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你放心吧,过两日我还会回杨府,到时候给你消息。”
  杨晞话已至此,李超广只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回去了,走前还把洛蔚宁生前的坐骑阿白还给了杨晞。
  而后的一夜一日,杨晞的心情都十分凝重,不断地思考和犹豫。
  为什么洛蔚宁临死前要求着李超广把她带出汴京,她究竟知道了什么?
  而她,又该不该听她的话,离开汴京,去一个无人认识的地方继续苟活下去?
  至清真人看着杨晞从朝到晚不是在畜生厩里抱着白马的脖子喃喃自语,把对洛蔚宁的思念诉之于马儿,就是立在屋外的庭院里抬头看天,脸上充满了痛苦。她问了一下小女冠,才知道昨夜来了一男子,是洛将军曾经的部下,奉洛将军遗命带杨晞离开汴京。
  “他们谈了许久,杨医官看起来没答应。但那将军离开后,杨医官就一直这个样子了。”小女冠不解地道。
  至清真人颔了颔首,还不忘叮嘱道:“昨夜的事,除了你我,不得告诉任何其他人。”
  “是。”
  至清真人目光回到庭院中,望着杨晞站在屋檐下单薄的身影,无奈地摇头叹息。
  杨晞心里有太多的牵挂,有太多的不甘,即便随她出家,余生亦不过在痛苦和不甘中度过。
  她是不是该把一切都告诉她?
  夜空依然晴朗,繁星拱月,明亮的光芒洒下大地。
  至清真人让小女冠请杨晞到自己的庭院里,二人在竹木搭建的三角亭内坐着,喝着热茶,慢慢说话。听闻至清真人问及所思何事,杨晞便如实回答了。
  “从母亲去世那一天开始,我的人生就不是自己的了,被父亲欺骗,套上了枷锁,一直为他的贪婪野心而活。直到遇上了阿宁,是她的真诚和纯净让我知道世上还有人把我放在心尖上,是她让我察觉我的心还是热的。她明明知道对我来说,她就是一束光,没有了她,余生永远都是黑的,可她为什么还要我在俗世上苟活,这难道就不狠心吗?”
  至清真人凝望着杨晞含着泪光的双眼,沉思片刻,然后将手中一方小小的纸条放在桌上,慢慢推到杨晞面前。
  “看了这个,你一定能明白阿宁的苦心,也能解开心中的谜团,到时候再决定是留或是去。”
  说完,至清真人抬起压在纸条上的食指。
  杨晞脸上充满疑惑,拿起纸条,慢慢拆开,上面仅仅八行字,却令她震惊失色。
  “丙戌出田野,少尝人间苦。
  紫薇定乾坤,女主存赵氏。
  男命立于世,莫娶杨氏女。
  红颜有定数,逆之劫难尽。”
  “这是什么?”
  至清真人道:“这是当年你为了逃婚躲到慈荫观的时候,你与你爹在屋里谈话,阿宁在外做了一场扶乩得出的讖语。”
  杨晞的心房重重地颤抖了一下,果然,这是关于她与洛蔚宁的宿命。
  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嘴里呢喃道:“莫娶杨氏女,可她还是娶了。”
  “没错,当时我曾劝她想清楚,她却想也不想,毫不犹豫地选择和你在一起,还让我千万别告诉你。于你而言,阿宁是福祉。于她而言,你却一场大劫。”
  透过泪水,模糊的目光落在纸条上最后两句讖语,杨晞很快就料到了缘由。
  “阿宁这么做,是为了救我,对吗?”
  至清真人点了下头,然后把洛蔚宁此前与她说到的梦境告诉了杨晞。
  这两日突然知道的信息着实太多,杨晞震惊而难受,她差点窒息昏了过去,好久才缓过来。
  “你当初为什么不告诉我?”
  至清真人目光坦诚,语气柔和地道:“因为我跟阿宁一样,都想救你。就算从一开始你就知道了,你又能怎样?”
  杨晞的眼中划过一抹决绝,随后阖上双眼,两行泪水自眼角流下脸庞。
  “如果从一开始就知道阿宁和我在一起是劫难,我绝不跟她有任何关系!为什么你们都爱瞒着我,自以为对我好,却不知对我有多残忍!”
  至清真人见杨晞情绪激动,牵起她一只手,另一手轻轻拍在她手背上,努力安抚着。
  “巺子,你要明白,阿宁这么做,起码她与你结成了夫妻,为世人认可,并和你拥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对她来说是最幸福的。你说没有阿宁的日子,你的余生毫无意义,对于阿宁来说又何尝不是?”
  至清真人一言惊醒梦中人,杨晞心中的云雾顿时散去了一半。是啊,若她当初知道两人的宿命而狠心推开洛蔚宁,对洛蔚宁来说何尝不残忍。依照洛蔚宁对她感情,她怎么会甘心离开,任由红颜早逝的宿命把她吞噬?
  如果是这样的洛蔚宁,又何至于让她爱得痛不欲生?
  这一夜,杨晞和至清真人谈了许久,彻底明白了洛蔚宁的用心良苦。回到房间里,她立在窗前静静地回想。
  原来人的宿命早就由上天注定了,她父亲谋反,不惜拿整个大周的老百姓殉葬,而她无意中成了帮凶,最后为了向苍生赎罪,从城楼上纵身跃下。
  一切正朝着结果发生,洛蔚宁早就知晓了,但仍如飞蛾扑火一样靠近她,哪怕粉身碎骨也要逆天改命,她怎么能够辜负她?
  杨晞缓缓抬起头。
  众星拱月,点缀着漆黑的夜空。东方有一颗星比起其他星星,显得大而亮,一闪一闪地努力迸发出光。
  当时至清真人指着那颗星说,它是紫微星。若洛蔚宁真如讖语所言的“紫薇定乾坤”,那星星便是洛蔚宁。紫微星不坠落,反而愈发明亮,她怎么也不相信洛蔚宁已经死了。
  杨晞听后,整个人一个激灵,仿佛重新活过来了。她想起李超广并没有亲眼看到洛蔚宁死去才离开,而秦扬也只能证实她坠下悬崖,是生是死,没有任何证物。
  她长舒出一口气,这一刻心中有了选择,她想亲自求证,活要见人;死了,她也要找到尸骨才相信!
  第173章命运
  ◎阿宁,我有种预感,我走不出汴京了……◎
  且说汴京城的局势,自打赵建薨逝,晋王摄政后,城内的百姓就安分了下来,朝堂风波也渐趋平静。守城之战也获得了扭转性的胜利,百姓欢欣鼓舞,叹摄政王深得人心,声望所归,使官吏与军队皆士气大振。
  新帝登基大典三日后,晋王又不顾群臣阻拦,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亲自带领官员出城前往顺军军营议和,来来回回历经三次,终于和顺国军都督慕容清签下盟约,以大周赔偿顺国数百两黄金和数千两白银、绢帛作军费。
  这些都是朝廷在汴京搜刮到的所有财物,但仍不足赔偿盟约规定的数额。迫于无奈,朝廷只好以女人、工匠及少数文化人士充数,足足五万余人,填补了剩余的财物,慕容清方同意撤军。大周付出巨大,承受屈辱,却因解了汴京城外的围困,平息了战争而受到大多数官员和老百姓的支持。史官记曰“汴京之盟”,晋王凭一人智慧劝退顺军,力挽狂澜拯救大周于危难。
  顺军撤退五日后,禁军收拾完战争的残局,终于在汴京外城四面各开放了一个小门,供百姓出入和商品流通。
  晋王立即以小皇帝名义下旨召回废太子,为防废太子作乱,依然在城外布置重兵。同时,顺国收受军费赔偿,与大周达成协议,在北境各路驻军两千,以稳固大周局势。
  几日后,杨晞向至清真人告辞回家。在马车上,她远远便瞧见杨府外有十几名身穿甲胄的禁军分立大门两边,心中顿生不安。
  当马车回到门外,她急忙下车,禁军见了她纷纷行礼,细细打量这些人,他们虽然向她行礼,但个个容色冷峻,面无表情,显然不将她放在眼内。
  杨晞脚步停在门外,脸色疑惑又带着愠怒。一名为首的禁军迎上来,她认出乃是郑铭身边的裨将王兆。
  “你们守在这儿干什么?”
  王兆身为领头,与其余士兵不同,脸上佯装出对杨晞的客气尊敬之意,拱手道:“末将王兆,奉晋王之命,特地保护郡主安危!”
  听到“郡主”的称呼,杨晞震惊,喉咙一时噎住了。
  樱雪领着两个丫环和小厮早已恭候在门外,这时候忍不住唤了一声“小娘子。”杨晞注意力被打断,于是放弃和王兆争执的念头,继续迈起脚步。
  当她回到内堂,发现杨仲清坐在交椅上,同样气得不行,一下巴的黑须几乎在颤抖。
  杨晞问了几句,方知前一日向从天登门拜访过杨仲清,许以加官利诱,希望他放弃和章嫣、杨晞的关系,被杨仲清严辞拒绝,于是趁着今日杨晞归家,便派禁军把守在杨府外。
  随后她问及封号一事。
  杨仲清道:“你放心,你打从出生就一直是我杨家的女儿,就算他晋王再有权力,也逾不过礼法给你册封。”
  杨晞听后总算松下一口气,原来并没有册封,方才不过是王兆一厢情愿的称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