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捕快见是个明理的哥儿,语气缓和了些:“顾老板,不是我们为难人,实在是上命差遣......”
  “既如此,不妨当场查验。”顾笙从容不迫,“若查出问题,我们甘愿受罚;若无问题,还请官爷还我们一个清白。”
  捕快点点头,命人取了些鲜味粉检验。
  就在捕快准备检验时,顾笙却突然出声制止了。
  “这位大人,且慢!”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周围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检查和捕快眉头一皱,手按在刀柄上:“怎么?心虚了?”
  顾笙微微一笑,目光越过人群,望向远处:“并非心虚,而是我这边也请了一人来查验,当然,这并非不是不信任各位官人的意思。”
  他要自证清白!
  话音刚落,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周兰领着钱药铺的掌柜快步走来。
  “周捕快,”钱掌柜朝周轶捕快拱了拱手,又转向围观的百姓,“诸位乡亲,老夫行医四十载,今日受顾老板所托,前来当场查验他家的鲜味粉。”
  周轶见状,神色缓和了些:“既然顾老板要自证,钱掌柜也愿作保,那便再好不过。”
  顾笙从摊位上取出一包完整的鲜味粉,当众拆开,倒入白瓷盘中,阳光下,淡黄色的粉末泛着微微光泽,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钱掌柜捻起一撮,在指尖搓了搓,又凑近闻了闻,最后竟沾了一点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八角、桂皮、陈皮......”他闭目沉吟,突然睁眼,“咦?竟还有少许肉蔻和砂仁?这些都是上等香料,价格不菲啊!”
  此言一出,周围顿时哗然。
  有人惊呼:“肉蔻?那不是富贵人家炖肉才舍得用的吗?”
  钱掌柜捋须点头:“不错,这些香料配伍精妙,既能提鲜,又助消化,若说有害......”他忽然冷笑一声,“那简直是胡说八道!”
  与此同时,衙门这边的检验也有了结果。
  捕快举起检验用的银针,针身依旧光亮如新:“银针未变黑,证明无毒。”又取出一张试纸,“试纸也未变色,无石灰反应。”
  真相大白,人群中爆发出阵阵议论,先前造谣的几个人脸色发白,悄悄往后退去。
  顾笙眼尖,一把揪住那个瘦高个:“这位兄台,方才不是说要讨个说法吗?现在结果出来了,你还有什么疑问?”
  瘦高个支支吾吾,额头冒汗:“我、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听谁说的?”顾笙步步紧逼,“不如请出来当面对质?”
  瘦高个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周轶见状,厉声喝道:“当街造谣生事,扰乱市场,跟我回衙门走一趟!”
  一场闹剧就这样被顾笙轻轻松松化解。
  风波过后,肉夹馍的生意反而愈加红火,而鲜味粉的生意更是供不应求。
  回去的路上,周兰仍心有余悸:“笙哥儿,你怎么想到请钱掌柜的?”
  顾笙轻声道:“谣言止于智者,钱掌柜德高望重,有他一句话,比我们辩解一百句都管用。”
  李大河抽着旱烟,忽然说道:“这事不简单,背后肯定有人指使。”
  顾笙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是啊......看来,有人眼红我们的生意了。”
  第19章 孤男寡男
  下午的时候,周兰抱着几匹布,挎着沉甸甸的竹篮回了趟娘家。
  篮子里装着的是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红糖,还有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和几包糕点饴糖。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新做的棉布衣裳,想起昔日回娘家时,总是穿着缝补过的旧衣,连篮子都是空的,腰杆也挺不直,心里便涌上一阵酸涩。
  周家院子还是老样子,篱笆上爬着几株丝瓜藤,几只鸡在院子里悠闲地啄食。
  周兰刚推开院门,就听见大嫂杨玉珍尖锐的嗓音:“哟,这不是兰哥儿吗?今儿怎么有空回来?”
  若是从前,周兰听到这话必定会感到局促不安,低头掩饰自己的尴尬,可今日他却扬起笑脸,大大方方地走进了院子:“大嫂,二嫂,我回来看看爹娘和哥哥们。”此刻,阳光正好洒在他头上的那支素银簪子上,闪耀着耀眼的银光,衬得他气色愈发红润。
  “哎哟!”二嫂贾玲眼尖,第一个瞧见那支簪子,“兰哥儿这头上戴的可是银的?”她三步并作两步凑上前,手指就要去碰。
  周兰微微侧头避开,却也不恼,只笑着取下簪子递过去:“二嫂好眼力,是笙哥儿前些日子给买的。”
  大嫂杨玉珍闻言也凑过来,接过簪子对着光细看。
  只见簪头雕着精巧的兰花,花蕊处还嵌着颗小米珠,她咂咂嘴:“这做工,少说也得二两银子吧?”
  周兰抿嘴一笑,没接话,他今日特意穿了件靛青色新袄,领口袖边都滚着素净的牙边。
  这身打扮在镇上不算什么,可在乡下已是顶体面的了。
  周母从堂屋出来,见两个儿媳围着周兰打转,不由皱眉:“都杵着做什么?还不快让兰儿进屋歇着。”
  进了堂屋,周兰将带来的东西一一摆开,红糖、五花肉、糕点饴糖,还有几匹时兴的细棉布。
  杨玉珍爱不释手地摸着那匹藕荷色的料子,眼睛都直了:“这花色可真少见,兰哥儿打哪儿买的?”
  “这是镇上新到的款式,觉得很适合两位嫂子,于是就买下来了。”周兰说着,又从袖中取出个荷包,“这是上回借的四两银子,娘您点点。”
  周母接过荷包,却盯着周兰的脸瞧:“兰儿,你最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自家哥儿面色红润,眼中有光,哪还有从前那副愁苦模样。
  “娘,怎么了?”周兰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
  周母回过神来,笑着摇摇头:“没什么,就是觉得你气色好多了。”她伸手摸了摸周兰的脸,“比以前胖了些,也精神了。”
  周兰笑道:“可能是最近吃得好,笙哥儿的手艺您不知道,做的饭菜可香了,我每顿都能吃两大碗。”
  正说着,周家两兄弟扛着锄头回来了。
  大哥周铁柱一进门就愣住了,憨厚地挠挠头:“兰弟?你这......变化可真大”他上下打量着弟弟崭新的穿戴,一时竟不敢认。
  周兰赶忙起身相迎,将带来的点心分给两个哥哥,二哥周铁锤咬了口芝麻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兰弟,听说李家最近制了个什么鲜味粉,味道好得不得了,到底是不是真的?”消息都传到他们村了。
  这话倒提醒了周兰,他回到原位,正色道:“正要跟哥哥们说这事,如今鲜味粉卖得好,需要大量鱼虾做原料,笙哥儿让我问问,哥哥们可愿闲暇时去河里捕些?有多少我们收多少,按市价算。”
  堂屋里霎时一静,杨玉珍手里的糕点啪嗒掉在地上,贾玲张着嘴忘了合上,周父则开口问道:“当真?”
  “自然是真的。”周兰笑道,“如今光靠堂哥一人根本忙不过来,笙哥儿说了,自家人更信得过。”
  杨玉珍突然扑过来抓住周兰的手,神情激动:“兰哥儿,你可真是......”她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你放心,你大哥别的本事没有,摸鱼捞虾最是在行!”
  贾玲也不甘示弱:“你二哥去年还得了条五斤重的草鱼呢!兰哥儿,这营生可千万给我们留着。”
  周母看着两个儿媳突然热络的模样,又好气又好笑。
  她拉过周兰的手轻轻拍了拍:“你如今过得好,娘就放心了,只是......”她目光落在周兰微微隆起的小腹上,“你这身子,自己要多当心。”
  周兰茫然地眨眨眼:“娘放心,我现在吃得好睡得好,每日也就帮打打下手,不累的。”准备离开时,他悄悄地塞给周母二两银子,这些年来,他总是从娘家带回东西,今天终于有机会将东西带回娘家,他心里高兴。
  回程时,篮子里装满了周母和两给嫂子硬塞的腌菜和鸡蛋,被两位嫂子这么热情对待还是头一遭,也不是说她们以前待他不好,但今日就是感觉莫名痛快。
  ---
  随着二月结束,三月到来,连春风都裹着泥土的芬芳。
  清明时节的细雨刚过,山间的野花便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星星点点地缀在青翠的草丛间,顾笙跪在原主娘亲孙氏的坟前。
  他点燃了三炷香,青烟袅袅升起,在微风中打了个旋儿,又消散在广阔的天空里。
  “娘,我来看您了。”顾笙低声说着,将带来的供品一一摆好,由于不知孙氏生前的喜好,他便准备了一碟桂花糕和一壶温热的米酒。
  待祭拜完后,顾笙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又从包袱里取出一套洗得发白的旧衣裳。
  这是原主顾声生前穿的一套粗布衣衫,袖口还留着补丁的痕迹,他小心翼翼地在孙氏坟旁挖了个浅坑,将衣服仔细叠好放了进去。
  “这样......你们母子也算团聚了。”顾笙轻声说着,慢慢将土填回去,随后又向二人磕了三个响头,这才起身离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