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更别说还要在开春前交货。
  离开食味坊后,主仆两人便去了揽月阁。
  来到揽月阁,顾笙整理衣襟, 对着张良说道:“去请柳掌柜来天字号,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映月厢里,顾笙推开雕花木窗,夏风裹着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楼下街市熙攘,几个挑着担子的货郎正与顾客讨价还价。
  他的目光落在街角一个独腿老兵身上。
  那人拄着拐杖,面前摆着竹编的簸箕,却无人问津。
  一个念头突然在顾笙脑海中炸开。
  ……
  “雇佣退役士兵?”柳如是手中的茶盏停在半空,凤眸微睁,“你可知这些行伍之人大多性情粗犷,且……”
  “且手脚不便?”顾笙接过话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
  “柳姐姐可听说过“白象”模式?”
  柳如是摇头,顾笙解释道:“这是我偶然在一本异域商书上看到的。”
  “有个地方的商人专雇残疾者做工,不仅工钱低廉,更因这些人心存感激,做事格外认真。”
  他继续说道:“最重要的是,军中退役之人最重信义,我们又给了他们一个谋生的活计,所以绝不会泄露配方。”
  柳如是若有所思:“你这么一说倒也是,可见你已经考虑周全了,不过这应该需要一个大场地。”
  “城西那座废弃的粮仓。”顾笙眼中闪着光,“我打听过了,是郑家产业。”
  “秋娘知道你这般惦记她吗?”柳如是轻笑,“罢了,看在你为那些老兵着想的份上,我这边负责和她说,不过。”
  她侃然正色,“今日申时军需官要来,你且想想如何与他说这件事,最好是取得他们协助。”
  顾笙郑重点头,目光不自觉地又飘向窗外那个独腿老兵。
  阳光照在那人空荡荡的裤管上,刺得他眼睛发酸。
  申时三刻,揽月阁天字号雅间。
  薛明踏入房门时,带进一股墨水与铁锈混合的气息。
  他约莫四十出头,一身靛青长衫洗得发白,腰间悬着的青玉玉佩却温润透亮,显是常年摩挲所致。
  “顾掌柜?”薛明的目光在顾笙面上停留了一瞬,很快恢复如常,“在下薛明,奉赵将军之命前来详谈面饼事宜。”
  “薛大人请坐。”顾笙斟茶推过去,“这是新制的菊花茶,清热明目。”
  薛明浅尝一口,从袖中取出一个油纸包:“此物当真是顾掌柜制出?”
  顾笙不明所以。
  “半月前北境突降暴雨。”薛明声音低沉,“一队斥候被困山里五日,靠的就是这包被水浸湿发软的面饼。”
  他指尖轻点霉斑,“掰碎了用水直接泡开,虽味道不佳,但救了七条性命。”
  顾笙喉头滚动。
  他从未想过自己随手发明的方便食品,竟真能救命。
  “赵将军要五千斤,是看得起在下。”顾笙直视薛明,“但实不相瞒,目前食味坊日产不过五十斤。”
  薛明眉头微蹙:“顾掌柜这是要……推辞?”
  “非也。”
  顾笙从案几下抽出一卷宣纸,“这是扩大生产的方案,原料需军方协助,我这边会降低些费用,但人手,我需薛大人助我一臂之力。”
  他翻开书页,“我打算专雇一批退役士兵来制作这批军粮。”
  薛明猛地抬头,桌上的左手下意识地蜷缩。
  “城西粮仓可改作工坊,预计能容纳五十人同时作业。”
  顾笙指向草图一角,“腿脚不便者负责和面,独臂者可看管炸锅,耳聋者适合包装。”
  “这些工序都不需健全之人都可完成,薛大人觉得如何?”他问道。
  雅间突然安静得能听见茶汤冷却的声音。
  薛明喉结滚动数次,才哑声道:“顾掌柜可知……如今伤残退役的老兵,十之八九只能‘乞讨’为生?”
  那些因重伤解甲归田的将士,虽获朝廷微薄抚恤,然终难解生计之困。
  世人乃至至亲皆视其为负累,不复追念其沙场荣光,只念他们退役的累赘。
  幸得家人慈悯者,尚可三餐无忧安享余年;若遇薄情亲眷,则如残烛弃于荒野,让其自生自灭。
  而这一切,只因断肢折臂者既失劳作之力,反成多添箸食之累。
  像这样的情况,从官二十载的薛明见过太多太多。
  但现在,却有一个人站出来,宣布他打算招募一批退役士兵,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
  他为其提供工作机会,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赋予他们生前的尊严和退役后的敬意。
  不论这一举措出于何种目的,为士兵们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自食其力,这一点本身就极具敬佩之意!
  “顾、顾掌柜此言当真!”薛明结巴地再次发问道。
  他到现在依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且所有工人工钱按市价,后期还会不定时有奖金福利。”
  顾笙又推过一张纸,“这是拟定的契约,包食宿,每月休沐三日,伤病由食味坊请医问药。”
  薛明再也不淡定,桌上的手因激动的情绪猛地颤抖起来,茶盏“咔”地碰在桌沿。
  他匆忙去扶,却不小心碰翻了顾笙的茶,褐色的茶汤在案几上漫开。
  “抱歉。”薛明狼狈地擦拭,衣袍袖口沾了一大片水渍。
  顾笙默默递过帕子。
  薛明突然起身,退后三步,郑重行了一个文人大礼:“顾掌柜高义,薛某代退役的士兵们谢过。”
  顾笙赶忙将人扶起。
  签约时,顾笙执意将“优先雇佣退役军士”写入契约正文。
  “顾掌柜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胸襟。”薛明吹干墨迹,忽然问道,“可是家中有人从军?”
  顾笙望向窗外渐沉的夕阳,此刻的晚霞极具美意。
  “家中未有人从军,”他缓缓开口,声音里沉淀着某种超越年龄的厚重。
  “但我知道,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如此安稳煮茶论商,不过是有人替我们饮尽塞外风沙。”
  “前朝盐商尚知捐饷助军,如今商道通达更胜往昔,总要有人记得来路。”
  顾笙为这些士兵提供岗位,其实这并不是施舍,而是对等交换。
  用商铺的屋檐换得将士卸甲后的尊严,用契约的墨香承接战旗上的热血。
  薛明的眼睛不觉有些湿润,他没有再继续追问,只是将契约又誊抄了一份。
  送走薛明后,顾笙独自在雅间坐了很久。
  如果这座工坊真的建起,那它将不仅是五千斤军需订单,更是无数退役老兵的生计。
  顾笙轻轻摩挲着刚到手的军方令牌。
  这单生意,或许比他想象得更有意义。
  第二日。
  鸡鸣三遍,各村口的公告栏前便已聚集了不少早起赶集的村民。
  这日却不同往常,人群比往日更加密集,议论声此起彼伏,像一锅煮沸的水。
  “听说了吗?城里有家工坊招工,工钱按市价,还包食宿!”
  “每月休沐三日?伤病还管医治?这东家莫不是钱多得没处花了?”
  “快看看,招多少人?我家二小子正愁没活计呢!”
  人群中央,一个身着青色短打的年轻小厮正踮着脚往公告栏上贴文书。
  他叫张诚,是食味坊新招的伙计。
  他贴完最后一张,转身面对蜂拥而上的村民,清了清嗓子:“诸位乡亲,泡面坊现招募工人五十名,工钱每日四十五文,包三餐一宿......”
  话未说完,人群已炸开了锅。
  “四十五文?!比我在酒楼当伙计还高!”
  “我家三个儿子都去!”
  “小兄弟,工坊在哪?现在就能报名不?”
  张诚被挤得后退两步,后背抵在了粗糙的公告栏上。
  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声音却淹没在嘈杂中。
  不得已,他抓起腰间铜锣猛地一敲。
  “铛——”
  刺耳的锣声终于让村民们安静下来。
  张诚深吸一口气,提高嗓门:“泡面坊此次招募,只招收退役士兵!”
  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沸腾的油锅上。
  人群瞬间寂静,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
  “什么?只招退役的?”
  “那些缺胳膊少腿的能干甚?”
  “这东家怕不是脑子有病吧?”
  第78章 回家抱夫郎啦~
  张诚听着这些刺耳的话语, 胸口仿佛压了块大石。
  他攥紧了手中的锣槌,指节发白。
  眼前这些人的嘴脸让他想起二嫂刻薄的眉眼,想起大哥缩在墙角编竹器的背影。
  “安静!”张诚猛地又是一声锣响, 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气, “不健全人怎么了?”
  “往大了说,他们是为了保护这个国家才变成这样!”
  “往小了说,他们是为了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小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