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沈淮景从怀中取出一方手帕,包了帽冠、束了官服,亲自交予身后亲随。
  “带回府中,置于祖堂。”
  “莫污了它。”
  语气平淡,平静得像是吩咐日常柴米油盐。
  远处的金吾卫策马上前,沉声道:“沈大人,请。”
  沈淮景转头,目光清朗,看着他,似笑非笑。
  “沈‘大人’?我已非官。”
  那金甲一怔,竟不知如何称呼。
  沈淮景却只是淡然一笑:“无妨,你们该怎么押,便怎么押。”他负手站在风中,眼前是漫天落雪,他没有跪,没有求情,没有愤怒,也没有遗憾。
  只是静静站在那里,好似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收官已尽的棋局,而他,已行到落子为止的最后一步。
  霜降未散,太常寺钟鸣三声,整个大理寺东狱门前,聚着数名执刑司官员。
  沈淮景被押至狱时,天尚未亮,京城刚过寅时,乌云压得极低,像一张要将人吞没的黑网。
  身边押送他的官吏甚至一时不敢催促。
  因为眼前这位“犯官”,在昨日尚还位列三公,一呼百应,可如今,他却如断弦之鹤,跌入泥潭,无人问津。
  狱门缓缓开启,阴风扑面,像是从地底泛上来的冷意。
  沈淮景仿佛没有知觉,只抬头扫了那座石刻着“大理寺”三个字的门檐一眼,微微勾了勾唇。
  这是他亲手修过律法的地界,如今,却成了他坠落的归宿。
  他没说话,只抬手,整了整中衣衣袖的暗纹。
  那是晋国公府世袭的云锦纹样,如今却因风雪太重,显得分外单薄。
  押送的官吏低声禀道:“沈中书,里头请。”
  他没有回答,只迈步而入,石砖踏响,声声入骨。
  一旁观礼的几位新贵面露冷色,低声议论:“此番可是圣上亲旨,连问都不问,直接押入狱……怕是这案子真大。”
  “户部银案牵连深远,沈家多年根基,怕是保不住了。”
  “今日送入大理寺,明日……不知还能不能再走出天牢。”
  沈淮景听得清清楚楚,却未有一丝停顿。
  直到他进入狱门,脚步依旧从容,像是走在旧日朝堂,踏着金阶。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
  那道圣旨,是李珣借了陆家手笔,从皇帝手中“敲”出来的刀。
  这一刀,不光是斩他沈淮景。
  沈淮景入狱的消息,是午后传来的。
  那日天光晦暗,雪未停,沈府前院的梅树上落了一层未扫干净的白霜,压得枝头微垂。
  沈念之正在描眉,霜杏是绕了一圈,从偏门回来才敢敲她的门,进来时,手指都捏得发颤。
  她先是跪在地上,一句话说不完整。
  “小姐,老爷他……被……押去了大理寺……”
  沈念之执笔一顿,她眼前的铜镜中,还映着自己半描未成的眉峰,细细弯弯,竟还有点笑意未散。
  她愣了一瞬,仿佛没听明白,只是转过头看了她一眼:“你说什么?”
  霜杏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是圣上下旨!今早陆大人当朝参罪,说……说老爷调银私用,圣上立刻革职,令金吾卫押往大理寺候审……”
  “小姐,京里都传疯了……”
  “老爷他,当众剥去冠服……就那么从宫里,一步步走出来的……”
  沈念之听着,忽地觉得手里那支细笔有些沉,她低头一看,指腹不知何时被笔锋刺破,墨与血混着在掌心晕开一朵黑红。
  她把笔轻轻放下,没有说话,没有哭,也没有急,连一丝表情也没有,只是整个人忽然静了。
  霜杏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听见她慢慢站起身,走到窗前。
  她推开窗扉,风雪一瞬灌进来,将她鬓边几缕碎发吹得飞起。
  沈念之望着那片雪,目光落在远方。
  她想起父亲每次出朝回府,靴上总带着一点点宫阶的尘土。她从未替他掸过,只觉得那是他荣耀的痕迹。
  可如今,那双靴子,踏出的却是狱门。
  她忽然觉得耳边有嗡鸣,像是风穿过破开的屋檐,又像是一道极轻的雷,从心口劈开,慢慢往下裂开去。
  她轻轻开口:“今年的这场雪,下得……竟是这样早。”
  沈府夜深。
  夜风从瓦间吹过,卷起廊下一角红灯笼的纱穗,摇摇欲坠。
  顾行渊站在沈念之屋外,手里还握着一封未写名字的信,他已经站了半炷香的时间了。
  屋内并未熄灯,却始终无一人应声。他知道,她听见了,只是不愿开门。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他抬头看向屋檐下的灯,那灯罩是沈府旧制,红纸上用细墨描着团寿二字,早被霜气浸得发皱。
  像他握在手中的情绪,不知何时湿透,却无处可晾。
  风越发冷了。
  他想说的很多。想告诉她,苍晏这几日不曾出门,醉了三回,坐在书房里握着一只耳坠发愣,眼神一动不动。
  想告诉她,沈淮景入狱,京中三道情报同时落在他和苍晏手上,他们什么都知道。
  他也知道,李珣走了几步死棋,最后全盘反转,只为了逼沈念之亲口说出“我愿意”。
  可他张了张口,终究没说出口。
  蚍蜉如何撼动大树。
  顾行渊只是轻轻将信封折起,放在窗沿,声音低哑:
  “锦书难托,愿君安好。”
  他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转身的,只是离开时,衣摆在风中微微扬起,像一场将落未落的雪——风一吹,就散了。
  他从来没握住过什么,可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好像什么东西,从他指尖,彻底溜走了。
  不是破碎,而是……空了。
  沈念之屋内灯未灭,窗后的影子始终没有动静。
  她听见了,却没开门,只是在门后淡淡的对他说道:“谢谢你能来,顾行渊,你知道吗?这世上本就是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无奈。”
  只可惜,没人再听到她说什么。
  雪在寂静的夜里悄无声息地落下,至辰时天亮,整座京城都像是被一夜白霜封了骨。
  雪下得极轻,却极冷。
  第47章 “……我会嫁,我也会赢。……
  三日后。
  沈念之坐在晋国公府的西院,靠窗的绣榻上,手里正翻着一封裁制新嫁衣的宫中礼单。
  那是一袭凤纹霞帔,织金勾火,样式依宫中正妃等次,由内侍亲送至府门。
  霜杏守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看着她。雪光从窗外斜落,映得沈念之眉眼极静,她并未说话,一动未动。
  府中有脚步声匆匆而至,是从前院传来的。
  霜杏刚想出去看看,院门已被人自外推开。
  是沈思修。
  他进来的时候,身上还带着几
  片未抖落的雪,穿着新缝的锦衣披风,神色意气风发,一进门便带着几分兴奋与骄矜。
  “妹妹!”
  他喊得极亲热,“恭喜你!这婚事,成得太漂亮了。”
  他笑着走近两步,语气轻快:“如今齐王已立为太子,你是他侧妃——等大婚一过,再入东宫,日后便是贵妃。母仪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沈念之没动,只慢慢把礼单放回榻几上,手指轻扣在雕花的木沿上,一声不吭。
  沈思修并未察觉异样,自顾自说道:“咱们沈家,真是有福气。阿爷虽不在了,但爵位可以传,我也能继承晋国公。妹妹你若真得宠,咱们兄妹二人,一文一武,岂不是……”
  “啪——”
  一声清响。
  沈思修整个人被打懵了。
  沈念之站起身,掌心还维持着方才那一掌落下的弧度,眼神却冷得像窗外的雪。
  “沈思修,”她缓缓开口,嗓音不轻不重,却如霜压枝头,一寸寸往人骨缝里灌,“你还真以为……你能继承晋国公?”
  沈思修脸上还带着未褪的惊怒:“我怎么不能?我是阿爷长子,我……”
  “你有什么?”她冷笑,步步逼近。
  “你有脑子吗?你有担当吗?你有什么?你除了是沈家儿子,你身上还有哪一点配得上那个爵位?”
  “你读书读不过人,习武习不过人,见风转舵倒是快得很,陆家说阿爷贪墨,你就信;陆家说阿爷该杀,你也信。”
  “他们扔给你一个狗骨头,你就摇着尾巴凑上去,顺便在推一把你的亲阿爷——”
  她一字一顿:“你、真、行。”
  沈思修终于变了脸色,低声道:“我只是信朝廷、信律法。你……你别说得我像犯了大错。”
  “朝廷?”沈念之冷笑,“朝廷若清明,阿爷为何在狱?你若真信朝廷,怎不去揭发陆家?怎不去查那批银子的来龙去脉?”
  “你信的,从来不是法,是陆家,是权势,是谁能保你往上爬。”
  “你该姓陆,不该姓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