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明黄颜色挡在游扶桑身前,是姜禧手中转着丹青笔,拿笔尖向鬼气里轻轻一点。
  姜禧面色一凛,似笑似讽:“太岁面前动土,胆子可真是肥。”
  一袭明黄衣摆,丹青笔一点厉鬼破阵,韧气如白虹贯日,凤眼含笑,真真是年少风流。
  如果忽略她手中丹青笔是从老相好那里骗来的话。
  游扶桑和常思危不懂得如何驾驭厉鬼,姜禧却是鬼道的好手。鬼贵妃也不傻,知晓此人最不好惹,在电光石火里错开丹青笔,囫囵一避,金蝉脱壳。
  不过一瞬间,四周威压的鬼气骤散,只有一点乌黑痕迹弥漫天际。
  来势汹汹,逃得倒快。
  姜禧站着不动,游扶桑问她:“你不追吗?”
  “先担心担心您吧。”姜禧将丹青笔一丢,令一只手拉住游扶桑,将衣袖扒拉开来,她道,“果然。”
  游扶桑的左手小臂上有一块拇指大小的红色印记,似一个血指印,溢出丝丝缕缕鬼气。
  是鬼贵妃留下的,意思是“我一定会再来找你的”。
  游扶桑觉得无语,转念一想也正常,蓬莱仙草所铸的无魂之体,实在是还魂体香饽饽之中的香饽饽,是个鬼都会惦记。
  她于是对姜禧道:“辛苦你了,也许在庸州城的这几日我是离不开你了。”
  “无妨,职责所在。”姜禧浑不在意,“今夜我便候在您身旁,与您同一间房。”她去榻边抖开褥子,又将常思危往门外赶,常思危反应了好一会儿才瞪大眼睛:“你们今日一间?我自己一间?”
  “嗯。”
  “万万不可!”常思危很激动,“倘若你们一间,我也要留下来!”
  “滚蛋!”姜禧大怒,“若非你在客栈里全无作为,也不需我来救场,更不会让尊主被戳一个红指印!”她一巴掌拍上常思危肩膀,掌风推得人几步踉跄,“滚!”
  常思危哭哭啼啼地走了。
  走出几步又折返:“你们今夜是就此歇下了,还是商讨鬼贵妃事宜?”
  姜禧不作声,游扶桑想了想:“讨论一下吧。”不然命怎么丢的都不知道。
  常思危一听立即有了精神,自说自话坐到榻边来:“今夜与鬼贵妃打一照面,我算是知晓了许多线索。”话是这样讲,她却没有说下去,转而恳求道,“是以二位留下我吧,我很有用的!”
  姜禧从不领情:“有话说话,有屁放屁。”
  常思危从善如流:“好嘞!”
  “其一,鬼贵妃虽面流脓疮,看不清形貌——千年厉鬼大多是如此,毕竟鬼气难消,肉身易腐——但不幸之中的万幸,我看清楚了她的衣裳。那当是极为珍稀的材料,才能千年不腐,兼以其样式为妃嫔样,左玲珑右珠玉,搞不好真的是个古都贵妃哦。”
  “其二,好巧不巧,这庸州城在九百七十四年前做过那么一次国都,那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国,国名巠,水在地下川行。我猜测,这鬼贵妃生前便是巠之国里一位贵妃。这样她的名字就好猜了……”
  正如魔修的命门在魔纹,鬼的命门则在名姓。普通的鬼怨气不大,遗愿也普通,比如给生前陪伴的流浪小狗找一个好人家啦、寻到生前尸身好好下葬啦,这些普通的愿望构不成怨气,将它们完成就好。
  至于厉鬼,遗愿就不那么易于完成了,常常涉及杀生灭世,灭一族、亡一国,这种愿望往往是无人相助的。可是又要为其渡化,送其往生,该要何解?此时此刻,便要用名字破局。
  这也是为何先前在凉州连煞山庄,游扶桑见了蒲月杏,率先问了她的名字。
  但此时常思危说鬼贵妃的名字“很好猜”,游扶桑不解其意。
  常思危答道:“名字通常是二字或三字,而此时我们已知晓鬼贵妃生前为妃,那么‘某妃’这样的名姓也可以牵制到她——于是我们只需要猜一个字!这是不是十分简单?”
  姜禧嘲讽道:“都是大海捞针。捞两根针三根针还是一根针,有区别吗?”
  常思危讪讪:“好吧,那我往下说其三。其三则和你们要找的岳枵城主有关。”说到这里,常思危明显地向姜禧坐近一些,也压低声音,“岳枵与月华寺,二者俱灭大概是一千三四百年前的事情了。好可惜,没有对上这鬼贵妃的朝代。也许鬼贵妃与岳枵没有什么联系。”
  游扶桑倒不以为意。岳枵之事本就年代久远不可考,找起来一定费劲,怎么可能一入庸州城就能找到线索?这世上从没有这般巧合的事情。
  常思危又道:“但是,说到鬼与岳枵,我也是有些想法的。不知你们是否知晓岳枵还是陆琼音楼主的时候,曾与鬼市鬼差有勾联?”
  “鬼市”这两个字倒让游扶桑游神好一会儿。那真是一场前尘旧事了,她在孟婆桥上,看鬼市灯影憧憧,宴如是路遇仇人,拔出钗子就要行刺……
  当时与方妙诚,或者说赤澄狐狸在一起的,应当就是陆琼音吧?
  游扶桑也记得那时青鸾提过,牵机楼暗渡陈仓,欲在鬼市之上作文章。可惜后来牵机楼覆灭,游扶桑身死,青鸾屈居风青山,还记得当时鬼市勾联的人都散了,七零八落,于是这件事也不了了之了。
  原来这六十年,陆琼音从来没有停止对鬼市的推敲,如今大概也要到难以掌控的地步了。
  果不其然,常思危道:“我在御道时,就知晓鬼市出了问题。鬼市有难,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宁古塔啊。”说到这里,她叹气又摇头。常思危的事情姜禧一定很清楚,故不多问,可游扶桑对此人真当一知半解,好奇极了。对上游扶桑探询的目光,常思危不再藏着掖着,“你若想知道,我便讲与你听,只是希望你不要不耐烦,因为那真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约要追溯到七百年前,虽然那时我还没有出生。”
  七百年前,那确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七百年前,游扶桑与宴如是也没有出生,宴门只宴清绝一人。七百年前,孤山老人还不是老人,也没有定居孤山,她不过两百多岁,风华正茂,还是游离凡间的散修,逍遥人间玩世不恭,至于什么孤山祸起一狐,那都是很遥远很遥远之后的事情了。七百年前,浮屠城大概传到第八任还是第九任城主。七百年前,世无牵机楼。
  七百年前,御道降生两个小孩。她们长得那样相似,如一朵并蒂莲一般,在襁褓中紧紧抱着彼此,不分你我。
  常思危道:“这就是常桓与常槐。常槐命里带鬼字,与鬼为伴,常桓则谐音偿还……我常常觉得名字就是一个诅咒,一生都避不开,只能承受。”
  这对姊妹长得一模一样,一同抚养长大,几乎没有分别。不过到了可以修行的年纪,她们渐渐地有了差异:常桓寡言少语,天资平平,行事按部就班,少有突破;常槐古灵精怪,为人活泼,修道天赋也好,且常常奇思妙想,在修行一事十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此,这对姊妹之间孰会更受器重,不言而明。
  听到这里的游扶桑困惑心说:她记得这御道圣手常桓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常槐这废柴掌门才是众所周知之百无一用,可听常思危的故事,怎么感觉是反了一反?
  好景不长,意外发生了。
  在第一次御道向北的游历中,妹妹常槐堕入宁古塔。
  “宁古塔不是一座塔,又或许曾经是一座塔,而现在不是了。那只是一片恶鬼聚集的流放之地。”常思危道,“在那时,进入宁古塔的人就没有活着出来的。”
  宁古塔与鬼市相连,而彼时七百年前,人们对鬼市的研究远不如现下这样多。她们只知晓宁古塔与御道的连接之处三百年才开放一次,而常槐再怎么天赋异禀,也只是个小孩子,三百年之后早就尸骨无存了。
  那时的御道掌门人几乎倾尽整个宗门的力量,也借助于交好宗门,仍没有找回女儿。
  天道面前,修士与凡人无异。不是神,不超世,找不清生死界限。
  整个御道因为常槐的失踪混乱了好些时日。这些时日里,常桓虽然伤心,却没有荒废修行。于是御道掌门渐渐发现,这个从前不怎么关注的大女儿,其实天赋并不是她以为的那样平平无奇,只是最初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才显得步步艰难。等到步入正轨,便是势如破竹。而且相比于妹妹,常桓的心思十分沉稳,丝毫不浮躁,也更懂得举一反三。渐渐的,御道掌门不再沉溺丧女之痛,她将指导的心思放到另一个女儿身上。而常桓也非常刻苦,学有所成。
  常桓恰好三百岁时,御道掌门传授她乾午掌。这是御道一脉单传的掌法,只有历任御道掌门可以修习。
  那一日是常桓的时辰日,也是常槐生辰。思及此,常桓叹气:“这本该是阿槐的东西。我不该拿。”
  “阿桓,你不必这么想。”掌门母亲道,“机缘也是命理的一部分。也许阿槐堕入宁古塔、再无可能接触乾坤掌法,就是她的命。你这些年学有所成,接替我修习乾坤掌、成为御道掌门,理所应当,顺理成章。你不必觉得自己不配拿,不该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