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顾瑶说完这句,下面又一个御史站了出来,这次站出来的是御史中丞范大人。
“皇上,和亲政策是我大越高祖皇帝制定的结交和安抚外邦的政策,您刚刚这番说辞是在否定高祖和文皇帝。”
第83章 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
顾瑶就知道有人会这么说,而这一次,她不想再忍了。
她站了起来,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说道:“没错,朕就是要否了这和亲政策,我大越自今日起,不再与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和亲。”
“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只要朕在这个位置上,永远执行这条政策。”
这话说完,下面的百官不再沉默,一些人开始窃窃私语。
他们很多人也没有想到,这个新登基的女皇上有如此口气,说出这等话。
过了一会儿,位列九卿的曹阳曹大人站了出来。
曹阳今年六十一岁,是大越开国功勋之一,曾是高祖皇帝宠信的大臣。
顾瑶看着这位老臣,对方的年纪能当自己的爷爷了。
虽然年老,但曹大人说话依然中气十足,她看着这位年纪轻轻的女皇上,掷地有声地说道:“皇上,您登基不到一年,荒唐事干的不止一件,经常不守君王礼仪,视朝堂为儿戏,如今竟然无视满朝文武,要改国策,您这般专治,臣不知如何与您共事。臣已年老,自请赐官,还请皇上让臣告老还乡,安享晚年。”
说完,曹大人跪下了。
顾瑶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心里的不快和怒气。
在她的记忆里,只有唐宋两朝的文官会如此和君王说话,在朝堂上直接骂皇帝。
那清朝时的文武百官可没有这个胆量。
罢了,她懒得跟他们计较。
顾瑶看也不看曹阳,只是手一挥,问下面站着的百官,道:“你们还有谁想辞官吗?自己站出来。”
她就不信了,治不了这帮人。
其他百官皆不语。
他们敢跟皇上叫骂,但是辞官可不是明智的选择。
一旦辞了官,权力和俸禄都没有了。
顾瑶,“好,既然曹太卿觉得跟朕难以共事,朕便准了你,明日去吏部交接差事吧。”
顾瑶没有丝毫挽留,哪怕对方位列九卿,是三朝元老。
这种和她不是一条心的臣子,她是一个也不想要。
接下来,顾瑶开启了今日的朝会的议题。
关于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抛出来后,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建议。
顾瑶坐在大殿上看着他们,果不其然,这种关切到他们切身利益的话题,他们并不想发表意见。
顾瑶于是说道:“既然你们朝会上不想说,那便上折子吧,所有参与朝会的臣工,三日之内必须上书,发表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提出你们觉得可行的解决方式。我大越去年的赋税收入达一亿四千多万两,朕竟然拨不出银子给地方修路,赈灾。银子都花哪里去了,朕很困惑,所谓的富国强兵,富在哪里?强在哪里?”
抛出这个问题后,顾瑶走出了承光殿,留下一众困惑的臣子。
然而久经官场的百官们在皇上抛出这个问题后,也很快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他们也明白,自今日起,他们眼前的皇上,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允许文官治天下的君王。
第84章 大越十万官吏
顾瑶回到了昭和殿用早膳。
虽然御膳房每日给她准备了很丰盛的早膳,但是她都只吃了一点点。
今日的早膳比较清淡,一碗红豆薏米粥,两个鸡蛋,再加一个煎饼。
顾瑶一边吃早餐,一边想着朝堂上的事。
满朝文武保持沉默,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发生。她想或许她今日抛出的议题对于他们来说是真正关系到了他们切身的利益,所以一个个都不愿意说话。
也罢,他们不愿意说,她也要逼他们说。
“去把吏部的苏大人叫过来吧。”顾瑶一边吃东西一边对在旁边的王公公说道。
“奴才这就去。”王公公马上便去了。
过了一会儿,顾瑶看到了穿着一身紫色朝服,匆匆赶来的吏部尚书苏大人。
苏墨神色凝重,这单独被皇上叫来,让他感觉十分不妙。
见皇上还在用膳,他便站在了一旁等候。
“来,你也吃吧。”顾瑶从盘子里拿了个煎饼递给了他。”
苏墨半弓着腰,恭敬地接过皇上递来的东西。
“坐吧,吃完咱们再聊。”
不知怎么的,顾瑶感觉今天的苏大人心事重重,明明平日里他稳如老狗。
苏墨于是坐了下来。
直到皇上吃完了早膳,他才问道:“不知道皇上单独召见臣,所为何事?”
苏墨明白皇上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才会单独召见某个大臣。
顾瑶喝了一口茶,也不急着说,而是让昭和殿的宫人们把桌上的东西都收走。
过了一会儿后,她说道:“苏爱卿,朕随便跟你聊聊,你也别紧张。”
“皇上想聊什么?”
顾瑶想了想,说道:“朕记得我大越现今有十万官吏,而大胤王朝鼎盛时,在职官吏人数也不过四万而已,如此庞大的官僚队伍,千古年来,只我大越一朝啊。”
顾瑶说完,发现苏大人面色有些凝重。
“皇上,我大越与大胤朝制度不一样,高祖皇帝建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确保朝廷对地方的绝对控制,采用了多衙门相互制衡,兵权分离的制度,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如今官吏众多的局面。”苏墨回道。
顾瑶点了点头。
这点她知道,这也确实是一个原因,不过更重要的原因,苏大人并没有说。
他不说,顾瑶也不逼他说,而是自己提。
“苏爱卿,你掌管吏部,这满朝文武,甚至地方的多数官吏你都了解。朕想你最清楚,这十万官吏是怎么来的?他们里面有一批人,可以称得上酒囊饭袋吧。”
听到皇上这么说,苏墨心里紧张起来。
这也是他作为吏部尚书最不愿意提的。
“皇上,确实有一些无才之人在享受着朝廷的俸禄。”
顾瑶一笑,看他这般神色,她都有点不适应了。
平时多么谨慎理智的苏大人啊。
今天竟然换了个模样。
顾瑶想了想,决定直说了。
“朕今日找你来,就是想跟你聊聊这冗官冗费的问题,爱卿,这才是我大越当今最大的毒瘤啊。半数人享受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干事,吃空饷,还有一部分人,才不配位,却站在重要的岗位上,拿着朝廷每年上千两的银子。我大越每年光养着这十万万官吏就要耗费至少四五千万两银子。”
第85章 皇上,您这是要了臣的命啊
“爱卿觉得,现在该如何是好啊?”
苏墨紧了紧手指,心里仿佛一下压着一块石头。
他低着头,细细想了一下,才问道:“皇上,您是想要整顿吏治吗?”
“是的,当然这只是一部分。”
“那皇上想怎么办?”
顾瑶看着眼前这位多年来为官谨慎,但实际上有城府,有手腕,有能力的臣子。
她顿了顿,回道:“朕本意是要解决大越当前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三大难题,我大越才有可能富国强兵,朕才有条件去考虑别的的事情。”
“朕想:第一步,撤销合并,将一些没有实际作用的官职撤销,若职能重合的衙门则合并重整。第二步:整顿吏治,建立官吏考核制度,将三次考核不合格的官吏革职,一年内,革去一万人。再三年再去一万五万,直到维持六万人左右,这里主要革去通过荫补入仕无才无能的官吏。第三步:废除荫补入仕制度,凡大越子民,只可以通过科举考试、举荐或帝王亲授的方式出仕做官。任何皇亲国戚或者高门显贵子弟都不能靠关系出仕为官。”
顾瑶说完这三条,一旁的苏墨再次沉默,他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要喘不过气来。
他不敢相信,这样三条政令下去,文武百官和地方的官吏们会怎么反对,因为这每一条都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
“皇上,您这些想法跟李相说起过吗?”苏墨好一会才回道。
苏墨不认为左仆射李大人会赞成这么做。
顾瑶摇了摇头。
这些也是她最近想出来的。
“那皇上是准备明日早朝在朝会上议这几条吗?”。
顾瑶又摇了摇头,她看着这位老到的官吏,说道:“爱卿,朕明日不会主动说起,因为朕希望这些由你提出来。等于这些整顿吏治的措施都是你想的,是你的建议。”
苏墨:……
苏墨手里正拿着杯茶,听到这话,他手一抖,茶杯都差点掉了。
他连忙跪下地上,说道:“皇上,您这是要了臣的命啊。臣若在朝会上提出这些,臣定会得罪满朝文武,还不止,臣将得罪大越所有官吏,臣被千夫所指,以后如何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