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180节

  之前也早就想着去看看宁家庆了。
  到了那里,也就是张罗了一顿饭菜,招呼宁家庆和两个舅舅家一起吃顿饭,到两個舅舅家象征性地小坐了一会儿,冯丽荣受不了两个舅母的虚情假意,早早地拉着陈安出来,回到宁家庆屋里,陪着宁家庆说说话,然后当天下午就返回盘龙湾。
  直到此时,冯丽荣的心情,才真正好起来。
  像是一场新生!
  整个人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终于可以过我想过的日子了!”她一路紧走在前,说这话的时候,都能感觉出其中的兴奋。
  她一直在试图抛开县城里的容不下,也在摆脱岩房坪两个舅母的不待见,大概最为挂碍的,也就是宁家庆一人而已。
  现在终于有了种冲出樊笼得到解脱的感觉。
  听到这话的时候,陈安只是微微笑着。
  对于他而言,又何尝不是一场新生,这是上辈子,一直在期盼的日子,家人都在,自己也结了婚,一个心心念念一辈子而不可得的开始。
  所以,他也跟着说了句:“终于可以过我想过的日子了。”
  就连四条猎狗也是一路在前,跑得尤其欢快。
  回到盘龙湾的时候,陈子谦在忙着往家里面的水缸里挑水。
  远远地,冯丽荣就先甜甜地喊了一声:“爸爸…”
  陈子谦回头看着竹林里的路上轻快走下来的冯丽荣和陈安,回头看了一眼,放下水桶,等着两人走近了才笑着说道:“你们啷个就回来咯,我还想着,你们会在那里住上一晚上。”
  “又没得啥子好耍的,还是自己家里面住着安逸!”
  陈安走近后,伸手去接陈子谦手中抓着的担子:“我来挑!”
  陈子谦直接伸手将他推开:“你老汉还没老到一挑水都挑不动的程度!”
  他说着挑起担子往前走。
  “这个水挑起来麻烦…屋后的石崖上,我看有几个地方也会出水,要不然我就在院子里打口井?”冯丽荣说道:“如果能把水直接引到门前…就像县城里的自来水一样,那就方便多了!”
  盘龙湾不缺水,河里的水哪怕是八八年连吹几个月热风,竹子都大面积开花的时候,也没有干过,只是,从河里挑水到屋里,还是有百来米的距离,确实麻烦一些。
  他之前一直想着青沟的那股好水,也在考虑什么时候把那股水给引到盘龙湾来。
  可是现在这时候,塑料水管少见,铸铁的水管又很难弄到,只得考虑以后再弄。
  但现在经冯丽荣一说,陈安还真觉得是个挺好的想法。
  屋子后边的石崖洞口一侧,就有石缝里会滴水的地方,以至于那片地方,石壁上长满青苔,一年四季绿茵茵的,就连下面的水草,也不怎么干枯,只是没有人在那里打理过而已。
  他想了想,说道:“抽时间过去看看,那水好不好喝,如果可以,我们就在那里打口井,将水引过来,用着也方便些,水也可能更干净卫生。”
  三人一路回到家,看到耿玉莲正在屋里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鸡蛋照着看。
  “妈,这是准备孵小鸡蛮?”冯丽荣饶有兴趣地凑了上去。
  “我昨天听吴巧花说,她家里有个老母鸡抱窝好几天了,下午的时候被我买回来了,我就在想,明年我就要有孙儿了,也该多养一些鸡,到时候,多攒一些鸡蛋,想吃鸡肉也随时可以宰,也可以给你补补撒。”
  耿玉莲笑盈盈地看着冯丽荣。
  这是指着明年抱孙儿了,冯丽荣又哪会不知道其中的意思,顿时脸色微微一红,笑道:“我去看看抱窝鸡…在哪里?”
  她也早就想养一窝小鸡了。
  “那抱窝鸡在大的那个圈房里面!”耿玉莲说道。
  这年头,山里养的都是土鸡,鸡仔也是在有抱窝鸡的时候挑选鸡蛋进行孵化。
  挑选鸡蛋,用的是土方法,打着手电筒在暗处对着鸡蛋照,如果看见鸡蛋里面有个黑色的小点点那就是受精的鸡蛋,这种就可以用来孵小鸡,如果没有小点点,那就是不能用,通常就是留着吃或是卖掉。
  而且,在农村孵小鸡都是双数,寓意好事成双,孵之前还得看一下日历,挑选一个好日子。
  冯丽荣往圈房走的时候,陈安也跟了过去,推门进去,见鸡罩笼里面一只母鸡将放在里面的稻草,絮成了一个窝,就在里面一动不动地蹲着。
  这是一个必要的流程,有的时候,有的老母鸡是假抱窝,孵几天它就不孵了,为了减少损失,通常都是用箩筐罩住,观察几天再说。
  但既然是耿玉莲专门去买回来的,肯定不是假抱窝。
  窝里只是放了一个引窝蛋,冯丽荣伸手从鸡窝里面将蛋扒拉出来,被老母鸡啄了一下手,重新将鸡蛋用嘴给勾回身子下面藏在,护得很好。
  不多时,耿玉莲端着挑选出的鸡蛋送来。
  这只母鸡只有三四斤大,一个个鸡蛋放进去,只放了二十二个,再多的,它就护不住了。
  看着母鸡将一只只鸡蛋扒拉到自己身下,然后蓬松开羽毛,将鸡蛋严实地遮盖起来。
  “以后在家里面,要记得每天放出来活动一下,喂点粮食和水!”
  摆弄好以后,耿玉莲交代道。
  “晓得了!”冯丽荣连连点头。
  在孵蛋的时候,母鸡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整天就趴在窝里,不吃不喝,没有照管的话,是会把自己给饿出毛病来的。
  直到这时候,冯丽荣才想起来问:“我阿公呢?”
  “他在厨房分拣带来的那些作料,本来想帮忙的,但是好多东西,我连见都没有见过,我和你爸爸都只是添乱,只能是让他自己来,已经在厨房里面呆了一下午了!”
  耿玉莲说这话的时候摇摇头:“感觉弄得好复杂的样子,搞不懂!”
  对于山里人,平日里做菜所用的东西,无外乎就是油盐酱醋外加点花椒、辣椒、葱、姜、蒜和一些自制的豆豉之类的东西,像这样动辄几十种配料的情况,对山里人来说,确实太过复杂,而且很多香料、药材,根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知道该怎么样。
  “我们去看看!”
  陈安和冯丽荣两人相视一眼,起身往厨房走。
  其实,两人都清楚,冯祥中之所以将他手中传下来的火锅底料配方和心得传给两人,是为了自己的手艺能够得到传承,从某些方面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交换,求个在县城的安稳,少些争闹,不然,他也不会在两人结婚的时候,专门说那些让人添堵的过往。
  但陈安和冯丽荣的想法都很简单:白学白不学,至于那件事儿,以后再说!
  只是,他们都不知道,此时此刻,县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回到县城的冯学恩正在对那女人大打出手,抄起板凳,凶悍地往那女人身上砸,打得她惨叫不已,没有一点反抗能力地躺在地上抽搐,满脸惊恐。
  “不要以为我不晓得你家那个老杂毛惦记我老汉手里的方子,不要以为我不晓得当初就是伱狗日勒举报的我,害得我婆娘丧命,也不要以为我不晓得这个杂种不是我亲生的,还敢勾搭到家里面来…三四年了,老子一直在忍着,一直在暗地里查,你还敢给老子找到山里面去,被你一家子祸害得还不够蛮?”
  他回到屋里,当看到那个跳窗跑掉的男人时,多年来积蓄的愤怒,一下子爆发出来。
  “晓得老子明知道你有企图还跟你结婚是为啥子?你家不是有关系的嘛,这两年,我也打点得差不多了,就是为了将你毁了,将你一家都毁了!”
  他一通咆哮后,抓着女人的头发,拖行上街,一路上血迹点点!
  第218章 终于学会
  县城。
  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另一个光着上半身的男人,也被人从巷道里拖了出来,浑身被揍得到处红淤,扔在街面上,如同一条死狗。
  紧跟着,是冯学恩拖出来的那个女人,被扔在一起。
  这凶残的一幕,立刻引来不少人在外面围观,但又不敢靠得太近,远远地冲着地上的两人指指点点。
  至于孩童,没在家里,冯学恩知道她经常会把崽儿送回娘家,正好,不用管。
  冯学恩深深地看了两人一眼,转身将双手伸到旁边一人面前。
  那人掏出手铐给他铐上。
  “接下来就靠你了!”
  “放心,是我们亲自抓的人,其它方面我都已经打点好了,这个时候,就连她老汉,应该也已经被抓起来了…但是,你还是得跟我去一趟!”
  “我晓得…其实,我已经做好准备了,我的幺儿已经结婚了,我那女婿也很靠谱,待她不错。至于我老汉,身体还在硬朗,我也就没有啥子牵挂了…哪怕是再关上几年或者杀头,心头积攒这么些年的恶气,总算是出了,哪怕让我去死,也舒坦!”
  “啥子死不死嘞,莫瞎说,但是这店铺,是开不了了…还指着以后到你家里面蹭吃蹭喝的,放心,以后还会开起来的。
  报纸上看到没有,京城已经有私人的馆子开张了,有了这先例,说不定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不用躲躲藏藏,能光明正大地开馆子了,街面上会到处是馆子,而不再是样式统一不变,服务员板着脸对你爱答不理的国营饭店了。”
  两人相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盘龙湾。
  陈安和冯丽荣在厨房里,跟着冯祥中学熬制火锅底料,他们并不知道县城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看冯祥中的神色,多少有些忧虑,问了以后也只说昨晚睡得不太好。
  从县城里带来的东西,最多的,不是那些米面和猪肉,而是各种作料。
  此时,冯祥中正在拿着手里的两种辣椒跟两人讲解着其中的关键:“不要把辣椒搭配想得太复杂,辣椒是香的不辣,辣的不香,香的皮厚颜色好,辣的皮薄颜色一般,要会搭配着用,香辣兼备…”
  冯祥中教得很仔细。
  从辣椒、花椒、牛油、豆瓣、豆母子、姜、蒜、葱和各种香薰料,一样样地介绍,从产地、材料,挑选等方面,一一细说。
  比如豆母子(发酵的黄豆)的好坏通过香味,颜色,干度,软硬,盐分等方面如何鉴别。
  就连葱,也有小香葱、火葱、大葱、洋葱等的各种搭配使用。
  陈安这才明白,这里边的学问那么大,尤其是香辛料,那才是味道的精髓。
  上辈子弄了個羊肉汤锅,所用的底料之类,都是包装品,打开来看着就是些花椒、辣椒、香叶之类的东西跟牛肉混杂凝成一块,看上去似乎也没那么复杂。
  他接触得少,何曾想到一个小小的底料,有那么多讲究、说道。
  让他学下来,很难。
  好在,冯祥中留下的本子里,都有说明,记录得很详细。
  火锅底料的原材料是基础,配方只是构架,工艺才是王道。
  而工艺是怎么回事儿?
  就是所谓的炒法。
  而火锅师傅的造诣和理解,会在工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其中,哪怕有细微的差别,味道也会不一样。
  就这样的认知,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
  陈安记得七七八八,但冯丽荣却已经能倒背如流,他都不得不承认,冯丽荣在这方面的灵性。
  他开始在想着,以后自己这小小盘龙湾的热闹,这些底料以后的发扬光大,想想都美。
  冯祥中带来的配方中,有三种,一个红汤,一个鸳鸯和一个麻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