炀帝灭国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