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浩浩荡荡的车队行了许久,突然停住。
皇帝问:“出了何事?怎么不往前走了?”
常服装扮的御前侍卫前来回话,“前方车马行人太多,都在排队进城。”
皇帝撩开车帘望去,高大的城门上方,“云县”两个字雄浑有力且沧桑厚重。
城门前方,挑着担子的农人,牵着骡子的读书人,赶着驴车、马车的行商等,排了长长两队,一直排到他们的队伍前方。
最前面守城的小吏,正在挨个察看进城人的路引文牒,并告知新来之人要遵循的规矩。常往来城中的人笑嘻嘻的点点头,麻溜的带着家人进城。
正和前后或左右热闹说话的人,连忙挑起担子,或拉着打响鼻的马儿跟着队伍,有序的往前挪动。
侍卫前来询问,是否要驱散众人?
“罢了。”皇帝吩咐道,“跟着他们进城便是是。也刚好瞧一瞧这云县究竟是何模样?”
车队随着队伍到了城门前,小吏查询路引文牒,侍卫熟练地拿出皇帝外出巡游造的一系列假身份文牒。
小吏将文牒还给侍卫,交代:“到了城中,若有便溺,必须去公共厕所,不然,随地大小便,若被巡逻人员抓到,会进行罚款。到城中必须注意秩序,禁止抢购打架!有什么不懂之处,可以问城内的巡逻人员。”
侍卫随意点点头,护着车队进入城中。
众人尚在门口处,便已听到城内的热闹喧嚣声。一进入城中,无论是骑在马上的官员,还是坐在车中的皇帝,皆好奇的左右观望。
街上人来人往,热闹得犹如过年。
商队牵着马,走走停停,不断的看一家又一家的货物。小孩子拿着一摞报纸,挥舞着不断在街中叫喊:“卖报!卖报!河湾文化报!”
两边的店铺或摊贩,有扬声吆喝的,也有根本不用开口,门口的队伍就已经排出很长的。走在街上,时不时能看到孩子拉着大人的手,央求买东西,看到不同口音的人在与店家杀价。
走街串巷的货郎,吆喝声抑扬顿挫,“瞧一瞧,看一看,来自河湾村的益智多玩具!人人都能玩,有趣又益智,越玩越开心!”
领着孩子的大人和外地来的商人,立刻围了上去,问:“是正版吗?”
“是!”货郎举起玩具盒子,“诸位请看,这上面都是有编号的!不仅是正宗的河湾村玩具,还是王大师亲手制作的!现在想要拿到王大师亲手制作的玩具可不容易,我是因为……”
车队缓缓路过,货郎的声音也被抛到了后面。各种说笑声、问路声、骡马铃铛声等不断在耳中喧嚣。
车队在拥挤的道路上艰难往前挪。皇帝和一众的官员随从身处热闹的漩涡,看着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招牌,无不恍恍惚惚想,同样是县城,云县怎么就这么优秀?
第360章 什么东西?
这真的是一个县城,而不是府城吗?这真的是平常的日子,而不是过年吗?
他们怀揣种种怀疑和困惑,终于到达了先行出发的侍卫所租的院子。
众人先护着皇帝去院中安置。至于官员们,或自己去租院子,或直接去客栈休息。第二日一早,皇帝抛下豪华马车,命人找来一身寻常布衣换上,打算暗访河湾村。
官员和随从侍卫们也都乔装打扮一番,骑马前去河湾村。
要出城门时,见许多人聚于一处,翘目以盼。
皇帝也跟着往后瞧,见两辆牛脖子上挂着铃铛的车,叮叮当当不紧不慢的过来。
等待的人纷纷说着:“去榆树村”、“大桑村”、“河湾村”等目的地,边交上一枚或两枚铜板,陆陆续续坐上车。
车夫鞭子一扬,牛车便和他们一道出了城门 ,不过离他们远远的。
皇帝骑着马,靠近马车,询问:“老伯,一大早就带这么多人出城?”
车夫笑呵呵道:“早些才好,早些也能多跑两趟。”
皇帝看他沧桑的面容,觉得比自己年纪还要大上许多,不由问道:“我看老伯你年纪也不小了,何不在家荣养?莫非是儿孙不成器,让你老如此大岁数还要在外奔波?”
车夫哈哈笑了起来,“我儿孙不是不争气,而是太争气了!赚钱养家之余,还勤学不缀,我老汉看得斗志满满,在家里也坐不住,干脆出来寻个活计,赚点钱贴补家用。我这把老骨头也干不了几年喽!”
坐他车的人也都笑了起来,熟人纷纷打趣他。
“您这把老骨头可不得了!硬是把许多人给比了下去,成为车站的专职车夫!你要是干不了,其他人就更干不了了!”
“就是啊!平日里就有工钱不说,还有提成可拿,逢年过节的还有福利,不知羡煞多少年轻小伙子!”
“可不,我邻居被刷下来,懊悔不已,天天勤练赶车的技术,还对着墙苦练演讲,说是将来要做双技术员工,增强竞争力!”
“哈哈哈,再不抓紧点,以后双技术技员工也不稀罕了!”
皇帝与诸位官员神色逐渐困惑。明明每个字都听得懂,合在一起怎么就不理解呢?
车上的人一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他们都是外来的,纷纷笑着给他们解释,何为双技术员工,何为车站和车站职工。
皇帝一行人听着种种没听过的名词,几乎只剩下了点头的份,心中无不暗叹,云县,地方不大,花样还挺多!
他们走着走着,到岔道口拐弯,眼前景色猛然一变!
道路两旁的树木开着一簇簇粉色的花朵,满树花开,落英缤纷,微风一吹,犹如漫天花雨飘落。
皇帝等人握着缰绳,望着眼前的美景,几乎忘了前行。
美景如画,难怪许多人前来!
他们沿着鲜花盛放的道路,一路前行。远远看到许多车马,拐进一处繁花锦簇的村庄。
来来往往的人,衣着皆是不俗。凝眸细看,无论是女子身上的精美衣裙,还是男子身上的华美衣衫,竟然都是他们在京城没见过的式样!
件件漂亮,件件用心,即便是农人身上穿的布衣,上面竟然也点缀着一二刺绣。
一个小小的村庄,居然如此奢华不凡!
此情此景,实在不可思议!
皇帝肯定道:“这便是河湾村了吧?”
赶牛车的车夫和车上坐的人都哈哈大笑:“这才哪儿到哪儿?这里是大桑村!”
随行的官员满目惊奇,“大桑村?以前从未听过这个村子!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竟也如此富裕,如此与众不同吗?我看人人都穿的精巧的很!”
车夫与有荣焉的笑道:“大桑村自然是不同的。他们村里本来就家家户户养蚕,擅长织布,有许多灵巧妇人织出绫罗绸缎。
只不过以前尽数卖了,卖的价格也都不高。后来与河湾村合作,直接改卖成衣。卖的衣服式样极为精巧漂亮,就是县城里的贵人也都来这里购买衣裳或定制呢!”
“何止县城里的贵人,还有外地的商队,特意来这里购买衣裳的!”
“就是!你们要是到村子里去走一圈,保准能见到许多时兴衣裳!
不是老汉我吹牛,大桑村做出什么衣服,不出三个月,临近几个县的贵人穿的也都是类似的式样!”
“每年都有许多贵人小姐特意来大桑村游玩买衣!大桑村的生活哦,是眼见一日比一日好!滋润着呢!”
皇帝等人听的目瞪口呆。向来只听说,贵人们穿什么,平民百姓们跟着穿什么,并引以为荣的。
没听说过一个村子的人做什么衣裳,贵人们反倒穿什么,且引以为荣的!
自从来到云县以后,感觉整个人的常识都被颠覆了!
他们过了大桑村再往前走,又见许多行人车马到一个临河的、风景优美的村子里去。
这回,皇帝身边的太监机警的询问:“这总该是河湾村了吧?”
车夫等人笑着摇头:“这不是河湾村,这是靠山村!他们邻着同一条河。再往前走不远,就能到河湾村了!”
官员们看着风景秀丽,来往人员众多的靠山村,不可思议的询问:“靠山村怎么也如此多人来往?莫非他们也卖衣裳?”
“不不,他们不卖衣裳,他们主要是靠旅游开发和联合乐园发展地方经济!张夫子说过,每个地方都要有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
什么东西?
官员们两眼发懵。我们好歹也是十年寒窗苦读的人,也算饱有学识,怎么就听不懂一个车夫说的话呢?
如今,一个车夫说话都这么玄乎吗?
第361章 好个河湾村
车夫熟练的给这群恍恍惚惚的贵人们解释,那些新鲜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中立派的官员听得暗暗点头,虽然新词听起来怪模怪样,但是说的却很有道理。
根据各村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的让一个地方的百姓富起来,是四海之内皆可适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