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与此同时,明月楼那边也热闹非凡。
  阿福将一张崭新的告示贴在了酒楼正门旁的木板上,墨迹未干的告示上,一行大字格外醒目——
  “明月楼诚聘外卖员八名,工钱丰厚,有意者请于今日未时到店面试。”
  几个路过的行人停下脚步,好奇地凑上前。
  “外卖员?这是干啥的?”一个挑着菜担的老汉眯着眼问道。
  阿福拍了拍手上的浆糊,笑着解释:“就是专门给客人送餐上门的!比如您想在家吃明月楼的点心,又懒得出来,就派个外卖员给您送来!”
  “哟!还有这种好事?”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眼睛一亮,“那岂不是足不出户就能享用到明月楼的美食?”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传十,十传百。
  不到晌午,整个州府都知道了明月楼要招“外卖员”的新鲜事。
  临近午时,城东最大的茶馆“清心居”里座无虚席,几个茶客正围着说书人老赵,七嘴八舌地打听。
  “老赵,你在明月楼有熟人,这‘外卖员’到底靠不靠谱啊?”绸缎庄的黄掌柜摸着胡子问道。
  老赵呷了口茶,慢悠悠道:“据说是周公子和食味坊的顾老板一起想出来的点子。”
  “你们想啊,这大热天的,谁愿意顶着日头出门吃饭?要是能在家等着美食上门,多舒坦!”
  “这倒是个好主意!”旁边一个高瘦子拍案叫绝,“我府上老太太最爱明月楼的枣泥酥,可这天气她实在出不了门。”
  “要是真能送上门,我天天订!”
  角落里,两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汉子低声商量着。
  “大哥,咱去试试不?听说基础月钱就有五百文呢!”
  “去!怎么不去?咱兄弟俩对城西那片熟得很,保准能多接单子!”
  未时还未到,明月楼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不仅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有几个看起来颇为精明的中年汉子,甚至有个拄着拐杖的老者也在队伍中。
  周林安站在二楼窗口,望着楼下熙攘的人群,不禁失笑:“看来咱们这主意还挺受欢迎。”
  阿福匆匆上楼:“公子,楼下有个自称是城南‘快腿张’的人,非要现在见您,说是有送信的绝活。”
  周林安挑眉:“让他上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精瘦如猴的汉子快步上楼,抱拳行礼:“周公子,小的张文,在城南做了十年信使,对城里每条巷子都熟。”
  “听说您这儿招人送吃食,特来毛遂自荐!”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牛皮纸,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城里各条街巷的捷径。
  周林安眼前一亮:“好!就冲这张图,你待会儿第一个面试!”
  酒楼外,不少看热闹的百姓围成一圈。
  一个挎着菜篮的大娘扯着嗓子问:“这外卖员真能把点心送到家?不会半路偷吃吧?”
  排队的小伙子们哄笑起来。
  “大娘,您放心!”一个浓眉大眼的少年回头道,“既然明月楼弄了这个事,肯定已经考虑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这时,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挤到前面,高声问道:“周公子,我是城北赵府的管家。”
  “若是这外卖真成了,我们老爷想订个包月的!”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还能包月?”
  “赵老爷可真会享受!”
  周林安闻声下楼,拱手笑道:“多谢赵老爷抬爱,等招齐人手培训好正式上岗后我们会与贵府对接,包月的还会额外有优惠,到时候再详细商议。”
  二楼雅间里,几位常客正在品茶。
  “明月楼这主意妙啊!”一个白胡子老者捋须笑道,“老朽腿脚不便,以后想吃明月楼的翡翠饺,就差人来说一声便是。”
  旁边一位夫人摇着团扇:“可不是嘛!这大热天的,出门一趟妆容都花了,若能送到府上,我天天都要订他家的玫瑰酥!”
  最里间的桌上,几个商人模样的男子已经在盘算:“咱们要不要也雇几个这样的‘外卖员’?给客户送货上门,岂不方便?”
  “不急,还是再观察观察,谁知道这买卖做不做得起来呢。”
  中午的时候顾笙便回到了明月楼,刚好赶上了面试。
  正当面试要开始时,一个穿着补丁衣裳的瘦弱少年怯生生地站在队伍末尾。
  “你也是来应聘的?”阿福问道。
  少年低着头:“我、我跑得快......就是......”他声音越来越小,“我不识字......”
  排在前面的几个大汉发出嗤笑。
  顾笙却走过来,温声问道:“你叫什么?多大了?”
  “我叫小豆子,十四了。”少年紧张地攥着衣角,“我在码头帮工,每天要跑十几趟货......”
  顾笙若有所思:“送外卖确实要熟悉路线,不过......”关于识字问题,他上午在食味坊也遇到了。
  现在这个世界,不是人人都能有机会识字的。
  “如果你能记住所有种类的食物,确保客户下单的物品准确无误,那也是可以的。”
  “我......我、可以的,我记东西很快。”
  “好!那可以先试试看,做不到的话就不能录用了。”顾笙说道。
  少年激动得满脸通红,连连鞠躬。
  两家店铺的外卖业务就这样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三天后,第一批印有“食味坊外送”“明月楼外送”字样的双层食盒制作完成。
  次日,顾笙召集两家店铺的所有人开会。
  “记住,见到客人要礼貌问好,确认菜品无误后再离开。”他叮嘱道,“遇到问题及时回来汇报。”
  随后,他特意让厨房准备了几份样品,由外卖员试送。
  随着改进措施的实施,外卖业务逐渐步入正轨。
  张文不愧是城南‘快腿张’,用了两天的时间便成了业绩最好的外卖员。
  他熟悉街巷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他甚至说服了一位从未去过食味坊的富商尝试他们的新品冰酪。
  “那老爷尝了一口,直说比宫里的还好吃!”张文兴奋地汇报,“他当场又订了十份,说要宴请宾客呢!”
  两天后,顾笙查账时惊喜地发现,外卖业务竟带来了近三成的额外收入。
  更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外卖员的宣传,两家店铺的名声传播得更远了。
  第49章 寒门也配谈风月!
  次日, 晨雾还未散尽,十几个靛青身影已在明月楼后院列队。
  张文帮小豆子正了正歪斜的领口,少年手中紧握着一张写满菜名的皱纸片, 他最近正在学习识字, 字迹显得有些歪斜。
  “翡翠饺、玫瑰酥、八宝鸭......”
  小豆子嘴唇不停蠕动,突然卡壳了,“张大哥, 那个新出的......那个......”
  “雪梨炖官燕。”张文接过话头,“别急, 当初我认全菜也用了好些时间。”
  川州府的夏日很是炎热, 日头便毒辣得能把人晒脱一层皮。
  正午时分,街上行人稀少,唯有几个身着统一靛青色短打的年轻人穿梭于大街小巷, 他们背后“明月楼外送”五个白色大字格外醒目。
  “张大哥, 今日又送了几单了?”
  街边茶摊的小伙计熟稔地招呼着正疾步走过的张文, 顺手递上一碗凉茶。
  张文停下脚步,抹了把额头的汗, 咧嘴一笑:“第十二单了!”
  他仰头灌下凉茶,从腰间挂着的布袋里掏出三枚铜钱放在桌上,“放桌上了哈。”
  “哎哟, 您这业绩,月底奖金怕是要比月钱还多哩!”小伙计羡慕地收起铜钱,指了指他腰间鼓鼓的布袋。
  “这钱袋都快装不下了吧?”
  张文拍了拍钱袋, 发出清脆的铜钱碰撞声, 眼中满是自豪:“这不是、多劳多得嘛!”
  他看了眼日头,“不说了,还得赶着把这份翡翠饺和凉拌河粉送到柳巷去, 迟了口感就差了。”
  与此,两个戴“醉仙楼”巾帽的小厮骑着毛驴经过,驴背上食盒东倒西歪,汤汁正从缝里渗出来。
  “作孽哟!”一旁喝茶的陈大娘见状直摇头。
  “这一对比真是......”她想到了昨日邻居家的趣事,分享欲立马就来。
  “我和你们说啊,昨儿,我家隔壁订了醉仙楼的佛跳墙,送到时都凉透了,向他们送餐员反馈,却遭到了无端的指责。”
  “你们猜那送餐员说了什么?”大娘继续说道。
  众人好奇心起,纷纷询问:“说了啥?”
  “说:现在天儿热,可不就凉了吃才好,走时他还在不停地嘀咕,抱怨我那邻居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故意为难人。”
  这话引得众人哄笑。
  张文听了也只一笑而过,离开茶摊行至鼓楼街,斜刺里突然冲出个绸衫男子。
  “张兄弟留步!”来人往张文怀里塞了个沉甸甸的荷包,“我们聚仙阁诚心聘您当管事,月钱翻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