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上一辈的事情,小辈不知道也正常,在哪里出家知道吗?”
  “南郊白云山里有一个静照寺,我打听到惠静师父正是这座寺里的方丈,但这座寺有些奇怪,说是每年只开放一个月接受香客参拜,其余时间只闭门修佛,所以我没见到寺里的人,山下的人告诉我说,惠静师父出去云游了。”
  “什么时候开放?”
  “四月佛诞之时。”
  赵安柏勾头思索,嘴里反复念叨着“白云山静照寺”,只觉脑中有什么即将呼之而出,但却一时却又如云端游龙,捉摸不住。
  林飞见他如此苦想,便道:“过两天我翻进去探一探。”
  赵安柏扬手阻止了他,“不可,佛门清幽之地,里头又都是女弟子,若是你说的那位姑母真的在里面清修,岂不是无礼。”
  林飞只好作罢,赵安柏继续自言自语般说道:“这个地方是有些特殊,你先别声张,待我想办法查一下。”
  “洛洛现在怎么样了?”
  林飞终于打断他,关切问道。
  赵安柏抬头看了他一眼,又迅速瞥开眼去,语带愧疚道:“她还好,就是有些郁郁寡欢,她天性爱自由,这么关着她,实在是受罪。”
  “我去把她劫出来。”林飞突然激动道。
  赵安柏诧异地抬头看向他,旋即无奈地责备道:“劫出来就是逃狱,你总不能让她一辈子都在逃亡的路上吧?”
  见他埋头不语,赵安柏转换语气宽慰道:“只有洗清林家背负的罪名,你和洛洛才能真正获得自由,才不用四处躲避追杀。”
  “那如今该怎么办?”
  赵安柏长叹一口气,“如今之计,只有一个字,等。”
  *
  梁鸿于接手重查林家一案已经半月有余,除了拷死一名太监和一名宫女,几乎一无所获,每日烦闷不堪。
  大理寺卿徐慕孺和刑部尚书史永则天天跟在他身后,喋喋不休地吵个没完。
  徐慕孺在此之前坚定认为林怀远乃逆臣贼子,合该全家问斩,可是当他看完血书字迹对比,又派人前往伊吾城调取了陈益坚和主簿之死有关文书后,他转而坚定认为林怀远是冤枉的,力主追查到底。
  刑部尚书史永则不同,林怀远是否冤枉于他而言无关紧要,他是曹云济一手提拔上来的,曹云济的态度就是他的态度。
  而对曹云济而言,眼下真正紧要的既不是严立均被抓,也不是林家的案子查不查。
  林怀远死后,严立均借此当上西境大将军,统领西境二十万兵马,梁鸿于更是以此为契机成功夺嫡,登上太子宝座。
  严立均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梁鸿于更是他的亲外甥,边疆、内政、储君,一夜之间全在他的掌握。
  林怀远之死,唯一的胜者,是曹云济。
  如今突然之间,林家翻案,严立均被抓,若林怀远的死是个圈套,那眼下就是圈套收紧的时候了。
  所以,对曹云济而言,眼下真正紧要的是找出背后设计自己的人。
  林家的案子自然要查,只是不能让徐慕孺这样的一根筋去查,也不能让梁鸿于这样不谙朝中之事的人去查。
  但梁肃引的安排却不能不听,如此便只能让史永在其中去胡搅蛮缠。
  梁鸿于抱着脑袋坐在书桌前,听着两位大臣在他面前吵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忍无可忍,一掌拍在桌上,将两人都骂了出去。
  世界终于清静了。
  贴身太监萧贤小心翼翼奉上一盏茶来,并道:“殿下,张将军在殿外等候多时了。”
  梁鸿于抬起头来,摇手推开茶盅,“快叫他进来。”
  片刻,羽林郎将军张敬穿着一身铠甲走了进来,萧贤知趣地退了出去。
  不等张敬行礼,梁鸿于已经起身绕过书桌向他走来,急急问道:“怎么样,找到了吗?”
  “回禀殿下,末将多方查探,当日密告林将军谋逆的是曹相暗中安排在林将军麾下的,他当时同在归京军中,所以被一同剿灭了。”
  梁鸿于看着张敬,眼带探究,似是自话似是商讨道:“但事后舅父却说是严立均察觉有异发了急报回来,严立均也是由此当上了西境大将军。”
  张敬不解道:“严将军是曹相的远房侄子,他将西境军情随时禀告曹相,曹相出手提拔他,都是情理之中,是有何不妥吗?”
  梁鸿于冷笑一声,“你是不是还想说,他借此助我夺得太子之位,也在情理之中?”
  张敬闻言噗通一声跪下,“末将不敢。”
  梁鸿于伸手扶他起来,笑道:“这确实是情理之中,没有什么不妥。”
  “那殿下为何还要末将去查……”张敬一边起身一边小声疑惑道。
  “难就难在这情理之中。”梁鸿于背转身重重叹了口气,“若真的是舅父所为,父皇将此事交给我,就大有深意了。”
  张敬被他这话吓得双目圆瞪,半天才低声道:“殿下,这事怎么会是曹相?”
  梁鸿于转过身来看着他,又挪开视线盯着窗台旁案几上的一盆水仙花,“陈益坚遗书中那个传旨的人找到了吗?”
  张敬摇摇头,“宫中并无此人,御书房中的太监和文书官,都快打死了,依然什么也没招出来。”
  见梁鸿于脸色阴沉了许多,他又忙改口道:“末将即刻加派人手四处去搜查。”
  “暗中派几个得力的再去趟西境。”
  张敬点头欲去,只听梁鸿于喊住了他:“等等,先陪我去趟大理寺。”
  “是,殿下。”张敬止步让出路给他,边走边讨好道:“末将每日都派人去大理寺叮嘱一番,大家都知道林姑娘是殿下的人,都对她毕恭毕敬。”
  梁鸿于听到那句“林姑娘是殿下的人”心中不由一动,停下脚步望了他一眼,嘴角现出一丝满意的笑。
  第42章 嫌疑
  梁鸿于和张敬一前一后走出明正殿, 一名太监从远处小跑过来,到了跟前,跪在地上禀道:“参见殿下, 贵妃娘娘命小的前来请殿下去玉华宫中议事。”
  “所议何事?”
  “回禀殿下,小的不知。”
  梁鸿于不耐烦地甩了甩衣袖,转头看见崔玖带着两名宫女两名太监往这边走来, 只得说道:“张敬, 你先去吧。”
  张敬领命而去, 转眼间崔玖到了跟前, 笑盈盈道:“臣妾参见殿下。”
  梁鸿于前几日才刚因心中烦闷借小事将她责备了一顿,几日不见,她又如此笑脸相迎, 自己脸上反倒有些挂不住了。
  崔玖见他闷头不语, 神色尴尬,便朝跪在地上的小太监道:“起来吧,去给母妃禀报,太子殿下和臣妾, 即刻就来。”
  那小太监听了话,爬起身跑了去。
  “母妃也传了你进宫?”
  崔玖款款走到他身旁, 落后他半步, 边走边说:“是的, 听说父皇给公主指了一门婚事, 公主哭闹着不同意。”
  梁鸿于想到昭阳的婚事就头疼, 微叹了口气, 也不回话。
  崔玖自顾自说道:“公主对那赵安柏一往情深, 奈何那人却是个拗脾气, 真是苦了她。”
  梁鸿于鼻孔里“哼”地一声, 原先他对赵安柏很是看好,也认为昭阳嫁给他最好不过,只是后来婚礼被劫一事弄得皇室颜面扫地,自然对他再没有半分好感。
  “阳儿太过任性,梁朝多少好男儿,偏看中那个瘦弱书生。”
  “殿下此言差矣,婚姻之事上,女子不同男子,男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仍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女子,但女子一经婚配,不论是喜是恶,此生都只能伴着她的丈夫。阳儿是一国公主,不同于一般女子,自然有权选自己喜爱的人做丈夫。”
  “什么人不好喜欢,非得喜欢那一个?”梁鸿于没好气道。
  “是啊,什么人不好喜欢,非得喜欢那一个。”崔玖紧跟在他身后,轻叹一声自语道。
  梁鸿于性情急躁,昭阳之事每每都引得他动气,故而方才崔玖那段论男女婚姻的话并未细听,此时身后清楚地响起崔玖的这句自叹,恍然明白她在说自己,微微侧头瞥了她一眼,不再言语。
  两人默默走了片刻,崔玖突然又开口道:“臣妾前几日言语失当冲撞了殿下,这几日辗转反侧,内心难安,还请殿下不要再与臣妾生气了。”
  说罢停下脚步,低头屈膝,做出向他道歉的模样。
  梁鸿于听见声音,回头见她那怯生生的模样,心生怜惜,想来是刚才自己太过冷漠,便上前握住她的手软声道:“不怪你了,你无需自责。”
  崔玖抬起头来,惊喜道:“殿下真的不怪我了吗?”
  梁鸿于见她眼周潮湿,鼻头微红,脸上却抑不住的欢喜,心中不由跟着也多了些喜欢,于是笑着点头,拍了拍她的手,“我什么时候说过假话?走吧,别让母妃等久了。”
  崔玖高兴地起身,任梁鸿于牵着她的手,两人继续往前走去。
  “殿下,臣妾有一句话想对殿下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