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天子手里出现好东西,朝中众臣看到后肯定心痒痒,到时候那些人都是他们的潜在客户。
  ——书是哪儿来的?
  ——颍川太守荀晔上贡。
  ——颍川太守荀晔哪儿来的?
  ——得神人入梦遣工匠复刻得之。
  ——卖吗?
  ——什么?岂有此理?得神仙传授才印出来的东西怎能用钱来羞辱?你是看不起神仙还是看不起陛下还是看不起荀小将军?
  ——荀小将军这边来,荀公在京时与在下交好,看在荀公的面子上以三千金换《春秋》一本如何?
  ——荀小将军这边来,balabalabala~
  总之就是,自带价来买、啊不、换书。
  他自己定价抠抠搜搜不敢定太高,别人自带价就不用他操心了,有奉孝叔的劝解在前,对面报多高的价他都能面色如常的应下。
  要是有人觉得他来者不拒有敛财之嫌也没关系,他自有说辞应对。
  如今这天下打着匡扶汉室旗号的诸侯遍地都是,真正想振兴汉室的却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他荀明光得到好东西第一时间给天子送了一份儿还不能证明他是个憨憨?
  拜托,过来求书的都是长辈,要么和他们家叔祖有交情要么和他爹或者他那一串儿叔是朋友,他只是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小辈,不懂得拒绝有错吗?
  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犯点错儿多正常,和他计较太多那是心理阴暗见不得别人好。
  反正他年纪小不懂事儿,把他惹急了他就让上天的恩泽惠及天下苍生,正好还省的为之后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找借口了。
  第73章 奸商竟是我
  *
  荀晔将他的新计划说了一遍, 成功得到聪明叔的夸奖。
  郭鬼才一边鼓掌一边夸,“不错不错,此法甚好。”
  法子甚好, 也甚是缺德。
  果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小子和吕布在一块儿待久了显得傻的可爱,和他在一块儿待久了就聪明的多。
  这不, 都学会坑人了。
  荀晔也觉得他这新法子甚好, 说完之后没再停留, 他回去完善完善新计划再抽空写个章程, 如果两位聪明叔没意见那就通知并州的长辈配合他搞钱。
  前人的失败教训说的明明白白:事以密成, 语以泄败。
  这种缺德的法子不能让太多人知道, 不然以世家大族之间那庞大的关系网最多两个月就能传遍天下,颍川地界儿只能天知地知两位叔知他自己知,再多一个人都不行。
  奉孝叔和志才叔都有点儿叛逆,也就是所谓的“负俗之讥”,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俩人经常因为想法和主流不一样而被嘲笑。
  而且两个人都不觉得世家大族的地位有多超凡,在他收割世家的时候只会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看到哪儿有疏漏还能提醒几句。
  纸质书轻便易携带成本还低, 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虽然这好东西推广开来有颠覆世家地位的风险,但是那又如何?世家地位被颠覆和他们俩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荀晔来颍川这些天几乎天天和两位聪明叔待在一起,已经摸透两个人的脾性。
  奉孝叔嘴上不饶人,但也只是嘴上不饶人, 真正特立独行不好相处的反而是病恹恹的志才叔。
  一个看似唯恐天下不乱, 实际上私底下经常念叨要是生在太平盛世会如何如何。
  一个是真的唯恐天下不乱, 就是那种活人微死的状态,活着没感觉有多好死了也不觉得多可怕, 不用处理不完的政务压着他都怕哪天忽然听到戏先生了无生趣举身赴清池的噩耗。
  略有些夸张,但也不是一定不会发生。
  五星上将麦克阿牛说过:要成为一个好老板,必须时刻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
  还好他机智又敏锐没事儿就找身边人唠嗑展开话疗,换成曹老板的话他们家志才叔没准儿真的得英年早逝。
  这年头的医疗水平那么差,鬼知道病逝到底是什么病。
  ……
  韩胤回到驿馆后立刻开始列书单,列完之后清点家中资财,又肉疼的删去些不经常看的书目。
  一书千金实在昂贵,他没有那么多闲钱,咬紧牙关也只能先买十几本。
  没关系,荀氏那位小将军瞧着很好糊弄,等他回南阳凑够钱再过来哄一次便是。
  再说了,好东西谁都想要,荀小将军赠给他们家主公那么多书本当做赔礼,怎么就想不到他们家主公会想要更多呢?
  也就是现在不能强抢,不然直接让他们家主公将法子抢来才最好。
  只要有印书的法子,他们想要多少书就有多少书。
  可惜了。
  既然不能强抢,那就老老实实拿钱来换,千金万金对他们家主公来说不值一提,好东西到他们家主公手里他也能跟着沾光。
  韩胤让人将书目送去官署,然后直接收拾东西启程回鲁阳。
  计划有变,需得尽快让主公再做筹谋。
  荀晔忙着完善他的搞钱计划,也没功夫管韩胤要去哪儿,拿到书单后扫了一眼便让人抄一份给造纸印书的工匠送去。
  已经开印的先做个记号,要是有他们没准备的书就再去找找。
  颍川就读书人多,大大小小的世家都有藏书,前些天抄家抄出的书籍数量极为庞大,什么稀奇古怪的孤本都能翻出来。
  反正书简都是现成的,他还想着回头有空在城里搞个藏书楼来吸引天下读书人。
  公立图书馆,看书不要钱。
  鲁阳离颍阴只有两百多里,韩胤先派人快马加鞭回去报信,他本人回到城里已经是傍晚。
  天气越来越冷,车厢不似房间保暖,就算有暖手的炉子也冻的手脚冰凉。
  但是韩长史没有屈服于寒冷,宁肯迈着僵硬脚步也要立刻找到他们家主公当面回话。
  这个点儿官署已经没有人,可以直接去主公府上说话,免得再有不长眼的家伙凑过来说这不行那不行。
  天色已晚,袁术已经准备休息,听到韩胤从颍阴回来还是披上外袍去见。
  他已经知道荀氏拒绝与他结亲,奈何如今势不如人,心里再憋屈也只能忍着。
  小小荀氏竟然拒绝他的主动示好,去年这个时候荀氏连他家的门都进不得,现在可好,直接飘上天了。
  房间里炉火燃的旺,韩胤赶路穿的厚实,没一会儿额上就泛起汗珠,不过现在没空操心冷热,“主公,荀氏那位小将军很是不凡,依胤所看不会轻易为色所扰,且亲事乃是其父所拒,那小将军自个儿对主公还是相当仰慕的。”
  如果不是仰慕他们家主公,也不会托他带回来那么多礼物来赔罪。
  韩胤纠结了一路要不要悄悄克扣两本书,两本就是两千金,简直比黄金都贵。
  不过纠结到鲁阳还是遗憾的决定放弃克扣,钱很快就能挣回来,要是事后被他们家主公发现可就连挣钱的机会都没有了。
  眼前只是两本书,将来却是二十本二百本,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这是赔礼?”袁术本来没把所谓的赔礼放在心上,但是见到那摞整整齐齐的书后还是愣了,“《孟氏易》,算他有心。”
  汝南袁氏在整个大汉都是最顶尖的世家,他身为袁氏嫡子,从小到大什么好东西都见过。
  毫不夸张的说,当今天子都没他见多识广。
  但是这书他还真没见过。
  韩胤上前一步神神秘秘的说道,“主公,您可知这印书之法从何而来?”
  袁术抬眼,“从何而来?”
  “荀氏那位小将军说是神人入梦教他的法子,在下已经打探过,那小将军的意思是可用千金换得一本。”韩胤扬起唇角,依旧是一副所有事情都了然于心的模样,“只怕神人入梦是假,荀氏工匠机缘巧合之下琢磨出新法是真。”
  此次前往颍阴结亲被拒,但也不是一无所得。
  一书千金,印书的法子一日控制在那小将军手中,他就能一直用书来换钱。
  他承认这书的确值得千金,但是堂堂荀子后人沦落到以书来换取钱财肯定是因为缺钱。
  如果不是非常缺钱,这种好东西肯定藏着掖着,绝对不会让外人看到。
  “主公,荀氏已将族人迁至并州,留在颍川的只有那小将军一人。”韩胤说道,“并州偏远,无法和颍川及时联系,那小将军到颍川后又一口气招安了十几万的贼匪,现在估计已经养不住了。”
  袁术将书收好,然后不屑的说道,“黄毛小儿不知天高地厚。”
  贼匪要是那么好招安他会不管?
  招安的贼匪不能直接编入军队,但是招安后必须得他出钱出粮去养,但凡有点脑子都知道这是赔本生意不能干。
  有多大本事就办多大的事,小门小户出来的就是不知轻重,招安的时候完全不管后头的事情,活该把家底儿都赔上去。
  不对,荀氏的家底儿都在并州,那小子手里什么都没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