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就这还敢招安十几万贼匪?也不怕贼匪的胃口得不到满足直接作乱反倒把自家性命搭进去。
  不过这书的确不错。
  袁术搓搓下巴,话头一转问道,“一本真的只要千金?”
  韩胤:……
  他说什么来着,他们家主公肯定不差这点儿小钱。
  “主公,那小将军现在正缺钱,肯定不会要价太高。况且这是书籍,颍川荀氏应该也丢不起讨价还价的脸。”韩胤煞有其事的回道,“若主公还想要别的,您只需列个书单,胤愿再到颍川走一趟为主公分忧。”
  明面上为主公分忧,私下里顺便把他自己的书也带回来。
  书本娇贵,仆役上手没轻没重给他弄皱了怎么办?
  “不着急,再等等。”袁术眯了眯眼睛,“既然那小子正缺钱,那就还有压价的空间。”
  他的确想要更多的书,但是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就这么送给荀氏那小子未免太便宜他。
  马上就要入冬,汝南黄巾贼的粮草消耗完之前肯定要入颍川劫掠,应战迎敌花钱如流水,等那小子山穷水尽一点儿钱都没有怕是一百金就能拿下。
  先让汝南黄巾和荀氏那傻小子互相消耗,等他们两败俱伤他才好着手拿下豫州。
  能在拿下豫州的时候顺手将荀氏的工匠都抢过来那再好不过,要是没有把握还是不能太撕破脸。
  毕竟这书是真的不错。
  韩胤低头应下。
  好吧,他们家主公有钱但抠门,想要好东西还得他自己努力。
  ……
  袁术和韩胤私下里的谈话只有他们两个知道,阎象杨弘等人也是第二天见到韩胤才知道他已经回来。
  至于韩长史不在鲁阳这些天去干了什么,他们家主公大概觉得他们不可信所以拒绝告诉他们。
  呵呵。
  得亏袁术没有大张旗鼓的事情还没成就宣扬两家要结亲,现在好歹能悄无声息的当什么都没有发生,真要弄得天下皆知反而没法收场。
  荀晔没把袁术突如其来的抽风放在心上,他把印书的事情交代下去就继续忙活过冬之事。
  并州那边传信说今年的冬天来的比往常早,颍川人口众多,又刚招安了十几万的贼匪,不早早做好准备只怕能冻死出并州的户口数。
  所有部门都支棱起来,虽然寒冬还没到,但是不耽误他们提前以赈灾的心态来面对这个冬天。
  荀老板第一次当老板,这个时候掉链子别怪他不给面子把人做成链子。
  颍川久经战乱,说是百废待兴也不为过,现在有荀老板罩着可以安心生活,该种地的种地该经商的经商,作奸犯科的牢里请,老实安分的指日高升。
  之前的抄家威慑力十足,颍川世家都知道荀氏这位小将军和整个家族的风格都不一样,比起温文尔雅以学问闻名于世的荀氏其他人,一言不合就杀人抄家的荀小将军更像是吕布的翻版。
  吕大将军在中原的名声……
  唉,不提也罢。
  现在的颍川不光有吕布翻版还有吕布本尊,翻版好歹只是抄家不怎么杀人,流放虽苦但好歹还留着性命,本尊来了可不管什么世家大族数百年的底蕴不能轻易屠戮,看董卓屠袁氏就知道,吕布杀起来肯定也是鸡犬不留。
  良民,他们都是大大的良民。
  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荀小将军凶的恰到好处,吕大将军来的也正是时候,一时间颍川各城官署的官吏都洁身自好争做清官,看的外来士人都惊奇不已。
  见过州郡沆瀣一气层层搜刮的,还真没见过所有人都一身正气正的发邪的地方。
  这地方来对了。
  耿直清正的人觉得来到了好地方,有点小心思的人看周边人都这么正经装也得装出公正廉洁,上到太守下到官署小吏天天两眼一睁就是干活儿,颍川想不好都难。
  入冬不意味着没有事情干,盖房子修官道筑城墙开水渠到处都是活儿,他们要趁其他地方窝冬休息的时候弯道超车,争取明年开春惊艳所有人。
  天气寒冷挡不住人心火热,整个颍川都干的如火如荼。
  府库能撑住吗?能!当然能!
  大主顾韩胤回到鲁阳后没几天就先付了两万金全款,荀氏卖书牟利已经很丢脸,断不可能干出只收钱不给书的事情,先付钱也不怕他们跑了。
  荀老板:谨代表颍川全体官员百姓感谢韩先生,欢迎韩先生再来。
  鞠躬.jpg
  工匠那边干活速度快,模板雕好之后熟练的工匠一天能印上两千张。还没进入腊月,库房里就堆满了市面上能见到的所有儒家经典。
  工匠对他们的劳动成果非常重视,所有人都知道纸张脆弱,保存的时候小心小心再小心,就怕他们好不容易印出来的书和蔡侯纸一样今天放进去明天就碎成一堆碎纸片片。
  郎君说了这东西绝密,除了他们自个儿外连家里人都不能透露。他们是荀氏的工匠,要是因为大嘴巴坏了事儿全家都无地自容。
  早在研究新技术的时候荀晔就格外强调要保密,哪个年代的工匠都不缺创造力,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想法他们就能把好东西琢磨出来。
  他们的工匠可以,别地儿的工匠也可以。
  至于为什么大部分百姓还穷的吃不起饭穿不起衣,当然是因为掌握生产工具的一小撮儿人拒绝将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好东西分享出来。
  荀晔不介意全天下的农人都用上曲辕犁,但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不行,现在还不到推广的时候,为了搞钱他必须控制住纸质书的源头。
  要是技术泄露出去,别说一书千金,就是一千钱都够呛。
  工匠都是自家的工匠,造纸印刷的地方也有重兵把守,遇到鬼鬼祟祟试图打探的探子直接抓起来扔出城,宁肯让人说他不讲理也绝对不许出现任何疏漏。
  不讲理,讲理伤钱。
  按照计划,韩胤的书会在过年前几天再送过去,也算是给他个过年惊喜。
  第一批书先给两位和他密谋搞钱的聪明叔和并州的长辈,第二批才是付钱的客人以及京城的带货工具人。
  既然不能追求速度,那就把情绪价值拉满。
  话说袁术怎么回事?看到好东西就不心动吗?还是说他是个学渣不爱学习,对新鲜出炉的纸质书也毫不心动?
  好歹是世家子弟,不应该啊。
  荀晔以为韩胤回鲁阳后马上就能迎来第二位大主顾,只是这次预估出现错误,一个多月过去也没等到新生意,只等来了大举入侵的汝南黄巾。
  第74章 所以是真的
  *
  舞阳城外的山林里, 小队黄巾借壕沟掩护藏身其中。
  “大哥,打听清楚了,吕布那煞神在临颍, 一时半会儿过不来。”壕沟里,身着布甲将领打扮的男人低声说道,“刘辟、黄邵已经带人攻打临颍, 等那俩人死在吕布手上, 你我便趁势乞降。”
  正是黄巾首领之一何曼。
  旁边, 同样打扮的黄巾首领何仪握紧手里的环首刀, “让底下的兄弟注意点儿, 尽量别和舞阳守军起冲突。”
  他们要投降, 没和城里守军打起来还好,一旦造成伤亡就不好再提条件。
  颍川的黄巾部众被俘虏尚且能安生过日子,他们主动投降的话过的肯定得比颍川黄巾好。
  计划已经开始,在成功投降之前绝对不能出乱子。
  何曼抹了把干裂的嘴角, 眸中透着凶狠的光芒,“大哥放心, 都叮嘱过了, 所有兄弟都不会闹事。刘辟、黄邵身边的弟兄也知道该怎么做,现在只等那两个家伙人头落地了。”
  成天东躲西藏的日子他受够了,谁不让他安生种地他就把谁种地里。
  何仪也受够了当贼都吃不上饭的日子,想到投降后所有弟兄都能一天吃三顿还每个月都有肉吃就恨不得立刻冲到颍阴官署大喊他要投降。
  可是不行,太主动容易被对面看不起, 还会被那些已经过上好日子的颍川黄巾嘲笑。
  他们身后还有三万多弟兄, 必须慎之又慎。
  都是刘辟和黄邵两个没脑子的家伙害的, 袁术是汝南人有个屁用?他给的那点儿粮食够干什么?首领填饱肚子弟兄们没饭吃不还是白搭吗?
  吕布的凶名天下无人不知,并州骑兵在战场上有多可怕他们都知道, 对面人少又能怎样?十个他们加起来能打得过一个吕布吗?
  袁术是官,他们是贼,根本不是一路人。
  给点甜头就想让他们去打吕布,他自己怎么不派兵去打?
  偏偏刘辟黄邵两个蠢货死心眼非觉得跟着袁术有前途,平时缺粮去别的地方劫掠,实在抢不到东西袁术还会给他们送粮送钱,比以前天天被官兵追着打的日子好多了。
  都不管他们死活了有个屁的前途。
  何仪想起来那俩不自量力觉得他们人多就打得过吕布的蠢货就来气,他们是人多,就算真的能靠人数把吕布耗死,那些拿命去耗的弟兄就活该去死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