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呸!我们随便找一个夫子都比顾寡妇教的好!
  她要会教学,那猪都会上树!
  灾星一个,傻子才往她身边凑!
  谁凑谁跟顾秀才一样衰命!”
  张梓若送里正和扛着粮食的顾八爷一家离开,刚出来就听到李大娘扯着大嗓子门的咒骂。
  里正脸色一沉,骂道:“李氏!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是不是!
  粮食多就把你孙子的束脩给人补上!
  你满嘴胡沁,说这些话,不是逼着人去死吗?
  做人像你这样丧良心的,可真是不多见了!
  老三怎么就娶了你这么个媳妇儿!我必须找他去说道说道!”
  李大娘闭上胡咧咧的大嘴,端上碗,灰溜溜的回家去了。
  里正压着怒火,同张梓若说道:
  “她一辈子就这么个臭德行,嘴上没有把门的,你不要把她的话放在心上。”
  张梓若冷静道:“您放心。我不会因为她这些子虚乌有的话而寻死觅活。
  相反,我会好好教书,把我的学生们都培养成才。”
  “那就好。”
  里正随意的点点头,就往顾老三家去了。
  顾八旦一家人同张梓若好一番道谢,才扛着粮食在夕阳下离开。
  张梓若和树下的乡邻们寒暄两句,回去烧热水洗漱,看书备课。
  堂屋桌子上的碗筷小反派早已收拾了,洗漱过后,同她一道坐在书房,拿了本《道德经》翻看。
  暮色四合,屋中越发黑暗。
  张梓若点上油灯,催促小反派回去休息。
  “我睡不着,再看会儿书。”
  张梓若瞅瞅他许久未曾翻过一页的书,含笑问道:“可是怕黑?”
  顾云淮:“……不怕。”
  “那快去睡觉。小孩子睡太晚,容易长不高。”
  张梓若把他从椅子上抱下来,另一只手举着油灯,一路把他送回屋,塞到床上。
  “睡吧。”
  顾云淮依旧睁着眼瞧她,“天黑了。”
  “我知道。”张梓若笑道,“这还说自己不怕黑?”
  “你——”顾云淮眸中映着烛光和她的身影,“你要走了吗?”
  “哔啵”
  油灯爆了个小小的灯花。
  张梓若的影子在墙壁上晃动。
  她拍拍顾云淮身上的棉被,笑道:“我不走,给你讲个故事?”
  “什么故事?”
  “一个美猴王的故事。”张梓若开始轻声给他讲《西游记》。
  ……
  里正家
  里正的妻子陈花泼掉洗脚水,回屋念叨老头子。
  “老三那两口子,你说再多他们也当耳旁风,何必去闲磨嘴皮子?有那功夫你不如早些回来睡觉。”
  里正叹了一口气:“云淮是亮大哥家的独苗苗。
  老三媳妇说那话,不是断了他们孤儿寡母的活路,逼着他们去死吗?
  我们兄弟八个少时吃不起饭,常受亮大哥照顾。
  我不能眼睁睁看亮大哥家的独苗苗被逼死,绝了后啊!”
  陈花抖开被子,“现在你可放心了。
  秀才媳妇立起来了,还要教书呢!想来养活云淮不成问题。”
  里正躺下,望着黑黝黝的房梁,深深叹口气。
  “以前就见秀才媳妇天天拈酸吃醋,不曾见过她读书。
  骂沈家的女儿倒是一套一套的。
  具体有多少学问却不见得。
  她要真是有学问,秀才也不会和沈家女儿走得近了。”
  沈家人早年在外当官,三年前,忽然阖家返乡定居。
  沈家女儿——沈明珠知书达礼,又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和村里的女子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村里面人人惊叹。
  顾秀才对其更是极为喜爱,和沈明珠也越走越近。
  当初,沈家人说,沈明珠已经嫁了人,夫君在外地跑商。
  村里的人谁也不信,嫁了人怎么不住婆家,反倒住娘家?
  等沈明珠生下一子,还有不少人怀疑是顾秀才的孩子。
  所幸孩子是足月生产,算算怀上的月份,沈家人还没回河湾村,才平了这个流言。
  即便沈明珠生了孩子,顾秀才对其也依旧亲近。对沈明珠的孩子也好。
  他曾私下和顾秀才提过,要注意影响。
  顾秀才言辞振振,说,他在村里找不到说话的人,唯有沈明珠才可以同他一起探讨学问。
  若真是这样,恐怕张梓若所说的学问好,就是唬人的话。
  里正将事情同老妻细细一分析,老妻不由埋怨道:
  “那你还同意她明日讲学,到时候丢个大脸,要如何收场?
  光是顾老三媳妇儿那张破嘴就能挤兑死她!
  村里要真出个女夫子,我看沈明珠还差不多。”
  里正不同意:
  “沈明珠是有学问,可她眼皮子高,看不上我们这些泥腿子。
  以前,顾秀才不过勉强入她眼罢了。
  她哪里会放下身价教村里的娃娃们?”
  “张梓若学问上虽弱了一些,可她爹曾是富商,她也读过几本书,识文断字。
  跟着顾秀才,应该多多少少也有长进。
  只要她别教得太差,能让娃娃们读书写字就行。
  其他启蒙私塾,一年何止二百文?”
  陈花沉默片刻,说道:“我还觉得,咱们不妨凑凑钱,送孩子去别的私塾。
  起码是实打实的正经夫子,教得也是实实在在的学问。”
  里正翻个身,“明日再说,睡吧。”
  ……
  书房,一灯如豆。
  夜枭的叫声穿透黑夜,凄清绵长。
  张梓若合上书籍纸张,吹了灯,宿在书房。次日早早起来,洗漱做饭,准备教学用具。
  另托了人分别去邻近的靠山村和大桑村,告知其余九位学生的家人,前来参加试听课。
  未到中午,家门和私塾前就已经热闹起来了。
  乡邻们团团而立,兴致勃勃地说着话。
  孩子们在小板凳和大人们之间穿梭,嘻嘻哈哈地追逐打闹。
  站在后面的人大声呼喊:“来了!来了!大桑村的人来了!”
  “靠山村的人也来了!”
  “咱们这边的人也都到了!人都来了!”
  孩子们高兴地从人群里伸出头,招呼小伙伴:“二蛋!二蛋!到这儿来!”
  “大牛,快来呀!”
  ……
  大家给两个村子的家长让让了地儿,让交了束脩的人家往前站。
  里正和族老们带着子孙们也都来了,在自家带来的凳子上落座。
  张梓若一一点名,确认学生家长都到来后,拎起自制的纸筒大喇叭,扬声道:“人都到齐了!那咱们开始上课!”
  第13章 拿出实力来
  纸筒喇叭将张梓若的声音清晰的传了出去。
  前排的人唬了一跳,揉揉耳朵,笑嘻嘻地问道:“这个是啥?声音还挺大!”
  “纸做的喇叭,就是用来扩大声音的。开始上课了,大家都静一静!”
  前排的人刚安静了几秒钟,又开始小声议论。
  后排的人依旧七嘴八舌的说着话,嗡嗡嘈嘈乱糟糟的。
  小孩子们跑来跑去地打闹嬉笑。
  全没有个听课的氛围,倒像是赶大集似的热闹。
  里正坐在凳子上,咂摸着豆饼,不说话。族老们也老神在在,毫不插手。
  张梓若在村子里没有威望,想要让众人服气,听她的话,就要拿出本事来。
  顾八爷家的男丁、女丁担心她维持不住秩序,上不成课,都站起身,帮忙向后传话。
  围观者众,有听话安静下来的,也有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的。
  “她讲呗,我这不听着呢!”
  “她说她的,我说我的,不妨碍!”
  李大娘一家和看不起张梓若的人更是加大了声音说闲话。
  见状,张梓若笑笑,让学生们和家长们到前面来,然后开始一一询问:
  “二蛋,这一段时间没来上学,还记得千字文都怎么写吗?”
  二蛋害羞地抱着母亲的腿躲在后面,不说话。
  他母亲把他拉过来,拍拍他的屁股,“这孩子,不是问你话呢?”
  二蛋脚尖在地上蹭来蹭去,勾着头不说话。
  张梓若了然,又问:“大牛呢?还记得多少?”
  大牛在她和父母的注视下,颤巍巍地伸出一个手掌,小小的手指伸直弯曲、半蜷不蜷。
  张梓若:“五百个?”
  大牛渐渐缩回四根手指,超小声:“一百多个。”
  “不错。”张梓若颔首,摸摸他的头,又问:“虎子呢?”
  虎子偎依在顾八爷身边,挠挠头,愁道:“好多字都饿跑了。”
  张梓若忍俊不禁,又把其他学生一一问过。
  年纪大些的,记得多些。年纪小的,一回家满脑子玩儿,几乎忘了个精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