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身为学子,不抓紧时间读书,却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地里,如何才能考出好成绩?”
  一心想要把顾云淮和张梓若彻底拍死的官员,见缝插针的开口,给潜在的竞争对手抹眼药。
  “张夫子想让学生知农事固然好,了解一下即可。若让学子把大把的精力花费在农事上,怕是把学子给耽误了,本末倒置,又如何考取功名呢?”
  他不断暗示皇帝,以这样的方法根本不可能培养出中举的学生。知行学院的学子能考中,一定是科举舞弊。
  皇帝不冷不淡的瞧他一眼,暂由他说。
  “你这话说的不对。”一道清脆稚嫩的声音传来。
  众人回头看去,却没看到人,不知道是谁在说话。
  “低头!”
  皇帝和诸位官员低头,这才发现一个小豆丁不知道什么时候蹲在他们旁边,正在抠地上的土坑。
  小家伙拍拍小手站起身,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们大人不是还有句话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要是什么都不做,只念之乎者也,小心长成大酸菜!比小酸枣还要酸!”
  小家伙咽咽口水,皱着鼻子,一副被酸倒牙的模样。
  诸位官员看得直乐。吏部侍郎逗他,“你们小孩子不想当小酸枣,难道就能做到一边读书,一边下地吗?”
  “当然能!”小家伙掐着腰,美滋滋道,“我最喜欢上自然课了!劳动课我也超厉害的!我还特别特别喜欢体育课!我还找我哥哥上过物理课!你要是上了这些课,再背诗词文章,一定会理解的更通透!”
  诸位官员听到两眼发晕。
  “什么课?”“什么课?”
  小家伙悠悠叹了一口气,仰着小脑袋,瞧他们一群啥也不知道的大人,发挥自己身为小夫子的爱心,说:
  “各位叔叔、伯伯、老爷爷们,你们想要了解这些课程,可以去上我们学院的小班。不过要等到麦收以后,才能开始报名。”
  “不要怕年纪大,学不会。我们学院的夫子们讲的特别好,还特别有趣。我散学以后,讲给我太爷爷和太奶奶听,他们都能听懂,你们也可以的!”
  “别怕啊,别怕!”小家伙拍拍吏部侍郎的膝盖,在他的衣摆上留下几个沾着土的手指印,“亡羊补牢,不是,老而向学,为时未晚!”
  众人唇角微抽,瞧着小萝卜头一副关怀他们的模样,一时默然无言。
  王老爷子问:“小猴娃,你不去上课,跑来这儿干什么?”
  小家伙笑嘻嘻道:“我们中午散学了,我来叫大家去食堂吃饭!”
  小家伙一溜烟的跑了,扯着小嗓子喊学院的学生们回去吃饭。
  吏部侍郎喜他聪明伶俐,觉得比自家的孙子还要可爱一些。望着小家伙蹦蹦跳跳,叽叽喳喳的在学院学子面前耍宝,他感慨无比。
  “小家伙年纪不大,竟也知道许多,还能出口成章,真是后生可畏啊!你们河湾村,莫非专出神童不成?”
  王老爷子哈哈大笑:“什么神童?这就是学院里一个上中班的小家伙!成绩在他们班还垫底呢!”
  众人大惊。这么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家伙,竟然还是个成绩垫底的?不对,这个小家伙才刚上中班,刚才竟然建议他们去上小班?小班?
  第366章 人呢?
  已经中午了,在田间劳作的人都扛着锄头回家,学院的学子们就在食堂用饭,来图书馆或者乐园的人,则在美食街买饭。
  王老爷子热情洋溢的邀请皇帝等一行人到家中去用饭。
  皇帝婉拒,和一众官员随从带着一肚子疑问,回租住的地方吃饭——随行而来的御厨自然会准备好午膳。
  回去的一路上,众人目睹络绎不绝从图书馆涌出的读书人,领着孩子的寻常百姓,热热闹闹的前往美食街走。
  皇帝心中好奇,跟随前去,远远的便闻见了诱人的香味。但为了自身安全,他忍痛放弃美食,在街口便停住了脚步。
  只暗中留意着这些读书人的数量,他越数越震惊,一个小小的村子竟然有这么多读书人!
  想起王老爷子的话,“村中的读书人,十有八九是知行学院的学生”,皇帝对知行学院的兴趣前所未有的浓厚。
  教人经商致富,教人提高粮食产量,教人学问,连铲粪的大娘,种地的老汉,小萝卜头似的娃娃都腹有学识,真是不可思议,世所罕见之地!
  皇帝脚步轻快的回去用饭。随行的官员们可没有御厨给做饭,想了想,干脆直奔美食街!
  当皇帝用膳完毕,迫不及待的领着太监李吉外出,想要带着众官员一起去知行学院,发现随行官员几乎都不见了。
  “人呢?”他问。
  侍卫:“大人们去美食街用饭了,还未回来。”
  皇帝带人前去,见官员们分布在不同的摊位前,正满面笑容的炫美食。这家摊位买完,再结伴去下一家,每人买一样,你尝尝,我尝尝,再心满意足的去品尝另外一家的美味。
  皇帝:“……”一群大臣,竟然跟没吃过似的,一个摊位接一个摊位的吃,还排队都要买,成何体统!没出息!
  他气势沉沉的往里走,空气中香香甜甜的味道,以及爆炒的辣味,烧鸡的香味等味道,格外的突出,不断的往鼻子里钻。
  街道两侧,各种招牌幌子,不断的在空中飞扬。各种好闻的诱人的味道萦绕在身旁。
  很快,皇帝的亲随,太监李吉和几名御前侍卫,都成了不同摊位前排队的一员。
  皇帝背着手,目光深沉的眺望远方。
  很快,太监买来了美食,太监开始试吃。
  皇帝:“……”这个规矩,有时候挺烦人的。
  美食,让人心情愉悦。体会过美食街的诱人之处后,皇帝改变了主意。暂时不去知行学院,先去河湾村赫赫有名的图书馆去看看。
  众人在图书馆游览一番。
  一大群人把书抽出来看看,又随手放下,去拿另外一本书。来来回回换了许多本,动作也随意,看起来一点都不珍爱书籍,不免招来了百姓的不满。
  读书人更是生气的小声告诫他们,要珍爱书籍,每一本书都可能是别人求之不得的存在。若实在无心在此读书,就到外面去,不要扰了大家读书的清静。
  有官员被捧惯了,猛然被一个平头百姓指责,脸上有些挂不住,神色不大好看。
  也有官员行礼表示,是自己行为不周,拿书动作太过粗鲁,以后一定注意,并对提醒他们的读书人表示感谢。
  皇帝把一切看在眼里,抽了一本故事书,坐在一位奋笔疾书抄写的读书人对面。
  看对方揉揉手腕歇息,他小声和对方聊天,询问对方在此抄书,是否要掏钱?
  读书人摇头笑道:“不收,只要抄写两本,有一本你还可以自己带走。笔墨纸钱,图书馆都帮你付了。我们不仅能在此读书学习,还能拥有一本书。这样的好事,世间也仅此一家!
  要不然,此地怎么会有这么多读书人呢?还有许多人是特意从外地赶来的。你应当是新来的吧?若是不了解规章制度,可以到柜台去问问。”
  皇帝谢过对方,望着图书馆站在书架前读书,或者趴在桌子上看书的孩童百姓,或坐在窗子旁边,认真抄写书籍的读书人,心中有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阳光透过窗子倾泻在桌子上,皇帝打开书本,看着手中的故事书,一不小心就入了神。
  官员们等半天不见他动静,也各自拿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
  皇帝读故事读得兴起,津津有味的往后翻,不知不觉就翻到了最后一页。
  “没了?”他起身去书架上寻找第二部 ,边走边捏不舒服的脖子。
  随行的太监赶快轻轻地给他捶背揉肩。旁边的读书人奇怪的瞅他们一眼。
  皇帝制止太监的动作,从书架中挑出自己看的故事后续。再看看架子上,许多自己未曾读过的故事书,恨不得让人把这一整个书架全部带走!
  要不是身后还跟着一大票人,他真想直接坐在这里好好读上一下午。
  不过,一想到河湾村还有个只闻其名,而未曾见过的乐园,他瞬间又有了外出的力量。
  他去柜台,亲自向工作人员询问,图书馆读书借书的具体规章制度,以及运行的相关事宜。
  了解到只有书籍外带,办理会员卡才需要掏钱,而且办理会员卡也是根据自愿原则。
  图书馆所收的钱,还要用来维持图书馆的运转,比如不断的增印新书,给抄写的读书人提供笔墨纸砚,给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发工钱等等。
  皇帝点点头,在心中将颍州通判奏折中所说的危害言论重重划去!
  图书馆的兴建,确实是利国利民之事!身为官员不说表扬推广此举,反而进行污蔑,实在是德行有亏!把他贬官还是贬的太轻了!
  皇帝让下人掏钱办了张会员卡,自己去书架前挑挑拣拣,好不容易挑出自己最想看的三本书,让人放到他住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