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刘忠点头称是。
这封想念的信,在路上走了三日,又等了两日等祁王从草原上回驻地,这才送到祁王手里。
帐子里,烛火下,看信时祁王冷硬的眉眼都温和下来了。
把送信的侍卫叫进来,祁王问:“王妃在府中可好?可忙?”
“王妃在府中一切都好。您走后没几日王妃的商队回来了,王妃见了许多人,提前安排了修官道的事。”
祁王把信又看了一遍才放好,又问王妃每日饮食休息之类的事,这些事不是侍卫能知道的,只道不知。
祁王也没追问,写了封信晾干,又亲自装好,递给侍卫:“明早把信送回去,跟王妃说,本王这里一切都好,等事情办完了就回去。”
“是。”
侍卫走后,东北军主将董毅中走进来,道:“王爷,沈大都督手下那人……”
“留他一条命送去东城城,叫沈家自己处置。”
董毅中本想替人求个情,听到王爷语气不好,也不敢多说,低头退出去。
董毅中离开主帐就碰到过来的徐志,董毅中把徐志拉到一旁,把王爷对那位沈副将的处置说给他听。
“那位确实是个草包,不过到底是沈家人,这次也只犯了点小错,王爷就把人踢回去,沈大都督那里怕是不好交代。”
徐志露出个讥讽的笑:“交代什么?有什么好交代的?你一个主将处置个办事不力的副将还需通知朝廷和沈家不成?”
董毅中盯着徐志不说话,眼里的意思分明是:难道不是这个流程?
徐志笑着拍拍他肩膀:“董将军放轻松,你这个主将可不是张明会,别学他那副怂样。”
董毅中冷着脸道:“我不是怂,我是怕王爷跟沈家搞僵了,说不得沈家什么时候在背后捅我们一刀。”
比如,跟朝廷说限制他们军饷之类的事。
“放心,沈家要真敢这么干,王爷就敢带兵去东胜城抢他们的军饷,你信不信?”
董毅中吃惊,要到这种程度?
徐志哈哈大笑:“逗你玩儿呢。”
徐志还有事要办,丢下董毅中走了。
徐志办完事回去见王爷,见王爷在写字,就把刚才碰到董毅中的事说了。
祁王只嗯了声,徐志就没再说了。
徐志是主子身边最亲近的人,他比董毅中知道的消息更多更全,他知道王爷把那个姓沈的副将踢回去是为了警告沈家。
完全掌握东北军,还即将掌握燕州军的祁王府,已经不是以前的祁王府了。
祁王府下面的人要明白这件事,沈家也需要这个提醒。
董毅中原本没太明白王爷交恶沈家是为何,等送那位沈副将的侍卫们回来时,拉回来几车沈家的赔礼后,他就明白了。
时移势易!
周祈瞥了眼沈家送的礼单,也就还行吧,跟当初他王妃送给沈家的礼差不多吧。
徐志若是知道自家主子的想法,心里一定震惊,人家沈家送的这些价值千金的宝贝不比王妃送的那些吃的用得值钱?
周祈把礼单丢给徐志:“找人送回府,叫王妃开心开心。”
“是。”
“跟秃子说,东胜城那边不用那么多人盯着,撤些人手回松江城。”
“知道了,我这就去信。”
沈家给的赔礼要送回松江城,周祈隔天早起又叫送礼的人等一等,又叫人挑选了些牛羊一起送回去。
带着牛羊上路肯定快不了,东胜城那边,祁王府的暗卫撤出去几天后,顾佑安才见到周祈送来的礼。
礼单看过后叫晓月拿去入库,牛羊赶去后院先养着,她着急看信。周祈的信里面说,沈家不配收她送的那些好东西,这回叫他们赔回来,他们祁王府也不算吃亏。
顾佑安一边看信一边笑,挺好,会当家,还知道自己家吃亏要想法子要回来。
“小菊,叫人准备饭菜,中午我想吃牛肉。”
“王妃,您想吃什么菜?”
“只要是牛肉做的就成,红烧、清炖、烧烤之类的都准备些,我尝尝。”
“哎。”
祁王送回来的牛羊太多了些,杀一头肉牛肉羊她也就吃两三顿,天儿热肉不禁放,府里各处分着吃,半个月的功夫,祁王府内外伺候的奴才及掌事官们都吃胖了。
过完重阳节,韩掌柜和杜家族人带着商队要入关去,顾佑安叫人送了头牛去顾家,请他们吃了顿大宴。
杜家人走之前,杜二叔来王府找顾佑安商量明年杜家族人来松江城安顿的事,顾佑安答应都会给办妥当。
钱婶子她们都要跟着杜家族人们回益州府,顾佑安给她们许多谢礼,谢礼中,她给每人一套黄金打的头面,算是她这个王妃给他们的体面。
钱婶子来道谢,她道:“我们几个会的都交给医女了,我们这次走,等明年再来时王妃肯定已经平安生下小主子了,到时候我再来给王妃和小主子请安。”
钱婶子明白表明她明年一定会回来,顾佑安自然欢迎。
得了王妃的准话,钱婶子也放心了,不怕明年再来时王府里没有她的位置。
杜家族人们做出了选择,杜青也说他明年会再来。
商队出发头一天晚上,顾佑安回了一趟娘家。
杜青道:“你生了孩子,我这个做舅舅的不来看望不像话。我每回来松江城一走就是一年,留你舅母在家中照顾一家老小也不妥当,我回去跟你舅母商量商量,若是她愿意,我打算把家中药铺交给你表哥管着,我带你舅母来松江城住一年。”
顾佑安打趣道:“舅舅到底是舍不得我娘和我这个外甥女,还是舍不得张叔的医术?”
杜青诚实地说:“都舍不得。”
杜氏轻哼道:“你跟人家白学这么多医术,你又没有拜师,明年再来时记得给人家张大夫送份厚礼。”
这点礼数杜青还是知道的,到时候自然会给张家带一份厚礼来。
隔天一早,顾家的商队和杜家的商队出发,顾佑安没有去送。
这几日松江城的秋收要开始了,庄头张贵来问收上来的粮食要如何处置。毕竟他们家今年不同往年了,他领着人开了上千亩地,收获的粮食不是小数目,农庄里肯定放不下。
顾佑安这个大地主早有准备,安排田稼轩带人去她农庄,晾干的粮食直接卖给衙门。
拉走陈粮空出来的粮仓就等着今年的新粮填满。
周尘知道田稼轩接到这个任务时想了一道,王妃的农庄卖粮给衙门?左手倒右手的又是何必?为何不直接把粮食送去粮仓?
衙门库房里的粮食不就是祁王府的么?祁王府的不就是王爷和王妃的?
田稼轩笑了笑没说话,周长史还是不懂王妃是个什么人呐。
第81章 谋算布局诚意
秋收开始后,顾佑安抽空去地边瞧了瞧,先去的邻山村,再去北荒村。
官府已出告示了,今年这一茬粮食收完,北荒村就要更名为北荒县,到时候北荒县下面还要建几个镇,来此开荒的普通百姓和犯官家眷都可以自己选地方定居。
田稼轩这几日在北荒村盯着收粮食,听说王妃来了,今儿特来迎接,边走边道:“跟咱们当初到邻山村时一样,犯官家眷已免罪的,可以像其他百姓一样,跟官府租赁宅子住,拿来租赁的宅子都是开荒时官府出钱建的宅子,如今用不着了,租给百姓的价钱是极便宜的。”
顾佑安笑叹一声道:“五年了啊。”
是啊,五年了。
五年的光阴对于开荒的犯官家眷来说很艰难。
田稼轩前些日子见过李洪文的两个儿子,他们比他也大不了几岁,如今一个个都佝偻着脊背,头发也白了,跟他竟像两代人。
田稼轩想起他们一家,当初要不是安安机灵,及时找人救了他们立了功
,他们田家跟着沾光脱了犯官的帽子,哪里能有今天的日子?
身后许多人跟着,田稼轩不想在别人面前提安安以前流放时的事,他的神色却掩饰不住自己的心情。
顾佑安见了就笑道:“都过去了。”
往事已矣,人还是要往前看,他们都会越来越好。
田稼轩点点头,他指着右边那片地,道:“您名下开的荒地都在那一片,按官衙划出来地界,那边地和邻山村交界的地方要建一个镇,到时候这个镇属平安县管。”
“咱们邻山村那边的平安镇要改县了?”
“要改,等到明年,咱们松江城就有东源县、平安县、北荒县三个县城。”
顾佑安道:“如此一来,官员任命上又要缺人手了。”
本来建设官道这个大工程就要调走许多官员,秋后又要多两个县的建制,真是处处都缺人。
“周长史跟松江城衙门的事务官正在商量,打算明年把选官的日子提前,开春就选官,以免耽误明年的农事。明年选官的日子还没定,所以还没禀报给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