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运气是十班的亲娘吗?这么眷顾他们?”
  三班的同学心底有着十二分的羡慕,“咱们,要不一起去庙上拜拜?去去霉运,加点运气什么的?”
  “……行。”班中同学心痛的点点头,“我觉得可以试试。”
  “那咱们回去以后,都早点把作业写完。都找人打听打听,附近哪个庙最灵验,咱们一起去拜拜。”
  三班的同学晚上熬油点灯的做功课,白日结伴去寺庙上求神拜佛,意图转运。
  大家和其他香客一样添香油钱。走到巨大的银杏树下,见许多人买了红布条往树上挂。他们也随大流,挂红布条求好运。
  往后面转,看到泉水叮咚,围起来的造型精美的池子底部,有许多铜钱。三班的同学眨眨眼,有往里面扔铜钱的,也有若有所思,认认真真四处观察学习的。
  ……
  京城悄悄出现了一种新的游戏,确切的说是一种新的许愿方法。
  一副巨大的栩栩如生的神像布画上,在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刺绣,分别是“吉星高照”、“金榜题名”、“金玉良缘”、“财源广进”、“合家欢乐”等等。
  在这些刺绣旁边都有着一个圆洞,只要把铜钱或银两投进去,就能听到不同的声响,看到不同的情景。
  比如,把铜钱投到金玉良缘里面,就会有一对逼真的大雁从画像后展翅飞出,伴随着音乐,飞舞一圈,交颈落下。
  投到其他选项里,也一样有不同的情景和乐声。
  这种神秘的许愿活动主要面向于达官贵人,偶尔也会有百姓投个一文,看个新奇。
  听闻京城新风潮,特意来观看的官员,反手就把幕后之人以及幕后之人的老师给告了。
  “皇上,张夫子教导学生之事,必须严加约束!那些学生们空手套白狼!”
  想想把一众达官贵人,里面包括自己同僚的家眷们称为狼,不大好听,御史换了种说法。
  “那些学生们不务正业,空手套钱!整一块布,让人空投许多钱给他们,和拿着大麻袋抢钱有什么区别?”
  第493章 不要奖励
  户部官员听的心酸酸,要是各家客户往户部送钱,跟往布里面投钱一样痛快就好了。
  皇帝听得心中微微一动。这法子不是明抢,却胜似明抢!是别人心甘情愿的送钱!
  但以他的身份与地位,是绝不能做这样的事情的,有失皇家颜面!
  不过,要是能想到什么法子,让世家也这般主动给朝廷送钱就好了。
  他听着官员们的讨论,对学生们唯利是图的批判,点头说道:“培养学子,当以德行为先。你们时常会去学院讲课,便好好培养一下学生的品德,让他们做个仁义礼智信皆备的君子。”
  许多官员默默的闭上了嘴。
  ……
  张梓若还未去皇宫给皇子讲课,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听说了学生们一本万利的生意,她忍不住扶额。学生们的发挥,是她着实没想到的。
  脑子灵活是灵活,可偏偏怎么就是在生意经上这么精通?
  总不能别人以后提起知行学院就是“啊,那个商学院”,多不好听!
  他们学院明明是培养综合素质高,文武兼备的人才汇聚之地!
  不行不行,不能让学生们走歪了,赚钱没问题,但赚钱也讲究个诚信,取之有道。
  名誉!诚信!品德教育必须加强!
  张梓若理论课的基础上,特意添加了各类游戏。让学生们能够在玩游戏的同时,不断强化对仁义礼智信等美好品德的正向反馈与激励。
  把这些原则性的东西融入游戏当中,就像是一个探索性的游戏,他们做出不同的反应,不同的选择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路线与结局。是全校参与的大型真人互动游戏。
  学校会对赢得前三名的同学给予奖励。
  所有的学生们都对游戏格外的喜欢。在一次又一次的游戏中,他们也逐渐摸索出了套路,个个热心又善良。
  最新的全校互动游戏,经过激烈的角逐后,终于选出了前三名!张梓若让他们到台上来领奖。
  获得第一名的同学王庭拒绝了奖励,“院长,我做这些,不是为了奖励。因为在我看来仁义礼智信勇等等,本来就是一个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是像喝水吃饭一样,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张梓若非常欣慰,王庭不愧是原著中的状元,将来被云淮提拔起来的治世能臣!小小年纪就已经颇有君子之德,很有想法,很出色了!
  获得第二名与第三名的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纷纷说道:“院长,我们也不要奖励了,这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德。”
  张梓若笑了笑,对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夸奖。
  然后,对台下的学生们说道:“游戏也好,理论也罢,只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大家都表现的非常好,对应有的好品质认知也非常清晰,而王庭表现的尤其出色!
  我们用游戏,用奖励的方式对表现好的同学予以奖励,是为了强化正向行为。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家的美好品德。
  而王庭拒绝奖励,是因为他已经把这些美好的品德内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他表现出来的诚信善良,仁爱,勇敢等等一切美好的品质,是他自然而然的选择。
  他已经完成了我们设置游戏的目的,或者说他早已到达了游戏的终点。
  不是因为外物,而是因为内心的选择,从内到外的展露内在涵养,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君子。”
  王庭被夸的颇不好意思,身姿挺拔的站在她身边,白净的脸庞微微发红。
  而获得了第二名与第三名的同学,心中暗暗叫险,还好自己及时改口,要不然,自己不就成了为了奖品而不具备美德的人?
  台下的同学们心思各异。
  张梓若环视一圈,笑道:“但是,我们赢得了游戏,获得奖励,难道就不够君子吗?”
  同学们看着她,哪怕心中各有答案,也无人说出来。
  张梓若笑问:“子贡赎人的故事,大家可都知道了?”
  第494章 最惨的第一名
  “知道。”许多学生高声回应。
  张梓若笑道:“好,我看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但大家的小师弟们还没学到这一部分。我简单讲一下。”
  北熙瘪着嘴,小声争辩:“我明明是小师兄。”
  “班长说得对!”
  一见旁边的同学接腔,要和他说小话,北熙连忙说道:“我们快听课!”
  台上,张梓若正在讲述子贡赎人的故事。
  “在鲁国,有一项法律规定:
  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沦落为奴隶,只要有人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获得国家的补偿和奖励。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也就是端木赐,把鲁国人从国外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
  孔子说:‘赐,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为什么子贡明明做了好事,却会被孔子批评呢?”
  “因为——”张梓若的身旁突然传来回答,她扭头看去。王庭双耳通红,白净的脸上带着羞窘,但依然坚持着说道,“因为他没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
  “他成全了自己的好品行,但没考虑到这件事对其他人的影响。若人人都称赞他无私慷慨,那么就衬得去国库领赎金的人不够慷慨,在乎钱财。”
  “其他人不想落得这么一个评价,但又没有子贡的身家,若是不要国家的补偿,每次赎人都是在消耗自己的家底。”
  “而平常人家,并无太多家底可供消耗,他们还要生活。因此,人在两相权衡之下,会放弃赎回在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
  笑容逐渐在张梓若脸上绽放,她刚要夸赞,却听王庭继续说道:
  “我不要奖励,和子贡不要补偿是一样的,成全了自己的私德,但把道德变成了其他人难以做到的事,影响并不好。”
  “大家努力做游戏,获得奖励,本是一件乐事,好事,不应当因为我的选择,而名誉受损。”
  台下许多同学欣然的笑了起来。
  王庭朝获得第二名与第三名的同学歉然行礼,“两位同学,对不住,是我思虑不周,没有顾及大体。”
  第二名与第三名也连忙回礼,“没有,没有,你说的特别好,用夫子的话说,我们等于跟着你上了一课。这一课比奖励都重要!”
  “啪啪啪!”台下不知是谁在鼓掌,很快掌声就连成了一片,如同雷动,经久不息。
  王庭三人一起朝台下行礼。潘英等人率先叫起好来,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喝彩。
  台上三人脸庞粉粉红红,克制着的笑容羞涩又粲然。
  张梓若把舞台让给孩子们,笑盈盈地站在边上,看孩子们自发的表现,心中的欣慰简直无以言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