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陆鹤南心里静了一瞬,不答反问:“你喜欢当导演这件事吗?”
  “我也不知道。”梁眷怔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答,她只能向陆鹤南描述自己此前作为旁观者的心里状态。
  “我虽然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喜欢这件事,但我知道,我是向往的。之前看苏月吟做导演,在片场指挥调动演员的情绪,一帧一帧还原我写的那些情节桥段,我一直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在。”
  “明明是我写的故事,可在被影视化的时候,我却好像是一个与此无关的旁观者。”
  “可如果我作为导演,我就有机会参与到影视化的整体始末,所以我是向往的。但我不确定,真正投身其中之后,我还会不会喜欢这件事。”
  “你能明白吗?”毫无停顿地说了一大通,梁眷长舒一口气,偏头低声问。
  “明白。”陆鹤南言简意赅地给出两个字,而后捻灭烟头,慢悠悠地给出自己的想法。
  “眷眷,人其实很难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能有幸去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陆鹤南说话时的语气轻描淡写,带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平淡,但其实他的心里在隐隐作痛。
  因为验证这句话的被试者不算多,除却自己,身后宴会厅里那几个忙着推杯交盏的公子哥与大小姐们,也恰好是其中之一。
  就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们,在面临婚姻、面临工作、面临人生规划的时候,也完全轮不到自己做主,更谈何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和事。
  正因如此,他才如此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梁眷对未来人生的向往。
  “既然做导演、拍自己写的故事,是你所期待的生活,那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为什么要瞻前顾后呢?”
  梁眷咬着唇瓣,声音里依然带着些许的不自信:“我对这个领域一点了解都没有,我怕我做不好。”
  “不了解就让自己变得了解。”陆鹤南沉声,毫不留情地推翻梁眷那站不住脚的理由。
  “梁眷,你在瞻前顾后些什么?”陆鹤南的语气莫名变得有些焦急,连带着眉眼也染上几分凛冽。
  他想他此刻要是在梁眷的身边就好了,这个没什么用的劳什子酒会,简直就是在耽误他恋爱温存的时间。
  隔着这样一通虚无缥缈的电话,根本无法彻底安抚梁眷内心的不安。言语上再多的劝慰,也比不上面对面的诉说,更比不上一个温暖宽厚的怀抱来得实在。
  梁眷飘荡游离了一下午的心,在此刻忽然静了。陆鹤南这半是劝慰半是训斥的话,竟真的让她萌生了些许迎难而上的勇气。
  回看以往,梁眷其实是一个喜欢待在舒适圈里的人。
  因为高中就喜欢并擅长文学,所以高考报志愿时,专业也不敢太跳脱,即使她对别的方向也很感兴趣。
  因为身边的人个个都是家世平常的普通人,一双眼睛所能领略到的同龄人爱情,也是那种微小的平淡幸福。以至于当她的爱情轰轰烈烈地找上门时,她会因为身份不匹配而患得患失,而萌生不该有的退意。
  在这个人人都在求变的世界里,只有梁眷,唯恐这世界逃离自己的预期。
  可无论是人生事业还是恋人爱情,竟都与她所预想的大相径庭。
  梁眷的沉默,让陆鹤南更加心慌。他握紧了栏杆,大有一种回身要与众人告辞,然后立刻驱车赶往梁眷身边的冲动。
  与其说是此刻梁眷需要他,不如说是陆鹤南觉得梁眷此刻需要他。
  这种被需要的时候,陆鹤南想,他不该缺席,也不应缺席。
  “三哥!电话还没打完啊?是不是躲酒呢?”
  宴会厅里的人,见陆鹤南久久不来,隔着长长的一条走廊,嬉笑着扬声打趣。
  陆鹤南蹙眉转头,道别的客套话已经哽在喉头,可下一刻耳边传来的温软坚定女声,又让他的眉头舒展开,连带着那些不礼貌的离席腹稿,也就此销声匿迹。
  “三哥。”梁眷勾唇,故意捏着嗓子,学着别人对陆鹤南的称呼,“你快回去吧,别让朋友久等。”
  “那你……”陆鹤南还是有些迟疑。
  “你放心,我不会放弃这次机会的,我一定一定会尽全力做到最好。”
  说话时,梁眷不由得握紧拳头,这话她既是对陆鹤南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许是生怕陆鹤南还有没说尽的长篇大论,话音刚落,梁眷就立马收了线。
  熟人圈子里人多眼杂,消息的传递速度也非比寻常,总不能让向来清风朗月的陆鹤南,被扣上个儿女情长的帽子。
  梁眷自以为体贴的挂断电话,却让陆鹤南心里止不住发痒。
  三哥?
  这句三哥,可没有在床上的那几声娇媚。但撩拨陆鹤南,却是足够了。
  □□从心而起,趋势却是向下蔓延。陆鹤南捏着手机,在阴暗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喉结不自觉地滚了滚,身下的忍耐几乎让他到了胀痛的地步。
  回北城这么久,他现在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那股令人醉生梦死的抵死缠绵,属实是久违了。
  第90章 雪落
  几乎是挂断陆鹤南电话的同时, 祝玲玲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喂?”按下接通键,梁眷从石凳上起身,抬腿朝艺术学院楼前走。
  “你躲哪去啦?我的大导演?大家都散了, 你一会不用回来了。”因为和杨一景斗嘴,祝玲玲的嗓音听起来沙哑了不少,说话也有些有气无力。
  剧组的人已经解散,梁眷也没有再回艺术学院的道理, 她调转脚步方向,直奔华清大门。现在出发去麓山会馆接陆鹤南, 时间恰好。
  梁眷垂眸朝前慢吞吞地走着, 边在软件上叫车,边笑答:“没有躲,就是出来打个电话。”
  听见这话,祝玲玲立刻心领神会,她拉长语调调侃:“是跟男朋友打电话报备去了吧?”
  梁眷面上一热,没多说什么,只哼笑了一声表示默认。
  祝玲玲嘴巴不饶人, 心里却并不八卦。她自然地岔开话题, 抱怨了几句杨一景后, 就又将聊天内容引回正题。
  “距离上交最终电影素材, 还有将近两个半月。时间虽然有些紧, 但也还是够用的。”
  祝玲玲在纸上写写画画, 粗略地将拍摄周期和后期剪辑的时间都算进来, 零零散散算到最后,才发现真正留给梁眷适应导演身份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为了不让梁眷泄气, 祝玲玲刻意略掉困难,只挑一些好听的话说给梁眷听。但梁眷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自然明白祝玲玲的话里,安慰成分居多。
  “不用担心我。”梁眷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然后反过来安慰起祝玲玲,“我会尽快掌握拍摄节奏,到时候还要请你多帮忙。”
  祝玲玲虽然是表演系,与校内导演系的同学并不算熟识,但凭借着在校外拍摄广告与微电影的经历,也算是在娱乐圈边缘地带积累下来些许人脉。
  眼下这些人脉,恰好可以派上用场。
  那些导演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或许很难崭露头角,但向梁眷这个门外汉传递些基本知识和拍摄手法,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点你放心,人我肯定能给你随叫随到。”
  祝玲玲停下在白纸上乱涂乱画的手,握着签字笔,略一沉吟,簌簌在纸上落下几个名字,然后报菜名似的念给梁眷听。
  “王海源你听过吗?”
  梁眷混沌的记忆里,对这个名字还算有点印象:“好像听说过。”
  祝玲玲在王海源三个字上重重地画了个圈,做好标记,然后清了清嗓子为梁眷做起科普。
  “他在业内拍小众的文艺片,算是比较有名。我刚刚看他朋友圈,发现他最近恰好就在北城出外景,我一会打电话约他一下,看看能不能占用他一周时间,给你个做个速成辅导。”
  祝玲玲的语速极快,几乎没给梁眷留下任何说话的机会,就将这件事拍板。
  “普惠的款项什么时候能到?”祝玲玲又问。
  打电话商量事情的功夫,梁眷已经从艺术学院附近走到了华清大门口,软件上约的出租车还没到,她站在路口处,边向远处张望过往车辆的车牌,边分心答祝玲玲的问题。
  “我明天和金总签合同,合同签完,投资款项二十四小时之内就能到。”
  钱的事情一被解决,祝玲玲彻底放下心来,说话的声线也不自觉地放柔。
  “那刚好,你跟着王海源学习的这段时间,胖哥可以带着剧务去重新置办设备。”
  之前拍摄微电影的设备是苏月吟和方煜尧自备的,昨天他们连人带设备火速撤离,为的就是打《忆兰因》一个措手不及。
  好在和普惠的合作谈的及时,也算是让大家有了片刻得以喘息的机会。
  祝玲玲这边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剧组里需要什么设备,梁眷这边却被十几米处的两个身影勾住思绪。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男一女,并肩而行,姿势算不上多暧昧,但看样子两个人大抵还是熟稔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