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周祈明白她的意思,低声笑了:“放心,我不是我父皇那样的人。”
  宫里长大的孩子大多都敏感多疑,因为在他们父皇眼里,后宫不管谁生下孩子,在他眼里就跟多了个猫儿狗儿似的。若是孩子长大了,他们又成了被他们父皇算计前朝后宫的筹码。
  什么父子亲情,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没有。
  他承诺:“我们的孩子不会像我一样长大。”
  “嗯。”
  顾佑安相信他的品性,他做出的承诺他肯定不会违背。
  她把他的手放在自己肚子上:“不论儿女都一样对待。”
  “是
  儿是女都是你给我生的,都延续着我们的血脉,我不会苛待他们。”
  顾佑安满意了,转头亲他,他顿时笑了,不肯给她亲,还问她:“这是什么意思?我的回答叫你满意了,给我的奖励?”
  “我只问你要不要亲?”
  被凶了,他低头轻轻回应她。
  要轻轻的,不能乱来,浅尝辄止。
  小年到了,祁王府给各处的回礼已经送出去了,其他地方且不提,住在城北一街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收到了王府的回礼。
  刘夫人拿到祁王府回礼的礼单,冬日里少见的新鲜菜蔬瓜果好几篓,各种南北干货更是不少,绸缎、茶叶及各种花样大小的金银锞子两盒子,还有正月里灯会哄孩子的兔子灯等小玩意儿一箱子。
  刘夫人都惊了:“咱们送的礼,王府加倍给还回来了吧。”
  管家当时看到单子也吓了一跳,他道:“将才小的去隔壁张家问过了,听说是王妃体谅咱们远离家乡,咱们爷又不在这儿,所以给的回礼才这般丰厚。”
  “都是如此?”
  “听张家的管家说,像咱们家这样的,王府回礼都比别家要厚几分。”
  管家指了指隔壁,小声道:“若是要论分量,孟老将军家也就罢了,袁家的回礼远远不比得咱们家。”
  刘家三个媳妇儿都在婆婆跟前坐坐,刘家大儿媳笑道:“儿媳去别家赴宴,早听人说王妃对咱们这些为王府效力的人家都很厚道,今儿算是见着了。”
  为什么说王妃呢?因为大伙儿都说,祁王府还没有王妃时,逢年过节时王爷根本不搭理他们。
  刘夫人生怕夫君那边出事,生怕王府对他们家的厚待是出于其他原因,管家和儿媳都这般说,刘夫人这才放下心来。
  刘夫人看着满屋的儿孙,笑道:“行了,吃食送去灶房,其他东西你们都分了吧。”
  刘夫人性子温柔,对儿孙们向来大方,三个儿媳忙笑着跟婆婆道谢。
  刘家得了王府厚礼正高兴着,隔壁孟家也是如此,祁王妃做事向来滴水不漏,自孟家搬到松江城后,给面子给里子,虽亲近不足但是尊重有余。
  孟老将军私下跟夫人说:“千金买马骨啊,有我们孟家做例摆着,张明会还有辽东军那群人说不得就被勾来了。”
  辽东军那边会不会被勾来尚且不知,不过辽东军主将白将军已经知道祁王的厉害了,这么多年头一回,主动给祁王府送年礼。
  夫妻俩坐一块儿看白将军的礼单,顾佑安笑道:“送这么多海鱼做什么?这是暗示咱们,就算你完全掌控雁门关,他们也能从海上运送粮饷?”
  周祈吐出一个字:“穷!”
  顾佑安大笑几声,辽东军卖海鱼估计也卖不了几个钱,送这么多年礼也算用心了。
  这位白将军,瞧着应该是个识时务的。
  就是镇北大都督那边对祁王把鞑子往西赶很恼火,没有年礼,只有一封信,祁王看完就烧了。
  顾佑安问:“说什么了?”
  “不值得你知道的废话。”
  顾佑安笑道:“没事儿,沈家的立场不会变,加之他又奈何不了咱们,得罪了就得罪了。”
  再说,守卫边疆本就是他的职责,姓沈的凭什么指责周祈给他添麻烦?
  祁王不想提沈家,笑道:“白将军送了好几车海鱼来,咱们家年夜饭桌上是不是要添几道海鲜?”
  “添!不能辜负白将军的心意。”
  这一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总的来说还是好事多。祁王府一年比一年兴旺,就该过个丰盛的新年。
  第84章 生子皇权
  热闹的年节过去,一转头就到了正月初十,顾稳和杜氏夫妻俩这日都来了祁王府,跟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张世南。
  张世南笑道:“安安身子养得好,孩子也不大,你们不用如此担心。”
  话虽这么说,孩子没有生下来,始终无法安心,杜氏道:“劳烦你给安安把个脉,我们也好放心。”
  张世南来王府就是来把脉的,仔细把完脉后,他道:“脉象还是老样子,一切吃喝坐卧起居都照旧吧,快到日子了。”
  一旁的侍立的医女点点头,确实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了。
  都说是这几日了,也没准话说是哪一天,顾佑安摸着肚子道:“还是快着些吧,我这几日吃不好睡不好,年夜饭多吃两口周祈都要管着我。”
  杜氏轻咳一声,不敢说祁王的不是,只说女儿:“管你也是为你好,等孩子生下来,想吃什么吃不得?”
  顾佑安才不信她娘的话呢,坐月子能有什么好吃的?只不过都是些没味儿的汤汤水水罢了。
  顾佑安轻叹,看周祈道:“中午吃什么?”
  “酸汤鱼?”
  “也行吧。”
  周祈知道她的口味,冬天就那些菜换着花样做,虽不许她多吃,倒是也没怎么亏待嘴巴。
  看完诊,大家坐一块儿喝茶,桌上没有茶点,主要是怕顾佑安看着馋嘴,心里难受。
  顾佑安也不喝平常的茶,她喝的是医女煮的麦冬茶、五黑汤之类的,汤水寡淡得很。
  喝了两口放下,顾佑安问她娘:“阿萱怎么没跟着来?”
  “她呀,跟你大嫂去段家了,段家孙辈里面好几个跟她年龄相当的小娘子,她跟人谈得来,去别家做客碰上了都要坐一块儿,说不完的话。”
  顾佑安笑道:“那挺好的,阿萱这个年纪也该多交些朋友,在家拘束着也没意思。”
  杜氏道:“谁拘束她呀,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每回休息都要带着下人去郊外跑马,去北山上打猎,自在着呢。”
  这几年顾家日子好过了,家里养得起马,不缺银子使,杜氏给小女儿的爱好花银子大方得很。
  杜氏笑叹道:“阿萱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赶上咱们家好时候了。”
  流放的苦楚一点没在她丫头心里留下什么痕迹,说起当年流放的苦日子来,她不觉得苦,她只记得走了好远的路,干饼子好难吃。
  顾佑安跟她娘说话,那边,周祈跟她爹在谈官道的事,顾稳是修官道的总领,上下里外的事他都清楚,不需祁王追问,他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顾稳也有他的心思,祁王不在时这事儿是安安盯着,安安马上要生产了,还要坐月子,祁王既在松江城,这事儿就该交到他手里。
  祁王听岳父大人说完,他道:“安安说护城军人手充足,平日里除了训练外也无甚要紧事,她建议明年开春后,抽调一部分护城军去建官道。”
  顾稳觉得可以:“抽调一部分也好,护城军几万人,分成两队或是三队人马,轮换着去,也耽误不了什么。”
  西边草原上安稳了,有东北军顶在前头,后面的松江城也不需护城军枕戈待旦,日日戒备。
  祁王跟张世南提起军医的事:“本王和安安都觉得护城军的军医人数太少,王府准备在建军医所,想请张大夫去军医所当先生,教一教疡医之法,你看如何?”
  顾佑安听见了,忙帮腔道:“张叔,打仗时最常见的就是外伤,外伤若是处理得好,不出现高热,就能救活许多人,这是大功德。再者,也不求您传授您家的独门秘籍,只教他们寻常处理伤口之法就是了。”
  张世南笑道:“你送给我的那本开腹医书就是不传之秘,你说给我就给我了,难道我还会比你小气?”
  顾佑安笑道:“张叔这是答应了?”
  张世南点点头。为医者治病救人是本分,又不用他亲自去战场上冲锋陷阵,教几个学生罢了。
  “那太好了,等开春后我们就把军医所筹备起来。”
  顾稳知道女儿向来是个有成算的,就问道:“还有什么安排?”
  “是还有些安排,不过还没定好。”
  年节上周祈和顾佑安夫妻俩年节上也不用走亲访友,夫妻俩凑一块儿没事儿干,有一句没一句地商议事,想法子如何补足松江城的短板,把松江城打造成一个小而强的地盘。
  说到如何强国,顾佑安这个见识过国家腾飞的人远比周祈有
  经验。不过她提出的有些想法并不适用于松江城,这就需要周祈把关,把握尺度。
  听女儿这般说,顾稳就不再追问了。
  顾稳还有事要忙,中午在王府用了午食后就先回去了,留杜氏在王府照顾女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