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闻阶写完这幅大字,把狼毫笔放下直起腰来,心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他看了一眼身边杵着的黄颂,说道:“这件案子你要尽早结掉,推一个庄显及出去足够了。秘折的事情不要没完没了,早上皇上还问起这件事。再有下次,我也不知道怎么应付。”
  黄颂一脸苦色道:“侯爷,这案子不是我不结,我现在压根就碰不到啊。封如筳真是衡国公的好学生,十几年前的卷宗他一页一页地挖,当年的证人只要活着的他全提了一遍,我连句话都插不进去。还有那阎止,拿了皇上的圣旨,整个御史台都快跟他姓了,我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闻阶看了看他:“你在御史台好歹也混了一辈子,竟然输给这两个毛头小子。你手下的侍御史不听话,还有之前的老人,只要让他们闭嘴,什么方法不是方法。”
  “是,我知道……”黄颂小心翼翼地劝,又说,“不过,这折子和您并没有关系,您也不用太发愁。”
  闻阶放袖子放到一半,偏过头来,面带愠色:“朝堂物议如沸,我已经没法置身事外了。你自己做过的事情,记得要收拾干净,要不然死的可不止你。”
  黄颂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御史台时天已经黑了。他点上灯回身,却见桌子上摆着一封折子。蓝底绢面,字迹灵动,署名的地方赫然写着周丞海三个字。
  他心里猛地一颤,倒退几步,后背咚的一声撞在书架上,自己却浑然不觉。这封折子与当年的秘折长得一模一样,他只要伸手翻开,就能看见那些粘稠如血般的无尽黑夜。
  黄颂不禁心跳如狂,身上浸满了冷汗,忽听有人道:“黄大人,你见过这折子吗?”
  他吓得几乎跳起来,见阎止从旁边走出来,还有半张脸留在阴影里:“看起来黄大人对这封折子很眼熟,有什么想说的?
  黄颂又惊又怒,叫道:“你怎么在这儿,这东西是哪儿来的!”
  阎止双手交握在袖中,慢慢地说道:“一封预谋好的折子,怎么就飞到了周丞海的书桌上去了。在下苦思冥想不得法,特来向大人讨教。”
  黄颂被他逼着倒退,脑袋抵在书脊上,硌得回笼了一点神志:“你在胡说些什么,这事儿跟本官没关系!”
  “好啊,没关系自然再好不过了”,阎止道,“明日我就把这封折子放到闻侯的桌案上,希望到时候黄大人还能如此坦诚。”
  黄颂步子一顿,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下来。
  阎止走近几步,用烛台照着他的眼睛。烛火噼啪声近在咫尺,他觉得下一刻自己的眼球就会被溅出来的灯油弄瞎,又听阎止问道:“是谁让你借着查抄的空挡放到周家的?”
  “我不知道!我只是找人代笔,”黄颂惊声叫道,“我不知道……不对,不是我做的,不是我,不是我,不是……”
  黄颂闭上嘴猛摇头,一个音节都不敢发出来。
  “好吧,”阎止满脸遗憾,倒退了两步说,“那这案子是查不下去了,黄大人同我进宫面圣,把案子结了吧。”
  殿外阴云密布,金殿的青砖都失了光泽。黎府别院的管家在刑部审了三天,终于招了个干净。
  傅行州拿着签字画押的供状上了金殿。萧临彻也在,一身灰色锦缎衬得华贵无双,站在旁侧看向殿中的两人。
  傅行州道:“我在查抄了黎府别院时发现了一根箭,跟翁觉背上所中的一样,此事大学士如何解释?”
  黎鸿渐双手握在身前,笑道:“早在鄙宅我就同傅将军说过了,别院我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了,根本就不知道。再说了,羽箭是军中统一铸造,黎家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东西。”
  “我给大学士提个醒,”傅行州道,“这箭是在杂物间的仓底发现的,压得很深。这单支应当是漏下的。我问了管家,说其余的箭都送出城去了,你给谁了?”
  黎鸿渐面带惭色道:“别院的事情大多归翁觉管,他在我眼皮子底下走私,臣实在是有失察之罪。”
  傅行州道:“大学士不是刚刚还说绝无可能吗?更何况仅是失察吗?羽箭的制式与禁军中一致,翁觉一个小账房,怎么能拿的到?”
  “傅将军,”萧临彻出言打断了他,“虽然箭找到了,但是抓凶手仍是最要紧的事,还有什么其他的线索吗?”
  “是啊,”黎鸿渐道,“就算这箭是从别院出来的。翁觉替我办事,我又有什么必要非得杀了他,这自相矛盾吗。如果傅将军觉得对抓凶手有益处,大可把我抓了下狱,可如果摁下了我还找不到凶手,傅将军要拿什么交差呢?”
  傅行州看了他一眼:“你说得对,找凶手才是第一要事。眼下城外除了陵卫就是羯人。你的箭要是流窜出去给了羯人,大学士,这可是谋逆重罪啊。”
  “无凭无据,血口喷人!”黎鸿渐喝到,“这是金殿上,岂容你扣给本官扣这样的罪名!”
  “那你送出城的箭去哪了?”傅行州冷冷地追问道:“大学士,我到访皇陵当晚你就在屏风后吧,太子殿下召你何事?”
  皇上听着三人争执,一直没说话,闻声却问道:“大学士去见太子了?朕竟然不知道。”
  黎鸿渐侧身拱手,讪讪道:“回皇上,现在毕竟还是年节下,太后担心太子殿下,让我去探望一下。只是傅将军突然造访,为免多生事端我就藏在屏风后,没有别的意思。”
  傅行州道:“探望为什么要送箭,莫不是早知道羯人在外,担心太子的安危?”
  黎鸿渐回过头,脸上的笑意不见了:“羯人围京是你在京畿巡查有失,早在别院抓住那人的时候就该出城去,而不是在这儿同我浪费时间。已经死了一个翁觉,傅将军不去护驾救太子,却执意同我争论?”
  “大学士这么快就把翁觉的死推到羯人身上了,”傅行州讥诮一笑,“他背后还插着你的箭,大学士,你马上就要百口莫辩了。”
  黎鸿渐还待开口,皇上忽然道:“都住嘴。”
  “羯人都打到京畿来了,北关是怎么守的?还有你身为大学士,别院里羯人进进出出竟然不知情!竟然还有脸面在朕面前振振有词!”
  殿里立时噤了声,三人一同跪下。
  “翁觉的案子晚点再审。长韫,你去把京城周边打扫干净。但凡漏下一个,你就留在城外给朕把门,这辈子别想再回来。”皇上一挥手里的翡翠珠,又说,“还有大学士,既然讲不清楚,这几日留在府里不要再出门了。今日的事,你必须给朕一个说法。”
  三人出了金殿,京城初春的空气冷峭,吸入一口冰冷彻骨。
  萧临彻回身,笑着向两人拱了拱手道:“我还有事,不陪二位了。元宵将至,皇上和太后都盼着过个好年,望两位齐心协力,不负圣意。”
  傅行州沿着玉阶向下走,见阎止和黄颂并肩走来。阎止遥遥望见了,走近才见他脸色不对,当着人不能多说什么,只是问道:“出什么事了?”
  傅行州道:“羯人已在城外,皇上命我出城围剿。”
  过着年出了两桩案子,两人日日能见上一面,却也聚少离多。
  阎止示意黄颂稍待,走到旁边去,声音也放低了一些:“城外盘根错节,不止有羯人,陵卫很可能已经变节。敌我难分,你要留心。”
  傅行州看着他:“我知道,三五日我就回来,不必担心。”
  “好。”阎止道,“周丞海的案子三日内必定结束,我在京城里等你的喜讯。”
  “知道。”他说着,却见阎止披风的带子被风吹散。他不能伸手去整理,只有目光拂过,像水流过两人心上:“这几日天冷,不要减衣裳……我走了。”
  午后放了晴,侍女苏典引着平王进了太后宫中。
  萧翊清一晃近十年没有见过太后,殿里陈设一如往昔,连熏香都没变化,只是高座上的人老了。轻纱幔帐,灯影摇曳,苏典在矮榻边跪下,为太后轻轻捶着腿。
  他今日穿了一身淡青色的长袍,衬得身形修长得宜,比离京时更多了沉静与贵气。只是初春寒冷,尽管外面披了狐裘,脸色仍泛着苍白。
  太后示意他坐,又道:“听说除夕这几天你都在修养,看着身体好多了。”
  萧翊清一笑:“翁觉的手没那么快,我若想活下来,这份恩典自然要承,只是拖累了元昼。”
  “你若知道,就应该劝他回京,而不是任由他在泉州一住十多年,对家里不闻不问。”太后道,“先帝这几个孩子,漓王聪慧,你却是敏锐的一个,像你的母嫔。先帝最喜欢她,只可惜也走的那般早。”
  “太后想要指责,这些话十几年前就说了,也不用留到现在。我既然敢来,也是不怕这两句话的。”萧翊清道,“太后福泽深厚,自然保佑儿臣安康。太子快回来了,如今城外不太平,多亏太后一直留心。只是已经出了人命案子,何不即刻回返,多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太后道:“祭典未完,太子如何能回得来呢,他这些年在朝堂上不受皇上喜爱,临彻又是个太有主意的孩子。太子的位置本身就岌岌可危,年节祭祖的事情再做不好,可就要真的失了圣心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