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别找大夫。”
  “如今我还未嫁人,若这事传出去,只怕要给阿爷招来满京的口舌。等……等瞒不下去了,再想后招。”
  霜杏一怔,犹豫了片刻,才小声问道:“小姐,您就没想过去找顾大人……让他娶您过门吗?”
  沈念之怔住了,嘴里的梅子也不知何时淡了味。
  她垂眸不语,指尖紧紧捏着帕角,良久才低声道:“嫁人……”
  她轻轻重复了一遍,像是第一次认真对待这个词。
  她没有想过。甚至没有真正想过要嫁给顾行渊,她觉得他们之间不过是情浓时的贪欢,如今她怀了他的骨血,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她忽然想起了许多话本子里,那些写得浓墨重彩的发妻与小妾之争。那些男人成婚前誓言山盟,成婚后却府中姬妾盈门,正室困于深闺冷院,连灯火都照不到她的身影。
  沈念之轻笑了一下,笑得有些凉。
  “我见过太多了。”她道,“我娘那么好,阿爷身边……不也还是有了别人。”
  “我怎知顾行渊将来不会变?”
  她语气淡淡,却藏着防备和挣扎,她不是不信他,只是……她不敢信她自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
  长公主府内。
  晚风轻拂纱帐,灯火温柔。堂中席设素雅,香炉轻烟袅袅。
  长公主放下手中汤匙,转头问道:“这几日怎么不见墨怀回来用晚膳?他若没案牍缠身,往日总是回来一叙,如今却连人影都难寻。”
  苍晏闻言,将筷子轻轻搁在碟旁,唇角勾起一抹浅笑:“他大抵是去看望心上人了。”
  长公主一怔,似有意料之中,又似未曾听过般诧异:“心上人?你指的是沈家那位姑娘?”
  “是。”苍晏不疾不徐地回道。
  长公主放下茶盏,略沉吟片刻,又问:“你可有替他好生把关?这沈念之……你觉得如何?”
  提及此人,苍晏脑海里却闪过那日晚宴,她酒意微醺,左手执笔、信手落字的模样,神色张扬自带锋芒。
  他一时怔然,唇角不自觉微扬,眼中仿佛泛起一点温柔的涟漪。
  良久,他收敛心思,看向长公主,语气真挚而坦荡:“沈娘子确实如京中所言,行事洒脱、不拘礼法,甚至有些放肆。但儿子以为,这恰恰是她的光亮。”
  “至于传闻中她与忠王殿下的旧事,无非是年少时一场未遂的倾慕。她敢于表达,不避人言,这是心性磊落,反倒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人,更教人敬佩。”
  “她聪明、热烈,与墨怀在一处……一定会很快乐。”
  长公主闻言,微微颔首,眉宇间似也松动几分,笑道:“你这孩子平素最淡漠,如今竟能如此赞一个女子。看来,这沈念之确实有几分不凡。”
  她顿了顿,忽然正色道:“既如此,改明儿我便亲入宫中,请圣上赐旨,为墨怀提亲。如此也省得旁人再胡乱揣测,叫那姑娘受委屈。”
  话音才落,门外却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姨母——万万不可!”
  长公主和苍晏同时转首,只见顾行渊大步入内,衣袍尚未整,神情间一片急色。
  长公主微蹙眉:“你这是作甚?竟如此失仪。”
  顾行渊拱手一礼,语气沉稳却带着按捺不住的情绪:“侄儿并非有意冲撞,只是这门亲事……绝不可仓促。”
  长公主眉头微蹙,语气不悦:“本宫是替你谋一桩好亲事,你却上赶着来阻?”
  顾行渊深吸一口气,缓缓抬眸,语气低却清晰:“是时机不对。”
  他顿了顿,垂下眼睫,缓声说道:“我与沈念之之间,
  虽来往频繁,但尚未真正挑破那层窗户纸。她一向性情洒脱,口中虽不提,却心思通透,若骤然由圣上赐婚,她未必愿。”
  他话说至此,语气中隐隐多了几分压抑,不禁想到上一世……她被忠王所逼,无从选择,孤身困于权势漩涡之中。
  所以这一世,他不愿用圣旨去压她。
  “我想让她是心甘情愿的嫁给我,而不是因为一道圣旨,不是被谁推着走。”
  堂中一时沉静。
  长公主望着顾行渊许久,面上的神情终于缓和几分,语气也放柔了:“你这孩子……倒也让人意外。”她轻轻一叹,眼底藏着几分怜爱,“也好,你们之间一来没有门第之隔,二来都是家中受宠的人,性格肯定自我一些。”
  “既然如此,就照你所说的去办。只要你记着一点,不管娶谁,只要你心中欢喜,愿意护她一生,我便心安了。”
  顾行渊闻言,郑重起身作揖,低声道:“谢姨母体谅。”
  说罢,他重新落座,拿起筷子,低头吃饭。那动作看着平常,实则带着些急切,好似借着动作平息心底的余波。
  苍晏坐在一旁,见他样子,便起了玩笑的兴致,语带调侃道:“怎么,今日倒没去翻晋国公府的墙了?”
  顾行渊手中一顿,几粒米差点噎住,连忙抬眸,眼神像是被人戳中心事似的。
  “你怎么知道的?”
  苍晏不紧不慢地抿了口茶,淡淡道:“那日正巧路过,看见某位大理寺卿猫腰攀墙,动作娴熟,若不是身着官袍,我差点以为是哪家贼人。”
  长公主“咔”地放下筷子,目光一挑:“这是怎么回事?你大理寺卿的身份,如何做出这种事来?”
  顾行渊干咳一声,只得老实回道:“您也知道,沈相为人多疑,我若贸然登门,定要被拉住问上三四十句。我又是清净之人。”
  长公主啧了一声,嘴角也忍不住翘起一丝笑意:“说得倒也冠冕堂皇。”
  苍晏摇头笑道:“那你今儿怎不去看她?”
  顾行渊顿了顿,低声答道:“我去了。只是她婢女说她这几日身子不爽,时常倦怠,今早也未梳妆起身,说是想多睡会儿,下午又睡了。”
  他语气平静,心中却微微泛起涟漪。
  苍晏听罢,神色微动,脑海中不由浮现起那日清晨,撞见沈念之从顾行渊房中悄然离去的模样:发鬓微乱,衣裳尚未整齐,眼中藏着慌张与几分……笑意。他心下一沉,大抵也猜了个七八分。
  长公主却不疑有他,只道:“这天热,人易乏,女孩子体气本虚,不足为奇。”
  她顿了顿,又叮嘱顾行渊:“只是你啊,莫总是往人家府里跑。女儿家最重名声,你若真心对她,便要顾惜她的名节。”
  顾行渊点头应下,神色少见地郑重。
  第二日清晨,日尚未高悬,顾行渊便进了宫,手中持着陆家结案的密折,静候在御书房外。
  夏日蝉鸣阵阵,朱红宫墙下,一片静谧。他本专心等待召见,却不料御书房内传来几句隐约的争执声,落入耳中,却让他心跳顿时加快。
  “李珩,如今年岁不小了,既已立府,婚事也该定下来了。”圣上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沈淮景为人清正,是难得的栋梁之臣,朕思来想去,打算赐你与他之女成亲,这桩亲事,对你、对沈家、对朝局,皆是大好。”
  殿内片刻沉默,随即便听得“扑通”一声,顾行渊眉头一动,认出是有人跪地的动静。
  “父皇!”是李珩的声音,带着少见的焦急与恳求,“儿臣心中已有所属之人,恳请父皇收回成命!”
  圣上语气骤冷:“你是皇子,吃的是百姓的俸粮,享的是宗庙江山,怎能只顾儿女私情?你要记住,皇子的一生,是为天下而活。”
  殿外,顾行渊听得心头一紧,脑中轰然作响。
  若是圣上真的赐婚沈念之给李珩……那他今生岂非又将错过她一次?
  他重活一世,自以为把握住了机会,不料却仍被命运逼至悬崖。他比谁都清楚,沈念之对李珩已毫无情意,若这道旨意真的落下,对她而言,与前世嫁给李珣,并无分别,
  依旧是权势的牺牲,命运的傀儡。
  他指尖一紧,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而殿内,李珩却出乎意料地坚持道:“父皇若执意与沈家联姻,儿臣并无异议,只是……儿臣心仪之人,确实是沈相之女,但并非嫡女,而是庶女沈忆秋。儿臣非她不娶。”
  此言一出,殿内再度寂静。
  良久,圣上的声音才淡淡传出:“你先退下。”
  门外的顾行渊长舒了一口气,却仍觉手脚冰凉。
  他低头,一抹温润的白光从怀中垂落,那是一个温润圆滑的羊脂玉坠,样式古朴,中间嵌着暗纹莲心,正是沈念之那夜无意落下之物。
  他知那是先皇后昔年赐予沈家女的生辰之物,沈念之一直贴身佩戴。
  就在这时,内侍大太监步出书房,尖声高喊:
  “宣大理寺卿顾行渊觐见——”
  顾行渊按了按腰间玉坠,深吸一口气,稳步踏入御书房。龙案之上,圣上正端坐不语,目光似有若无地落在他腰侧。
  那目光不动声色,却极具分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