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我想抱着你。”袁恒宇侧坐在萧云徊床边居高临下,字正腔圆回答萧云徊他要干嘛。
  萧云徊还没来得及回复,已经被袁恒宇一把夺过被子的一角钻进来。
  袁恒宇的腿顺着他双腿的空隙压住他的身体,一侧手臂呈侧卧状探至萧云徊的胸膛,从背后有力搂住萧云徊。
  知道袁恒宇这小子不会轻易离开,萧云徊无奈地身体往前挪了挪,给袁恒宇腾出地方。
  一阵静谧的拥抱后,袁恒宇清脆的声音又从耳后传来:“我想亲你。”
  袁恒宇温热温柔地吐息,早已撩动萧云佪的心弦。萧云徊于是转过身来,正面拥住袁恒宇。
  开始是蜻蜓点水的轻吻,而后化作柔情似水的深吻。
  黑暗中,格外安静,耳鬓厮磨间,他们逐渐情难自禁,开始不规则地喘气,有一种莫可名状的冲动在二人身体内同时滋长蔓延。
  下一秒钟,萧云徊见袁恒宇从他身上敏捷弹起,严肃地说:“我需要冷静一下。”话音刚落,这小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滚回自己床上。
  萧云徊自然意会袁恒宇为何害羞逃遁,他在心中长舒一口气,暗自庆幸:原来情到浓时是这样不由自主的感觉,需要冷静一下的人又何止袁恒宇一个?
  第33章
  从义乌回杭州后,萧云徊开始天人交战,自己究竟是否要尝试涉猎母婴电商市场。
  平心而论,萧云徊和林超目前在快递点的收益还算稳定,相较于去年也算稳中有涨。但每天身处这个行业,萧云徊能切实感受到行业的水深火热。比如,不到两年,他们追加了金钱和时间大量成本,又比如,从他在义乌时看到层出不穷的本地中小快递公司争先恐后横空出世,再到他在杭州目睹了快递公司之间开始大鱼吃小鱼。
  诚然,这些行业风云变幻,对某一个快递点的影响,也许并不显而易见。萧云徊担心的是,如果快递单量的增量达到饱和,而单价却一直被挤压,那么后续的快递承包点,是否需要投入更多?
  这并不代表他要就此彻底改行,而是他做电商物流这两年,也在这个圈子迎来送往。人们趁着年轻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希望能找到更多可能性。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命题。
  “你说,”萧云徊问袁恒宇:“我如果和林超说我想重新开个网店,试试做简单好生产的母婴产品,他会作何反应?”
  “他不会反对,但也不会参加。”袁恒宇做出判断。
  “为什么?”
  “因为他习惯在固定模式里运作。”
  “是啊。”萧云徊喃喃道:“但这事我还是得先和他商量。”
  袁恒宇与萧云徊建立的默契越来越多:“我知道。”
  萧云徊又问:“小宇,你知道我想干嘛吗?”
  袁恒宇盯着萧云徊,寻思这个问题里的蹊跷,过了一会儿,他会意几分:“所以你不仅仅是想成为宋墨寒的批发商?”
  “知我者莫若小宇也,”萧云徊表扬袁恒宇,接着说:“我数了数,工厂里的工人不到三十人,而且看起来都是临时工人。粗略一看,在生产加工的母婴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并不高。你看到那个围兜没有?几乎就是两块布缝合在一起,在星港县城找到人做这些活儿,并不困难吧?”
  袁恒宇点点头,回忆起在工厂的所见所闻,赞同道:“的确。如果继续在她的工厂批发母婴产品,本质上和我们当初在义乌出售袜子没有区别。到时候八款产品也不丰富,我们还得回到在1677上的批发模式。”
  “是啊。”萧云徊知道袁恒宇明白了他的意图:“我们看到了工厂,知道这些产品的大致生产流程。如果宋墨寒愿意让我们取取经,我们自己尝试着运营一个小工厂,做生产端,岂不更主动?”
  “那一定得注册商标和拿到资质。”袁恒宇经过袜子一役,替萧云徊在法务方面警钟长鸣。
  “那都是后面的事了。”萧云徊显然早有打算:“当务之急是,谁会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倾囊相授。”
  萧云徊把这个想法告诉林超后,被林超劈头盖脸一顿大惊小怪:“我说你小子是不是疯了?我们现在的店开得不好吗?收益不高吗?我们大学班里的男生就李博阳这种上岸的算最稳定,其余的全在小企业搬砖,像我们这样毕业两三年,自己当着自己老板,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可不是多数!”
  “只是想尝试一下,我们当年做快递,不也是尝试的结果吗?”萧云徊提出不同看法。
  “唉,”林超无奈道:“你这人,就是什么时候都爱折腾。你想想,自己在县城办个厂,你需要多少投入?人员、设备、技术,样样都牵扯金钱和精力。我们这个快递点得亏当年接了一摊旧设备,给我们省下一笔钱,要不当时连钱都凑不齐。我们一点抗风险能力都没有!”
  林超提到的这些,萧云徊已经想了一遍。
  按照他和林超这五六年的交情,早在义乌行之前,他就料定了这个结果,自然也不感到意外:“失败和成功,在我这里都是一种可能性。我从来没认为物流做得顺利了,下一次项目就一定会成功。我也只是想和你说一声,如果你有兴趣,我们还是一起干。”
  林超沉默了许久,说:“抱歉,兄弟这次不跟了。”
  他怕萧云徊心里有想法,又赶忙强调:“不过你放心,如果你要牵扯精力什么的,快递点这边,我和孙大哥会照应。因为你的原因,小袁同学和星星常常来当免费劳动力,我从来没想过给他们开工钱。我们之间,永远不用算得太清楚。”
  萧云徊了然,事实上,林超的一切回应,大致都在他的预料当中,包括他说未来会照应。
  可是,照应这事还说得太远。
  萧云徊眼下需要想的事更为具体。这些事,只要一件落实不下来,他目前这些假想就仅能停留在镜中花、水中月。
  首先,宋墨寒是否会同意给他提供一条加工厂初创的途径。他做好准备,如果宋墨寒不愿意就母婴行业给他指点迷津,他就泛泛和她谈,谈女装、谈男装,甚至谈运动产品,总之下定决心搞明白加工这回事。
  萧云徊会对加工厂动心,是因为他在家乡星港县和义乌,都频繁看到那些坐落在村落社区里的个体户小厂。这些小厂,大都是内贸或外贸的生产端之一,但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其实很低。
  其次,他目前在杭州也算较为稳定:每天有事做,有朋友,有妹妹,有袁恒宇,正如他那天在义乌小宾馆对袁恒宇的一番剖白,有这些人,他知足常乐。
  要开个小厂的话,肯定不能选址在杭州,毕竟这里物价甚高。那么备选地点要么是义乌熟门熟路,要么是星港县知根知底,这也意味着要走出舒适区,适应两头跑。
  再次,他要重新选择平台。刨除后来知识产权导致的滑铁卢,两年前他在挖宝网上的初探还算顺遂,但他既然做快递这行,自然知道电商创业每天有人在开篇、每天又有人被淘汰。他对自己能否再战,仍旧心里打鼓。
  最后,和选址相关,如何挑选出合适的工人。那天在义乌工厂参观,他注意到,80%以上的当地工人,都是目测四十岁以上的妇女,这让他回想起他在星港县学生时代,和在义乌搞电商卖烧烤时期,也看到大量的妇女劳工。
  小的时候,他也曾在这些小工厂里上蹿下跳,穿梭于这种混杂的忙碌之间。
  他依稀记得的某个场景,是阿姨们一边徒手串起小发卡,一边紧着时钟防止一会儿错过了接孩子放学的时间。也可以说,如此劳动场景,是中国人口输出县城的常态之一。如果选择在他的家乡星港县租一个厂房,那他恐怕能够直接通过熟人圈把工人找齐。
  萧云徊给袁恒宇交底:“从去年开年后干快递到现在快一年半,我除去给我奶奶和萧星星要用的钱,买车的钱,自己花的确实不多,林林总总也存下了小十万。已经做好了这次起步掏空家底的准备。”
  袁恒宇对他的决定和壮士断腕之气势表现得毫无波澜,只做好了当后盾的自觉:“你年前还给我的三万多,加上我这一年多的打工钱,等你要用时,应该可以凑够八万借给你。”
  萧云徊震惊,随后逗袁恒宇:“小宇,你怎么存钱这么快?你不会背着我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
  “你还我的三万五,加上我过去一年多做家教挣的一万五,加上我在我导师的项目组打杂挣的一万五。今年开年后我拿这些本金去炒股,挣了一万多,现在还没拿出来。”很显然,袁恒宇并没有被萧云徊逗到,而是悉数交代了自己的经济来源。
  萧云徊想起先前和袁恒宇的室友吃饭,那个叫沈正一的男孩提及,袁恒宇天资聪慧,才本科已经被他们院院长拉进自己的研究团队一起做项目。
  萧云徊并不能体会作为本科生被博导挑进团队打杂的含金量,他只没想到这打杂还会带来额外收入,他不禁随口胡诌自我拉踩:“小宇,我发现你真是一颗摇钱树。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天天饿肚子存零花钱就为了一次体面的约会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