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为首禁军看着众人警戒道,“朝廷出了规定,从今天开始,未经官府核实的军情都是谣言,任何人不得到处乱说,否则按律关押!”
  说完他们就不顾男子的哭喊求饶,押着人回官府去了。
  看着人们散去,杨晞和赵淑瑞才放下车帘,令车夫重新启动马车。官府的威吓和安抚,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许还有点作用,但她们身为朝廷里的人,对这套做派却清楚得很。
  官府越是忌惮民间言论,越是加重力度惩罚,就证明事情反而是真的。
  故而当看到禁军抓捕了那男子以后,两人的心骤然变得沉重。
  她们回到各自的府上后,都不约而同地想到继续派人打探北境的消息。
  ……
  “北境的线人最近都联系不上,所以晋城沦陷之事才无法及时打探出来。”
  此时,为善堂背后的暗府内堂里,枕流漱石站在杨晞面前,方才说话那人正是枕流。
  “那你原本是找谁打听的?”杨晞又问。
  从前,北境传回来的消息都不需她经手,直接由向从天过目,故而北境的线人都是向从天亲自拉拢的。
  枕流如实地告知她,北境消息的来源,一种是他通过汴京的线人,再让对方联系相熟的北境线人拿的;另一种是让汴京的线人通过潜伏在朝廷官员府中的线人手上拿的。如今北境的线人联系不上,官员府上的也不便透露,才导致他们不能及时拿到消息。
  杨晞既疑惑又着急,疑惑的是北境和官员府中的线人为何都在同一时间联系不上?
  “难道是父亲?”她呢喃道。
  不是联系不上,是不愿意透露给她。
  这类线人都是向从天亲自布置安插的,不归她管,甚至她都不认识。只有在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联络她手底下的线人,把消息传递于她。
  从前她只知道为母复仇,和向从天的目标一致,没想过谋一己私利,故而不屑于僭越去收买那些线人。现今需要用上了,才明白那是大错特错。
  她回想起来,一定是晋城被围困的消息她知道得太快,遭到向从天的不满和忌讳了。
  “枕流漱石,这段日子你们多到胡人和难民聚居的地方走走,看能否打听出洛将军的消息。”杨晞一时想不到更好的办法,遂如此道。
  她有想过派枕流或漱石去一趟北境,奈何上面兵荒马乱,人能否顺利回来还说不准,风险之大,等得时间也更久,遂打消了这个念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从胡人区难民区得到一些真实消息的杨晞,整个朝廷的人都十分反常,仿佛不将顺军放在眼内。据说是顺国三公主在与向从天书信来往中表明有意和谈,但事关重大,需征得顺国皇帝同意方能停战。而她答应了极力劝说顺国皇帝,促成两国和好。
  大周君臣以为顺军忌惮领兵在外的太子,加上顺国立国之初,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长久的战事,于是都放心下来,皇帝也放弃了南巡的想法,命人喜气洋洋地筹备正旦事宜。
  街上张灯挂彩,有禁军日夜巡逻抓捕散布谣言者,老百姓的日子就像往常一样安定祥和,热热闹闹地出门置办年货。
  然而朝廷上下的侥幸想法、自我麻醉终究是要破碎和清醒。就在除夕前夜,北境剩余的残兵都被顺军铁骑逼回到汴京郊外,农民纷纷躲进城里避难,一时间,城里人心惶惶,“谣言”传遍了大街小巷,但再也没有禁军出来抓人了。
  杨晞欲出门打探败退回来的军将中有没有洛蔚宁,但府上管家告诉她,街上都乱套了。不知是谁鼓动的,所有人都在抢着买米麦和肉食,他见状也买了一马车回来,足够府上几人吃上一月。
  在争抢中,许多人被践踏而死,有禁军阻止,都被百姓围起来暴打了。
  杨晞听得头痛,好端端的迎新岁就变成这样了!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一日,在除夕当晚,郊外的守军战死无数,剩余的都撤入了城内,汴京各城门紧紧地阖上了。
  杨晞听闻消息,披上狐裘,带着车夫和两名府兵欲出门去寻洛蔚宁,方走到门外,就见一群禁军跑来,迅速包围了洛府。他们气势凶猛,为首者更有主管刑狱的大理寺少卿,一看就来意不善。
  第164章盼君归却闻死讯
  ◎“她死了。”◎
  “这大晚上的,少卿与郑帅如此大阵仗来访,到底是何用意?”杨晞的声音带着疑惑与警惕。
  率领禁军包围洛府的是郑铭,他是向从天一手提拔上去的人,对杨晞的态度客气而恭敬。
  “朝廷突然下了命令,查封洛府并将洛蔚宁的家眷关押大牢,得罪洛夫人了。”
  杨晞与一同出门的车夫都大惊,这么久的日子她等不到洛蔚宁丝毫的消息,如今却等来了查封洛府和下狱,一时间难以接受。
  “到底发生什么事,就算查封我洛府将我收监也得师出有名!”
  郑铭沉重地舒了口气,看着杨晞犹豫了片刻,方道:“洛蔚宁勾结顺国,以致汴京被围困,犯下的乃叛国罪!”
  听罢,杨晞先是震愕不已,很快又恢复了理智。
  “不可能,阿宁是不可能做出这种事的,她在哪里,我要见她!”
  这时候,大理寺少卿忍不住开口,“此事朝廷已调查清楚,还请洛夫人配合我们大理寺办事吧!”
  郑铭补充道:“去了大理寺,自然就知道她的消息了。”
  听了郑铭的话,杨晞想了想,深知此事并不是自己能反抗的,他们好言劝说不过是郑铭看在她父亲的面子上。于是她和郑铭打招呼后,回到府中,命车夫关上大门。
  杨晞让管家召集下人到账房,给下人支了工钱以及正旦的过节费,将狸奴托付给管家暂养就遣散了他们。最后和洛宝宝解释事情,安抚她后便带着她出门。
  郑铭立即命禁军冲进洛府,把所有门都贴上了封条,最后让杨晞和洛宝宝坐上马车,押着回了大理寺天牢。
  天牢比洛府要阴冷得多,但比起阴冷,更让人恐惧的是它把人分开困在一个又一个的牢笼里,铁门紧锁,禁止了自由出入,也看不见外头的世界,这些设置都清楚地告诉里面的人,他们就像待宰的牲畜,正在等候审判。
  杨晞和洛宝宝坐在一个角落里,每人的腿上盖着一床干净温暖的被褥,比其他在牢里没受关照的人要好上许多。
  “嫂嫂,你一定要相信阿宁,见了他们要为阿宁辩解,她不可能会投靠顺国的。”洛宝宝的样子看起来很害怕,脑袋却还很清醒。
  杨晞温柔地望着她,一直握着她的手来减少对方的恐惧。听了她的话后宽慰了不少,洛宝宝真的长大了,原来没她想象得那么脆弱。
  她道:“你放心吧,我跟你一样从没怀疑过阿宁。他们一定搞错了,你不用害怕,等查明真相我们就能出去的。”
  “好。”
  天牢墙壁的高处镶着灯台,里面的油灯彻夜燃烧。
  杨晞和洛宝宝身体互相靠着,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过了很久,洛宝宝挨不住困倦,朦朦胧胧地睡了过去。
  子时的钟声敲响,接着传来微弱的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尽管汴京已被顺军围得水泄不通,但老百姓仍然不忘年俗,大概还想图鞭炮的吉利,希望尽快把顺军赶走吧!
  杨晞仰面,目光穿过牢笼的铁杆,望着烛台上那团火焰,眼睛忽然滑下了两行泪水。
  这个时候,本该是洛蔚宁回来与她团聚的时节。可万万想不到,她等不到人,等到的确是洛蔚宁被人构陷叛国。一面是国家危难,一面是洛府蒙冤,本该喜气洋洋团聚的正旦节,竟成了她们的蒙难日。
  她睁着眼睛,到了五更天的时候才从极度困倦中合上了双眼。极度的不安,浅浅的睡眠。
  接下来,一天又一天,她们都在焦急期待中度过。杨晞盼着知道洛蔚宁的消息,不断地追问狱卒何时升堂审理。只要开始审理,她就能知道洛蔚宁的下落了。
  到了第四天,她和洛宝宝用过早食后,听到吱呀的一声,一团白光紧随天牢大门敞开而照射进来。接着看到两名禁军将官走下台阶,来到她们面前,狱卒打开了铁门。
  “洛夫人,今日就要审理洛蔚宁的案件,劳烦你跟我们走一趟了。”
  杨晞安抚了一会洛宝宝,就跟着他们出去了。
  一路上,她的心情既忐忑又期待,她是不是快要见到洛蔚宁了,但又怕看到对方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样子。
  两名禁军领着她走到大理寺的院子里,到了一所公房门外,她才反应过来去的不是公堂。
  “进去吧!”一将官道。
  杨晞不解,踌躇了一会最后还是踏了进去。走了几步,偏头看到一扇竹制月门,穿过月门,竟看见向从天坐在书案前,而站在他身边的人出乎她的意料,是秦扬!
  杨晞震惊,快步走到他们面前。
  秦扬戍守北境几乎整整两年,整整两年没见过杨晞,汹涌的思念无可控制地从眼睛冲了出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